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在我·“黄河船老大”罗宏

2022-11-26张晓琴

延河 2022年11期
关键词:筏子羊皮兰州

张晓琴

“你们太奶奶的娘家在黄河对岸,她回娘家的时候喜欢带上我,我是她的大孙女。小时候,每次过河都要坐羊皮筏子。你们太奶奶不让我乱动,也不让我盯着筏子近处的河水看,说是会晕。其实我坐在上面根本不敢动,也不知道自己看哪里才合适,又不敢问。现在想起来,是你们太奶奶的话和她的神色,而不是羊皮筏子让我害怕,因为我们没有听说有人从筏子掉进河里的,如果有,那也不是摆渡的时候,那是筏子走远路的时候,在水流凶险的大峡里才可能发生的事。”

母亲说起她小时候,总会说起羊皮筏子,这让我一度对羊皮筏子充满了好奇。然而,我上大学之前,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一只羊皮筏子,为此,我一有机会就去家乡的黄河边看,却也从来没有看见一只筏子。后来才知道,羊皮筏子有固定的码头,不是随便哪里都能划的。再后来,在一个电视节目里看到了羊皮筏子,划筏子的回族人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给人一种很自信,充满力量的感觉,那是什么电视节目我已经不记得了,但那情景却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长大后,在兰州上学、工作,坐车时常常沿着黄河两岸走,有时也在黄河边散步,都会看见羊皮筏子,却一直没有坐过。心里总想,身边就有,迟早会坐的,以后有机会。

立秋时,在兰州和一位在黄河风情线大景区管委会工作的朋友聊天,说起我在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位朋友说:“我们风情线上的羊皮筏子也是省级非遗,你怎么不关注?”

其实我考虑过羊皮筏子,但是没有确定具体的采访对象。据说皮筏子已有千余年历史,《旧唐书•东女国传》中有“以牛皮为船以渡”的记载。《宋史•王延德传》则有“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的记载。羊皮筏子曾经是兰州重要的水上交通工具,摆渡时顺流而下,返回时由人扛在肩膀上步行回到上游,就此有“下水人乘筏,上水筏乘人”的说法。

有关兰州羊皮筏子广为人知的说法是“羊皮筏子赛军舰”,事情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初。徐凤在《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中写道:

新中国成立前,羊皮筏子是西北一带最主要的水运工具。1930年前后,形成了兰州帮、靖远帮、青城帮三大筏子客帮,共有羊皮筏子百余只,主要从事一些短途的客运工作。1932年以后,筏子客的驾驶技术大大改进,筏子也越做越大,则有了兰州至包头的长途水运业务,1941年,国民党政府油矿局总经理孙越琦来到兰州,对皮筏子运输很感兴趣,并通过当时的兰州市政府找到了从事筏子运输业务30 多年的王信臣,要王信臣用皮筏子从广元往重庆运输汽油,从广元到重庆长达700 多公里,王信臣欣然同意,于是,油矿局购买了2000 个羊皮囊,编成每只近500 个羊皮囊扎制的皮筏子5 只,聘用筏客子20 多人,由油矿局成立“兰州皮筏行运队”,专门负责运输汽油。1942年夏天,当5 只皮筏子历经两个星期,从广元浩浩荡荡到达重庆时,整个山城轰动了,当地官员和群众如潮水般前来参观兰州羊皮筏子。为此,油矿局还举行了盛大的“欢迎皮筏子航运大会”,并摄影留念。当时有许多外国记者参观后要求带走羊皮筏子到外国展览,重庆各报都报道了这件事,因此有了“洋芋开花赛牡丹,羊皮筏子当军舰”的说法。

前些日子读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里面写到他在兰州乘羊皮筏子、人们划着筏子高唱本地山歌的情景。确实应该采访一位羊皮筏子传承人,我问朋友:“有没有我们的同龄人划羊皮筏子的?”

“有,罗宏①,运营着甘肃最大的羊皮筏子公司。他经营公司的同时参与水上义务救援,救了很多人。”

“那你帮我联系一下。”

几天后,朋友打来电话,说约好了,第二天在“黄河母亲”雕塑前见面,然后一起去找罗宏。

“黄河母亲”是雕塑家何鄂1986年完成的作品,用了四十多吨花岗岩雕刻而成,以母子形象象征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与华夏子孙。现在,这个慈眉善目的母亲和她怀中的胖婴儿已经成了兰州的标志性雕塑,我曾多次陪外地的朋友来这里参观拍照。

在“黄河母亲”南面的路边下车的时候,朋友们已经等在那里了,大家沿着黄河风情线的台阶下到码头。这时,一个高大结实,皮肤黝黑,轮廓分明,有着异域气质的中年男子朝我们走来。

朋友说:“这就是罗宏。”

罗宏的眼睛很大,眼神透着莫名的坚定。他平静地看着我们,问:“咱们先坐筏子,还是先上船喝茶?”

