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中药望闻问切理论浅析“人部药”的特征与应用*

2022-11-27孙庆兰高兵姚鋆朋汤义宫来鑫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质地功效中药

孙庆兰 高兵 姚鋆 朋汤义 宫来鑫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8)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是安徽省中医院朋汤义主任[1]在对中医理论和中医思维进行深入研究后创造性提出的,朋主任认为中药也可通过望闻问切来学习和运用,通过望形色、嗅气味、尝五味、切质地四种方式,全面把握中药的外在表象特点,由表及里,进而归纳总结出中药的升降沉浮、四气五味等特性,从整体上理解中药的药性与功效,为中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

1 中药望闻问切思想的理论基础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与中医象思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象思维可表现为取象比类,取象谓取某事物之征象,象,言天地万物之象,延伸为超越客观事物表象之象。比类谓比较、比喻一类事物,类,言物以类聚。《周易》记载:“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则天下之能事毕矣……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2]人存在于天地间,与世间万物息息相通,宋代医家张杲《医说》中言:“古今论病,多取象比类。”取象比类在古今临床实践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医家必须具有的思维方式。此思维与中医的理论、实践各过程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如《内经》中的五行学说、藏象学说都是中医象思维的体现[3]。朋主任提出的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以四诊探查中药表面之象比类推知其药性、功效,正是发挥了象思维的概念内涵,是对中医象思维的灵活运用,对于中药的临床应用都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与参考价值。

来源于人体,与人体组织或者分泌物相关的一类药材称为“人部药”。“人部药”的使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相关记载最早见于古医籍《五十二病方》,书中对人尿、人发、头脂、精液、人乳、人泥(人出汗后身上的污垢)等9种人部药的使用、治疗病证等都有着一定的描述[4]。古代医家运用“人部药”的经验丰富,治疗范围广泛,涉及内外妇儿各科。“人部药”的使用虽存在质疑的声音,但至今仍在临床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该类药在某些疾病如丹毒疮疡、虚劳肺萎、外伤出血、不孕不育等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随着现代技术与“人部药”的结合,“人部药”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但是仍存在许多争议。如何利用现代技术与理论研究对此类药材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创新,是当代人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中药望闻问切理论分析临床上常用的“人部药”,以望其形色、嗅其气味、尝其五味、切其质地四种方式对“人部药”的药性和功效进行论述,以期为此类药材今后的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2 基于中药望闻问切理论分析常见“人部药”

2.1人中白 《本草纲目》云:“滓淀为垽,此乃人溺澄下白垽也。以风日久干者为良。入药并以瓦煅过用。”人中白即为健康人尿自然沉淀的灰白色固体物,质坚硬而脆。味咸,性寒,入肝、脾、肾、膀胱经[5]。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指基于药物的颜色、气味、形态结构、来源等药物所表现出的“象”之特点,可推测其药性特点,推演其功效作用。人中白来源于人体自身,是自然风干而成的固体物质,保留了人体的血气精华,对某些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五色“青、赤、黄、白、黑”对应人体五脏,白色药物多入肺经,此类药物多具有清热泻火、排脓消肿的作用。色灰白是人中白的固有特性,由此可推知其具有显著的清热泻火功效。咸味药多入肾经,人中白即具有泻火滋肾阴的作用。朱丹溪云:“人中白,能泻肝火、三焦火并膀胱火,从小便中出,盖膀胱乃此物之故道也。”

中药升降浮沉之性与其质地轻重有着一定关系,质地轻清的药物如花、叶皮、枝等,性多升浮,如紫苏叶、辛夷、升麻等;质地厚重的药物如种子、果实、矿物等,性多沉降,如决明子、石膏、薏苡仁等。中药望闻问切理论指出,药物不同的升降属性影响归经效应,也影响其对人体产生的作用趋势。性质和质地不同的药物,作用趋势依从同气相求的规律。触之有寒凉感、质重的药物味多苦、咸、酸涩,且具沉降之性,多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等功效。从人中白的质地坚硬沉重、触之寒凉可以推测,人中白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祛瘀止血之功效。张介宾《景岳全书》言其“能降火、消痰、消瘀血、止吐血衄血、退劳热、清肺痈肺萎、心膈烦热”[6]。

