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思路探索

2022-11-26张艳春张心路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18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排放量建设项目

张艳春,刘 娜,张心路

(1.浙江仁欣环科院有限责任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2.山东公用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济宁 272000)

气候变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与重视。当前,我国碳排放量比较大,严重危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碳排放管理和控制工作的重视。2021 年3 月15 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强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到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1]。我国能源结构主要为高碳的化石能源,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这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同时,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也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因此,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具有相同的来源,且过程相似,把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可以从源头控制碳排放,同时调整能源结构,改善产业结构,真正减少碳排放。

1 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1.1 必要性分析

把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经济结构优化的必然趋势。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引入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可以通过碳排放评价结果,优先发展低排放量行业、企业发展,实现对建设项目的科学性规划,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的建设项目、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对低碳企业进行科学筛选,从而促进各行业的低能耗、低污染企业的发展,促进绿色、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增强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同时可以对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进行有效性控制,助力我国能源结构的有效性调整。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纳入碳排放,可以在碳排放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推动能源结构的有效性调整,同时可以碳研究排放量的计算、分析和预测,对建设项目的能源结构展开分析,实现能源结构的微观调整,提高节能减排效果,推动减碳、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改变以往单一末端治理的防控模式,对温室气体排放从源头控制,实现结构减排和节能减排,实现对决策前端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环评。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中,可以对以下方面进行合理应用,如类比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生命周期影响评价法、费用-效益分析法[2-3]。

1.2 可能性分析

随着温室效应的增强,国际对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将其纳入战略环评是当前重要的发展趋势。国际上将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做出了重要尝试,并形成了系统化的制度体系,在温室气体控制以及气候变化因素控制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当前我国现行管理体系中,还没有在环评中分析和评价与气候相关的影响与问题做出明确要求。近期,生态环境部提出《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一系列的政策要求,如利用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等方式,促进区域、行业、企业践行落实煤炭消费削减替代,同时提出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等政策要求,积极推动气候变化影响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中,为两者的有效性融合提供指导依据[4]。因此,“两高”项目环评试点工作在各级部门积极有效开展,制定了有效的碳达峰行动方案,衔接落实清洁能源替代、清洁运输、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等措施,并鼓励企业积极探索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和示范,当前试点工作在河北、浙江、山东等省份积极开展,尤其是针对煤化工重点行业形成了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机制,提出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指南。由此可见,把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从而对建设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问题进行综合性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可能性。

2 环境影响评价中碳排放评价过程

2.1 调查与评价

在建设项目碳排放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时,需要对建设项目现状碳排放情况、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资料展开全面搜集与整理,同时需要对工业总产值、产品产量等内容进行明确分析,对能源活动排放、调入电力和热力排放、生产过程排放等对碳排放环境影响进行科学识别,其中碳排放影响因子包含二氧化碳、甲烷、六氟化硫等七个因子。其中碳排放类型涉及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两种,其中直接排放包含:锅炉、工业炉等燃料燃烧,以及水泥生产炉、炼钢转炉等工业过程。间接排放即净调入电力和热力,如电加热炉窑、电动机、电焊机等系统电力、用热设备使用终端。

2.2 预测与评价

在碳排放评价中,需要对建设项目的碳排放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在具体工作施工中,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能源活动排放、净调入电力和热力排放、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等,同时需要对建筑项目投入运营使用后的碳排放量。同时对建筑项目的具体特点进行分析,明确重要的经济指标,对碳排放强度进行科学计算。碳排放量核算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也是开展环评预测的重要依据。其中关键的核算指标是碳排放总量。在项目层面的核算方法,需要结合国家颁布的标准核算方法进行精准核算。如《中国石油化工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试行)》中对便捷核算、核算方法、质量保证等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对常见化石燃料品种的排放因子进行分析,如化石燃料燃烧二氧化碳排放、火炬燃烧二氧化碳排放等,然后按照相关公式进行科学计算;在规划园区层面的核算方法中,工业园区的碳排放量占据碳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为了挖掘工业园区的减排潜力,实现对碳排放的有效性控制,需要优化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并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水平,实现节能降耗目标,对碳捕集等方式进行优化使用,真正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在具体核算中,需要对园区内各个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精准核算,然后对其进行汇总,得到园区碳排放量。

在对建筑项目碳排放进行评价时,需要与同行业碳排放水平实施合理比较,以便对建筑项目的碳排放水平进行科学评价。需要对改扩建、异地搬迁建设项目现状进行全面性调查与分析,从而对建筑项目的碳排放潜力进行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同时需要对建筑项目实施运营后的碳排放强度下降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下降率等展开综合性分析评价。

