APP下载

晋北草原鼠害防治技术要点

2022-11-27赵越

南方农业 2022年18期
关键词:鼠害草场草原

赵越

(怀仁市绿化服务中心,山西怀仁 038300)

晋北地区是山西省草原资源分布最广泛的地区,占山西省草原面积的30%以上,对维护山西省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畜牧业稳定发展有重要作用。晋北草原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半干旱气候,也是山西省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1-2]。晋北地区草原鼠害多发,受灾面积占到山西省草原鼠害面积1/2 以上。鼠害一旦发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部分破坏严重的草场恢复周期很长,整个草地生态系统都面临较大威胁,鼠害严重的局部草场甚至可能出现寸草不生的现象,严重威胁山西省草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制约着当地畜牧业发展和牧民生活水平提高。加强晋北地区鼠害研究,有利于深入开展草原鼠害防治,对晋北地区畜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有重要意义。

1 晋北草原概况

晋北地区,即山西省北部,从行政区划上看,主要包含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和忻州市3 个地级市;从地理位置上看,地处黄土高原东北方,东经111°90′~114°15′,北纬38°30′~40°30′;整体海拔较高,在1000~2500 m;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其中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宜人。

晋北草原属于全国五大草原区之一的蒙宁甘草原区,蒙宁甘草原区主要包括内蒙古、甘肃两省(区)大部和宁夏全部,以及冀北、晋北和陕北的草原地区,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0%。晋北草原面积约118.5 万hm2,主要类型包括山地草原类草地、山地草甸类草地、山地灌丛类草地和喜暖灌木草丛类草地。

2 晋北草原鼠害类型及分布

2.1 主要类型

草原鼠害是指栖息、采食、活动的草食性啮齿动物对草原所造成的损害,为害动物包括属于啮齿目的各种鼠类和兔形目的鼠兔。鼠害一旦发生,将对当地草原生态环境和畜牧业造成严重危害。据有关资料统计,晋北地区活跃的鼠类有10 余种,包括达乌尔黄鼠、中华鼢鼠、子午沙鼠、长爪沙鼠、黑线仓鼠、褐家鼠和小家鼠等[1]。

2.2 生活习性及分布情况

晋北地区形成鼠害的鼠种主要有中华鼢鼠、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和子午沙鼠4种,害鼠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如表1 所示。

表1 晋北地区害鼠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表

3 晋北草原鼠害成因及危害

3.1 鼠害成因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人均畜产品消费量逐年递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畜牧业发展。晋北地区作为山西省草原资源较为集中的地区,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产生了草原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牧区人口和牲畜数量增长过快给晋北草原生态承载力造成了极大压力,很多草场出现了退化现象。而草场退化形成的稀疏植被环境是害鼠理想的栖息地,加剧了害鼠的繁殖,直接诱发鼠害[3]。而过量繁殖的害鼠对草场的啃食又进一步加剧了草场的沙化和荒漠化,草场退化和鼠害频发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造成晋北草原鼠害频发的根本原因是粗放的畜牧业发展方式对草原资源的无序、过度消耗所引起的草原生态系统失调。

3.2 主要危害

3.2.1 破坏晋北草原生态

晋北地区鼠害频发严重破坏了当地草原生态,大量繁殖的害鼠将草场植被啃食殆尽,特别是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等鼠种喜食植被根系和草籽,导致草场生态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草场出现大面积的沙化和荒漠化。害鼠啃食和草场退化破坏了晋北草原植被的多样性,并严重威胁其他食草动物的生存,给晋北草原生态带来巨大破坏。

3.2.2 导致草原水土流失

根据对晋北草原鼠种的研究可知,大部分鼠种有打洞习性,一旦害鼠大量繁殖且鼠害持续时间较长,草场地下将产生数量庞大的鼠洞。大量的鼠洞严重削弱了草场的蓄水保墒能力,造成土壤中营养物质大量流失,加速了晋北草原的荒漠化、沙漠化进程。因此,鼠群大量繁殖和鼠洞的激增,是导致晋北地区草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3.2.3 造成疫病流行

鼠类携带着大量细菌和病毒,一旦鼠群急剧扩张形成鼠害,那么其携带的细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广泛传播[4]。鼠类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级消费群体,活动范围十分广泛,其传播疫病的途径主要是咬噬牲畜,严重时会造成牲畜的大面积死亡,给牧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此外,鼠类咬噬人类也可能引发人类患病,从而引起鼠疫在人群中流行,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

3.2.4 威胁畜牧业发展

害鼠大量繁殖会对草场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部分鼠种对牧草根系的啃食,将导致牧草死亡,使得鼠害严重区域的牧草丧失再生能力,导致食草动物失去水源和食物,造成其他物种种群数量的减少。同时,鼠害频发所导致的疫病流行也会造成牲畜患病和大量死亡。因此,害鼠频发严重威胁晋北地区草原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对当地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害。

