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如何加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

2022-11-25何光霞孙国锋

健康之友 2022年20期
关键词:检疫卫生实训

何光霞 孙国锋 狄 芳

(济南市莱芜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山东 济南 271100)

教育部已经正式把卫生检验专业改名成卫生检疫与检验专业,可以归为医学大类,并明确说明了其学制、办学条件与学位授予类型,终结了这些年卫检专业学制、办学条件和学位制度混乱的情况,极大推动了国内卫检专业的标准化发展。

1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改革的背景

卫检专业隶属于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承担着培育高水平实践型卫检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对于国内公共卫生发展意义深远。不过,目前国内卫检从业工作者也需要亟待改进下列问题:如大部分职工所学专业为化学或医学检验学科,受教育水平与职称整体不高,并未充分掌握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领域,特别是卫检专业基础理论和素养;员工年龄整体偏高,并未及时学习领域前沿的核心检疫仪器与科技;一旦出现意外公共卫生事件,很难找到非常熟悉医学及检疫检测理论和技能的专业型人才。

1.1 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联系不够紧密

当前,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部分人才培养计划仍然继承了基础专业课的培养思路,实习实践通常会统一安排在专业课结束后的最后一个学期,部分会让学生在课外前往实验室或企业进行参观,并没有完全凸显工作项目和基于职业能力的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出的学生也很难充分与岗位职责有效对接。

1.2 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则是基于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长期办学实践发展而来。该专业创设初期,因为卫检专业并没有足够的高水平师资,课程机制是基于卫生检验专业本科的机构框架,再增设医学检验专业课发展而来,并未充分关注理化与公共卫生等专业课。初期的课程模式很难充分满足学生快速变化的学习需要,部分学生认为医学相关课程太过密集,部分课程教学出现交叉,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结构严重失衡。

1.3 学校实验实训条件不能完全满足岗位需求

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

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时间等资源,关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仪器设备的前沿性等也有一定要求。而部分仪器往往会耗费大量资金,如果高校经费不足,则往往只能退而求其次购买一些性能普通的机器,学生实习实践体验是难以充分保障的。不过因为资金原因,对比教学用设备,现阶段工作岗位购买的设备会更加前沿,自动化水平更优,所以很难充分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应的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门培养的人才多在实验室工作,不过现阶段部分高校并未充分关注校内实验室团队建设,同时熟悉理论与实践的复合型教师数量不多。因为卫检专业属于小专业,每年招生人数不多,实验室资源配置效率较低,也没有安排专业的实验室指导教师,这是很难保障实验室仪器设备保养维护、学生实习实训及教师教学效果的。

1.4 教材未能体现高职特色

现阶段,并未专门编制针对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的课本,卫检专业的核心必修课方面,学校长期选择的是人卫出版社出版的本科水平教材,但课本更加强调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无法充分保障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因为缺乏面向高职高专院校的实习实训课本,学校只能自主编写教科书,同时基于理化试验室建设进程持续更新课本内容。如果学生选读三年制的高职高专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高校应尽己所能帮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理论,使学生获得更多就业优势,在固定学时中有机会参与实习实训,将理论用于实践,加深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知,因此高校应持续变革教科书。

1.5 在校生对该专业的认同度不高,就业岗位的专业对口率不高

因为社会普通民众并不熟悉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该专业开设至今,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填报这一专业,从其他专业调剂就读该专业的学生,他们的主要就业目标为医院。但学校开设这一专业,本质上是为了给疾控中心、卫生检验、环保监督等部门培养专门的卫生检验技术类人才,不过上述岗位均属于体制内,学历门槛较高,所以毕业生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一片迷茫,毕业生也很难找到和专业完全对口的工作。所以,学校也应帮助学生正确地认知就业问题,提前思考未来就业方向,尽可能丰富学生的就业选择。

2 加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

2.1 构建适宜专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需要提前调查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工作岗位及所需能力,积极开展校企联合会议,并探究该专业的职业岗位职责及所需能力。依托特点工作项目,根据具体工作任务,基于职业能力,逐步细化各项工作必备的知识能力与素养,也可以适当借鉴国家在“理化检验技士”“水质和食品检验工”等岗位制定的相关标准,重新设计核心的专业实践课与人文社科课,实现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重组,制定凸显课证特征的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2.2 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重构学习领域期间,根据有教学意义的经典工作做好教学准备,围绕工作责任,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展开撕开,通过设置的各项课程提高不断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其职业技能与素养,坚持学以致用,创设科学高效、层次清晰的专业课程模式,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选择相应的处理办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卫检专业开设至今,学生人才培养计划也被多次修订完善,以实现基础课、专业课与学生素质提升的一体化发展。现阶段,学校设计的课程体系涵盖了职业认知、素养、核心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等多个板块。不过学生也能自主选修其他公共素质类等课程。

2.3 加大投入,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校园实训仿真基地

创设高技术性和前沿的学生实训中心成为发展高新科技人才的前提。学生在满足教学需求的模拟实训基地内,或通过校企合作渠道,在保障达到专业需求的基础上,在较为真实的情境中提前感受未来的就业,进而更好认识社会所需的人才需求,帮助毕业生更加快速地融入社会,提高市场岗位的胜任力。创设卫生检验与检疫职场化实训中心,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学生课程需要,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服务培养出大量高水平的卫生检验技术技能实践性人才,对于科研与社会服务做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些年的发展中,学校也逐步采购了包括全自动和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气相和高效液相色谱仪、电解质和尿液分析仪等多项检验仪器,可以完全保障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实验开出效果良好。

