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读写一体项目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2-11-26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侯庄中学朱梅玲

天津教育 2022年28期
关键词:文章素养思维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侯庄中学 朱梅玲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阶段,对学生阅读与写作的培养格外重要,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奠定良好的基础,可以说,如果一个学生的写作与阅读均有优势,那么他的语文学习之旅一定畅通无阻。有人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大难题,其实不然,阅读与写作其实是一体的,两者相辅相成——阅读促进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与观点,由此产生了写作的素材与思路;而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见一些难题,在思考过程中又通过阅读寻找答案,可以说思考是连接阅读与写作的桥梁,也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因素。

如何让思考带动阅读与写作,什么样的思考才可以算作是有效思考,这是当今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所共同面对的难题。笔者认为,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将阅读与写作巧妙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时代呼唤创新,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当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视角下,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思维,促进语文读写一体化,让学生在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同时,树立创新意识,提升创新思维。

一、树立多元化思维,以我手写我心

长期的应试教育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存在着严重的思维定势,学生不想创新,也不敢创新,为求稳妥,在写作时往往套用模板,写出来的东西缺乏新意,有时候甚至啼笑皆非,当今语文学科的写作训练大多数都依托于既定的单元主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参考范文,进行模仿写作,然而却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受到单元框架的限制,缺少思考,难有新意。

例如:有些学生一写到“父爱母爱”之类的主题,就写“父亲冒大雨送高烧的我去医院”“母亲熬夜点灯为我缝补扣子”如此这般不符合当今生活的内容,这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思维受到了限制,认为只有严重、重大的事件才能够彰显父母之爱;另一方面是由于当学生想到父母之爱,脑海中所浮现的文章屈指可数,只有这些过时的范文。这两方面的问题都是由于学生缺乏阅读积累所造成的,写作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如何“学舌”,而是要让学生明白如何去写以及写什么内容。想要写好一篇文章,学生首先就要有自己的思想,没有思想,即使学会高超的写作套路,也只是浮于表面的空壳。

想要打破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定势思维,就要引导学生大量阅读,接触不同名人的不同名篇,打开思路。依然以“父母之爱”这个大主题为例,朱自清的《背影》、毕淑敏的《孝心无价》、林清玄的《父亲的笑,我还能看多久》等名家作品,所写的也大都是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事,让学生意识到父母的亲情并非一定要轰轰烈烈,而是细水长流,源源流淌。这些文章中的事虽然寻常可见,但重要的是作者有心有感情,文章写得有情有义、有滋有味。所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学生了解到写作时要讲真话、表达真情实感,真情是写作的利器与王牌。

在同一课题下,给学生补充同类型的课外阅读篇目,不仅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思路与引导,而且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文除了诗词与文言文以外,大多为注重真情实感的文学类文本与注重实用性的说明性文本,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确定的大主题,单元内的所有课文都是围绕着这个大主题而展开的。而在主题的设置中,许多单元都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点。

例如:七年级上学期的第二单元中《黄河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以及《木兰诗》等文章就是围绕着“天下国家”这个主题展开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报效祖国的决心与信念。当课内文章的学习与课外文章的补充相结合时,更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全方位深入理解单元的内容与核心思想,促使教育意义最大化,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训练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突破传统范文以及课文给学生带来的思想束缚,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多元化思考,提高学生的写作创新力,在自主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做到我手写我心,用笔抒发真情实感。

二、整合阅读材料,拓展写作思维

读是写的基础,虽然一个善于阅读的学生未必善于写作,但是一个善于写作的学生一定乐于阅读。写作与阅读均离不开思考,且都依托于现实生活的积累,因此息息相通。想要让学生提高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开拓眼界,只有眼界打开了,思路才能够打开。当今的学生存在着阅读量严重匮乏的情况,很多学生除了语文课本之外,几乎没有读过其他的文学作品,这就导致学生在写作时思维受到限制,无法写出有新意的文章。

因此,教师不仅需要鼓励学生增加阅读量,而且要带动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阅读资源,同时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策略也有助于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阅读不是简单地将书读一遍就算完成了任务,想要将阅读的效果发挥到极致,教师就要督促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积累,每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读到了自己所欣赏的词句,就应当将它们记录在积累本上,并且标注清楚自己喜欢这些词句的原因。所谓厚积而薄发,就是这个道理,久而久之,学生也能够耳濡目染、心领神会,深切领悟到好词好句产生的缘由,具有学以致用的能力。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身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在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切实提升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提升阅读量、拓宽阅读面,有利于让学生在书本之中充实自己、了解世界,体悟且欣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从而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念。而阅读积累则有助于学生领悟遣词造句的妙处,知道什么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以此明确创新的方向。同时,阅读量的增多有助于语言的建构、思维的发展、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以及文化理解的增强,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三、以写促读,为学生提供精神动力

当写作与阅读相结合时,阅读一般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泛泛而读,有感而发,提笔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第二种类型是明确阅读目的,带着写作的目的去阅读。这两种类型都是读写结合的巧妙方式,有的教师认为第二种类型的结合方式比第一种更具有优势,因为带着目的阅读随意性较小,目的性较强,更容易在写作中发挥阅读的再创作效果。而笔者认为,其实两种读写一体化方式都各有各的优势,在学生语文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应当双管齐下。

“泛泛而读,有感而发”这种结合方式注重的是阅读的量,重点在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给学生提供创作的自由与空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今,很多学生不喜欢写作文,是因为对写作没有兴趣——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之下,学生的写作思想与写作内容受到了限制,写作在他们看来是“应付老师的差事”,因此自然不会喜欢写作。而“有感而发”则不同,当学生阅读了自己喜欢的书籍,自然会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此时让他们把这些想法写成文字,一是有助于学生磨炼文笔,二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克服畏难情绪。

“带着写作的目的去阅读”这种结合方式所注重的是阅读的质,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目标,把握阅读重点与阅读节奏,深入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核,这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又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写作思想,用写作来促进阅读,最终使读写完美结合。

总而言之,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一体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满足了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在阅读深入与写作提升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语言的构建与运用能力能够得到优化、创新思维与深入思考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阅读与笔耕不辍的写作训练,有助于学生理解并传承中国优良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语文学科不应只是应试的一门科目,而应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工具性与人文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与未来发展中既能运用语文,又能欣赏语文,使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落到实处,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文章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