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五措并举”助家庭农场成长壮大

2022-11-26牟晓平吴彩鑫胡胜利

农村经营管理 2022年10期
关键词:陕西农场全省

牟晓平 吴彩鑫 胡胜利

近年来,陕西省认真落实中央农办等11 个部委《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要求,围绕“3+X”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聚焦“量质双提升”目标,不断夯实基础、强化保障、提升能力、营造氛围,全力推进家庭农场高质量发展。

强化管理,从严从实把好“录入关”。以名录管理为抓手,不断夯实家庭农场发展基础。一是上下协同,完善录入制度。全省涉农县区,以县(市、区)为单位,制定家庭农场名录管理办法,按照“村采集、乡核实、县录入”的程序,将初具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的经营家庭农场纳入名录系统,为全面准确分析形势、研判问题、制定举措提供依据。二是内外兼修,拓宽录入范围。积极与市场监督、统计部门对接,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将符合家庭农场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种养大户和专业大户纳入名录系统管理,名录管理系统数据已达到9.5 万家,基本实现应录尽录。三是点面结合,严格动态监测。按照“乡核实、县注销”退出机制,依据《陕西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管理办法》,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每两年进行一次动态监测。对“休克”“失联”的家庭农场进行唤醒或剔除,对达不到示范作用的省级示范家庭农场撤销资格或公示降级。

综合施策,精打细算给足“关键钱”。积极构建扶持机制,增强家庭农场发展保障。一是健全政策体系。对标对表国家扶持政策体系,陕西省委农办等16 个省级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若干措施》,从目标任务、规范管理、示范创建、财政扶持、人才培育、用地保障、金融保险等方面提出13 条政策措施,支持家庭农场培育发展。各市(区)结合实际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扶持家庭农场政策体系正在不断完善。二是多渠道整合项目。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场积极参与粮食生产功能区、高标准农田、仓储保鲜冷链等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1 年全省安排家庭农场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390 个,新增库容8.6 万吨,总投资约合1.9 亿元。三是聚焦关键环节。三年来,全省安排中央及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78 亿元,支持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开展农业设施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三品一标”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农场主经营水平提升、政策培训和典型宣传推介,有效缓解了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难点堵点问题。四是探索金融合作。先后与建行、邮储陕西分行开展“政银”合作,实现金融产品与农业发展“双创新”,2021 年,邮储银行为3460 家农场贷款10.56亿元,陕西农担为家庭农场担保贷款1.5 亿元。

示范引领,精益求精打造“样板田”。始终坚持立标示范,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定标准。制定《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管理办法》,明确申报条件、规范评审程序、强化监督管理。印发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县创建通知和验收方案,积极探索系统推进家庭农场发展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县域家庭农场整体发展水平。二是强示范。近两年共完成两批12 个省级示范县创建并发文授牌,总结形成“重视基础、搭建体系、激发活力、完善机制”四项创建经验。以“规模适度、生产集约、管理先进、效益明显”为要求,持续组织开展省、市、县家庭农场“三级示范联创”。截至目前,全省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总数达到7788 家,其中省级2049 家,示范带动约4.5 万小农户扩大产业规模,示范农场发挥了主要引领作用。三是评优秀。按照“理念美、产业美、运营美、环境美、故事美、带动强”的“五美一强”标准要求,依据全省三大地域产业特征、综合效益、文化风情等差异,在全省开展首批“最美示范家庭农场”评选活动,最终17 家农场获命名。

创新方式,三管齐下育好“领头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创新管理服务方式,不断提升经营发展水平。一是增强责任。依托高素质农民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按照“3 年轮训一遍”的要求,采取“请进来、走出去、专家讲、现场学、能人带”等方式,在两年时间内开展省级培训12 期,培训各类家庭农场主1400余人次,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激发了家庭农场主社会责任感,形成了“先带后、富带贫、强带弱”的帮扶模式,有效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二是创新方式。全省各市(区)结合当地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帮扶指导服务活动。汉滨区开发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建档评级授信平台”,志丹县、兴平市、山阳县等将家庭农场培育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或乡村振兴绩效考核,合阳县、汉阴县、蒲城县等成立了县级“家庭农场协会(联盟)”。全省现有“家庭农场协会(联盟)”46 个,家庭农场孵化工厂3 家,有力推动了全省家庭农场健康快速发展。三是规范管理。积极推动家庭农场规范化运营、科学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销售,持续提升家庭农场发展内涵。汉台区开发建设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息管理平台”,志丹县统一印制了家庭农场生产记录本、财务账本、收款单据、土地流转合同等文本资料,规范全县家庭农场运营管理。

加大宣传,融合媒体营造“强气场”。在求实求效发展过程中,积极营造家庭农场良好发展氛围。一是纵向谋合作,央视陕台专栏宣传。先后推荐5 位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主,分别参加中央电视台农业农村频道和陕西广播电台《今日点击》栏目录制,多角度宣传推介陕西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营造社会发展氛围。二是横向展成效,省级媒体专题展播。与陕西广播电台都市广播《全景陕西》《秦风热线》栏目合作,联合推出7 期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创建专题展播,17 位农场主走进演播室,畅谈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成效。三是立体塑标杆,典型案例集中推介。推荐榆林市“四娃圆梦”等4家家庭农场成功入选国家典型案例,为全国家庭农场培育提供陕西经验。总结提炼志丹县等示范县创建经验,在《陕西农村要情》等刊发3 篇文章。遴选38 个家庭农场典型案例,编印《陕西家庭农场典型案例(壹)》,并在“陕西农经”公众号上逐一推介宣传,供各地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陕西农场全省
农场假期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心连心,逆风行 省妇联积极引领全省姐妹防控疫情
发挥“她”力量,打赢这“疫”战——致全省妇联执委的倡议书
全省侨务干部培训班在宁举办
农场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
一号农场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