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丛中觅清凉

2022-11-25朱秀兰

养生月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月影柳絮葵花

◎朱秀兰

在炎炎夏日、酷热难耐的时候,品读我国古代诗人描写夏天的清凉诗词,不但顿生对夏日美景的感悟,而且还有神清气爽、凉风习习的感觉。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这是唐代白居易的《消暑》诗。诗人坐在庭院中,室内无杂物,心中无杂念,凉气自然生。

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诗曰:“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站在树荫池塘边的诗人,观楼台倒影,赏水光潋滟,碧波粼粼,忽感凉风拂面,花香袭鼻,一抬头,原来风动蔷薇一院香。视觉、嗅觉、触觉都得到了满足,人还会不凉快?

宋代诗人李清照,在她的《如梦令》词中说:“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可谓词戛然而止、言意犹未尽。这是词人闺情词,她时常想起溪亭映日的傍晚,和一群花季少女划着小船,喝点小酒,赏着美景。天色已晚,划呀划,船一下子冲入荷花深处,扑啦啦地惊起一滩水鸟。有了这么一天,词人就会清凉一夏了。

“风蒲猎猎小池塘,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竹方床,针线慵拈午梦长。”从宋代诗人李重元的这首《忆王孙·夏词》里,可以看到宋代用井水“冰镇”瓜果的先例。那沉浮的果品冰雪般的清凉,吃了凉丝丝的,可以消暑解渴;躺在竹凉床上,懒绕针线,悠闲午睡,好不惬意的午休。

宋代苏轼的《菩萨蛮·回文夏闺怨》岂止写景,还兼抒情:“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香汗薄衫凉,凉衫薄汗香。手红冰碗藕,藕碗冰红手。郎笑藕丝长,长丝藕笑郎。”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渔樵过此生。”这是宋代张耒的《夏日三首·其一》。诗人对农村夏日进行了总描述,炎夏令人烦躁,难得有清幽的环境。诗中所写的种种景象,都体现了环境的清和心境的清。月亮透过稀疏的窗帘照进屋里,仿佛将婆娑的月影、潺潺的溪水声传至耳边。看到这些景象,心里就不觉得夏日炎热烦躁了。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在宋代司马光的《客中初夏》诗中,远景(南山)、近景(葵花)、虚景(柳絮)、实景(葵花),相互映衬、烘托,形象鲜明、境界恬静,读之令人不禁陶醉在初夏清凉之中。

宋代陈与义的《雨晴》诗云:“天缺西南江面清,纤云不动小滩横,墙头语鹊衣犹湿,楼外残雷气未平。尽取微凉供稳睡,急搜奇句报新晴。今宵绝胜无人共,卧看星河尽意明。”酷暑蒸腾的盛夏,只有一阵雷雨才能送来惬意的凉爽。

对于夏季的景色,诗人们更是争相吟咏。宋代杨万里在他的《暮热游池荷上五首》诗中分别写道:“玉砾金沙一迳长,暑中无处可追凉。独行行到荷池上,荷不生风水不香。”“寒甃千寻汲井花,病身一浴不胜佳。追凉不得浑闲事,烧眼生憎半幅霞。”“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也不多时便立秋,寄声残暑速拘收。瘦蝉有得许多气,吟落斜阳未肯休。”“空中斗起朵云头,旋旋开来旋旋收。初作蒙松松树子,忽成髣佛柳花球。”第一首写天热四处寻凉。第二首写傍晚沐浴后,仍没有凉意而心情烦热。第三首写虽然吹了风,但是不多,还是没有凉意。第四首写傍晚时的荷池边仍然能听到蝉鸣的声音。第五首写傍晚的云虽然随着落日的余晖慢慢消逝,但天上突然间又冒出一朵云头,时而舒展时而收敛,让人心生遐想。

猜你喜欢

月影柳絮葵花
柳絮
柳絮娃娃
18度影友俱乐部9月影赛入选作品展示
《葵花之门》创作感言
葵花之门
葵花加油站
荷塘月色
葵花点穴手
爆燃的柳絮
同样的柳絮,不同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