我说:“主要是想找您聊聊,再说这会儿游客有点多,让他们先坐筏子吧。”

“那就上船喝茶。”罗宏转身对一位面庞白皙、长相清俊的小伙子说:“清涛,给客人泡茶,送到楼上。”

再看那条船,有几十米长的样子,两层,泊在码头边,随着河水轻晃着。

我们随着罗宏上船,二层上有一些茶桌和椅子,也有几个木制的凉亭。我们坐在最东边一个亭子里,河风轻轻吹过来,带着一丝河水的腥咸,人一下子莫名放松下来。

罗宏也和我们一起坐下。我说明来意后,他说:“我这个人不太会说话,也不太爱说话,一般有采访的,都是请我姑父说,我很少说。姑父做了一辈子筏子,阅历多,也能讲。”

“我主要想了解咱们这一代人的选择和经历。”

“也行。有关怎么做羊皮筏子的,等一下让我姑父讲,他讲得更细更专业。”

“姑父今天在码头吗?”

“一早就来了,这会儿去岛上干活,过会儿回来。”

罗宏小时候主要跟着他的祖父、父亲和姑父学习羊皮筏子的制作和划行。我直觉罗宏的人生与同代人中的大部分不一样。

那个叫清涛的小伙子端来了正宗的兰州三泡台,我们一边喝着茶,一边听罗宏讲。

坐筏子远行

“我出生在金城关,从小在黄河边长大,看着爷爷、父亲和姑父做筏子、划筏子。那时候筏子的主要功能是摆渡和运输,记忆当中祖辈们把兰州这边的货物拉上往下游走,什川、靖远,最远到包头,沿着黄河一路走,一路把货物换成钱,有时候换成粮食背回来。那时候羊皮筏子要人力扛回来,不像今天快艇就拉回来了。所以放一次筏子出去再回来,至少得半个月到一个月。”

“爷爷爱带上我坐筏子,也爱训练我在黄河里游泳。那个时候,我也非常想跟着长辈们坐筏子远行,十一岁那年夏天,机会终于来了,爷爷决定带我去靖远,这次坐的是木筏,就是把木材编成筏子到下游卖了,再坐火车回兰州,那时候已经有了火车了。”

“我们的筏子上,爷爷是把式。每一个大筏子上要有一个把式,就像一艘船上要有个船长,他要决定筏子的路线和方向,大家都要听他的。那个木筏比我们现在坐的这个船还要大,前面六把桨,后面六把桨,都是专门的筏子用桨。一个桨两个人划,要齐心协力来回扳。筏子上绑着很粗的棕绳,绳套子在水里面是越泡越结实,一般人都解不开。”

“记忆最深的是沿途有些峡谷里相当凶险。准备过那些峡谷时大家都要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也有人在又深又长的峡谷里唱黄河号子和花儿壮胆。老一辈划筏子的人都会唱。这种时候,爷爷往往神色凝重,用长带子把我绑到背上,以免我落水找不回来。”

“一路上,我们都是自己做吃的东西,晚上上岸有村子的话就找人家借宿,没有的话就找抽水的泵站,到泵房里借宿。”

“这样的生活过了三四年就没有了,改革开放以后,咱们这儿交通便利了,筏子就用得少了,现在,羊皮筏子的功能主要是搭载游客观光。兰州有句老话:‘羊皮筏子赛军舰,吉祥葫芦牛肉面。’到兰州来,必须要坐羊皮筏子,吃牛肉面,看刻葫芦,这是我们这的特色。”

罗宏说话时没有多余的话。我想起母亲说过她小时候对羊皮筏子的恐惧,就问:“羊皮筏子安全吗?”

罗宏笑了,说:“它很平稳,比船稳。你看它底下是平的。”

“一般人学习后自己可以划吗?”

“不行。我们现在划羊皮筏子必须有驾照,是特种驾照。还要会制作、保养筏子,水性要好,要会开快艇,开快艇也要有驾照。”

“坐的人呢,有没有要求?”