2.4 编写适合高职高专层次人才培养需求的专业教材

基于宏观层面看,检验与检疫类学生培养方案与毕业取向,把全部可能开展的工作范围实施交叉处置,让学生能掌握未来市场岗位必备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并在确定课本内容与授课重难点时也要考虑这一问题。确定课本内容期间,也需要提高知识选择的前沿性,让学生能够了解领域前沿的最新知识与技能,学校也应积极创设基础知识平台,强化实践性教学内容,将课本专业理论充分服务与现实工作中,强化案例讲解,在课本里主动引进仿真和实验。另外,学校也应适度控制知识的深度与广度,保持适中状态即可,尊重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实际的言语理解能力,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实践案例式讲解。

2.5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综合实训”教学模式

要想充分实现知行合一,把理论和实践教学在单位教学实践中充分融合,对专业内最核心的四门专业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学生毕业前会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卫生理化与微生物检验技能实习实践,具体培训则是按照小组分配训练项目。另外,学生在课后可以参观和使用实训室,学生能够根据课堂中的学习缺陷进行针对性训练。综合实训摆脱了传统实训教学体系中的问题,有效彰显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价值,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并让学生扎实全面地认知和使用专业理论与技能,全面地分析现实问题。综合实训期间的实训计划通常会包含众多知识点,它对于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实施综合实训能够整体优化学生卫生检验检疫实训效果,增强了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中赢得更多优势与竞争力。

2.6 顶岗实习与未来就业岗位统一

基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与未来就业方向,学生的实训选择机会更多,同时涵盖了各级疾控中心、环境检测、医院、中介检验机构等多个部门,保障学生个性化就业需求的满足,便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3 突出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培养特色

3.1 明确主干课程,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学校应具备足够实力开发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必备的关键核心课程,巧妙把卫生检疫与检疫的专业理论贯穿于专业基础板块与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习实训中,科学设计各学年的课程进度,同时伴随微生物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进步,及时更新教科书,改进课程模式,消除学科课程的准入门槛,强化课程与课程机制在逻辑与结构的相关性,持续丰富优化彰显学科相关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前沿成果,综合运用理工农医等众多学科理论,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在课堂中的获得感与满意度。

3.2 突出教学重点内容,体现专业特色

基于医科院校的典型特征与优势,根据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公共卫生领域应主动作为,合理设计学生专业培养计划,让学生重点学习和掌握“一个理论、三种技能、五个模块”,具体来说,即卫生检验与检疫基础原理、卫生理化与微生物检测能力、生物学效应检测能力、公共课和专业课板块、专业基本板块、实习实训与实战发展板块。

3.3 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现于学生人才培养整个工作。卫生检验与检疫人才培养的典型特征在于,它和国家级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模范基地充分融合,能够实时高效共享实验教学团队、机器装备及实验室其他资源等。实验教学则通过分层稳步提升的方Basic Medical Education.May 20l6.Vo1.18 No.5式:普通验证性测试、系统性与设计性测试。不考虑生产和毕业实习实训等板块,也包括南京医科大卫生分析检测基地自主第三方实验室、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大学生科研实训中心等。上述实训平台的建设与相关政策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的应用实力。

3.4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等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并开展了面向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实验。学生进入高校后的第一年就会配置专门的导师,导师应基于学生兴趣点开展科研思维训练,学生在四年本科学习过程中都离不开导师指导。到第二学年暑假,学校设置专业的科研实训项目,让学生接触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树立科研的基础思维,熟练掌握相关文献的检索及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思维广度与知识面,全面提升个人专业能力与素养。而第二和第三学年,学校也会集中安排学生自主申报不同级别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实训项目,借助信息检索、撰写项目申报计划、集中推行项目,对学生开展系统化的科研实训。而第四学年的毕业实训,学生会真正投身于导师科研项目的研究活动,以开展针对性地科研实训。通过上述创新实训项目,除了能使学生掌握领域前沿科技,学会如何操作前沿的仪器装置,并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培养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人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五年的实践过程中,近两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值为96.5%,说明培养效果较为理想,但未来也需要继续努力。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上,要实现优化人才供给,提升人才专业化水平,改善人才培养机制的积极目的,要从系统角度,做好每一个人才培养细节问题的改进与完善,不仅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针对性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人才的实践训练,在教学上突出专业特色,还要注意在人才培养的具体问题上,注重以能力素质的培养作为指导方针,做好每一阶段学生学习后专业能力的考核与检查,并制定出科学有效的人才专业能力评估标准,在教学上,也要建立面向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教师绩效管理制度,让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更多关注与怎样培养提升学生在卫生检验与检疫方面的专业能力,而不仅仅关注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只有以素质教育理念,建立全面面向人才专业能力发展的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注重优化每一个教学细节,才能真正培养出专业素质过硬,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优良的一流人才。

猜你喜欢

检疫卫生实训
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体系建设工作的对策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猪旋毛虫病的流行病学、检疫方法和防治措施
基于OBE理念的工程造价实训课程教学探索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智取红领巾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Evaluation of a point of care ultrasound curriculum for Indonesian physicians taught by first-year medical students
卫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