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

2022-11-27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解放街小学杨艳霞

天津教育 2022年3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心理健康文本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解放街小学 杨艳霞

核心素养视域下,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全面展示语文课程的德育价值与优势,注重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现语文课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拥有一个正确、积极的心理,从而以最佳状态投入语文知识探究中,营造温馨、健康的语文课堂教育氛围,让学生在掌握语文学科知识、技能的同时,促使学生身心协同成长、发展。同时,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一定要结合文本内容,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灵活设定多元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人文素养,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语文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

一、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意义

在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只有将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一切围绕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灵活设定语文教育方案与教育活动,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投入语文课程活动中,从中收获更为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能够排解学生内心的不良情绪和消极心理,让学生以更乐观、积极的心态去探索知识,收获理想的语文学习成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之后参与课程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另外,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多角度、多视角去探究学科问题,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化解矛盾和问题,强化对语文知识的记忆,从中获得学习的荣誉感、自信心,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全面消除学生内心的各种压力。

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更为关注如何让学生获取更多的课程知识、技能,忽视了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可行性,不利于展示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这样不仅无法增强语文课程活动有效性,还会让学生拥有严重的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不具备正确排解不良情绪的技巧、方法。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改革、优化,在当前小学语文课程中较为关注如何落实“双减”教育政策,希望在缓解学生各项压力的同时,提高课程活动教学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语文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将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意识,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但缺乏相应的方法、技巧,依然是用口头传授、讲解的形式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缺乏在课程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素材、理念的意识,根本无法实现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围绕核心素养来修正、优化语文课程教学过程,注重疏导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实现综合成长。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方法

(一)挖掘教材,探究切入点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下,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一定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元素,探究两者之间的切入点,用学生能够理解的形式来剖析知识,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更为深刻地感知文本知识,取得最佳的语文教育成果。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剖析《小马过河》文本知识期间,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学习生字、生词,从中积累好词好句,还要带领学生和作者展开心灵的交流、沟通,了解作者在写作期间想要表达的情感、意蕴。学生通过深入剖析与学习能够明白,文章中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不要存在过度依赖他人的心理,而是要学会自主思考与探究,拥有面对困难、生活的勇气。教师除了让学生自主赏析文本内容,还需要提出课堂问题:“小马在第一次过河期间为何会失败?那第二次顺利通过的原因是什么?”并且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再现文本内容,从中寻找答案,用心感知文本中蕴含的哲理、道理,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其次,在挖掘语文文本知识期间,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要设定趣味性的语文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剖析文本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元素。例如,在讲解《落花生》文本知识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辩论赛活动的形式来剖析、阅读文本内容,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落花生组或者苹果组,让学生通过正反方辩论,从中感知到像花生一样的人,比较老实本分,这是一份难得的品质,但是缺乏表达自己才华的勇气和自信心;像苹果一样的人,虽然拥有勇气和自信心,但是性格较为浮躁。通过深入剖析文本内容,教育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能够做到谦虚、勇敢,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促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开展活动,渗透心理教育

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要想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改变以往单方面讲解、灌输语文知识的形式,而是要以开展活动的形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在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促使学生身心协同成长发展。首先,教师要围绕文本内容,开展一些制作类、组织类、设计类、交际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中体验成功、失败的感觉,鼓励学生积极向他人分享自己的心情、观点,这样能消除学生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心理压力和学习压力,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课堂活动。同时,在小学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做到不退缩、不畏惧,勇于迎难而上,强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其次,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要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剖析知识、运用知识,还要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促使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改变学生以往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让学生在趣味化的语文游戏活动中学会排解内心的不良情绪。最后,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通过辩论赛活动、演讲活动、诗朗诵活动,提升学生的耐挫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上进心、自尊心,让学生在他人面前勇于表现自我、表达自我,消除学生的胆怯、自卑心理,从中了解学生真实的困惑、想法、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和学习问题,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重视阅读,培育健康心理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教师要在阅读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培育学生健康的心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改变以往示范阅读的形式,要围绕核心素养来落实阅读活动,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挖掘文本中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文本剖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此外,教师要创设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活动,从中挖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阅读的方式,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真实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感去朗读、阅读,通过阅读文字知识来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陶冶学生的情感,形成健康的心理,帮助学生排除内心的负面情绪,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这样既能提高阅读课堂活动效率和质量,还能促使学生间的深度互动、交流,拉近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比如,在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文本知识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展开朗读,在学生的合作阅读下,能够用心感知人物角色,从中体会蔺相如与廉颇的价值观,排除学生内心的错误价值观与不良情绪,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另外,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要开展问题引导式阅读活动,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比如,可以让学生阅读《狼和小羊》《农夫与蛇》等故事,并且提出问题:“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哪些道理?”在问题的引导下,促使学生深入阅读与思考,从故事中挖掘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既能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能引导学生多层面看待问题、事物,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

(四)围绕目标,拓展教育空间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要想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积极的心理,教师要围绕语文教学目标,科学拓展语文教育空间,以此拓宽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让学生从中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思想觉悟,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首先,教师要围绕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价值观目标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实现课内知识和课外知识的整合,为学生提供独自实践、自主探究的空间,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阅读《蓝色的树叶》文本知识期间,这篇文本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理解人和人之间需要相互帮助。由此,教师可以围绕这个目标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设定“生活中的热心人”主题活动,让学生以辩论赛、主题演讲的形式来开展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乐于助人意识,培育学生自立、合群、活泼开朗的人格,展示出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其次,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围绕教育目标来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全面了解学生的生活行为、学习行为,防止学生出现不稳定、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排解学生内心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强化对学生的心理辅导。比如,在讲解《陶罐和铁罐》文本知识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文本中所要表达的思想、道理,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多层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正视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从而能自信学习、生活,促使学生身心综合化成长、发展。最后,教师要围绕语文教育目标,要对课内素材知识进行拓展,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骆驼与羊”的课外课文,让学生对“尺有其长,寸有其短,相得益彰”道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让语文课程教育彰显出人文关怀的价值。

(五)以学生为中心,塑造学生人格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引领下,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塑造学生健康人格,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文化观,以此获得学生的支持、肯定,从而能够更加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在开阔学生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体系的同时,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首先,教师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感染与影响学生。罗曼·罗兰曾经提出“要想在别人心中撒播阳光,那么自己心目中一定要拥有太阳”。同样,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展示自身的榜样精神,在讲解知识、传授技能的同时,能够用亲切、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此消除学生紧张、焦虑的学习心理,做好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同时,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情绪带动学生的情绪。如在讲解有关爱国主义的文本知识期间,教师要声情并茂地讲解知识,用动作、眼神、笑容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深度剖析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态度,让学生以最好的状态去探索知识。其次,师生之间一定要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学会信任、尊重、理解学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程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勇于向教师倾诉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心理问题。教师加以修正、调整、辅导,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积极的心理。另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要想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综合的了解。通过对小学生展开调查可以发现,很多学生由于受到父母的过度关心、溺爱,很容易形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由此,在讲解文本知识期间,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阅读《两只小狮子》《自己去吧》等阅读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依赖心理;在阅读《将相和》《争吵》等阅读素材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排解内心的嫉妒情绪,无形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活动中,教师要围绕语文课程的特征,对课内文本知识展开延伸、拓展,有技巧、有方法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让学生在学习、探索、应用语文知识期间,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在小学语文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注重拓宽、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为学生推荐一些优质的、有内涵的读本内容,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小学语文课程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心理健康文本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