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脑卒中后偏瘫临床研究*

2022-11-26张红马玉卓李培培相洁程晓婕孙娟丽

现代中医药 2022年6期
关键词:益气偏瘫活血

张红 马玉卓 李培培 相洁 程晓婕 孙娟丽

(1.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2.西安市阎良铁路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3.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疾病,又被称为中风、脑血管意外等,多发于老年群体,脑卒中后常导致患者肢体瘫痪、言语、记忆、思维等一系列障碍,同时还可导致精神和行为异常[1]。数据调查显示[2],脑卒中后有75%左右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以偏瘫居多,患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疮、营养不良,甚至肺部感染,并有再发脑卒中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临床多采用营养神经、脑细胞保护、改善微循环进行治疗,然而西药治疗见效慢,病情易复发,且治疗效果仍有待提高[3]。中医学认为[4],脑卒中后偏瘫多为气虚血瘀,致使窍闭神匿,治疗应以益气活血、息风化痰、补益肝肾为主。益气活血汤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益气行血、补益肝肾之功效[5]。神经肌肉电刺激利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和肌肉[6]。鉴于此,本研究特将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益气活血汤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探讨其疗效,并进行分组对照试验,详细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收治的9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依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2~80岁,平均(63.84±7.09)岁,病程2~4 w,平均(3.15±0.47)w,病灶为单灶26例,多灶22例,病变部位:基底核14例、颞叶11例、丘脑8例、枕叶5例,内囊3例,小脑2例,多部位5例。治疗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52~80岁,平均(63.81±7.07)岁,病程2~4 w,平均(3.17±0.49)w,病灶为单灶25例,多灶23例,病变部位:基底核13例、颞叶12例、丘脑7例、枕叶4例,内囊4例,小脑2例,多部位6例。(伦理学审批编号:202106016,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

1.2诊断标准 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标准[7];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8]。

1.3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诊;②中医辨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手足肿胀,气短乏力,心悸自汗患者;③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本研究知情同意书。

1.4排除标准 ①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患者;②恶性肿瘤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相关药物过敏患者。

2 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降颅压、改善脑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和保护脑细胞等,另给予巴氯芬药物(国药准字:H20010422,云南铭鼎药业有限公司)治疗,起始剂量5 mg,3次·d-1,酌情缓慢加量,每日常规剂量0.8 mg·kg-1,治疗时间为1个月。

2.1.2治疗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益气活血汤治疗,采用Compex SP8.0神经肌肉电刺激仪(美国DJO公司),波型为双向直角脉冲波,频率1/5~150 Hz,刺激强度20~30 mA。软瘫期患者将电极置于下肢伸肌群,痉挛期患者将电极置于痉挛肌的拮抗肌上,每次治疗20 min,5次/w,自拟方益气活血汤方药组成:黄芪、红花、当归、牛膝、丹参各15 g,桃仁、地龙、赤芍、葛根、川芎各10 g,下肢无力者加桑寄生,小便失禁者加五味子,言语不利者加郁金,口歪眼斜者加全蝎和僵蚕,用水煎服,100 mL·次-1,2 次·d-1,早晚各一次,治疗时间为1个月。

2.2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9]对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包括反射活动、屈肌协同运动、反射亢进、协调能力和速度等,总分为100分,评分越低表示运动功能越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10]评定,总分为42分,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越差;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以参考文献[11]为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FMA评分提高46%以上,NIHSS评分降低46%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FMA评提高18%~45%以上,NIHSS评分降低18%~45%,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加重,FMA和NIHSS评分变化不明显,统计总有效率,即显效例数百分比与有效例数百分比之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数 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空腹采血5mL,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学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公司)测定血浆粘度,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日本Sysmex公司)测定纤维蛋白原,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美国贝克曼公司)测定红细胞压积;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包括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和恶心呕吐等。

3 结果

3.1两组患者FMA和NIHSS 治疗前两组FMA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MA评分升高(P<0.05),且治疗组更高(P<0.05),NIHSS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

3.2临床疗效 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等级分布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3。

表2 临床疗效 [n(%)]

3.3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数 治疗前两组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更低(P<0.05),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数

3.4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治疗组2例肝功能异常、2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4/48);对照组1例肾功能异常、1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7%(2/48),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校正χ2=0.178,P=0.673)。

4 讨论

偏瘫是脑卒中患者主要症状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和生活质量[12]。现代医学对脑卒中后偏瘫的治疗主要采取营养神经、脑细胞保护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方法进行治疗,然而,长期采用西医治疗存在易复发、药副作用大以及手术创伤等争议,其治疗效果仍有待进一步提高[13]。《明医杂著·拟治岭南诸病篇》中有云:“中风偏枯,气血血瘀是其致病之根源。”脑为病位之所在,且与五脏之心、肝、脾、肾息息相关,中风病大多属本虚标实,疾病导致阴阳失去协调,气血运行不畅,发生逆乱,逆乱气血上冲脑络,气虚是致病的根源,血瘀是中风发生发展的核心,故气虚血瘀是中风的基本发病机制。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对症治疗,根据中医理论中“益气活血、行气通络”的思路,结合患者病因病机,故应以益气活血、息风化痰、补益肝肾为治则[14]。

本研究中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电流刺激患者肌肉,引起肌肉收缩,调节血液循环,加速神经再生,恢复神经传导功能,诱发相应的关节活动,达到改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功能的目的[15]。自拟方益气活血汤主要由黄芪、红花、当归、牛膝、丹参、桃仁、地龙、赤芍、葛根、川芎等药物组成,其中黄芪益气活血;当归、川芎祛瘀、养血活血;丹参活血化瘀;地龙、赤芍通经活络;牛膝强筋壮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活血、祛痰通络、气血并补之功[16]。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现代药理研究发现[17],黄芪对血压有双向调节、扩张血管以及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川芎能够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聚集抑制血小板,且能够穿透血脑屏障;赤芍、当归、丹参等药物具有抗凝血作用,避免血栓,降低血浆和血液黏度,调节红细胞压积。神经肌肉电刺激通过刺激肌肉或肌群使之发生被动节律性收缩,增强肌肉血液循环及营养供应,保持其正常代谢水平[18-21]。因此,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益气活血汤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且能够调节血液动力学指数。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神经肌肉电刺激操作简单,且没有创伤,有利于规范化的大范围开展和应用,亦能够进一步的推广。益气活血汤诸药合用,符合医学药理研究思路,二者联合用于临床治疗安全可靠。本研究中益气活血汤严格遵守中药治疗偏瘫临床用药准则以及中药用药安全规范,以医院临床工作中的经验与前人的中西医相关研究为基础,提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进一步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综上,在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治疗中,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益气活血汤能够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能够调节血液动力学指数,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益气偏瘫活血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益气温阳法治疗心力衰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