“太小的,怀里抱着的婴儿不能坐,孕妇不能坐。高血压、岁数大的,需要其他人往上扶的不能坐。”

救了很多人

“1986年,羊皮筏子已经不怎么用了,大部分人就把家里的羊皮筏子毁掉了,但是我们家还留了一个,用它来拉草、捞人。拉草是为了养牛羊。父亲经常带上筏子去黄河中心的岛上割草,用羊皮筏子拉回来喂牛羊。捞人其实是打捞尸体,那时候黄河里游泳的人多,但是没有经验,很容易出事。黄河不像游泳池,是很危险的,没有专门的训练和丰富的经验是不行的。有人下河游泳后不小心被淹死,家属就来找我爷爷和父亲,请他们帮忙打捞,假期的话,我就跟着给他们帮忙。”

“黄河的水表面平静,内里湍急,人掉下去以后,往往先困在漩涡里,一般十天左右才能浮上来,然后被冲到下游,比如什川、靖远。爷爷和父亲就一路划着羊皮筏子找,一找就是十几天。”

“捞人的过程比较艰辛,但是爷爷说,家里人是知道人已经没了,能找到尸首也算是一种安慰。来找我们的都是附近的人,我们从不拒绝。找回尸体后,对方就送些点心包子之类的表示感谢,爷爷从不问他们要钱。黄河下游也有专门的捞尸人,一般都是收费的。”

“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已经开始跑筏子了,只要有人找到我这里,我也是一样,必须要把落水的人的尸体找回来。”

“在黄河上,经验非常重要,你要判断有浪花的地方就是浅的地方,比如白马浪。中间没有浪花的地方,水才深,这一切全凭自己的判断。以前淹死的往往是游泳的人,现在就不一定了,经常有人掉下去,我们就经常救人。”

“救人是个专业的事情,我们公司是兰州水上义务搜救点,大部分员工是兰州海事局义务搜救员,是要经过专业培训的,黄河上救人都有专业的流程。获得搜救资格后,每年还要参加专业培训。”

“想救人,先要看自身条件,不能盲目去救。首先,得有在黄河里游泳的经验,会在河里游泳的人在河里可以站住,不会的人就站不住。救人的时候要绕到后面去,把他的两个胳膊抬起来,踩着水,慢慢把他拉上来。其次要有足够的体力,要是距离远的话,体力不行,就有可能把自己累坏并出问题了。有的人盲目跳到河里救人,再也没上来。前些时候,有一对夫妻为了救自家的狗,先后跳进黄河被淹死,警察抱着他们的孩子坐在中山桥边,人都不忍心看。”

“我们搜救的时候,最高兴的是救活落水的人。印象最深的是1992年在安宁区,劳教二所的一辆翻斗车拉着二十几个犯人到河心岛上干活,没干多久,河水猛得涨起来了。他们想赶紧坐车回去,谁知车走了一半,河水把车给淹了,动不了了。那时候电话也不方便,车上的人干着急没办法。我们正好划着一条船到了那里,就赶紧救人。救到最后四个人的时候,车被水冲翻了,四个人在河里挣扎呼救。我急了,拿了两个救生圈跳到河里,把那四个人救回来了。”

听到这里,我很吃惊,一个人用两个救生圈在涨水时凶险的黄河里救了四个人,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忍不住说:“您的水性应该非常好。”

“从小在黄河里长大的,不敢说好,只能说摸清了黄河的脾性。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横渡黄河。”

“您救过的人是怎样报答您的呢?”

“有的送过锦旗,有的再也没有联系过。当时只想着救人,顾不上想什么报答。也要看各人的运气,落水的人要是遇上洪水、泥石流,根本活不下来。山洪下来,里面带的石头能把黄河都给阻断。白马浪石头这么多,都是上游的洪水冲下来的。也有的人运气比较好,有一次,我们从中山桥上捞上来一个女人,已经没生命体征了,我们还是给水上公安报了案,把她放到船头上拉回来。可能是一路颠簸的原因,她竟然又活过来了。她一动,我们都惊喜坏了,后来,人都说她命大,她说是遇到了我们。”

“大难不死,被救回来的人和他的家人应该都很高兴。”

“不一定。上个星期,一对老夫妻在河边散步,老头儿不小心滑进河里,我们听见有人呼救,赶紧过去把他救上来。我们给老太太打电话让来领人,老太太还很吃惊,她都不知道自己家老头儿落水了。她来以后,老头儿拼命地抱怨老太太,甚至骂她,然后就离开了。”

“可能只顾着生老太太的气,顾不上感谢救命恩人了。”

“前几天,黄河楼下面又有人落水,我们的人开着船上去把人救上来了。”

“怎么知道有人落水的?”

