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碳试点碳排放评价工作的探讨

2022-11-26刘志刚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排放量新建试点

石 迈,刘志刚

(河北恒一检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北 邯郸 056003)

气候变化关系到人类的生存,要达到减排的目的,就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将其纳入法定评估范畴,特别是新增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测算与评估,以指导评估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并实施严格的准入管理。

本文就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建工程的碳排放评价工作的成效,本文就各试点省份的碳排放评价制度、地方面临的问题和政策建议进行了探讨。本文通过对我国重点低碳城市建设工程的碳排放评估情况的追踪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 建立新建项目碳排放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是建立一个新项目的碳排放评估体系,实现对新增建设项目的控制。在新开工建设项目的中长期内,对碳排放进行制约。对新建建筑的碳排放进行评价,从而使生态文明建设和低碳环保得以进一步完善。碳排放评估是项目审批、核准、开工建设的前提,否决不合规矩的项目,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二是通过构建一套新的碳排放评价机制,促进我国的碳减排转型,呼吁社会走向低碳环保路线,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用更多高科技技术推广产品更新、工艺升级等。

三是建立一个新的项目的碳排放评价体系,能够加强与固定资产投资评估工作之间的关联,从而使我国的“能评”体系更加完善。新建和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建立碳排放评估体系,建立严格的碳准入体系,强化项目的低碳管理;或者在编写《能源评估报告》时,将碳排放纳入到评价、监测等方面[1]。

2 已有的研究基础

目前,我国在低碳试点城市的评价中,重点是对我国的低碳建筑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其进行了评价。通过对试点省份的调研,归纳出我国目前在低碳工作中所取得的两大进步和三大缺陷,促进构建多元化的保障和长效机制。目前,我国对低碳的认识还不统一,目标还不够成熟,实现的程度还不够高。在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因子测量方面,使用脱钩理论研究各试点省份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当前国家碳排放与经济提升有重大联系。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还会继续增加[2]。以低碳城市为实例,将资源消耗价值、资源生态退化、环境退化、资源环境改善效益等因素纳入 GDP 计算,并对其进行了评价。

3 城市碳减排路径分析

3.1 城市层面的碳减排路径

发达国家低碳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要比碳排放速度快得多。工业要素对于碳排放量和人均排放量的弹性系数都低于低碳经济增长型城市,这表明工业结构调整对碳排放的影响不大。对低碳、成熟型城市而言,今后的减排重点应放在能源结构的优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同时,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和规模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今后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必须在控制碳排放和控制碳强度的前提下,通过“创新+”来推动碳减排,从而实现人均碳排放量的下降;济南等省会城市要实现能源和工业的双重优化,实现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的居民都有很大的消费动力,因此使用低碳的形式非常重要,需提倡更多低碳消费,这样才能降低人均碳排放量。在济源等以工业为主的中小城市,通过节能减排实践证明,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生态良好的南平、广元、昆明、黄山、桂林非常适宜开发旅游、文创、绿色项目,达到低碳排放。

低碳增长型城市的经济增长速度比碳排放速度要慢,这种类型的城市在工业和城市化方面具有更强的灵活性,这与我国大多数城市都处在高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有关,因此,在今后必须加强绿色城镇化,并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城市的低碳转型。武汉、长沙等省会要在中部崛起的基础上,大力开发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像乌海和晋城这样的城市,要提高传统工业的附加值。低碳后发型都市现在面临着双重的压力,既要预防经济下滑,又要节约能源。此类城市要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工业转型。如吉林这样的资源大省,必须彻底转变资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城市的经济增长模式[3]。

3.2 区域层面的城市碳减排路径

中国区域经济的梯度策略,决定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的差异,导致中国经济在东、中、西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总体而言,在东部的30 个低碳试点城市中,80%为“低碳”,17%为“成长期”,3%为“后发型”;在15 个试点城市中,53%为低碳、成长期城市,7%为后发型城市。这表明我国的低碳程度有很大差别。北京、厦门、南平、深圳、深圳率先实现了经济发达,并且二氧化碳排放有所减少;中部区域的成熟度和成长率都比较接近,说明中部区域的减排潜力空间很大;金昌、乌鲁木齐和昌吉等地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的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其它两座低碳城市,都在东北。

因此,今后东部要以自身的经济优势为依托,以低碳技术为主导,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在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同时,要从整体上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城市的低碳水平。中、西部地区,今后在能源、工业结构等方面,仍然存在着更大的低碳转型空间,今后西部要进一步防范因能源、工业生产而造成的碳排放量增加[4]。

4 试点省市对碳排放评估的探讨

多处城市都被列为低碳试点城市,比如广东、北京、镇江等,试点单位也率先进行了思路整理,明确任务与目标,力争做到低碳达标。并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积极探索符合二氧化碳减排要求的新建工程碳评体系。各试点省份根据实际情况,将新建工程的碳排放评估作为一种手段,对其进行控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措施、方案和指南。

