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吉林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2022-11-26李长虹吴艳玲高源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吉林省职业院校中职

李长虹,吴艳玲,高源

(1.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吉林 132101;2.梧州学院学报编辑部,梧州 543002;3.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图书馆,吉林 132101)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在乡村振兴的政策下,要做优吉林省的农业,稳定产量,调剂品种。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吉林省将逐步实现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逐步完善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为基地的知识创新体系。发挥“大校大所”作用,以“两所五校”为切入点,在全省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鼓励高校院所建立科技人员定期为企业开展科技咨询服务的机制[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充分发挥吉林省科技、教育和人力资源优势,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1 吉林农村济与才发状

1.1 发挥经纪人带头作用,架起产销通道

吉林省农村经纪人协会于2004年成立,将全省分散的经纪人组织起来,带动了农村经纪人队伍健康发展,目前,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农村经纪人达到10万人,带动农户180万户,平均每年为每个农户增收1 300元。其中,专业型经纪人有6万人,占总数的3/5,临时型(季节性)经纪人4万人,占总数的2/5[2]。农村经纪人的出现,外在市场,内接农户,架起了农民的生产市场与消费市场的桥梁,为农副产品的产销打开了通道,农民不再为产品的销售而苦恼。农村经纪人的出现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催化剂”。农民可以依据经纪人提供的信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农村经纪人的出现也改变了农民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农村物流、农村电商的出现增强了农民依靠信息增效致富的信心,同时也强化了农民的合同、订单意识。

1.2 建设业产基,以产为引,以产促发

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是在高标准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聚集了现代化管理、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信息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发展载体。吉林省已经形成了省、市、县(区)、乡镇范围内主导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示范带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期间吉林省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家庭农场5.3万户,农民合作社8.6万户,分别比2015年增长1.5倍和53.6%;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44.88%,比2015年提高近18个百分点[3]。组织开展远程技术培训和咨询指导服务,依托数字农业云平台、“易农宝”App、“吉林农业”微信公众号和“吉林农业宣传”快手政务号等平台广泛传播推广。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越来越成为农业发展的龙头。

1.3 专业作社营,农民富的型经组

目前,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8.6万户。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吉林省农民合作社条例》,将农民合作社发展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依法规范提升合作社发展质量。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抓好示范社创建,实施国家、省、市和县级示范社四级联创,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提升县域指导扶持服务能力,支持发展联合社,以区域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推进联合与合作,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

2 乡村兴背下吉省高职业育发现

2.1 吉林对高职业育发的政支

《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吉林特色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吉发[2014]22号)指出,到2020年,全省职业教育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全国前列。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总量从34万人增至65万人左右,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例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60%左右。中职学校整合至150所左右,专科高职院校增加至25所左右,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整体及部分转型的比例达到70%左右。职业院校全部达到国家办学标准。建设30所示范性职业院校,其中10所职业院校办成全国同类院校中的名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3]。中等职业教育要完善资助政策,支持中职学校招收往届初中毕业生、未升学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青年农民等群体。高等职业教育要鼓励高职院校依托品牌专业开展联合办学,扩大招生规模。支持具备条件的行业企业整合教育与培训资源举办高职院校。各地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举办或参与举办专科高职教育。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可在学前教育、护理、健康服务、社区服务等领域联合举办五年一贯制高职。到2020年,专科高职教育在校生达到15万人。通过推动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统筹规划中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重点支持建设新能源汽车、生物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农业以及文化创意与设计、民间工艺、民族文化传承等领域的专业,打造20个国内一流的品牌(特色)专业。依托行业企业制定专业建设标准,实行多方参与的省、市、校三级专业评估制度。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以品牌(特色)专业为核心、不同教育层次相衔接、与全省产业结构相匹配的职业院校专业体系[4]。深化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评价方式;打通中职、高职(专科)、本科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加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

2.2 搭建“立交桥”,打通中职、高职、本科通道,构建有机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

遴选部分优质的中职学校、专科高职、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了中职-高职“3+2(相关医学专业3+3)”、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相关医学专业3+3)”贯通培养衔接试点,2018年中职-高职“3+2(相关医学专业3+3)”招生7 782 人。到2022年,保持高中阶段职普比大体相当[5]。吉林省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乡村振兴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更加突出位置,完善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优化学校、专业布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提高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乡村振兴的发展贡献力。