4 晋北草原鼠害防治技术要点

基于晋北地区害鼠种群特点和自然环境状况,当前可采取的害鼠防治技术主要有生态防治、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4 种。

4.1 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的核心是研究害鼠生活习性,通过对害鼠生存环境和食物来源的干预和控制,达到控制和减少害鼠种群数量的目的[5]。生态防治对各类害鼠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不受害鼠种类和地理条件限制,是晋北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防治措施。

晋北地区鼠害生态防治主要措施是在害鼠活动的区域内进行围栏和轮牧。1)对草场及时补播、浅耕翻和灌溉,恢复草场的自然生态调节能力,破坏害鼠的栖息场所,实现对害鼠种群密度的控制和降低。2)合理放牧,科学控制草原载畜量以避免出现草原资源过度消耗、草场出现大面积沙化和荒漠化问题。但是,生态防治措施并不能直接杀灭害鼠,通过对害鼠生活栖息环境和食物来源的干预而实现控制种群数量目的的防治办法需要坚持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效果。

4.2 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是利用机械捕鼠器械杀灭害鼠的措施,常见的机械防治器械有弹簧鼠夹、弓形鼠夹和捕鼠活套[6]。与生态防治相比,机械防治可实现对害鼠的直接灭杀,不受地形和季节限制,且不对人畜和自然环境产生危害,具有诸多优势。但是,机械防治操作复杂,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防治成本较高,不适合在鼠害大面积发生地区应用。在晋北地区,机械防治对中华鼢鼠等喜好打洞且长居地下的害鼠种群最为有效。机械防治的具体操作办法是在害鼠经常出没的洞道垂直布置捕鼠夹,以细土覆盖捕鼠夹,再使用细铁丝将捕鼠夹固定在鼠洞外的木桩上以防害鼠逃脱,最后用草皮掩盖洞口完成伪装。

4.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核心是利用动植物及微生物与害鼠之间的关系实现控制害鼠种群数量的防治办法。晋北地区害鼠的天敌主要分为鸟类和兽类两大类,鸟类主要有草原雕、金雕、猎隼、鹞、游隼、苍隼、老鹰及苍鹰等,兽类主要有豹猫、沙狐、黄鼠狼和银黑狐。

晋北地区常用的生物防治措施是在草场内架设鹰墩和鹰架进行人工招鹰。具体措施是使用石块垒成直径1.0 m、高度1.5 m 左右的圆锥体鹰墩;选用长2.5 m的6 号钢筋4 根弯曲成Z形,再用6 根裹筋捆扎成型并放入砼模具制成鹰架;除鹰架要竖起外,鹰墩和鹰架放置要求基本一致,应选择害鼠频发、植被稀疏且地表平坦、开阔处放置,不应放置在沟谷等地区。为防止鹰类不落架,鹰架放置位置还应远离林地和其他遮蔽物。鹰架的设置不应过于密集或稀疏,一般其辐射范围可控制在20 hm2左右,鹰架树立时应深入土层0.5 m 左右,以保证其稳固性。

4.4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采用化学药剂灭杀害鼠的防治方法。与其他防治措施相比,化学防治具有投入成本低、灭杀效果好和作用效果及时等优势[7]。目前为止,化学防治是主要的害鼠防治手段之一。常用的化学药剂分为胃毒剂和熏蒸剂两大类,对各类害鼠都有较好的灭杀效果,尤其适用于长爪沙鼠和子午沙鼠等喜食草籽的鼠种。目前,晋北地区广泛应用的化学药剂是肉毒素类药剂,采用肉毒素拌合毒饵对害鼠进行灭杀。经实验验证,选用引诱剂与D 型肉毒素复合毒饵可有效灭鼠并减少对环境和其他牲畜的影响,具体做法如下:使用浓度0.10%的D 型肉毒素和引诱剂混合配制燕麦毒饵,引诱剂可按照每1 kg 毒饵配白糖7 g、食盐7 g、菜籽油6 g、葱末40 g 制作;为避免牛羊等牲畜误食,投放时应选择浅洞投饵法;每次投撒剂量约5 g,投撒人员可根据当地鼠害情况灵活调整投撒量,但一般每1 hm2需投撒1.5~2.0 kg 毒饵。

5 结语

草原鼠害防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鼠害防治的目的也不是完全消灭害鼠种群,作为草原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鼠群的存在对保持食物链平衡、维护草原生态和物种多样性有一定作用。因此,本文认为鼠害防治的目的在于合理控制害鼠数量和密度,进而保持整个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在鼠害防治中,要注意避免持续采取单一手段,尽量综合运用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生态防治等措施,在实现灭杀害鼠目的的同时减轻对人畜和草原自然生态环境的损害,更好地维系晋北地区草原的生态平衡。

猜你喜欢

鼠害草场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草原生态建设中鼠害治理技术及其应用建议
万亩草场
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浅论吉木乃县草原鼠害发生与治理对策
浅谈人工营林措施防治森林鼠害技术
青青草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