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胤禛围屏美人图》之漆器考

2022-11-26苏富森柯玲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品鉴 2022年8期
关键词:漆器故宫博物院

苏富森 柯玲(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胤禛围屏美人图》最初贴在圆明园深柳读书堂的围屏上,共十二幅,属清代工笔仕女图。论文以《胤禛围屏美人图》中出现的23件漆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法考据器物存在的年代,比较图画中的漆器与现存漆器的差异,验证漆器与画作的年代是否一致,并对其中存在争议的5件漆器进行初步探究,得出“持表对菊”“桐荫品茶”两幅中的漆器应为瓷器。

故宫博物院藏《胤禛围屏美人图》是由清初佚名画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共有十二幅;依次描绘了十二位身着明代传统汉服的女子在宫中的生活,有在缝制衣裳的,也有沉思的,还有照镜子的;这几张画笔法细致,生动描绘了她们的耳饰、发簪、头发样式等,其中衣服更加出彩,从款式到纹样,再从配饰到配色,眉目之间仿佛诉说了人物的情绪。其中出现漆器的分别是“裘装对镜”“持表对菊”“博古幽思”“观书沉吟”“立持如意”“烛下缝衣”“桐荫品茶”“捻珠观猫”“依门观竹”“消夏赏蝶”“烘炉观雪”等十一幅。

目前对《胤禛围屏美人图》的具体年代尚无确切定论,杨新指出它的创作时间应是康熙五十一年至六十年间(1712-1721),并且认为这十二幅图中女子的参考对象就是雍亲王的嫡福晋。林姝认为这十二张画像创作于雍亲王时期,即康熙四十八年至康熙六十一年(1709-1722)。也有作者判定这一系列画的大致创作时间可以定在康熙晚期、雍正年间,因此,图中出现的器物在嘉庆之前早已有之,最晚在乾隆年间。根据以上观点,其创作时间最早应不超过康熙四十八年(1709),最晚完成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

对于其中的漆器,目前仅有几位学者做了研究:彭盈真在《无名画中的有名物——略谈〈深柳读书堂美人图〉的珍玩》中对十二幅画中出现的器物做了初步考证;《图画中的真实〈十二美人图〉中真实存在的器物》一文中,作者认为图画有可能根据实际场景绘制,还提取与现存器物中相类似的器物,并做了汇总;扬之水在《“有美一人”——历代时尚美人图散记》中提到了图中出现的嬾架并对其做了简要分析;赵广超和吴靖雯在《细节品鉴〈十二美人〉》对十二幅图中出现的家具和器物做了统计,简单列出了它们的用处。

笔者结合以往研究,将漆器与图中瓷器以及现存瓷器对比,发现这23 件漆器中尚有疑点,下面将从种类、图案、工艺等三方面简要分析。

一、漆器种类

《胤禛围屏美人图》中出现的漆器总数目为23 件,其中方桌5 或6 件,几1 或2 件,坐墩3 件,圆凳1 件,盒4 件,箱1 件,吊灯1 件,多宝格1 件,书架2 件(懒架、架格),如意1 件,椅1 件,盘1 件;存在争议的有5 件。“持表对菊”中的彩漆方桌或为填漆戗金方桌,或为彩漆戗金方桌;漆坐墩或为郎窑红釉瓷坐墩。“立持如意”中的如意或为竹雕如意,或为木雕如意。“桐荫品茶”中的黑漆面鸡翅木方桌或为茶几;彩漆坐墩或为五开光彩釉瓷坐墩,或为宝蓝釉画珐琅开光坐墩。

(一)桌

“博古幽思”中美人面前有一黑漆描金长桌,桌面做了四个委角,四框描画菱形花边,正中绘一组描金花心。再往下观察,能看到桌面下方的束腰,牙板较直,桌腿为方形,上面画了缠枝纹,造型上体现为内翻如意马蹄足。曲尺状罗锅枨被安在桌腿中间,上面还描绘了精美的菊花纹,匠人又将一枚透雕回纹的卡子花镶嵌在罗锅枨和牙板中间,独具匠心。

“持表对菊”中有一张壁桌。从外观上看,此桌为长方形,桌面平坦,出沿也是平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条桌子的外部上了黑漆,桌腿内侧却用了黄漆,据此判断桌子里面也用了黄漆。采用这样髹漆的家具在康熙和雍正时期甚为流行。从纹样可以看出用笔精细:黑漆上的纹样用浓淡双色金箔绘制而成,桌面绘了牡丹、蝴蝶等纹样,桌沿上又描了细致的寿字连纹,桌腿、牙板、束腰上都画上了卷草纹,牙条上是菊纹。此外,桌面上还用了黑漆给纹样涂色,图案一下有了“半立体”的感觉。这一时期的描金工艺比前代更加精湛。