2.3 吉林中高职业育为村振培养实用才

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教育体制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了改革,并且社会办学渠道进一步得到拓宽,高等教育学科类结构得到调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包括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在内的高等职业教育,在“十三五”期间得到相应快速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承担的责任受到决策层及社会的普遍重视。“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技术型人才,尤其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吉林省的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式、途径、规模等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 乡村兴背下吉省高职业育发对

吉林省政府聚焦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和突出矛盾,优化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结构、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办学格局,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职业教育服务振兴发展提供方案。长春市、吉林市两地职业学校集群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其他市(州)重点推进职业学校特色发展,各县(市)办好1所服务县域发展的职教中心也已经完成。东部地区职业院校对长白山生态经济发展的专业群和西部地区职业院校服务特色经济的专业群初具规模。建立高等学校分类管理体系,继续加快推进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向应用型转变。在具备条件的学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围绕省支柱、战略新兴产业打造一批特色专业群。挖掘高校人才优势,开展“长学制”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试点。在学前教育、护理、养老、健康、社区、冰雪旅游、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中高职贯通培养。根据有关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6]。

第一,实施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品牌创建工程,遴选一批优秀学校、教师团队。实施技能大师进校园、进课堂,支持职业院校吸引劳动模范、技术能手、杰出工匠等到学校建立工作室、工作站,通过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全省职业技能大赛体系,落实“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第二,实行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出人才、出技术,企业出场地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建设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企业孵化园,发展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或举办分院、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工厂)等培育基地;开展具有我省产业特点的“1+X”证书制度试点,扩大学生就业门路和就业范围,真正实现一专多能的人才需要。

第三,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学校数量,培育新型职业示范校。吉林省重点支持10所县级职教中心,开展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建设一批职业院校文化展示基地;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第四,以各市州职教园建设为依托,与企业架构人才培养与育人基地,全频道、多视角、多领域架构职业教育链。推进长春职教园区与文化产业相融合,打造文化发展特色品牌;吉林职教园区与通用航空产业园共建,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发展模式;辽源职教园区围绕城市转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高地;支持职业院校与一汽、中车、吉化等企业面向全产业链培养培训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通化、白山、延边等地区形成服务长白山旅游产业的职业教育链;引导和推动职业院校实习实训基地和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放[7]。

充分发挥和利用吉林省涉农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的教育培训资源,灵活设置专业,为乡村振兴培养专业人才。结合吉林省的自然优势、产业优势促进职业院校积极参与特色产业小镇建设,打造乡村旅游+自主采摘+农产品加工的新型特色小镇。发挥高等职业院校、职教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优势,举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针对城镇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转岗待业人员等群体,开展分层、分类技能培训,发挥职业院校对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优势。在具备条件的农村职业学校,建设以绿色农业、循环农业、集约农业等为特征的生态农业职教示范基地。

第五,鼓励并支持职业院校采用产教融合方式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园,形成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基地网络。支持具备条件的职业院校建设创业学院,面向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服务。建立省、市、校多层级、多类型的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举办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计划等专题竞赛。

4 结语

乡村振兴离不开职业人才的培养,职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截止2019年9月1日吉林省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25所,其中国家示范性院校3所、国家级骨干院校1所、省级特色示范校10所,全日制在校生总数125 089人(不含本科、成人高校举办的高职)。现有高水平专业(群)130 个,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构建初步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8]。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技进步、人口发展都对职业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与乡村振兴、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一是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要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随着各行各业的产业转型升级,以及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研发,一些传统产业日渐没落,过去粗放式的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已经成为历史,现代化、精细化、企业化的种植、养殖日渐成为规模化,过去的体力劳动也逐渐为现代化生产设备所代替。市场需求有技术的新型的职业农民,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要紧跟产业发展步伐,将不断涌现新技术、新产业形式,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规划中,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实行专业动态课程,使职业教育办学专业与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相配套。以吉林省产业结构为依托,重点发展汽车、农业、化工、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相关专业,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东北振兴、乡村振兴提供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二是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要紧贴企业的生产实际。随着技术不断发展,生产的集成化、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对企业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学实践要紧跟企业生产实际。学校可以建立与生产实际环节相一致的小型生产成套设备,也可以根据需要定期前往企业生产实习,使学生快速适应生产设备更新换代的要求。

吉林省将以推动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特色高水平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双特色”建设为引领,加快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指导各高职院校找准办学定位,培育办学特色,制定长远发展规划,为加快吉林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9]。

猜你喜欢

吉林省职业院校中职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登泰山
新形势下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职体育教学改革初探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吉林省2019年秋冬季秸秆离田工作方案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反腐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