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微信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路径

2022-11-26李晓辉

科学咨询 2022年5期
关键词:亲和力载体微信

李晓辉

(东营职业学院,山东东营 257000)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一直以来,思想政治课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微博等逐步成为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新时代下,如何利用微信载体来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亲和力成为当下的重要研究课题。

互联网时代下,微信作为重要传播载体和沟通工具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既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微信之于思想的引领也不例外,如果深入认识其特点并正确运用,可以提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

本文所谓的亲和力一个方面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与学生在时空方面能够近距离地随时沟通,另一个方面是学生在对一些抽象的政治理论问题学习和掌握时能够摆脱传统教育的限制,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不再疏远思政课,重视它,喜欢它。

一、微信载体的特征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的可能性

微信载体的特征决定了它可以作为大学教师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手段,大学老师必须占领微信载体这个重要舆论战场。

首先,微信载体突破了传统教育的地域限制。在大学生生活中,从校内到校外,从此校园到彼校园,从此专业到彼专业,从此学科到彼学科,从课内到课外它都已经渗透进来,在大学生中使用范围之广远远超过别的载体。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微信载体的普遍使用后,直接突破拆掉了大学之间的围墙,给大学生主动深入社会实践和统筹利用网络分享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提供了可能[1]。

其次,微信载体突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限制。思政课堂往往是老师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课堂效率。微信载体可以通过钉钉、学习通等程序建立网络班级,老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和课堂外都积极参与,从而从两个方面提升本文所谓的亲和力。

最后,微信载体具有多向沟通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概论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学习通程序,通过投屏、运用案例和头脑风暴法教学法,同学们使用微信,每个人的观点会跃然出现在投屏上。这样使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加深对思政理论的深刻认识,达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沟通的目的。

当然最为重要的是微信载体具有可控性,思想教育无处不在。教师通过主动构建并引导微信载体舆论,可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在思政教学中抓住学生所想所惑,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学,做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目的。

二、微信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

微信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受到大学生的普遍青睐,为提高思政教育亲和力提供机遇。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当前一些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依然较为传统,依旧严格照本宣科。全国使用的统一教材虽然几次修订,也不可能跟随社会的发展进行相应调整,如此必定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低下,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不理想。互联网的发展为高校解决当前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与内容滞后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依托微信给学生推送其感兴趣的、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政治信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微信载体确保高校所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开展方式契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打破时空限制,为学生了解最新思想政治信息、掌握思想政治知识提供便利,直观地把教材上比较深奥晦涩的知识点以视频、图像等亲和力较强的形式展示,及时解决一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困惑的问题,进而在学生认可和接受的角度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第二,有效地拓展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为学生进行学习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途径。微信也是一种社交工具,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载体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增加社会的体验和实践的途径。微信载体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唯一渠道,利用微信学生能及时获得各种信息,虽然身处学校,但是能够及时了解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感受并自我鉴别各种不同的价值理念、思想观点的冲击[3]。

第三,为高校全员育人提供和创造了条件。节奏日益增快的当今时代,大学生不但要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实践能力,还要培养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微信独特的运行方式能够让大学生将日常生活中的闲暇时间随时与老师同学沟通,不同学科的大学教师可以有效参与思政教学,从而完成大思政的教学任务,多元的主体参与思想教学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

(二)微信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虽然微信载体具有可控性,但是如果教师不积极主动参与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微信作为重要的载体和传播工具在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第一,基于微信载体传播的不良信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监管难度非常大,互联网平台上具有各种大量的不良信息在所难免,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心智还不成熟,无法科学地判断信息的优劣真伪,容易接受新事物,也较易受互联网平台的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部分学生缺乏认知和鉴别能力,无法对信息进行正确的鉴别,无法做到自觉抵制不良信息,势必影响科学价值观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4]。

第二,基于微信载体的传播方式影响大学生行为习惯以及思维理念。大学生使用微信可以更快速地了解信息,更便捷地和其他同学、家长、教师活动,然而也不乏一些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有不少学生被里面的一些小程序所吸引,将大部分时间都耗费在这些娱乐类的小程序上。

