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替代静脉血的可行性

2022-11-25刘军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动脉血分析仪血常规

刘军(通信作者)

北京中医院顺义医院检验科 (北京 101399)

临床在日常开展血常规检测工作中,常会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如:抽血方法不当或患者自身原因造成静脉血标本留取不合格;静脉血标本结果异常,不符合患者的临床指征,需要重复抽血复查;患者由于大量失血造成休克或其他原因造成浅静脉压力低;危重症患者外周血管常不充盈导致静脉采血较困难,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低;重症监护室患者(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危重患儿)病情危重、多变,需要多次抽血等。为了减轻多次抽血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给医务人员带来的工作压力,考虑可以应用动脉血替代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测,因此,探讨动脉血替代静脉血的可行性非常重要。本研究即探讨应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仪检测动脉血替代静脉血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7—12 月在本院住院同时接受静脉血常规检测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的53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8 例,女25 例;年龄24~93 岁,平均(67.51±16.39)岁;其中,ICU 13 例,急诊科12 例,肾病科8 例,呼吸科7 例,心内科6 例,外科2 例,脑病科2例,脾胃科1例,老年病科1例,肿瘤科1例。

纳入标准:在本院住院同时接受静脉血常规检测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的患者;所有被纳入研究的患者在进行静脉和动脉穿刺时循环稳定、末稍循环良好、未使用收缩小动脉的药物。排除标准:意识异常影响采血的患者;存在严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心肺复苏后早期、生命体征不平稳、精神紧张等有可能影响血液分析检测的患者。

1.2 样本量确定方法

其中,α为Ⅰ类错误,β为把握度,δ为配对差值均值均数差,σ为配对差值均值标准差。α=0.05,Z0.05=1.96 ;β=0.1,Zβ=1.28 ;δ=-0.28 ;σ=0.54;计算出n=39(δ和σ由配对差值均值计算得出,见表1)。由于是自身配对设计,所以标本量无须翻倍,考虑30%失访、拒访和标本不合格等情况,总计至少纳入53例研究对象。

1.3 仪器与试剂

应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仪对静脉血和动脉血进行检测,且应每日对该血液分析仪进行质控和日常维护,试剂及清洗液均为仪器配套试剂及清洗液;静脉采血采用含EDTA-K3的紫头管,动脉采血采用含0.2 ml 肝素钠(6 250 U/ml)的注射器。

1.4 检测方法

对患者静脉血和动脉血的采集方法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 版)》的要求进行规范操作。动脉采血均选取股动脉,用含0.2 ml 肝素钠(6 250 U/ml)的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动脉血;静脉采血均选取肘静脉,用一次性采血针配合一次性真空采血管抽取。静脉血和动脉血采集均需避开输液侧。按照标本类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静脉血)和试验组(动脉血)。试验组(动脉血)采集后立即完成血气分析,即转入EP 管中,应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仪手动模式即刻进行血常规测定;对照组(静脉血)采集后直接应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仪手动模式即刻进行血常规测定。血常规5 分类24 项检测包含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淋巴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lymphocytes,LYM%)、 单 核 细 胞 百 分 比(percentage of monocytes,MONO%)、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eosinophils,EO%)、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percentage of basophils,B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neutrophil,NEUT#)、 淋 巴 细 胞 绝 对 值(absolute value of lymphocytes,LYM#)、单核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monocyte,MONO#)、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eosinophils,EO#)、 嗜 碱 性粒细胞绝对值(absolute value of basophils,BA#)、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ntent hemoglobin,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血小板(platelet,PLT)、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CV)、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SD)、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压积(hematocrit of platelets,PCT)。

1.5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自身配对设计,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正态分布包括近似正态分布,用均数描述数据的平均值,标准差描述离散程度,采用配对t检验;偏态分布,特别是严重偏态分布,用中位数(M)描述数据的平均值,四分位数(P25,P75)描述离散程度,采用符号秩和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评价回归分析模拟真实现象的效果,即计算R方并开展方差分析。

