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区民俗文化在中职美术及美育中的开发应用

2022-11-26甘肃省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王小春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7期
关键词: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民俗

甘肃省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 王小春

天水地区是有着八千年积淀的历史文化名城,神话及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以及华夏民族的先祖轩辕黄帝均诞生于天水,按《春秋纬元命苞》所记三皇(伏羲、女娲、神农),其中之二和五帝之首皆聚于天水,天水是名副其实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天水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设立行政建制的地区,所以历史沿革相当久远,而且是汉代之后古丝绸之路必经地区,扼守中原地区通往西域交通要道之东口,长期以来,多民族融杂聚居,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的习俗也就自然丰富而多样。本文试图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民俗文化遗产和自然风景遗产等几个方面,精心选取可应用于美术教育及美育的资源,探讨能吸收利用的有效途径。

一、民俗民间文化在开发中的优势

一个地区的民俗文化,是当地民众千百年来,在长期生活生产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发展构筑而成的,是在这个地理区域和空间范围内,特殊的历史和风貌、风俗和习惯、思想和文化、习俗及观念、才能和智慧结晶的集体意识的显现,它展现了长久以来该地区人民的劳动成果,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值得我们去借鉴和思考。优秀的地区文化不仅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的发展壮大,还可以促进我国特色文化建设进程。在美术课程及美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在注重各种信息资源,历史文献、图片、网络资料收集的同时,可以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以及在各地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保护的基础上,对本地区特色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全面考查并合理地开发利用。

各个地区的民俗文化,都具有十分强烈而且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乡土性等文化性特性。因此,将本地区民俗文化与美术及美育课程相互融合,相互贯通,加以挖掘应用,进一步与学生的校园生活有机地联系并建构起来,是传承和发扬优秀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效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对美追求的恰当方式,是弘扬、传播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更是顺应当前国家新时代教育政策,以及深化艺术教育和美育理念的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民俗民间文化离不开特有的社会生活环境,让优秀的民俗民间文化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的社会环境,并且依然能保持它们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在学校和学生中传播、发扬,是最有利于民俗民间文化传承的合理方式,也是让本土学生更好地了解认识本土民俗文化价值,了解认识本土民俗民间文化中服饰美、语言美、工艺美等艺术特色和审美内涵的有效渠道,更是增进学生民族感情、激发学生民族自信心,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提升民族自豪感的一种方式。因此,探索民俗民间文化在美术及美育教学中的应用,既可以提升本土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也可以探索一条传承本土以及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之路。

二、天水地区民俗民间文化的挖掘和开发利用

“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民族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从国家战略资源的高度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从推动中华民族现代化进程的角度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性力量。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道:“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优秀的民俗民间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本土民众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寄托,既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又有深刻的思想性,既有独特的民俗文化价值又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是美术及美育课程的优秀蓝本和良好内容源泉,应该成为美育及美术教育不断挖掘、提炼、整合的深厚土壤。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好民俗文化资源,多维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深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情怀。利用好特色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天水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样式丰富,文化特色明显,艺术气息浓烈。近年来,天水地区的诸多民俗民间文化类别,被列入国家、省、市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花儿、小曲、甘谷砖雕、武山夜光杯雕、甘谷秦安的剪纸和草编、武山甘谷旋鼓舞、清水夹板舞等,除此之外,这一批批优秀民俗民间文化如大地湾彩陶工艺、甘谷秦安草编、秦安剪纸、秦腔及皮影等蕴含着的深切饱满人文关怀、传统艺术观念、地域特色明显的艺术气息在各地长期浸润着当地人的身心和思想,都成为美术教育及美育实施过程中可资借鉴良好资源与开拓创新发展的启示。将这些优秀的民俗民间文化开发为教学资源,不但能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也能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三、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方式

(一)收集素材,科学整理

收集相关素材并对其进行科学的整理,这是在美术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天水特色民俗文化内涵丰富、形态各异,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收集素材,如调查、文献、网络、大数据和社会实践等,这些方式都可以运用在特色民俗文化与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中,争取得到更加系统科学的信息。

天水地区下属的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而在这些不同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地区民族特色文化也有所不同。将各种资源有效整合,从而做出全面系统恰当的定位和评价。关注情感层面的知识教学,使美术及美育课程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也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秀人才。

(二)情境体验,实践参与

“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不仅应该包含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知识内容,能帮助学生构建起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应该蕴含着促进学生非智力品质发展的情感内容和实践内容,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心理环境、群体环境和实践环境。”有助于学生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形成全方位的专业知识储备。在美术课程教学的开发与利用中,让学生到文化园区或民俗文化场景中真实体验民族文化的精髓,使他们对民族文化有着深层次的感受,当然,这种情境体验是基于对民族文化高度的重新认识。

