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实践

2022-11-25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29期
关键词:计算机病毒被盗信息安全

张 伟

一、基本信息概述

学生的计算机与信息安全的核心素养要求是:遵守信息法律法规,信守信息社会的道德与伦理准则,在现实空间与虚拟空间中遵守公共规范,既能有效维护信息活动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又能积极维护他人合法权益和公共信息安全。

相关课程标准和学业要求是:认识计算机病毒、了解病毒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总结病毒的特征和传播途径,学会主动防范病毒;从亲身经历及生活实际出发,体会信息泄露的原因和结果,认识到提高信息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归纳信息安全防范措施。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病毒概念、特征、传播路径及防治方法;了解防范信息安全的常见措施,学会为文件夹与文件加密的方法,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意识;了解手机等智能设备的信息安全问题。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喜欢新鲜事物,也愿意突破自己的固有认识,即便部分学生遭遇过账号被盗,但很少有学生知道被盗原因,对计算机病毒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也不了解计算机与信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缺乏信息安全防范意识。

因此笔者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真实情境经历、案例分析,能了解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并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线测评、及时反思等方法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传播路径及防治方法,加深对计算机病毒及杀毒软件的认识;通过对文件加密的实践过程,感知信息系统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养成操作规范的习惯。

本课重点是计算机病毒的含义、特征、传播途径;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其中的难点是树立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意识。

三、教学策略分析

首先是基于真实情境教学。以学生和教师亲历的账号案例导入新课,引出信息安全问题及计算机病毒内容。

其次是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教师通过问题链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注意相关信息安全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归纳计算机病毒含义、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防治方法。

再次是基于数字化学习工具教学。教师通过在线测评工具,精准把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进度;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信息安全指数,提升信息安全防范意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文件加密的课堂作业实践活动感知常用的信息安全防范技术。

最后是基于知识迁移理论教学。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手机信息安全和物联网智能设备安全等话题,引起学生深入关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实践步骤

其一是课前准备。教师发送按照编号排列计算机病毒的理论基础知识,病毒防范实操演练的软件及方法介绍等学习资源给学生。

其二是信息安全初体验。教师提前准备伪病毒链接发至学生电脑,吸引学生点击。并提出问题:你们的QQ账号是否被盗?学生回答后,教师展示学生账号密码全部被老师获取,并顺势指出恶意链接盗取账号不是恶作剧,在老师身上就真实地发生过。然后教师展示亲历的QQ账号被盗事件,然后提问教师QQ被盗的可能原因?并组织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揭示QQ账号被盗的原因是相关链接中携带木马病毒,不仅号码会被盗,中了病毒后的电脑,也会向自己的好友发送恶意邮件。[1]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其他可能的危害,促使学生深度探讨计算机与信息安全隐患问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即所谓“把知识融在问题中,把问题融于情境中”,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并尝试自主、主动解决问题。学生经过体验、讨论、问题解决一系列学习行为后,对于计算机病毒和信息安全意识已经上升到感同身受的地步,迫切地想知道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以及怎么才能防止自己的信息被泄露等,这样学生带着深度了解课程内容的想法,调动了学习知识的积极性,有效地落实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其三是协作探究学新知。这一环节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是认知计算机病毒理论基础。学生自主学习计算机病毒含义、特征及传播路径,协作完成“计算机病毒理论基础”在线检测,在学生汇报检测结果后,教师重点讲解错误率较高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计算机理论基础。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设计课件的主要内容是:计算机病毒含义;三个关键词:计算机程序、自我复制、破坏计算机系统或数据;计算机病毒特征,即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隐蔽性、可激发性;计算机病毒传播路径:即移动存储设备、网络、系统漏洞。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在线测评,教师根据测评结果,精准分析知识难点,着重讲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空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在线测评、及时反馈等方法自学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突出学生主体性。教师在掌握了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有重点地进行知识梳理,帮助学生再次巩固知识要点。

其四是拓展与提升。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手机和物联网设备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手机APP泄露隐私、家用摄像头被监听、以及破译智能门锁密码等问题,并了解相关防护知识。通过共同讨论,师生得出一致结论,即平时学习、生活中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注意信息安全:提高防范意识、密码保护、数据备份。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基于学习迁移理论,从计算机安全引申到手机以及物联网设备安全,既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为学生未来深入研究相关知识做好铺垫。

五、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内容为笔者参加南京市初中信息技术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的教学设计。一直以来,信息技术理论课难出彩几乎是一线教师的共识,主要难点在于理论课知识点零碎,不易抓住学生注意力,理论知识不像实践操作那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容易产生枯燥无味之感。[2]然而理论知识是开展实践操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只有透彻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持续发展。

本节课笔者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综合应用了多种教学策略。基于真实情境教学是通过一个伪病毒链接的真实情境引发学生对信息安全问题的思考;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是通过问题链的形式串联本课知识点,能够较好地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3]基于数字化工具教学可以使教师在学生学习计算机病毒概念的基础上,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在线测评工具精准把握住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辅导,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基于知识迁移理论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当代建构主义,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笔者的理论课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端正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了学好信息技术理论的兴趣,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真正落地。

猜你喜欢

计算机病毒被盗信息安全
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及其防范技术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船舶信息安全预测
信息安全不止单纯的技术问题
他的名画被盗了吗
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黑邮票被盗
艺术品被盗
2014第十五届中国信息安全大会奖项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