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积极股东的思考

2022-11-25

南北桥 2022年15期
关键词:所有制股东混合

[ 作者简介 ]

李娜,女,河北辛集人,河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级会计师、中国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保险公估师、硕士生社会导师,本科,研究方向: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

魏润钊,男,河北辛集人,高通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技术支持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5G接入层优化。

李沛森,男,河北辛集人,燕赵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药物制剂工,本科,研究方向:全险种理赔数据监控、理赔案件品质管理。

[ 摘要 ]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不仅是优化国有企业资本配置的重要手段,亦是促进国企经营机制转变、加强风险防控、提升经济活力的重要举措。为确保混合所有制在国企发展中得到全面落实与推进,需要以正确目标为导向,结合党中央顶层设计,结合有效措施的实施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推进。本文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意义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阐明引入积极股东对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的影响。

[ 关键词 ]

国企;混合所有制;积极股东;股权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2.15.009

纵观现阶段国有企业发展运营,随着相关意见文件的出台,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国企内部得到深入推进。立足于广义角度,混改实施强调国有控股、全资企业在改制重组阶段进行外资、集体以及民营等非公有资本的引入,以此在帮助企业焕发活力的同时通过改革实施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合理性。而积极股东的有效引入,不仅是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亦是国企治理机制完善构建的重要基础。因此,探讨如何有效引入积极股东,对于促进国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有着重要影响。

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分析

1.1 实现优势互补

国有企业发展具备专业人才多、基础扎实、资本丰厚等优势,可在发展阶段依托人才队伍的高素质构建来实现产业化发展。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国有企业发展存在体制僵化、市场变动响应不及时、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而针对非国有企业发展而言,其发展优势体现为应变能力强、创新力显著等。通过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可实现以优势互补的形成来集成非国企与国企的发展优点,进而在促进国企竞争力提升、资本活跃、强化控制、风险有效抑制,确保国企发展能够顺应市场经济需求,为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提供支撑。

1.2 实现竞争力提升

通常情况下,国有企业在运行期间需接受来自政府行政部门的监控、监督,过于形式化、机关化、固定化、行政化的发展形势使得国有企业难以实现转型升级。而得益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可以以股权形式来体现国有资本,在企业管理期间政府需以股东的身份进行国有资本控制,可在帮助企业焕发资金活力的同时通过适当放开政府权利来改善企业治理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推进意味着政府部门需要以管理资本来取代以往的管理企业模式,基于身份转变来达到简政放权的目的,使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另外,在企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同时政府部门仍可承担企业监督、监管的职能,通过内外部管理优化来达到增强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1.3 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背景下,国企凭借自身发展优势来增大效益创造,有助于将国有资本控制在增值、保值的状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全面推进,一方面可结合实际发展需求进行资源配置的优化,具体资源组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本、实物资产等。在明确国企发展目标的前提下,依托于混合所有制进行不同要素资本的整合,并以股权为载体进行资本间的合理分配与组合,可帮助国有企业显著提升资本利用率,并保证国有资本的保值性、增值性不受影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可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来引入非公有资本,以通过拓展投资渠道来促进国企长久发展。

2 积极股东引入可行性分析

现阶段我国国有控股企業发展存在国有持股比例较高、治理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而积极股东的有效引入,可在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帮助企业进一步增强自身竞争力与影响力。相关统计表明,国资委系统控股的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 000户,其占比达到1/4。在上市公司总市值中,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比超过30 %,接近20万亿。其中央企控股的境内、境外企业分别有300多家、100多家,央企总资产中国有控股上市企业的总资产占比超过68 %,收入与利润占比分别为65 %、85 %。由此表明,国企上市公司可发挥出“基本盘”的作用来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需结合实际情况做到对“基本盘”的稳定把控。

