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2022-11-27郭锦花

现代农机 2022年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社会化农民

郭锦花

(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461101,河南许昌)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这就要求我们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但是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过程中存在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明显、资金和技术链条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虽然已初具规模,但是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而社会工作在农村社会事业管理方面成绩突出,可以探索将其运用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意义

1.1 有利于农民增收,提高土地利用效能

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加快,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员减少且年龄偏大,出现了农业用地闲置或者管理不佳等土地利用率低的问题,导致现阶段农业生产过程中投资大但收益低。通过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方面可以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各类金融服务机构能够为返乡创业的农民发展新型种养殖产业提供资金帮扶,返乡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进行土地流转或是成立农民合作社,可以集中土地开展规模化经营。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能够提高土地的利用效能,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还能够解决小农户抵御各种风险能力低的问题,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可以使农业科技成果得以有效推广,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市场化的运作使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服务更加高效方便,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减少农民生产成本的投入,提高农民收入。

1.2 有利于突出地方农业特色,提升农业发展的竞争力

大国小农的国情决定着我们在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有效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增强地方特色,提高当地农业发展的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区位优势来发展适合本地区的特色种养殖业、观光农业、农业文化产业,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能够帮助农民克服小规模经营的弊端,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更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农业优质高效地发展,提高当地农业发展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农业社会化体系建设还能缓解农村资源环境的压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通过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完善各类农业推广体系,走低耗、节能、高效的生态发展新路,以此来保障农村生态安全,推进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既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又能够提升地区的发展后劲。

1.3 有利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二元结构显著,是我国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大的意义。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仅能够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还能在政府和社会机构的支持下使农村公共服务获得长足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的基层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养老和社会保障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通过市场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涉足农村公共事业服务,以弥补政府在资金投入和管理方面的不足,节约行政资源和社会成本,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是城市向乡村的单向索取,而是在城乡互动中共同发展;不是以牺牲农村为代价,也不是城市资源的单向输出,而是互通有无,共生发展。

2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随着农村社会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我国各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供给主体更加多元,服务内容更加系统化,服务方式日渐多样化,服务手段日益现代化,总体服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2.1 多层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政府加大了对民间组织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励社会资金进入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这极大充实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力量。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政府站所、涉农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三足鼎立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多元化服务主体共同发展的格局和公益性服务体系、合作性服务体系和经营性服务体系相互补充的多层次服务体系。应继续鼓励各新型经营主体之间相互配合,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各自优势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2.2 农业社会化服务内容日益丰富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进入最好的时期,党和国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服务路径和方法,农业社会化服务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新时期,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涉及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包括农业生产性服务、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信息服务、农村商品流通服务、农产品质量监测服务,这都有利于农民的增产增收。伴随着社会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以农业生产服务为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逐渐延伸到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基础设施服务和农村社会事业服务,极大满足了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的需求。

2.3 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手段多样化

我国各地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实践中,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模式。以农技推广和信息服务为例,各地区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条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和通讯手段,建设远程教育示范点,在服务形式上进行有益探索。政府也在公共服务平台上建立多样化的服务形式,搭建农业生产信息化服务平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直接服务小农户,设立村级综合服务站;各类涉农企业积极与村集体组织或者农民直接对接,来为农民解决生产销售等各环节中的问题。

3 社会工作介入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虽然逐步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可以借鉴社会工作在农村社会事业管理方面的经验,让社会工作介入到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3.1 运用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方法,整合优势资源

运用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方法,整合优势资源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的开展。各部门职责分工要明确,不能互相推诿,针对不同的需求,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确保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尽可能地满足不同的需求。另外在开展农村社区工作时,要发动一切力量,和村民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关系,支持农村社区组织与村民、非营利组织共建社区共治平台。专业社工可以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引导村民开展多样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例如农业信息服务、生产托管、农资器械统购,农产品统销服务等。

3.2 培养专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

为了确保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够良好发展,不能缺少政府物质和制度上的支持。首先,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应该加强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做好人才培养规划,促进各类专业化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壮大。其次,应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和评价激励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才的待遇,完善体系制度,吸引更高端的专业人才来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最后,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只有农民参与和主导的乡村振兴才是真正的乡村振兴,要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改革前进的任务。在借鉴社会工作经验的同时,也要结合本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始终做到与时俱进,灵活变通,从而促进社会工作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应用与实践,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社会化农民
建设门诊“老年友好型”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探讨
耕牛和农民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建设服务体系 助力乡村振兴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农民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四大特征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