各试点省份还通过下发相关文件,细化评价内容、评价程序及相关内容,并对新建项目的碳评估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推动试点工作。评估项目的碳排放及对整个地区的影响,并提供能源活动排放、工业生产过程和再循环使用等。其它行业(钢铁、石油和水泥)需要采购3%的配额,配额的有偿分配方式为招标方式,控制单位可以自行决定是否采购,新建项目必须在建成后完成验收。新开工建设的企业,在购置全额的有偿指标后,由省级发改委通过定额登记制度,免费发放配额。

为了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镇江市通过逐步优化和调整工业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对年二氧化碳排放在(含)1 万吨以上的改/扩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每项指标的评价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汇总计算,对于排放不足1 万吨的项目进行碳排放量核算。新建工程的碳排放评价,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等;镇江市发改委委托第三方,对该工程建成后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初步评估,并对该工程的年排放量进行综合评价;包括项目能源、工业生产流程、废弃物排放、间接排放、节能减排措施、项目碳排放、项目碳排放、低碳发展水平综合评价、节能减排措施等。企业按照改善方案的要求,对工程进行了优化。其中,碳评估报告编制、专家评审等项目的经费,均由市政府统筹安排[5]。

要强化对碳评估的监督,确保碳评估的执行效果,从而为我国低碳经济的转型提供最优的途径。在试点省份,对各省市发改委负责人、能评文件编制机构、评审机构等进行全面的宣传和培训,促进他们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保证碳评体系顺利、有序地进行。以不同行业为基础,以碳排放强度为基础的指标,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碳排放标准,以推动公司实现低碳转型。

广东省自碳评估系统实施以来,对全国范围内的电力、钢铁、石化、水泥等四大工业领域的31 家企业进行了碳评估,预计年评20 家左右。省级发改委将定期发布上述项目的名单,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同时,根据全国的碳交易市场建设情况,广东省的试点工作将会逐步扩大。现在,各公司都比较接受这个结果。有些项目公司认为,新进入的项目排放量将会更多,应该购买新排放量,因此会主动购买,以加快项目的进度。自试点实施以来,各个行业在新建项目碳评估方面都有良好的合作,新建工程公司的有偿指标采购积极性较高。其中宝钢湛江钢厂1 号高炉由于运行原因还没有采购到,但已经递交了延期采购指令。

北京市自启动碳评以来,持续优化和完善工作机制,强化项目准入和过程监督,459 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过了节能评估(含碳评),2014 年节能专项和节能登记项目总能耗160.2 万吨标煤,二氧化碳排放量395 万吨;到2015 年,在登记的能源节约和能源方面,总共消耗了1 370 000 吨,二氧化碳排放356万吨。对10%左右的公司,在节能减排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如优化能源结构等,并鼓励各公司执行落实。市发改委将能评项目纳入节能监察工作,与规划、由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联合督导,对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管理中的节能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全市已开工项目的节能评价和评审过程进行随机抽查,对发现的问题,按有关规定办理。通过碳评估,可以从源头上减少530 000 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5 新建项目碳排放评价的工作特色与亮点

在建立一个新的碳排放评估系统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其进行碳排放评估,还要对其进行信息采集,为以后的碳交易、碳排放管理提供依据。参加碳评的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核算方面的意识、知识、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从而推动了企业的低碳转型。同时,碳排放评估系统的推行,也带动了周边的环保行业、咨询服务等行业,激发了当地政府对碳排放的认识,其附带作用要比碳评估本身更大[6]。

广东省早就开始实行碳排放有偿配额、碳交易和新建项目碳排放评估的体制改革,其碳评估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将碳排放指标与碳排放收费指标相结合,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碳排放的评估。碳排放量的评估工作并不复杂,先将基本资料递交给各大城市,然后由各大城市进行初步审核,确定最终的碳排放量。与以往采用第三方评估的碳评试验相比,通过对新项目的碳排放量的评估,可以减少中介、中介、项目公司之间的矛盾[7]。

北京市和武汉市率先将碳排放指数纳入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估中,不再新增新的审批,彻底消除了项目延迟;通过多次组织区发改委、能评文件编制单位、评审机构等单位参加培训,让相关单位尽快了解该项目的情况。另外,北京市还公布了一批、二批共42 个“先进工业碳排放强度指标”,便于在评估过程中进行对比;同时,有关部门还制定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标准和规范[8]。

6 结语

研究结果显示,由于各城市的减排特点不尽相同,需要对碳达峰的城市低碳进行明确和细化;须从空间格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引导。

目前,全国正大力推进城市低碳化,其本质就是以碳排放指标促进城市向低碳转型。目前我国低碳城市试点已经取得一定效果,但与世界各国相比,最为突出的还是政府的积极性和制度健全。在今后,要通过碳交易、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的方式,通过绿色金融等融资方式,促进城市低碳经济的转型。

要从区域协调的角度降低碳排放,促进区域范围内的城市减排。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采取区域协调的方式来实现低碳减排。通过实施区域化的低碳战略,实现区域间的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间的低碳循环,实现低碳转型,提高城市经济发展,使得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

中国低碳城市试点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于大多数城市的低碳转型、对其它城市的低碳转型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同时也为我国城市的非国有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排放量新建试点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城市公交车非常规气体排放特性研究
万紫蝶、梁新建作品
曹曙东、温新建作品
2016年10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50%,全球最富有的10%人口碳排放量占全球一半
2016年6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