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2022-11-26刘升学刘亚华王莉芬

关键词: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刘升学,刘亚华,王莉芬

(1.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2.南华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衡阳 421001)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现,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是培养大量专业人才。[1]我国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国家经济腾飞的有效途径。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一带一路”体系中,为建立互信互利与平等交流多边合作的国际关系而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应该抓住机遇,重点培养针对性较强的国际化创新人才。为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的发展,让更多的国内企业站上世界的舞台,需要高校融合各种专业优势,做好国际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的扩散效应,更好地实现人才、技术、经济等优势的深入转化,促进沿线各国家与区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读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到“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两年之后,国家多个部门联合发表了相关文件,将这一战略思想具体化,其中明确细化了实施内容和行动指南。“一带一路”覆盖了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它们之间的差异性明显,政治制度不同、发展程度不一、文化特色多元。[2]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要落实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就必须获得人才的支持,尤其是要培养大量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才能将我国的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推进与开发沿线地区和城市的交流,更好地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与物质交流,精准对接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需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这既给高校提供了发展机遇,也是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职能的体现,更是高校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具体来说就是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交融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种多元的氛围,包容各异的观点态度,完美结合科研和社会服务,在这个环节落实的过程中,不只是学校本身,上下游政策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同时,高校管理方式、师资队伍的改善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师生国际化视野的开拓、校际合作等都不可偏颇。这个趋势是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所以我国高等教育要走改革之路,要自觉和国际接轨,着重培育国际化人才。

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三个特点,具体来说就是视野开放、内容同一、目标现代化。因此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是综合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既要注重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展国际化视野,了解沿线各国风土文化、法律制度以及世贸规则等,成为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亲历者、实践者和促进沿线国家经贸、文化交流的国际化人才。

二、“一带一路”倡议对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不仅需要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与物资方面的相互支持, 也离不开国际化人才的参与及文化交流合作,这是长期发展所形成的共识,也是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注重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 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所有国家走向强盛的必然选择。在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要注重国际化人才培养,满足“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国际化创新人才能力培养应将关注点转移到具有国际理念和视野,在人才培养层次、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以及相关的国际化知识的理解、应用方面,得到极大提升。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最终还要通过实践的检验。通过开展对人才的专业培训,可以为这些国家提供经济发展动力,同时也能助推世界经济的发展,繁荣文化,促进科学技术的飞跃。

(二)重视跨学科教育教学 高校是科研的场所,国际化人才培养应着眼于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生的长远发展,重视跨学科教育,加强通力合作,建设创业和教育一条龙服务。这就需要转变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导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有相关国家的学习、实践、创新能力,特别是开设国际化特色课程,并充分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整合起来,集思广益,各门学科形成合力,提升课程体系设计与专业化程度。同时要做好指导,帮助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强化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综合实力。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提升我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打造更多适配度高的应用人才,有利于做好“一带一路”工程,增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三)尊重个性化差异 国际化创新人才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重点在于发展个性。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也丰富多彩,所以个人能力发展有着鲜明的特点。同样一套培养模式会将人的思维和行为固化,因此在培养国际化创新人才个性和特长时,要尊重个性化差异,使培养的国际化人才发挥应有的作用,成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知识的一代新人,从而更好地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更好地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

(四)秉持文化传承辐射“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离不开沿线众多国家及地区的参与和支持,建立平等和谐的伙伴关系,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包容互信,是构建沿线各方高质量利益共同体发展的基石。由于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在相互的联系与沟通不畅的情况下,往往容易带来摩擦和误解,形成文化冲突。[3]这就需要搭建沟通的桥梁,加强以文化为纽带的联系,特别是深化人文交流,充分展示沿线各国不同的文明魅力与文化传承,同时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影响与辐射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通过传递中国故事与中国声音,让丰富的文化资源传播和带动新时代的青年,共同推进创意人才和创新文化的发展,共筑人文交流的美好明天,助力沿线国家高等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拓展学科建设、科研服务、院校合作的新领域,使灿烂的中华文化在创新中绵延永续、薪火相传。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国际市场的不断开拓,人文交流日趋活跃,跨国合作及对外贸易频繁展开,国际化创新人才愈加受到重视。但目前在专业化课程、复合型师资、针对性教材以及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需要正视。

(一)高校办学理念缺乏国际化意识 在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国际化意识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化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国际化教育的认知,拓宽国际视野;有助于优化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与布局,为国家输送更多符合“一带一路”倡议国际化需求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然而我国部分高校在办学理念中对国际化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或重视不够,各高校之间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程度不高,国际合作项目也较少;部分高校局限于已有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程度更新迟缓;教师出国进修包括学生交换学习的机会都十分有限,使高校国际化建设没有起色,国际交流渠道不畅,严重阻碍了高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国际化课程设置滞后 高校的学科及课程设置,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学校学科与专业发展、对学生的经验获取及身心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比较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因而容易造成学科划分过细及学科间的关系断裂。在课程教学安排上,很少有高校专门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执行标准和文化背景设定教学内容。国际化程度不高必然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缺乏包含多元文化和价值体系及跨文化理解、沟通方面的课程;在学生攻读学位以及研究专业课题过程中,也较多关注国内的学科专业课程,专业化知识和国际化教学内容欠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方面的课程更少,导致培养的人才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类情况的了解明显不足,表现出知识面窄、工作适应面窄和综合运用能力弱,无法及时掌握这些国家及地区在“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最新动态。[4]这种“偏科”型的课程安排无法满足“一带一路”的现实需要。