得益于积极股东的有效引入,国有控股企业一改往日僵硬、固化的发展氛围,以更强的活力参与到市场竞争中,这也成为完善企业股权结构、推动企业长久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尤其是对于央企而言,若在发展过程中依旧维持现状,不仅影响到“基本盘”作用的发挥,甚至因投入产出效率较低、体制过于僵化而产生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并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事实如此,近几年国有上市企业债务爆雷的事件频繁发生,部分企业因到期无法偿还巨额的资金债务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点。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未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再加上自身风险抵御能力较差,致使国有企业发展受到诸多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国企混改中积极股东的引入变得至关重要,以资本市场内外增量的方式来解决国企发展问题。现阶段资本市场中有着诸多的积极股东与优质企业,为此国有企业需通过有效合作来吸引积极股东,或者是采取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充分吸引优质投资者,以确保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治理机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与完善。而要想实现对积极股东的合理引入,一方面需注意引导积极股东将优质资产注入国企中,依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通过优质资产注入来帮助企业创造更大效益。另一方面需重视对有助于技术发展、业务发展股东的引入,禁止出现盲目吸引股东的现象,应结合国企技术、业务发展现状的分析,开展有针对性的股东吸引工作。

3 引入积极股东对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的影响

3.1 积极股东内涵分析

积极股东是指在国企发展中对具体运作情况、董事会结构、管理者薪酬存在较大关注度,且在股东大会中积极沟通、履行投票权,能够以股东会开展进行董事会决策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用以改善企业治理情况、经营情况的股东,此类股东以维护自身权益、提升企业价值为主要目标。不同于因转让股权被动离开的股东,积极股东重视在企业发展运营期间献言献策。积极股东的有效引入,不仅是国有企业有效解决内部问题的重要手段,同样是国企混改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3.2 积极股东引入需求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经营机制方面,混改国企与全资企业、国有独资企业之间并未存在较大差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推进期间,通过对积极股东的合理引入,可在优化董事会运营机制、结合市场现场优化激励分配以及用人用工机制、完善治理机制、董事与经理人市场化选拔等方面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通常情况下,以性质不同为依据进行混改非公投资者的划分,具体分为财务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两种。针对战略投资者而言,以市场开拓、企业管理等作为投资目标,可在参与企业管理期间增强市场竞争力与开拓能力,并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的态势。针对财务投资者而言,以利润获取、投资回馈为关注点。尽管当前对于国企混改的推进并未出台相关政策规定,以对投资者的范围进行界定,但相较于财务投资者而言,战略投资者更符合国企混改积极股东的需求。

3.3 案例分析

国有企业内部治理机制能够发挥出应有作用,受到股权结构的直接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公司控制权分配与股权结构分配情况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在国企混改实施期间,无论是股权集中分配还是分散分配,均会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合理性产生一定影响。经资料搜集与案例分析后发现,大部分混改国企在股权设置方面存在共通点,具体表现为以相对控股股东的形式来取代原国有控股股东;通常情况下,会将非公资本股东的引入数量控制在不超过4家,且部分积极股东的持股比例可高达1/3左右。

以东航物流为例,作为央企子公司经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后治理机制得以改善,并获取较为显著的发展成效。在混改实施期间,先后进行股权转让与增资扩股,最终东航物流的整体控股情况为东航集团控股54 %、联想控股25 %、普洛斯投资控股10 %、德邦物流控股5 %,剩余10 %则为该企业员工持股计划实施成果。尽管在东航集团内部,东航物流并未触碰到核心业务层次,但得益于我国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等领域的发展,使得该企业仍具有较为理想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东航集团在该企业混改期间仍选择对相对控股权进行保留。而针对投资者的引入,尽管看似不同投资者的涉及领域、经营业务、企业性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联想的实际控股比例高达25 %,意味着联想有成为东航物流的积极股东的需求。结合对上述控股比例的分析,不仅为东航集团保留着相对控制力,同时确保其他投资者在企业管理、决策过程中拥有话语权,实现通过混改实施来帮助企业焕发活力,以更强的内动力来支撑企业长远发展。

以地方国资委企业混改为例,其中鲁北集团的混改实施效果较为显著,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鲁北集团的固定资产超过200亿,旗下员工超过5 000名。受到发展规模较为庞大的影响,鲁北集团混改的实施难度较大,不得不分两次来推动混改的落实与深度,经混改后鲁北集团的持股比例具体包括鲁北高新区44.4 %、锦江集团35.6 %、汇泰集团20 %。