2 结果

本研究应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仪进行试验组和对照组血常规检测,其中WBC、MONO%、NEUT%、MONO#、NEUT#、PDW、P-LCR 7个项目为正态分布,RBC、HGB、HCT、MCV、MCH、MCHC、PLT、LYM%、EO%、BA%、LYM#、EO#、BA#、RDW-CV、RDW-SD、MPV、PCT 17个项目为偏态分布。

2.1 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对于WBC、PLT、RDW-SD、MCV、MCH、MCHC、PDW、MPV、P-LCR、PCT、MONO# 11 个项目,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RBC、HGB、HCT、NEUT%、LYM%、MONO%、EO%、BA%、NEUT#、LYM#、EO#、BA#、RDW-CV 13 个项目,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血)血常规结果可以直接替代对照组(静脉血)血常规结果。对试验组与对照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WBC、PLT、RDW-SD、MCV、MCH、MCHC、PDW、MPV、P-LCR、PCT 、MONO# 11 个项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11 个项目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1、0.850、0.970、0.934、0.948、0.971、0.937、0.830、0.919、0.835、0.982,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结果成正相关。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2.2 线性回归分析

以试验组WBC、PLT、RDW-SD、MCV、MCH、MCHC、PDW、MPV、P-LCR、PCT、MONO#为自变量,对照组相应指标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同项目之间经回归方程调整后R方均接近1,回归方程模拟成功,试验组对对照组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血)血常规结果须经回归方程转换后才能替代对照组(静脉血)血常规结果,见表2。

表2 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3 讨论

血常规检测是目前临床中最为常见的检验方法之一,也是诊断疾病的常见辅助性方法[1]。临床常用的采血方式有静脉采血、动脉采血、末梢采血,其中用于血常规检测的常用采血方式为静脉采血和末梢采血[2]。但有研究认为,动脉采血对于血常规检测具有很大优势[3],因为动脉血压高于静脉血压,所以采血速度较快,易获得合适的血量[4]。此外,利用动脉血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分析,还可以用于以下情况:(1)适用于静脉采血困难的儿童,可避免多次穿刺,减轻患儿的痛苦及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2)在重症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常会遇到因出血或其他原因导致浅静脉压力低的心搏骤停患者,会因血流不畅导致静脉采血不成功,或ICU 患者常因灌注不足导致静脉塌陷而致外周血管采血困难,且连续穿刺会加剧患者痛苦,而动脉采血可安全、快速地采集血液标本[5];(3)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于抽血方法不当或患者自身原因(如肥胖、年老等)造成静脉血标本抽取量不足、凝固不合格等,或者静脉血标本结果异常不符合患者的临床指征,需要重复抽血复查结果,为了减轻重复抽血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可选择动脉采血[6];(4)作为排除EDTA 依赖性血小板减少的一种方法,换用肝素抗凝的动脉血标本对血小板进行复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7]。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仪检测试验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11 个项目(WBC、PLT、RDW-SD、MCV、MCH、MCHC、PDW、MPV、P-LCR、PCT、MONO#),主要集中在血小板系的5 项(PLT、PDW、MPV、P-LCR、PCT)和红细胞相关的3 项(MCV、MCH、MCHC)。经分析,血小板系的5 项和WBC、MONO#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可能在于,肝素诱导白细胞聚集的同时,聚集的白细胞吸附或吞噬血小板,影响电阻抗法或二维激光散射法中血小板的折射指数,从而使血小板计数和相应参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红细胞相关的3 项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机理,仍有待进一步研究[8];RDW-SD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可能在于肝素用作抗凝剂可影响红细胞的形态[9]。综上所述,应用Sysmex-xs500i 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采用动脉血替代静脉血是可行的,可作为特殊情况下血常规检测的应急方案。

猜你喜欢

动脉血分析仪血常规
Sekisui CP3000与STA Compact Max凝血分析仪检测项目比对分析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SYSMEX XN-55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校准及性能评价
Sievers分析仪(苏伊士)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勘误声明
血常规解读
Trendelenburg体位不同通气模式对直肠癌患者上下肢动脉血PaO2及乳酸的影响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