2.2人中黄 人中黄是把甘草末放入竹筒,浸入健康人的粪便中数日所制成的中药。味咸、微苦,性寒凉,归心胃经。自然环境、药物材质结构等因素决定了中药的五味,因而中药的味道也是其表现出的象,尝其五味,可对其药性有一定认识和判断。《本草备要》中记载人中黄“泻热,清痰火,消食积,大解五脏实热。治天行热狂,痘疮血热,黑陷不起”[7]。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也指出可通过五味推知药物的药性与作用,尝之味咸的药物多具有软坚散结、泻下的作用,也可走血分,治疗热入营血等病证。尝之味苦的药物多具有通泄大便、清热泻火、燥湿等作用。由人中黄味咸苦可推断,人中黄应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

同理,根据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从人中白的质地推测出其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可知,因人中黄具有质地重实、抚之寒凉的表象,可推断其具有较好的清热泻火、解毒凉血的功效。《小儿痘疹方论》记载:“小儿痘出甚密……后发热作渴,口中作痛,服蝉蜍丸,搽人中黄而安。”《白喉全生集》记载的“连翘饮”和《种痘新书》记载的“解毒化热汤”中都配伍使用了人中黄。由此可知,人中黄在治疗温病发斑、丹毒疮疡、咽喉肿痛、大热烦渴等证方面具有十分突出的效果。

2.3人尿 人尿为10岁以下健康男童的小便。味咸,性寒凉,归心、肾、肺、膀胱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云:“五味所入,酸入肝、苦入心、甘入脾、辛入肺、咸入肾。”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根据五味入五脏指出,咸入肾,咸味药多能软坚散结、清热化痰、泻下通便。尿是人体津液代谢后的产物,其生成的全过程贯穿了人体所有脏腑,与人体津液同源,为水谷精微所化生,得人之阴气,其性属阴,寒凉之性甚佳。李时珍《本草纲目》云:“童便性温不寒,饮之入胃,随脾之气上归于肺,下通水道而入膀胱,乃其旧路也,故能治肺病引火下行。凡人精气清者为血,浊者为气,浊之清者为津液,清之浊者为小便,小便与血同类也,故其味咸而走血,治诸血病也。”

寒凉类药物多具有沉降之性,如石膏、知母、寒水石等药物触之寒凉,由其外现之象可推知这些药物性多沉降。性寒凉沉降之品多具有清热泻火、泻下通便、利水渗湿等功能。童便为精微物质所化生,其性属阴,味咸性寒凉,由其来源与表象即能推测童便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止血活血等功效。

2.4人发 张锡纯云:“血余者,发也,不锻则其质不化,故必锻为炭然后入药。”[8]血余即人发的别称,健康人发炮制后的可炭化入药的物质即为血余炭。临床上常常以血余炭入药。人发味苦涩,性微温。归肝、胃经。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认为,知药物来源可推演出药物的某些特殊功效,如泽泻、荷叶、莲藕等生长于池塘水湿之处的药物,亦如在水中生活的鲫鱼、泥鳅等,能够克服水湿之气,都是利湿祛湿的佳品。人发来源于人体,得人体气血精华,可以联想到发的荣枯与血气盛衰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自古就有“发为血之余”的说法。可推知人发与气、血相关,可能对人体之气或血方面的病证起到治疗作用。《本草纲目》记载:“发乃血余,故能治血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古人经验即印证了人发对人体气血方面的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此经验的来源应是古人认为吸取了人体气血精华的药物,其转化而来的血气能够补益人体、治疗疾病,这也是古人运用象思维的体现。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还指出,望药物外在表象之色,根据五色入五脏理论,知黑色药物大多入肾经,而肾与膀胱相表里,因此推测人发具有利小便的作用。成书于东汉,《神农本草经》记载:“发髲(童男的头发),味苦,温,主治五癃,关格不得小便,利水道,疗小儿痫,大人痓,仍自还神化。”[9]