2.3 碳减排潜力分析与建议

(1)要把源头防控、过程控制、回收利用等环节进行联合应用,制定科学可行的二氧化碳减排方案。在具体实施中,要结合实际情况,贯彻落实产能置换方案,避免新增产能过剩企业;要对煤炭消费增量进行严格控制,要加大对新建耗煤项目的审核力度,要求其按照相关规定提出煤炭消费等量、减量替代措施;同时引进先进技术手段,实现煤炭的清洁性利用;对非石化能源进行合理应用,如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要对清洁性且含碳量较低的清洁化石能源进行有效性应用。(2)过程控制,对“两高”项目的新建、扩建工程开展科学合理的环评工作,同时要求其适应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装备,从而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比重,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对电力、热力的消耗量,最大程度上控制碳排放量;要提高能源回收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对建设项目中产生的余热、余压及可燃气体等进行高效性的回收利用;提高生产运行管理水平,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手段,最大程度上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率,减少原料、燃料损耗;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废水、废气等;合理应用多样化的节能生产技术,从而提高能效,降低碳排放量。(3)末端控制,对污染物、碳排放进行协调控制,并选择最佳的控制方案,最大程度上减少碳排放和污染排放量;将物理固碳技术和生物固碳技术进行科学应用,有效减少碳排放量;要对高耗能、高碳排放企业如钢铁、火电项目开展科学的控碳措施,如可以进行系统化的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方式,也可以开展碳中和试点。(4)监测计划,为了对碳排放量进行有效性控制,需要加大监测力度,建设专门的碳排放管理机构,安排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监管工作;为了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配备完善的设备和计量工具,以便对碳排放量进行有效性、精准性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监测报告,以便开展精准高效的核查工作;要形成碳排放监管台账,对相关参数进行科学核算,同时对监测信息和频次进行精准记录;要调动企业的控碳积极性,自觉监测碳产品、原料的含碳量并如实上报。(5)进行科学管理,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多种措施,对碳排放进行有效管控,如碳强度考核、碳市场交易、碳排放履约、排污许可与碳排放协同管理等方式,有效减少碳排放量。

3 未来工作建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了碳排放管理力度,把碳达峰、碳中和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致力于2030 年实现碳达峰、2060 年实现碳中和。因此,需要把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从而加强碳排放管理,实现源头管控。而且碳排放管理是实现《环评法》的重要路径,生态环境部门提出相关指导意见,并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作为实现区域、行业、企业落实煤炭消费削减替代、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同时可以对碳排放进行有效性约束,提高对气候变化的有效性控制。基于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加强顶层设计,需要结合实际工作需求,修订环评分类名录和技术导则,把碳排放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21 年版)》中,并在其他相关政策文件修订时,把碳排放纳入其中,并将其作为重要的管理内容,从而实现顶层设计的优化,强化其专业技术的同时,确保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规范性、高效性开展,并为碳排放达峰目标的实现提供正确指导,实现源头控制。(2)强化统筹融合,利用政策文件的方式,促进评价管理工作的统筹融合发展。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对重点行业碳排放与排污许可管理进行试点,从而构建完善的管理信息平台,促进其评价管理功能的转型升级,加大相关单位对碳排放管理工作的重视,把碳排放数据采集作为污染物数据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同时开展交叉审核工作;同时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实现两者的有效性统筹融合,把温室气体监测作为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构成;同时需要制定完善的企业碳排放信息公开制度,对企业碳排放信息及时公示,加大其对碳排放管控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监管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强化警示震慑作用。(3)拓展环评内容,要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环评规划,包含能源活动排放、调入电力和热力排放、生产过程排放等,实现全过程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同时对建设项目的各项内容进行统筹安排,包含碳排放情况分析、现状调查、预测评价、碳减排潜力分析等。同时需要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明确评价因子,其中温室气体涉及的评价因子有二氧化碳、甲烷、全氟化碳等。(4)优化评价过程,要对企业产品产量、能源种类等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同时需要对碳排放的生产环节、园区产值、能源消费量等进行掌握了解,优化生产工艺,创新产业结构和用能结构,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损耗,最大程度上提高能源利用率,积极实施和执行碳减排方案,加强碳排放管理力度。(5)碳排放评价中,要对碳排放增量进行科学控制,同时需要强化治理存量,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能源消耗,严控高耗能、高排放的建设项目,确保产能置换的贯彻执行。同时需要对现有存量进行严格治理,实现增气减煤同步实施,逐渐使用电代替煤炭,并提高对各类清洁能源的利用率,促进电动化与清洁化效果的提升。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工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化石能源消耗量越来越大,特别是煤炭消耗的增长,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对空气质量改善带来极大的挑战,非常不利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为了对碳排放进行有效性控制,把碳排放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项目投入运营后的碳排放量进行科学核算,为碳排放的有效性控制和管理提供保障,对碳排放增量进行严格控制,加大存量治理力度,减少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的审批,真正促进产能置换的执行。在具体实施中,需要对建设项目潜在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同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碳排放管理效果。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排放量建设项目
广东:谋划开展美丽圩镇建设项目6327个
城市老年人科学锻炼知信行及环境影响研究
基于环境影响评价浅谈热镀锌生产工艺及其污染控制
镀铜焊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分析
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性
通信生产楼宇建设项目造价问题分析
高校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研究
探讨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常见问题
对于废水排放相关分析
城市公交车非常规气体排放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