“持表对菊”中还有一张赭黄色方桌,据颜色来看它应该是一件黄地彩绘戗金方桌。从造型上看,桌面平坦,线脚采用明式家具常用的冰盘沿;此外,没有做防止汤水洒落的拦水线,表明这张桌子并不用作饮食;牙板较直,桌腿为方形,肩部以委角相交,桌腿内侧稍微兜转;曲尺状罗锅枨插在桌腿之间,双矮老嵌在罗锅枨与牙板中间,每个侧面分别有两组。整个桌子采用了赭黄色大漆,桌面四周有螭龙团花、折枝花卉和凤凰,十分秀丽,中间万字纹锦地交错,并且用褐色填漆;康熙后期十分流行黄地彩绘戗金家具,而雍正皇帝也十分赏识花鸟纹。因此,它更可能采用彩漆工艺。

“烛下缝衣”中美人前方有一张方桌,从外观来看,造型呈现四面平式,桌腿和牙板都体现为方形,四条桌腿上部均有直枨,朴素简洁。整个方桌均采用黑漆上色,并在桌腿和直枨上描绘缠枝牡丹纹,色彩较素,除桌面外,通体以描金加镶嵌螺钿手法装饰花纹。这在工艺品中属“大漆螺钿”做法,明清时主要产自山西。现存实物中并没有与之十分接近的方桌,仅有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的黑漆描金炕桌和黑漆宴桌可参考。

“桐荫品茶”中梧桐树后有一黑漆面鸡翅木方桌,结合美人品茶的场景,该方桌应是茶几,其质地或紫檀,或黑漆,都有可能。茶几取四平式,上陈茶具。

“消夏赏蝶”中美人倚靠的是黑漆面斑竹方桌,此画中桌面似套有桌套,四腿以四根竹棍拼成。

(二)几

“烘炉观雪”中美人身后有一承托盆景的嵌珐琅方几,几面和腿内侧绘有缠枝纹。

(三)坐墩

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写道,《唐人玩双陆图》中的坐具作腰鼓式,是战国及以后时期妇女的专用坐具,目的是取暖、熏香。此外它还可用来熏衣被或巾帨,因此,坐具有大有小。图画中的坐墩均覆有织物,依此可见一斑。

有作者认为“持表对菊”和“观书沉吟”中美人坐的分别是坐墩和彩漆五开光坐墩。但“持表对菊”中的漆坐墩或为郎窑红釉的瓷器,且“桐荫品茶”中出现了郎窑红釉瓷器。这类瓷器有一种玻璃感,虽然漆器也有瓷胎,但瓷胎漆器没有这样的效果,所以,它应是瓷器。“观书沉吟”中彩漆五开光坐墩的材质,坐墩开光面积较大,应该是木质髹漆。若从颜色看去,这种纹样的工艺可能是锼银。由此可知,这种制品采用了洋漆或仿洋漆工艺。

“桐荫品茶”中美人所坐鼓墩有可能是彩漆坐墩,也有可能是五开光彩釉瓷坐墩或宝蓝釉画珐琅开光坐墩,画中的坐墩底色为蓝色,腹腔向外膨出,四周分别有五个椭圆形开光洞,上下有凸起的帽钉纹。开光洞上下对称绘缠枝花纹,腹洞周围也均绘有缠枝纹。这款坐墩有可能是瓷胎漆器,也有可能是瓷器。但雍正时期在漆器制作方面侧重瓷胎漆器,并且画作的创作年代现推测为康熙晚期,因此,该坐墩为瓷胎漆器的可能性小于瓷器。

(四)圆凳

“倚门观竹”中竹后的房内放置了两个高束腰四足内翻球有托泥黑漆描金圆凳,它们很可能是根据前代圆凳的形制所绘,可参照故宫博物院藏明代黑漆撒螺钿珐琅面双龙戏珠纹圆凳。此画中的两个黑漆描金圆凳,凳面周圈描金花边,高束腰,面心描金夔龙纹,以矮柱分为数格,镶锼空炮仗洞式绦环板,下衬托腮,鼓腿澎牙内翻卷舒式足,环形托泥。匠人还在壶门式牙板和凳腿的边缘描了金线,交相辉映,牙子和凳腿上也饰有描金花卉纹。

