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放射治疗定位可视化分析

2022-11-25朱达干李国波莫怡杏刘旭乾杨新华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放射治疗发文聚类

朱达干,李国波,莫怡杏,刘旭乾,杨新华

1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 528000);2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佛山528000)

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我国约有70%以上的癌症患者需接受放射治疗,美国约有50%以上的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疗[1-3]。定位是放射治疗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精准的定位不仅可以将放射线全部集中在肿瘤上进行大剂量攻击,减少放射次数,还可以对周围正常组织进行更好的保护,因此其损伤更小。鉴于此,本研究使用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 5.8.R3软件[4]对放射治疗定位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以此为该领域后续相关研究和实践创新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方法为在中国知网数据库的高级搜索栏中输入主题“放疗定位”或“放射治疗定位”,时间范围选择1972 年1 月1 日至2021 年12 月31 日,共检索出2 796 篇相关文献,为保证资料的精准性,手动选择学术期刊类型,并人工剔除会议通报、焦点信息、作者信息不全等1 006 篇无效文献,最终纳入1 790 篇文献作为有效数据。将纳入的文献以Refworks 格式导出,文件命名为“Download_XX”保存于CiteSpace 的input 文件夹,并使用CiteSpace 软件转换为可进行可视化分析的文件。

1.2 研究方法

利用CiteSpace 5.8.R3版本可视化软件[5]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设置TopN=50、TopN%=10%,时间跨度为1972—2021年,时间切片为1年,节点类型分别选择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年度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分析结果显示,在研究初期,可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较少,且研究团队及研究基础均相对匮乏,发文量很低。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发展,可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增多,且放射治疗定位得到重视,研究文献逐渐增加。

根据发文量,大致可将国内放射治疗定位研究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6—1995年为萌芽期,年度发文量在10篇以下,可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较少,对放射治疗定位的关注度也较少;第二阶段,1996—2003年为探索期,年度发文量从18篇增至56篇,且放射治疗定位开始引起关注;第三阶段2004—2021年为发展期,年度发文量有较大增长趋势,年度平均发文量基本保持在90篇左右,其中2010年发文量达111篇。

2.2 作者发文量分析

作者发文量分析结果显示,发文量最高(16篇)的作者为任宝志。根据普莱斯(Price)定律[6],一个领域内核心作者的发文量应占总发文量的一半,最低发文量N=0.749 ,其中max 代表发文量最高作者的发文量,将“16”代入公式,N ≈3,将发表3 篇及以上文献的作者确定为核心作者,根据软件分析,得到133 名核心作者,共计发文630 篇,占总发文量(1 790 篇)的35.20%,说明放射治疗定位领域还没有形成核心作者团队,具体结果见图1。

通过图1可看出发文量2篇以上的作者合作关系,目前放射治疗定位领域主要研究团队有任宝志[7]团队(德阳市人民医院)、储开岳[8]团队(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曾昭冲[9]团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寿平[10]团队(解放军总医院)、丁秋娥[11]团队(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发文量均在3篇以上。

图1 作者合作关系网络知识图谱

2.3 研究机构发文量分析

研究机构发文量图谱显示节点为684,连线为0,网络密度D=0,提示放射治疗定位领域几乎没有合作研究机构,每个机构都为独立研究,其中发文量较高的机构有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32篇)、解放军总医院(24篇)、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3篇)、南通市肿瘤医院(23篇)、浙江省肿瘤医院(22篇)。

2.4 关键词分析

2.4.1 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词组或术语[12]。对关键词进行分析,首先需对相同意义的关键词进行合并,例如“放疗”“放射治疗”“放射疗法”和“定位”“模拟定位”及“质量控制”“质量保证”等,从而使数据更加规范,最终获得高频关键词,结果见表1。

表1 放射治疗定位研究文献前15位关键词

通过表1可知,除本研究检索的主题外,放射治疗定位研究主要关注减少摆位误差[13],主要用于食管癌、鼻咽癌、肺癌、乳腺癌等方面[14],通过研究不同的相关参数设置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15],最终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2.4.2 关键词聚类

聚类分析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没有分类信息的数据按照相似程度归类的过程[16]。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进行聚类,结果见图2,共得到11个共聚标签,其中Q 值=0.5225(参考数值>0.3),说明网络有明显的社团结构,S 值=0.8323(参考数值>0.5),说明共聚能够合理分开,共聚显示可信[17]。各聚类内容结果见表2,#0为最大聚类,反映了放射治疗定位重点研究减少摆位误差,提高治疗精准度;#1、#5、#8主要表现为放射治疗定位的设备配置与调节;#2、#3、#7、#11主要体现为定位中操作技术和软件的调节,做好质量控制;#4、#6、#9为放射治疗定位中针对不同疾病的摆位研究。

图2 关键词共现聚类图

表2 关键词聚类表

2.4.3 突现词分析

突现词是某段时间出现或被引次数变化较大的词,可以展现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18]。通过关键词突现可得到18个类型突现词,结果见图3,从1982年开始主要为放射治疗定位关于照射野[19]和定位方法的研究;2002年开始关注不同肿瘤中定位的方法,以及如何做好质量控制[20],从定位的途径选择方面提高患者预后改善情况;2013年之后关注定位减少摆位误差,减少患者接受的剂量,通过图像引导等方式不断提高定位技术。

图3 关键词突现分布图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国内于1976年开始对放射治疗定位进行研究,1996年开始针对放射治疗定位方法进行研究,2004—2021年为研究放射治疗定位的稳定阶段,且研究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相应的定位技术研究有了较大改善,对于该领域的研究逐渐细分。同时,通过对放射治疗定位领域的既往研究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诊疗技术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需求、减少定位的摆位误差、做好质量控制、放射治疗定位对于如何以最低的剂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成为重点研究方向。此外,随着新型放射治疗技术和手段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医疗机构对于放射治疗定位的研究主题逐渐深入细化,对于如何提高放射治疗定位的精准度、加强质量控制、减少放射治疗并发症、降低患者放射剂量等均是研究的热点,并在实际运用中产生成果。通过对放射治疗定位领域的既往研究进行分析还发现,放射治疗定位领域核心作者团队尚未形成,主要研究均由医疗机构放射治疗科相关工作人员完成,且主要针对工作需求提出经验、分析等内容,由于技术人员定位方法、个人经验、数据调节等均不同,因此,各医疗机构应在符合最新的治疗规范要求下加强合作,推动放射治疗定位行业标准和规范建设,以达到该领域技术交换与共享的目的。另外,如何结合临床以及生产开发企业共同加强放射治疗定位领域的研究有待完善,同时,由于国内外放射治疗设备性能存在差异,放射治疗精准性不一致,导致实际运用中定位方式也可能不一致,因此如何发挥放射治疗设备最优的性能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同为研究的方向。由于本研究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因此研究结果不代表放射治疗定位所有研究现状,未来可结合国外相关文献综合分析,对该领域进行更深挖掘。

猜你喜欢

放射治疗发文聚类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广东放射治疗辐射安全现状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系列性科普
放疗
面向WSN的聚类头选举与维护协议的研究综述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改进K均值聚类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