2.5人乳 人乳为健康妇女哺乳期的乳汁。味甘咸,性平。入肾、脾、心经。中医认为,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整个乳房与肝、脾关系密切,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主疏泄,主管人体气机的调畅[10]。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认为,依据五味入五脏,通过口尝药物可以推知药物的某些作用,甘入脾,能补、能和、能缓。甘味的中药多具有补益和中、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作用,人乳味甘,据此可推知人乳对人体具有补益的作用。《名医别录》言人乳能“补五脏,令人肥白悦泽,疗目赤痛多泪”。现代研究发现人乳中含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矿物质等人体所需的物质,具有抑制致病菌生长、促进大脑发育等作用,有利于婴儿早期营养物质的提供及生长发育的需求[11]。

2.6紫河车 紫河车为健康产妇胎盘的干制品,属中医血肉有情之品,味甘咸,性温,入肾、肺、肝经。胎盘是婴儿获得营养物质的重要器官,古人认为胎盘是连接人体先后天的一个枢纽,具有大补气血阴阳之效[12]。《本经逢原》云:“紫河车禀受精血结孕之余液,得母之气血居多,故能峻补营血。用以治骨蒸赢瘦、咳嗽虚劳之疾”。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认为,本象相似的药物具有相似的功效,能够进行一定的互补互利作用。胎盘为婴儿获得营养的器官来源,得母体气血,由此可推知其具有补益人体脏器虚损的作用。新安医家孙一奎在《赤水玄珠》中云:“药贵同类。仙经曰,同类易收功,非种难为巧。兹求同类之药,配合之方,以为补益之助,得之者宜宝之。”[13]以脏养脏法即是药贵同类治疗理论的重要体现。古人常用动物脏器来补益人体相应脏器的虚损症候。如使用黄狗肾来治疗肾阳虚衰,用猪骨髓补髓益智等。

依据前文论述,口尝味甘的药物能够补益虚损。紫河车为味甘、血肉有情之品,也可推知其具有补益精血、疗虚损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胎盘,治男女一切虚损劳极。”[14]紫河车成分复杂,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紫河车含有多种激素、胎盘球蛋白和多种抗体等。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功能。并且还含有多种有应用价值的酶[15]。

3 其他人部药举隅

其他人部药,如人指甲、人身汗垢、人血等都可以通过中药望闻问切理论阐述其药效与作用。《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肝血之盛衰可由人体爪甲之荣枯所体现,可推测人指甲与肝具有密切关系,具有明目之功效。同理,人身汗垢、人血等人部药都可以根据其“象”推知其“里”,以此加深对人部药的认识与理解,也许能够为此类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帮助。

中药望闻问切理论是在中医象思维的基础上提出的,由药物表象探知其本质,古人已早已深谙其中的智慧。清代名医吴遵程在《本草从新》中云:“凡药各有形、性、味、质。其入诸经,有因形相类者,如连翘似心而入心,荔枝核似睾丸而入肾之类;有因性相从者,如润者走血分,燥者入气分,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之类;有因气相求者,如气香入脾,气焦入心之类;有因质相同者,如头入头,干入身……自然之理,可以意得也。”[16]人部药来源于人体自身,得人之气血精华,与人体具有相同的气场。因此,根据人部药的来源、质地、气味等外在表象可推知其内在药性与本质特点[17]。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从四诊角度认识中药,可以说是对古人应用象思维在认识中药药效方面一种较好的概括与归纳。

4 “人部药”的前景展望

“人部药”是中医药的瑰宝,是我国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如何结合现代技术和理论研究正确认识、应用“人部药”,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是当下需要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对于“人部药”,我们要走出认识的误区,辨证看待此类药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18]。本文依据中药望闻问切理论,从望其形色、嗅其气味、尝其五味、切其质地四个方面对临床几种常用“人部药”进行了阐述,可知通过中药望闻问切理论,能够推演出这些药物的药效及作用,加深对此类药物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人部药”今后的研究与创新提供一定理论上的帮助,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为促进人类的健康发展起到有利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质地功效中药
红景天的神奇功效及作用
是药三分毒,滥用中药有风险
被扔掉的葱须大有功效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丝滑”表带
跟踪导练(四)4
“中药零食”怎么吃
TEXTURE ON TEXTURE质地上的纹理
如何让你的化妆品发挥更大的功效
给中药配上图,萌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