“能听到呼救的是都是幸运的,就怕人落水后来不及呼救,这种情况一般是岸上的人打110 报警,警察马上反馈到我们这里,我们就赶紧救人。每年夏天,落水的人最多。”

“没有想到兰州一年这么多人落水,今年救了多少人?”

“没有算过,几十个吧。我们有个兰州水上义务搜救的网,每救一次人就上网汇报一次。”

姑父来了

这时候,一艘快艇从远处开来,上面下来一位回族老人,一身白衣,戴着白色回族礼帽,我们都觉得这位老人气度不凡。

罗宏说:“姑父来了,我们下去吧。”

罗宏的姑父叫张德宝②,我看到过他的资料,是兰州有名的羊皮筏子传人。见他走过来,大家赶紧下船问候他。姑父对人很随和,但是却给人一种不怒自威的感觉。

“您上岛忙什么去了?”

“保养筏子。”

“您现在还划筏子吗?”

“要紧些的还划着呢。”

“您每天都来码头吗?”

“天天来,我要操心筏子,保养它们。”

“筏子好做,好养护吗?”

“我小时候,划的大一点的是牛皮筏子。大的牛皮筏子由六十到八十个牛皮囊扎制而成。大筏子不是用普通桨划,要用专门的筏工大桨,前后各两个。现在牛皮筏子已经很少了,主要做羊皮筏子,因为牛皮的毛不好去。你看,这里有一个牛皮筏子,是去年冬天做的。”

“现在我们坐的都是羊皮筏子?”

“对,羊皮筏子每年都要做新的,皮囊两到三年就得换新的。当然,真正的好皮子用六七年都没有问题。”

“筏子要在码头上做,先剥羊皮,最好是公山羊皮,把皮子完整地剥下来。剥皮的时候就像是脱毛衣一样,从屁股位置划开,慢慢剥下来。然后拔羊毛,熟皮子,其实是把毛捂起来让它腐烂,要腐烂得恰到好处才能拔毛。这个时候羊皮会散发出难闻的味道,干活的时候必须戴口罩。然后,把毛小心翼翼拔下来。这时候,就没什么味道了,羊皮的皮质也就柔软了。毛去掉后用盐、油、水定型,定型后再放上几个月,皮子就慢慢由白变黄了,这样的皮子才能用来做筏子。筏子做好要用的时候要充气,最好是用嘴给它吹气,人吹气的时候有湿气,对皮子好。”

“皮囊做好后用柳木做杆子,把它们绑在一起。柳木柔韧性比较好,在水里越泡越柔,不像有些木头,一到水里就裂开了。一般的羊皮筏子由十三只皮囊组成,中间五个,两边各四个,称‘十三太保’,有保平安的意思。”

“咱们现在每年冬天做多少只皮囊?”

“一百只左右。”

“这么多,全靠您一个人养护?”

“也没有,筏子和出租车一样,会责任到人,分下来每人就几个。每个人有自己的筏子,每天早上都会操心的。我是划了一辈子筏子,闲不下来,只有在河边看着河水才安心,同时也检查筏子。我的习惯是一个个检查,看哪一只皮囊缺水了,缺油了,气不足了,哪个杆子不合适了。筏子就是个交通工具,得养护,要给皮囊里加胡麻油和盐水,三四天加一次。油必须是胡麻油,别的油不行,注进去会从毛孔流出来。只有胡麻油和盐水混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化学反应,会变成胶状液体,起到保护皮子的作用。”

“这办法是您的发明?”

“不是,都是老祖先留下的,老祖先的智慧了不得。”

“您划筏子最远到过哪里?”

“包头。”

“是拉东西吗?”

“不是,是交通大学组织的考察黄河水域生态的活动,用四个羊皮筏子拉了二十个学生,走了一个月。”

“沿途都很顺利吧?”

“遇到急流,一个筏子翻了,没找回来,人没事。”

“人安全就好,您家人的水性应该都特别好。”

“年轻的时候在黄河里随便就游过去了。其实,每次在大峡谷的急流里划筏子人都会很紧张,顺利过去了,就赢了。”

“听说这种时候就会唱黄河号子或花儿?”

“唱,老一辈人划筏子的时候天天唱,我们的花儿特别多,有老一辈传下来的,也可以即兴唱,现在的年轻人不怎么唱了。”

“您的孩子有没有传承羊皮筏子的?”