第三,轻率和不成熟的言论发布增加了大学生违法的可能性。信息的传播效率高、传播范围广、传播规模大是微信的显著特点,同时因为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人人可以参与,人人可以发布信息,然而信息在微信载体上发布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思想,而是一种行为。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可以在课堂上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老师可以对其进行现场指导和纠正,大学生错误的观点此时是一种意识方面范畴,然而一旦在网络平台上发布往往就是一种法律行为,若有不当极有可能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而构成违法,甚至犯罪。对这种传播方式很难及时管控,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接受甚至传播不良信息,使思政课亲和力提升受到影响。

三、基于微信载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路径

为有效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高校应当充分发挥微信作为传播载体和沟通工具的优势,实现微信载体与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结合。

(一)合法利用微信的公众号平台,规范信息选择和信息形式,正确引领舆论导向

提高学生法律素养和法律意识,让学生认识到微信载体上发布言论的行为性质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这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公众号上推送的信息,学生会有所选择地进行浏览。为此,要博得学生的关注,使学生积极浏览学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就要确保公众号信息的合法正向的同时增加其实用性和趣味性。在将公众号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全新开展渠道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依据确定公众号的内容,当然,不可为了吸引学生的关注而忽视信息本身承载的价值,确保所推送的信息具有显著的思想政治教育性。

微信载体中可以用学生所熟悉的网络用语取代枯燥的官方语言;教学组织中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内容设计上选择能够拉近和学生距离的主题,要精简,让学生对其产生亲近感;篇幅设计上依据学生的阅读习惯,抓核心要点,确保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浏览完。广大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所体现出来的网络行为特点,并依据这些特点及时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进行调整,以让公众号发挥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的作用[5]。

(二)充分利用微信的互动交流功能,增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亲和力,可以将微信引入其中,运用微信所具有的功能,便能够增强和学生间的互动,增进和学生间的关系,同时能够拓展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时间与空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是一名思想政治教师教授多个班级,并且课时少、教学内容繁多,有的教师或许都叫不出学生的名字,这便导致学生和教师间情感的疏远,而通过微信,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向教师请教,和教师互动,这样便增进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在学习方面的实际需求,进而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如此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显著的提升[6]。

(三)建立微信学习社群,让同学们切实关注思政课的教学内容

为提升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知识的热情,教师可采用创建微信群的方式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社会热点,设立丰富的课题研究题目,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读”、“疫情之下的最美逆行者”等等,使学生依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课题研究组别,之后各小组的学生创建各自的课题研究群,同组学生在群中进行交流、互动,并且在月末,学生利用微信群向教师汇报研究进度与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利用课题研究群,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行为进行指引,在碰到问题时,学生也可及时跟老师沟通。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不但师生间的关系得以增进,还有利于学生间关系的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四)合理地借助微信小程序功能,增强思想政治课堂的生动性

在信息技术水平日益提升的背景下,微信中能够嵌入一些小程序,这些小程序既可以内嵌到订阅号中,也可以转发到微信聊天群、朋友圈,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利用微信的这个功能特性,设计以思想政治内容为主的小程序,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关注,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7]。比如开发“投票型”的小程序,予以学生更多的主动权。比如教师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讲座的内容时,可提供多个主题,让学生以投票的方式选择自己的喜好,并依据学生的选择确定讲座的主题,这样不但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讲座培训的积极性,还能够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此外,教师可把主流的思想理念引入到小程序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政治教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从微信诞生以来,对人们的生活模式、工作方式等均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大学生群体之中,微信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基于微信为载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途径,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更多的趣味性。为了妥善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枯燥乏味、对学生吸引力较差等各方面的问题,在“微”时代环境之下,教师应当充分应用微信,发挥其载体作用,使微信的价值得到充分化展现,通过科学化的方式对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挖掘以及利用,将传统教学优势、微信技术进行深度融合,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进而逐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实现构建大思政格局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亲和力载体微信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微信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