经过对积极股东的有效引入,不仅帮助鲁北集团、东航物流实现对治理机制的优化,亦可为企业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国企混改的实施除财产权、所有权变化之外,企业控制权与管理权同样涵盖其中,而积极股东能否合理引入,不仅对混改实施的顺利性产生影响,同时关乎着混改后国企的长远发展情况。所以,为保证国企混改得以顺利、稳步推进,需正確认识积极股东引入的重要性。基于积极股东的有效引入,通过对公司治理机制的积极参与,能够在有效解决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前提下,通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4 积极股东引入对策

纵观现阶段国有企业的发展情况,企业控股失衡的现象频繁出现,使得企业难以获取更为理想的契机与机遇。鉴于此,需依托积极股东的引入来助力混改的深入推进。而要想在国企混改中发挥出积极股东的最大作用与价值,可实施以下对策。

(1)积极股东的引入需考虑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协同性、认同感、匹配度。一方面,需结合国企性质特点、发展需求,选择具备相同目标、一致理念的积极股东进行长期性合作。另一方面,尽可能以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作为投资方,通过优势互补来推动企业发展,通过对业务、市场等资源的协同来提高企业效益。

(2)需视情况进行国有股权比重的合理控制,以确保积极股东能够在企业治理运营中具备一定话语权。若在企业股权比例中国有资本占比超过2/3,意味着其他积极股东在股东大会中的影响力相对较低,且无法对国有股东造成一定程度的制衡。若存在企业股权“一家独大”的现象,即使董事会内非国有股东占有一席之位,但同样没有话语权。例如东航物流在混改后将持股比例控制在50 %,可实现在企业内部让社会资本与国有股东形成制衡。鉴于此,可结合国企实际情况,将非国有股东的持股比例控制在1/3以上,若企业中国有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0 %,则需视情况引入战略投资者,并将股权比例控制在5 %左右,以此使积极股东为企业治理与发展贡献力量。

(3)要想发挥出积极股东的最大作用,需重视对董事会架构的优化与完善,在此基础上强调对董事会职权的全面落实。作为企业内部治理的核心因素,董事会需结合市场规则来进行合理调整与优化,以确保董事会中各利益方能够充分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与作用。以责权利对等为前提,董事会可在企业运营管理期间发挥出用人权、决策权以及分配权等,通过有效考核与全面监督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性。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股东的引入与国有企业运营发展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鉴于此,为进一步促进国有控股企业竞争力、发展活力的提升,需明确积极股东引入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对策来实现对积极股东的合理引入,以期通过积极股东参与来改善企业股权结构,促进国有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立. 关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积极股东的思考[J]. 产权导刊,2020(9):58-59.

[2]张明泽,李忠海. 国企改革演进的关键路径——基于混合所有制视角[J]. 现代经济探讨,2016(7):15-19.

[3]周传勇,党浅. 山钢集团:创建国企混改“样板间”[J]. 山东国资,2019(12):66-39.

[4]李姝,翟士运,古朴. 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的积极性与企业技术创新[J]. 中国工业经济,2018(7):155-173.

[5]官欣荣. 国企混改中引入优先股的“定制”思考:基于利益平衡的视角[J]. 商事法论集,2016,29(2):256-262.

[6]王曙光,王天雨. 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人格化积极股东塑造及其运行机制[J]. 经济体制改革,2017(3):116-122.

[7]郭雳. 作为积极股东的投资者保护机构——以投服中心为例的分析[J]. 法学,2019(8):148-159.

[8]王健忠,张昭. 谁才是真正的创新推动者——基于经理中心主义和股东积极主义[J]. 财会月刊,2021(5):50-55.

[9]姜英兵. 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以海润光伏为例[J]. 会计之友,2017(6):2-7.

猜你喜欢

所有制股东混合
混合宅
一起来学习“混合运算”
油水混合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所有制结构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所有制政策的演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