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诊断标准降“10”背后的真问题

2022-11-25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6期
关键词:高血压病病患者循证

近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等多方联合制订的《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2022》发布。其中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将我国成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140/90mmHg下调至130/80mmHg。

有专家对此解读称,此次标准修改,不仅有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且血压水平在130~139 mmHg和/或80~89 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害的关键时机。

这10mmHg之差看似很微小,却足以在社会上掀起热议。因为这10mmHg所涵盖的,是一个数以亿计的庞大人群。按照以前的诊断标准来算,我国大约有3亿高血压病患者,新标准实施后,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数量预计能达到约6.13亿,新增3亿多高血压病患者。

难免有人感到不解:仍使用过去的标准,有何不可?

首先,如此調整,经历了严谨的医学循证过程,具有很强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基础。其次,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从1977年的160/95mmHg,到1997年的140/90mmHg,再到如今的130/80mmHg,既体现对高血压病的了解在不断加深,也意味着社会在不断进步,对健康的要求也水涨船高。更要看到,当前健康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过去注重诊疗,变成注重疾病全过程干预,从注重“治已病”,转变成注重“治未病”。

这次调整,顺应了健康干预重心前移的趋势。高血压诊断标准降“10”,从短期看,更多早期患者能够得到规范化诊疗,从长远看,高血压病的发病率也势必会大幅降低。

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一次特殊动员,每个人都不应置身事外。不仅已患高血压病的人要更加主动地接受规范化诊疗,未患病的人也要更积极地防病,加强体育锻炼、摒弃不良生活方式、严格控油限盐、学会管控情绪等,都得尽快落实在行动上。

此外,高血压病患者短期内大量增加,对诊疗的需求会相应增加,医疗系统也要做好准备,调集更多资源,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与预防指导。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下降,转变成社会健康水平普遍提升。

(据澎湃新闻11.14)

猜你喜欢

高血压病病患者循证
为罕见病患者提供健康保障
节能技术在呼吸病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基于“脾为生痰之源”探讨高血压病痰瘀互结证
《循证护理》稿约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让慢病患者及时获得创新药物
循序渐进式健康教育在基层医院卒中病患者中的应用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