(五)漆盒

“观书沉吟”中出现了一个黑漆描金喜相逢纹盒,此盒上绘着两只相向而飞的蝴蝶,寓意吉祥。关于此盒的形制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的黑漆描金山水楼阁图手炉,这款手炉外部并未印有“雍正”二字,但从用笔技巧和描金用色观察,它的年代应属雍正时期。“立持如意”中的方桌上放置了镶嵌螺钿梳妆匣和一个类圆柱形的黑漆描金竹叶纹盒,由于没有找到与之相似的器物,暂时无法确定它的具体功用,因其与镶嵌螺钿梳妆匣并列,所以它可能是储存金银首饰。“捻珠观猫”中的天然木书格第二层放置了一个黑漆描金方盒,可能是作储物用,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清雍正时期的一款描金彩漆包袱式纹长方形盒。“立持如意”中美人身后方桌上陈嵌螺钿梳妆匣,此镶嵌螺钿梳妆匣可参考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代黑漆描金妆奁盒和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中期黑漆描金嵌染牙妆奁。

(六)箱子

“博古幽思”中美人身后有一半露的漆箱,上绘竹子。故宫博物院藏有清嘉庆年间黑漆描金花卉纹方盒和一款黑漆描金桐叶纹长方盒以资参考。

(七)吊灯

“烛下缝衣”中美人头部上空悬有一四方灯,灯扇上绘山间小鹿和临溪仙鹤,底部各绘有一“寿”字,两侧有云龙,可能是“云龙祝寿图”;从外观上看,有可能是大漆螺钿工艺,现存实物中无可参考者。从《弘历雪景行乐图》中的料丝花鸟图四方灯,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烛下缝衣”中带有鹤、鹿的四方灯应该出现在乾隆以前的时代,即康熙或雍正时期。

(八)多宝格

多宝格在选材赏精选考究上乘的硬木材料,木材的色泽紫亮光洁,其材质也较为红腻坚硬。图中所绘多宝格有大有小,框边还镶有拐子纹的圈口牙子。有学者认为此多宝格采用嵌黄杨木。但根据颜色来看,此画中的多宝格应为黄花梨木。

(九)书架

1.嬾架

扬之水在《有美一人》中指出,从《胤禛围屏美人图》可以看出作者在家具的造型上向经典“致敬”。“裘装对镜”中美人背后的墙上高悬一具露出大半面的竹架,卷轴分别放置在竹架的三层,和美人身旁的斑竹几、树根做成的独眠床以及窗外的绿竹一起营造出一股温润质朴的原始感,虽身在室内,却好似郊野,表现了作者甘于清静自在的心境。图中的竹架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特定名字。《三才图会》“器用”十二卷中有一幅嬾架图,与图中书架类似;目前我们只能据此判断图中的书架在明代叫“嬾架”。

在马轼与李在、夏芷合作的《归去来辞图》中,有一段名为《稚子候门》。从打开的窗户一侧可以看到书案上放了水盂、笔架、笔、砚台、香炉、香盒、小瓶,再看墙上挂着一幅山水画,一张琴,旁边一幅山水画卷起做成搁置卷轴的架子。从款式来看,它和《三才图会》中的嬾架基本一致。从画面上看,此嬾架可能是紫竹或黑竹与斑竹加黑漆合制而成。斑竹胎体的漆器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雍正时期的紫漆描金松鹤图斑竹炕几。

2.书架

在“桐荫品茶”中美人身后有一个半掩的架格,采用了黑漆描金的工艺,书架取四面平和透式;从结构上看,背板的数量应该为三层,支撑背板的立柱与竹节相像,框架全部用圆材制成,并在立柱上雕出竹节,上绘竹叶。此书格的形制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时期黑漆五彩螺钿书格和故宫博物院藏明万历黑漆嵌螺钿描金云龙纹书格。

(十)如意

彭盈真提出,“立持如意”轴中的如意应是竹雕灵芝如意。林姝在《从造办处档案看雍正皇帝的审美情趣》中指出,雍正皇帝偏爱含蓄、自然的美。根据现存资料,雍正皇帝曾留样一柄老鹳眼木双梗双叶九如意,但未知它是否流传至今。在《雍正帝观花行乐图》中,雍正手中拿了一柄天然木如意,可以作为诠释。通过仔细比较木雕如意和竹雕如意,我们可以看出画中的灵芝如意的纹理结构与木结构符合,它们是很难用竹子雕刻出来的,画中的灵芝如意的纹理结构与木结构符合,因此,应是木雕如意。