实践参与主要是指在对特色民俗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中,利用当地的艺术馆、博物馆和民居巷道、节庆等场所,为学生提供实践参与的场所,让学生可以在行动中感知民俗民间文化的魅力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提高和提升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特色景区实地参观游览,真切地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民间文化内涵,这些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也是课堂内感受不到的。与此同时,注重用科学的方法对美术及美育课程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从而使美术及美育课程的开展更加顺利。

(三)民俗文化资源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利用

天水地区下属的各个县区都有不同的地域优势,而在这些不同地域优势下,形成的地区民间特色文化也自然有所不同。各个地区由于民族特色文化的基础不同,进行美术及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的时候可使用的方法与资源类型也是多样的,应该充分认识不同教学资源的特色,将天水特色民俗民间文化课程资源和其他优秀的课程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特色从而开发出优秀的美术美育课程教学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与美术及美育课程的开发,是将特色民俗和美术及美育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增强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有效途径。

美术课程教学资源如果想转化为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必须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转化工作,一般来说有两个形式。第一,可以把天水民俗民间特色资源直接转化为美术及美育课程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利用民俗化教学道具,如民俗食物、手工艺品、民族乐器、服饰、生活用品、特色土产等,从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创建真实的情境,直接用作课程教学的材料。第二,可以组织学生到周边采风和写生。美术教育可以与舞蹈、体育、刺绣、编织、园艺、设计类机构或公司建立合作,达成艺术资源共享平台,建立写生、参观、实践基地。实现课程资源的多元化,美术及美育途径的多元化,使教学内容得到升华,从而让美术及美育课程材料资源成功地转化为美术及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和内容。

(四)特色民俗文化美术课程教学资源的创新

在特色民俗民间文化的开发过程中,还必须始终保持创新的精神。教师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添加新元素、变更资源内容、改变材料等方式完成对旧课程的改造与更新。另外,还应该积极开发校本美术及美育教材,在课程教材体系建设中与统编教材形成体系化配合。课程资源的创新要求教师充分认识课程资源的意义,深入了解和探索身边及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并让这些资源在课程以及教学过程中得以更好地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而不仅仅是成为博物馆内可供参观、浏览、保存的文物和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当中的记录和遗存。创新性原则要求课程教学开发者对美术及美育课程开发利用时,开发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挖掘民间民俗文化的内核,能真正体现民族精神和气质特征的内容,摒弃和剔除掉庸俗和迂腐的部分,以时代精神为引领,把创新精神融入美术课程及美育课程教学资源利用的整个过程和环节当中,以培育和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体现和注入新的思想内涵,正确引领,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真正能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能将学生的个人潜能激发出来的美育课程资源。

特色民俗文化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应该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就要求既有正确的民族观与宗教观,能在传统民俗文化中剔除糟粕,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传统民俗文化融入课程,又对学生的年龄、知识基础有一定的了解,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该年龄段的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而科学地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可以轻松愉悦学习的知识内容、提高技能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而轻松的状态中感受民俗之美,还可以民俗文化为原型,开发相关文创产品,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教学场地和场所的选择上,教师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根据需要灵活选择学校周边公园、社区、商业区、艺术馆、民俗博物馆、文化馆等场地,将美术及美育移出课堂,汇入生活,将教学内容与场景及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在教学媒体的选择方面,我们也应遵循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用视频、音频、手机、电脑软件等现代多媒体手段以及网络为美术及美育课堂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美术及美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美术所表达的情感态度是具体而形象、真实而全面、直观而可视的。美术与情感态度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交织、互相融合的,情感态度可以激发美术创作的灵感,而美术和美育又可以增进创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唯有了解,才会热爱。让学生用双眼饱览家乡地域之美,用心灵感受自己生活中的文化、风土人情,深入民族家庭体验独特的民俗礼仪、服饰、饮食文化习俗,了解民俗工艺品的制作流程和过程,探索民俗文化奥秘。让古老的民俗民间艺术与现代生活相关联、相结合,赋予其新的生活内涵,才能不断激发和保持其鲜活的生命力。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和了解孕育和滋养自己成长和发展的民俗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好地巩固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地区文化以及国际文化竞争中的地位。

猜你喜欢

民间文化民俗文化民俗
清远非遗民俗日历
基于民俗文化视角下的潮汕旅游资源开发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文化强国语境下的文化学研究新探索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乳源再获命名“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民俗中的“牛”
漫画民俗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贾平凹民间文化意识与中国新时期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