“没有,我一儿一女,都不会划筏子。女孩一般不做这个,儿子在执法大队工作,我只能随娃娃们的心吧。罗宏传承得最好,他是我侄子,现在还有个尕孙子呢。”

“孙子?”

“罗清涛么。”

我想,清涛,不就是给我们泡茶的小伙子吗?

这个时候,罗宏笑着说:“聊天的时间多着呢,你们先来坐一下筏子。”

大家上了筏子,果然很稳。筏子顺流而下,从中山桥下穿过,再往下走。大家在筏子上唱着黄河的歌,唱野孩子乐队的《黄河谣》: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

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

远方的亲人啊

听我唱支黄河谣

唱《早知道》:

早知道黄河的水要干了,

修他那个铁桥干啥呢?

早知道尕妹妹的心变了,

谈他那个恋爱干啥呢?

唱李建傧的《黄河淌过了金城关》:

皋兰山上攀月亮,

白塔山上摘星星,

黄河淌过了金城关,

谁在拂摇琵琶转红尘?

坐着筏子再往下走,在雁滩的一个码头上岸,再坐快艇回去。大家一路上都笑着,唱着,似乎已到尘世之外。

回到“黄河母亲”码头,我看快十二点了,就邀请罗宏和姑父一起去附近的清真餐厅吃饭。罗宏说:“到我这里来了,你们请什么客。我已经让人去买饭了。”

我觉得初次见面,打扰人家大半天,坐人家筏子,还要让人家请吃饭,心里过意不去,但也只好客随主便。

大家又重新回到二楼等,不一会儿,一艘快艇从河对岸开过来,两个人提着好几个外卖袋上了码头。大家竟然欢呼起来,说从来没有吃过快艇送来的饭。罗宏让人买的是白老七家的牛肉面,给每个人加了牛腱肉和鸡蛋。白老七是兰州很有名的一家老牛肉面馆,我们有时专门开车去那里吃牛肉面,中午经常等不到座位,有人就端着一碗面在饭馆门外蹲着吃。现在,坐在大船上看着黄河吃白老七牛肉面,实在是不一样的感受。

路要正

吃过饭,大家听着黄河水从脚下流过,一时无语。

罗宏说:“我在岸上待不住,必须到黄河上心情才舒畅。从我爷爷辈、父亲辈到我这一辈,都是靠黄河吃饭。这个地方以前是个国营的公司,我本来就在这里做水上保安,工作是带点半公安性质的。后来公司没有人做了,我就试着来做,一开始只是能把自己养活,就这样慢慢坚持下来。2006年的时候,我们才成立公司,叫兰州宏达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当时的情况是不让个人干了,必须成立正规公司。公司成立的时候只有七八个人,现在有三十多个人了。公司的人有的是亲戚,有的也没有亲戚关系,但是我对大家都一样。管理的时候,我想着看每一个人的优点,不要老盯着人的缺点看。我们现在主要是做旅游,游客多的时候就忙一些,划筏子的人就得一直在水上漂着。”

“员工们的工作时间和收入怎么样?”

“还可以吧,正常上下班。收入是固定工资加提成,划得多就提成多,旺季比淡季好一些。”

“那不错的。”

“一个人要把事做好,路要正,根要稳。我这个人对朋友是没说的③,在咱们兰州段的黄河上,大家还是愿意给我几分面子,愿意和我一起做事情的。”

传承

“下一代有没有传承筏子的?”

“暂时就清涛一个。我一儿一女,清涛是儿子。他在黄河里游泳没有问题,划羊皮筏子也可以。其实他也学会开快艇了,但是还不能拉人,要考上驾照后才行。”

“清涛看起来很小,长得又清秀,没想到已经学会这么多了。”

“这个要自己爱这一行呢。要干好我们这一行一不能怕苦,二不能怕脏。现在的孩子都比较娇气,尤其是生活条件好一点的话,就更难说了。清涛可以,能吃苦。我尊重孩子的意愿,他要传承这个,我支持。毕竟,这活必须得传承下去,不能让筏子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断了。”

“女儿多大?”

“还在上小学,不过,我的孩子都能吃苦,她已经在黄河里学习游泳了。学习也不错,前一阵子,去南方参加了一次全国机器人大赛,得了冠军。”

“女儿今天在码头吗?”

“不在,上课去了。”

“公司里其他员工的后代有没有传承筏子的?”