(三)复合型师资缺乏 我国推行的“一带一路”倡议对高校的师资水平与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不仅需要国际化视野,而且要了解和掌握“一带一路”相关的理论体系,更需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所处的文化背景有较深入的认知,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精通“一带一路”有关执行标准。但纵观我国高校,都比较注重学校的办学规模、校区建设和发展及招生人数扩大等硬件设施等方面,而对师资队伍的国际化建设认识不到位,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复合型师资短缺,许多高校教师在语言能力以及从业经验方面有所缺失,很少有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高校国际化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在以往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大多遵循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教师更倾向于理论教学,学生的实践能力被严重忽视,主要表现是试验教学基地建设数量较少,实现产业合作和对接等方面的经验欠缺,即使有部分对接,合作广度与深度都不够充分。同时,高校即使拥有专门供给学生使用的实验基地,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方面也存在着缺陷,可提供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的高校也是少之又少。[5]在众多高校中只有极少数的高校可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要求,而针对跨国企业的案例教学资源,尤其是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教学材料更是欠缺,使学生在了解最新发展动态、学习国际教学内容方面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难以主动适应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

(五)相关针对性教材不足 伴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促进沿线地区及国家经济开发与文化交流事业也在蓬勃发展,人们对国际化的观念和意识都发生了快速的变化。对此,高校在文化交流中所使用的教材也需要与时俱进。编写教材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导致各个专业使用的教材不能及时更新,国际化视野和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教材较为匮乏。不仅如此,学生外文文献阅读能力不强,很难及时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地区的发展现状与形势,不能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缺乏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相关经验,影响了学生跨文化沟通及活动能力的提升。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对策

“一带一路”的建设,需要大量具备多元化专业技能的人才,高校要进行宏观规划与布局,制定人才跨学科培养规划,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以推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速度。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明晰办学理念,强化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要树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国际化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能胜任国际业务的专门人才。就高校而言,需要结合地区发展情况和经济发展方向开设应用型强的学科和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满足国际接轨以及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重点培养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加大拔尖创新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长期的人才培养策略,保证教学环境的亲商性,繁荣创业精神和氛围,[6]着重发展创意创新文化培训。同时,充分认识国际化发展对高校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促进意义,深入学习国际化教学经验,探索多种合作办学模式,充分整合与高效利用教学资源,努力构建良好的与国际化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环境和管理及运行机制,强化国际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促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良性循环。

(二)调整课程设置,激发学生潜能 大学培养的人才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技能层面,也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专家,而是要从社会、行业适用性的角度出发,对“项目式”和“理实一体化”跨学科教学进行改革,鼓励学生参与课程管理,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从学习能力、职业精神、素养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高校需要优化课程设置,弥补教学薄弱环节,调整教学计划,紧密关注“一带一路”发展以及沿线地区的动态,并与这些国家的高校进行深入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先进、前沿的教学资源;从国际接轨的角度全面发展服务外包项目课程体系,同时需加强工程能力培养课程体系的建设,将国际化水平渗透进各学科内,与国外高校进行人才联合培养,以国际化的标准培养多元化、跨专业人才,帮助学生提高个人能力,发挥潜在特质。

(三)优化师资队伍,增强实战经验 高等教育国际化有助于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有目共睹的。教育的成功需要高素质教师资源的助力,而跨学科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因此高校应重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以往教师绩效考核内容进行调整,增加企业实践考核项目,提倡教师参与企业科研和实践项目。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缺乏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师资力量,高校可以与政府、知名企业合作,聘请实战经验与理论兼备的复合型人才来高校参与课程指导,比如著名企业家、企业顾问以及各专业咨询师等。同时提倡本校教师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参与相关项目的咨询、建设、研发等重要工作,教师能够兼顾科研与教学,提高实践能力,使学生与教师都能够从中受益。

(四)完善产学研合作,搭建学习平台 高校要重视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创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应鼓励行业和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建立相关工作体系,为教学研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科技相融合,共同搭建和制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帮助学生提高“职商”水平,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搭建学习平台,发挥科研机构的培训功能以及社会服务能力,为高校的教研提供发展动力,为学生提供实操机会,并帮助企业员工提升学历,提高理论能力和其它相关实践经验,使更多的人成为理论与实践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五)鼓励跨界融合,共建育人生态 在鼓励高校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帮助高校协同创新,针对高校和企业合作制定相关发展机制,共同创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发展平台,鼓励企业参与高校的人才培养建设工作。从职前、职后、继续教育以及终身教育等方面着手,促进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优势,给课程共享平台提供优质资源,帮助高校进行资源整合,与高校共同探索现代学徒制,创造新的教学模式。结合教育部门提出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校要和企业共同促进相关孵化基地的建设,使我国的人才培养获得良好生态环境。高校要重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人才市场竞争力,鼓励人才的多元化发展,提高人才跨界能力,培养人才的平台整合能力。高校要想实现跨学科教育和多元化发展,就需要不断优化教育理念,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

五、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的进一步深化,对中国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我国高校要把握“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积极培养现代化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当前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为企业转型升级调结构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高校要将人才培养放在首要位置,通过深化综合改革,优化人才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7]实施就业创业双驱动教育新模式,搭建现代化的创业服务平台,以创业促就业,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猜你喜欢

国际化一带一带一路
聚焦港口国际化
中国企业如何走进“一带一路”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一带一路”上的手艺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