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引领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思考

2022-11-26胡玉龙汤道化

关键词:职业化三全育人育人

胡玉龙 汤道化

(长春工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职业教育将思政教育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利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解决我国目前存在的社会矛盾,以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与国家进步。目前学术界对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多集中于价值观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将“三全育人”理念融入社会工作专业中,可强化对职业背景的审视,优化人才培养逻辑,并促进素质教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三全育人”理念内涵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全员育人是指要拓宽人才培养主体,以此完善教育结构,确保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员育人主体包含学校、社会、家庭、企业、政府等多方力量。积蓄多方力量,确保全员育人的有效展开,有利于教学效率提升。全过程育人是指将思政内容全方位渗透到教育全过程,并根据学生成长规律促进教育系统化与科学化发展,以此确保教育主体全面发展。全方位育人是指在不同场所和环境中展开相关育人工作。基于“三全育人”理念推动育人模式的优化与创新,健全与完善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可将传统的扁平化教育转化为立体化教育,拓展育人空间,提升育人实效性,确保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以此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二、“三全育人”的价值意蕴

(一)拓展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和运用,开启了教育新篇章。职业化教育应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拓展教育的育人功能,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教育发展关乎民族未来,积极拓展教育的育人功能,树立大思政教育格局,并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过程中,全方位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可确保党对职业院校的全面领导,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的教育方针及政策。“三全育人”理念下多方互联互动,共同构建完整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格局,形成全过程、连续性育人体系,可真正促进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由“三全育人”理念引领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课程思政理念的进一步落实,也是解决目前职业教育困境的最佳手段与模式。

(二)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我国已迈入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经济与教育处于转型和优化的重要时期。虽然我国实行素质教育已有多年,但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与完善,才能解决教育困境,加强教育的薄弱环节,提升育人的有效性及科学性。“三全育人”理念的有效落实,可应对多元化网络思想的来袭,也能在思潮碰撞中引导新时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意识,占领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从而确保育人理念、育人模式优化,将停留在口头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生心中。“三全育人”理念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与优化奠定良好基础,集中精力加强对学生主体发展规律的尊重,掌握学生的发展心理,采用多元化教育手段,拓展思政教育模式,有利于强化职业院校的育人功能,也能进一步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

三、“三全育人”引领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路径

(一)强化信念引领,明确人才培养定位

职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创新优化时,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强化信念引领,推动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模式,培养“中国化”人才的最佳手段。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模式的“中国化”,是指根据我国国情构建具有社会主义国家特色的教育模式。我国职业化人才培养理念既要与国际接轨,又要总结历史发展经验,立足于我国国情而创建的职业化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更具备人性化特点。社会工作专业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可切实打造职业化教育体系。信念引领时需引导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反思教育价值观。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与学中总结相关经验,反省教与学行为,能真正体会信念引领的价值和作用。积极推动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提升政治素养与政治能力,打破传统灌输式教育,助力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实现自我,凸显自我,使他们真正在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感悟思政魅力。“三全育人”理念引领下,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化发展,拓展人才培养途径,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是实现人才培养规范性和系统性的有机手段。新时代教育强调加强对人才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人才既要拥有较强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又要具有较强的职业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教育部门提出学校应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由此可知,国家很注重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全员参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三全育人”理念落实,可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理清人才培养层次,促进人才全面发展,从而为我国经济转型与优化奠定人才基础。

(二)拓展实践课程,提升人才职业素养

社会工作专业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应致力于人才发展需要和专业发展需要,了解社会需求,引导学生加强就业规划,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传统教育过于注重专业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三全育人”理念下,将大思政教育格局与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理念有机融合,拓展实践培养路径,优化培养理念,克服传统教学形式,强化对受教育者的尊重,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可将传统被动式接受转化为主动学习。例如,构建多元化辩论赛、角色扮演、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与教学过程。同时,应强化实践培训,实训是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科学性和系统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提升人才职业核心素养的最佳手段。“三全育人”理念倡导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基于此积极促进企业与学校深入合作,加大学生实训实习比例,引导学生在实验室和实验项目中主动解决相关项目和难题,强化对学生的多元化培训,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实训实习过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应共同反思,强化分享,从而全方位了解实训实习效果。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才培养模式陷入了一个怪圈,有许多学校开始致力于培养人才的应用能力,忽视人才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新时代人才需要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同时也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核心素养。为进一步提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应积极丰富学生课外生活,构建区域培养模式,引导人才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从而确保新时代教育在“三全育人”理念推动下杀出重围,构建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模式。

(三)创新通才取向,增强教育社会效益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拓展人才培养领域,以多维度强化人才培养,引导人才了解不同工作模式和不同发展方向,可促进社会工作专业拓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我国需要大量综合性人才,拓展通才取向才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空间。故此,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应具备较高的灵活性,引导学生全面了解不同工作需要的不同能力。加强人才需求分析,剖析宏观政策,加强微观培养,更有利于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社会工作专业的职业化发展,要注重提升教育的社会效益与社会职能。例如,引导学生提升就业能力及就业意识,解决目前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促进毕业生与企业的对接,针对性化解传统偏离式教育,可满足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多元化需求,也能使人才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国家进步和经济优化。“三全育人”理念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的构建,也在实际中拓展了人才的就业面。政府加强引导,充分调动社会及教育力量,形成合力,切实为学生就业提供多种渠道,可使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逐渐提升。并且,“三全育人”引导职业化社会专业人才培养优化与创新时,其评价与考核体系也应随之优化。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及综合素养的全方位考量,了解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应构建灵活的教育评价方式。传统的评价方式以教育者评价为主,“三全育人”理念下学校可积极引导社会及政府成为评价主体方。拓展人才培养主体时,相应的评价主体也随之改变,根据学生特点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构建校企合作的良好的育人模式,督促学生展开自我评价,引导其加强对自身薄弱点的提升,共同构建与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四)完善课程结构,重塑人才上升空间

职业教育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优化与创新时,应强化对传统课程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根据人才发展目标,优化专业设置,创新培养目标。构建特色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以专业课程作为纽带,促进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合作,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全面培养稀缺人才,有效提升教育竞争力,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助力人才多元化成长,提升与拓展人才就业率。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改革时应强化课程开发,创新课程内容,完善课程评价。多层面加强课程指导,促进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核心素养的提升,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两手抓两手硬,可真正构建“中国式”教育体系,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全育人”理念的提出与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不谋而合。新时期我国致力于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倡导人才活到老学到老。青年人才应加强学习,积极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在新时代强化对信息技术的综合掌握,拓宽自身发展视野,打破传统学历束缚,不断拓展自身发展空间。同时,相关职业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借鉴先进国家的教育发展经验,开辟社会再教育平台,畅通人才培养渠道,真正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全面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并没有为毕业生颁发专业学位,这也导致一些人才在就业和发展过程中,不占据就业竞争优势。因此我国应根据职业教育形式,构建职业教育学位,打破传统人才学历制度,畅通职业教育升学与发展渠道。

职业教育社会工作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进一步重塑专业信仰,引导人才吸取优秀的学习经验,提升自身学习能力,从而顺应我国终身学习型社会的构建需要。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职业院校发展过程中需引导人才提升职业自豪感和认同感,才能提升专业信仰,保持学习的终身性。

猜你喜欢

职业化三全育人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