“我们这儿的员工大部分比较年轻,最小的才三十岁。有的还没孩子,有的孩子还很小,未来怎样不好说。但是必须要把筏子传承下去,肯定会有年轻人和清涛一样去传承的。”

下午,天热起来了,坐筏子的人又多了起来,我们便与罗宏道别回家。从船上下来,姑父张德宝坐在码头上喝茶,很悠闲的样子,却有一种将军坐镇的气度。

过了几天,女儿说她从来没坐过筏子,我便约了几个朋友,大家带上孩子一起去找罗宏。在码头,朋友要付坐筏子的费用,罗宏不收。

女儿坐完筏子回来,大家在船的二层坐下来乘凉。罗宏打了个电话,只听他说:“你和女儿上来吧,张老师和她的女儿来了。”

不一会儿,罗宏的妻子和女儿上来了。罗宏的妻子很年轻,看上去也就三十多岁,面庞干净秀丽,很知性,说话的时候很有分寸感,让人很舒服。他们的女儿晒得很黑,反而让人觉得更加美丽,因为她的五官特别立体,眼睛很大,像个阿拉伯小公主。

我们互相打了招呼,加了微信。罗宏妻子的微信名叫海津,我以为是网名,她说:“这是我本名,我姓海,母亲是天津人,所以取名海津。”

也有浪漫的时候

“有一次开船的时候,我不小心撞到了水车园的一只筏子,不但撞坏了筏子,还撞坏了筏子上的消防机,要赔好几万块钱。筏子的主人要见面谈判,我按时去了,没想到对方来谈判的竟然是个年轻美丽的姑娘,我对怎样赔偿都不在乎了,只问了她一句:‘你结婚了吗?’她说没有。第二天我就拿了一大把玫瑰花去找她,她就是海津。”

“我们认识一个月就结婚了,我们的缘分是‘碰’出来的,‘碰’的时候我已经二十七岁了,一直没有谈恋爱,现在想想是在等她。我们都信仰伊斯兰教,相信真主给我们都安排好了。”

“海津特别能干,也理解人,心又善。现在,她同时操心着双方家里的老人。”

听的人都很感慨,看来是善缘有天定。海津只是微笑,并不说话。

“干我们这一行的是辛苦,但也有浪漫的时候。我的朋友们都说‘罗宏平时不说话,什么事都能策划着干呢’。”

“我为一个朋友帮忙设计过为他媳妇过生日的事情。这个朋友说他结婚三年了,要给媳妇过生日。我说,你们同舟三年,要继续同舟,汽车天天坐,咱们就通过筏子表达一下。我当时找了一个大筏子,由五个牛皮、六个羊皮组成,可以承重十二人,朋友戏称是黄河上的‘凯迪拉克’。先把筏子收拾干净,再用九十九朵玫瑰装扮好。十一个皮囊代表一生一世,九十九朵玫瑰代表天长地久。朋友和他媳妇坐着筏子从‘黄河母亲’码头出发,漂流两公里多后,在近水广场上岸,再坐快艇回来。当时,这么多人在围观,还有记者写了新闻,不过,我让隐去了朋友的名字,毕竟人家还有隐私么。”

“有时候,我看着这筏子就想,人一辈子都是要在风浪中经历各种事的,只要有人能和你风雨同舟,就值了。”

这个时候,孩子们开始合影,其他的都是大孩子了,只有罗宏的女儿还小,站在最中间,略带羞涩地微笑着。

孩子们背后,黄河水向东流去,一只筏子也随着河水向东划去,筏子上的人冲着岸上的人挥着手,喊着什么,我们听不清楚,却能感受到他们的快乐。罗宏说得对,有人同舟,就值了。

注释:

①罗宏:回族,1973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筏子传承人。以前羊皮筏子是黄河摆渡与运输的重要工具,现在主要是搭载游客观光。罗宏水性极好,可以横渡黄河,为人又仗义,在黄河兰州段工作的同时救了很多落水的人,被人称作“黄河船老大”。

②张德宝:回族,1952年出生于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羊皮筏子传承人,罗宏的姑父。

③对朋友是没说的:兰州话,表达对朋友忠诚,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意思。

猜你喜欢

筏子羊皮兰州
西北大学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会飞的羊皮筏(外一章)
巧断羊皮案
兰州琐记
一条筏子的浮生若梦
兰州羊皮筏子
黄河边的羊皮筏子
披着羊皮的狼
羊皮换相
聚焦羊皮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