(十一)椅

“博古幽思”有一把漆竹椅,椅面的造型为扇形,椅背和扶手的造型为五屏风式,六根立柱上下贯通,扶手空内安梳齿式竖棂,椅腿之间安插管脚枨和牙子,这种样式是罗锅枨加矮老的造型。椅面采用木头材质,上面涂了黑漆,椅子的其他部位均用湘妃竹制成。故宫博物院藏有一把清乾隆时期的湘妃竹黑漆描金菊蝶纹靠背椅,这把椅子是典型的清中期家具风格。由此可见,图画中的漆竹椅最早出现在清中期,与图画创作时期一致。

(十二)盘

“裘装对镜”中的斑竹仿藤式坐墩(扬之水认为是竹茶几)上铺着猩红黄流苏的毡垫,垫子上放了一个黑漆描金海棠式盘,盘上又托了霁蓝釉盖杯。辽代三彩器中经常能见到海棠式盘,它的完整造型称为八曲海棠式长形盘,和唐代流行的金属曲边长盘十分相似,这种金属曲边长盘又是借鉴唐代金银器的形状而来,与现存海棠式盘不同的是此盘内底中心凸起杯槽。海棠式盘也在文学作品中出现过,《红楼梦》中写道“只见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红楼梦》成书于清康熙至雍正年间,所以此茶盘应属康熙时期的器物。盖杯与茶盘的组合可参考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画珐琅西洋人物开光图带盖杯。

二、装饰题材

图中漆器的装饰图案中植物纹样占大多数,以缠枝花卉为主。因为竹叶纹在不同的工艺品上出现了三次,并且有十一幅画都出现了真实的竹子;所以,选择竹叶纹做简要分析。竹叶纹分别在“博古幽思”中的漆箱、“立持如意”中的漆盒和“桐荫品茶”中的架格上出现,均采用了黑漆描金工艺。竹在历代的绘画中均有出现,如北宋赵佶的《竹雀图》和倪瓒的《竹枝图》。竹纹最早出现在康熙时期的瓷器上,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斗彩竹纹竹节式盖罐、五彩竹纹笔筒。《胤禛围屏美人图》中出现的竹纹可能是依此而绘,或受其影响,与图画中的竹子呼应。但也有可能表现了雍正在未登基前为避“九子夺嫡”之争的泰然自若的心态。

三、加工工艺

图中出现的漆器采用了黑漆描金、彩漆戗金、嵌螺钿、撒螺钿、画珐琅、嵌珐琅、彩金象、彩漆、填漆等工艺,其中,以黑漆描金居多,现存实物中可以清雍正时期的黑漆描金百寿字碗为例。这款圈足圆碗内外涂黑漆,又以金粉描绘花纹。外壁饰一百个异体“寿”字,碗底背面又有“大清雍正年制”落款。据清宫造办处档案记载,雍正皇帝在位期间,下令制作了大量描金漆器,从制作技法上,又分为传统技法和仿洋漆技法。另外,从江南、江北、福建等地呈上来的器物品种来看,仿洋漆器所占的比重较大,可见它也是社会上流行的品种。此款黑漆描金百寿字碗是清雍正时期中日漆器交流的典型作品,它不仅反映出雍正本人的喜好,而且折射出了日本莳绘工艺在中国自上而下的流行趋势。

四、结语

综上所述,雍正在未登基前喜用黑漆描金工艺和斑竹材质,这在他登基后继续延续,在各地进贡的漆器中有所体现。图中出现的漆器基本为康熙晚期时的器物,与画作创作年代相符。就漆器自身而言,“持表对菊”中的漆坐墩应为郎窑红釉瓷坐墩,并非漆坐墩;“桐荫品茶”中的彩漆坐墩应为五开光彩釉瓷坐墩或宝蓝釉画珐琅开光坐墩,并非漆坐墩。就材质而言,“立持如意”中的如意应为木雕如意;就工艺而言,“持表对菊”中的戗金方桌更可能采用彩漆;就种类而言,“桐荫品茶”中的黑漆面鸡翅木方桌应是茶几。研究图中漆器,我们可以探讨康熙晚期漆器流行的装饰纹样和侧重的加工工艺以及雍正本人的审美情趣。

猜你喜欢

漆器故宫博物院
战国漆器的设计研究
荆楚文化 漆器之美——项目式美术课程设计的探究学习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中)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四站(下)
《漫话国宝·故宫博物院》第五站(上)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器收藏三问
不该屈尊的大美漆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