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1+1+N”式文旅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

2022-11-24吕珊珊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0期
关键词:文旅融合人才

吕珊珊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 长春 130052)

我国文化和旅游部明确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工作思路,立足于“全球观”,高起点、高标准谋划并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当前,大数据时代、后疫情时代等时代要素相互叠加,相互作用,社会对文旅人才在人文素养、知识体系、专业技能等方面有了新诉求、新标准。地方高校作为文旅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应根据新时期社会对文旅人才的需求,以新理念引领新行动,探索文旅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体系和新路径。

一、社会对文旅人才的需求分析

为进一步掌握政府文化和旅游相关部门、文旅企事业单位对文旅专业大学生的知识体系、专业技能等方面的需求情况,笔者选取了博物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旅游规划设计公司、旅行社、旅游度假区、文旅行业协会等共53家单位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发现目前亟需的文旅人才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高水平的文案撰写文旅人才

随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从国家到地方,都在推进文旅资源的科学开发与利用,投入专项资金,组织各级各类评定,以达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目的。各类评定的首要环节是提交申报书和佐证材料,经过材料初审后方可进入现场打分评定阶段。申报书除了需要填报客观信息外,还需要填报大量关于旅游资源禀赋、特色文化综述、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这就对申报书文案的质量、支撑材料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而目前缺乏此类填报人才。很多乡(镇)、文旅企业都是因为申报书文案没有把文旅资源的富集程度、运营管理的有效制度等反映出来而申报失败。

(二)综合素质较高的文旅人才

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被调研的单位普遍看重文旅专业毕业生的品行,希望其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积极进取。新时期,文化、科技、艺术全面赋能文旅产业发展,文旅企事业单位还希望文旅专业毕业生不仅具有传统的旅游管理学知识,而且具有艺术学、美学、大数据挖掘与利用、图件制作等其他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旅游规划和运营管理文旅人才

前期规划、中期建设、后期运营管理是文旅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模块,随着文旅融合不断深入,不仅传统意义上的文旅企业,相当一部分工业企业、商业街区、体育类场馆等,都在积极探索与旅游业融合,这就亟需文化底蕴深厚、文旅综合环境分析能力强、文旅项目策划有创意、能够熟练运用规划图件制作软件的旅游规划编制人才,亟需熟悉项目建设、商业运营、数字营销、景区活动策划与技术呈现等人才。

二、地方高校文旅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特点成为人才培养的难点

文旅专业的课程特点是关联学科众多,交叉融合性强,涵盖了文化资源学、市场学、经济学、美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知识,教学和实践过程需要多学科高度衔接和内容融合。传统的文旅专业教学往往重视单一学科讲授,忽视多学科整合,学生难以把握文旅专业的核心知识与其他学科融合应用的技巧,现有的知识与文旅行业实战业务无法对接。以旅游市场营销这门课程为例,如何研判营销环境、如何应用大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旅游消费者的行为、如何进行客群分层、如何实施精准营销等,目前课程教学大多没有实现对接,这成为人才培养的难点。

(二)忽视人文思政教育的质量

文旅行业具有现代服务业的显著特征。近年来,文旅行业越来越重视从业人员的人文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与理论知识相比,更看重文旅专业毕业生的品行、处世态度、持续学习力、任务执行力、观察力、判断力和灵活变通力等。相对于理论课堂教学,学生更容易从思政教育、人文教育与实践锻炼中使这些能力得到提升。地方高校在培养文旅人才时,大多将重心放在经营与管理方面,忽视了学生的思政教育,这直接导致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人文素养不足,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不能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等。

(三)尚未形成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体系

文旅消费作为新型的社会消费形式,涉及的相关产业与行业较多,对文旅人才的要求也多。虽然许多地方高校的文旅专业都设置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导游业务、旅游目的地管理等核心课程,以及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地理学等专业课,但新时期的文旅复合型人才也需要掌握一些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例如区域经济学、人类学和美学等。

(四)授课教师队伍中缺乏高技能教师

当前,由于办学经费、校内教师授课学时等因素,地方高校文旅专业的教学任务基本都由本校教师承担,即使外聘教师,通常也对其学历及职称有要求,这就极大地限制了文旅专业具有实战经验的一线高技能人才走进大学课堂。在引进师资时,地方高校对人才的学历要求基本都是博士研究生,还需要教师具有极高的科研能力,但是大多教师缺乏文旅行业的实战经历,而文旅专业的特点是紧密联系文旅产业的发展,这就使地方高校的师资现状与社会对复合型文旅人才的需求产生一定的矛盾。

三、构建“1+1+N”式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从社会对文旅人才的需求与目前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来看,地方高校文旅专业毕业生供给与文旅产业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为解决文旅人才培养的短板,笔者提出地方高校“1+1+N”式多主体协同育人体系,旨在推进地方高校与政府部门、文旅企业、社会组织协同育人,实现人才供需信息畅通,优势资源互享,多主体协同培养高质量文旅人才。“1+1+N”式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

(一)1个理念:立德树人

“1个理念”是指立德树人,将培养学生热爱文旅事业、优秀品德作为理念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到行为示范。在立德树人理念下,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就是将思政教育纳入课程建设中,思政内容与课程内容相融合。以导游业务课程为例,教学目标中应增加“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原有的导游规范、带团技能、常见事故及游客个别要求处理等内容基础上强化导游词创编,在讲解的过程中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方特色文化,鼓励学生成为地方志愿讲解员,服务于社会。

(二)1个核心:课程创新

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离不开课程创新。从行业视角来看,课程创新需以社会对文旅人才的诉求为起点,以培养学生的超强学习力为目标,构建文旅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以未来思维引领课程内容重构,实施线上与线下教学、校内与校外教学、课内与课外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学的立体化教学相长模式,构建标准化评价与多元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刚柔并济”课程教学评价体系。

图1 “1+1+N”式多主体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N个主体:全链共创

N个主体是指打造校本传统理论教学与行业教师进课堂融合、现代产业学院与地方现代产业学院协作体融合、校内实习实训中心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融合、校本数字教学资源与各级各类数字化教学共享资源融合、科研基地与社会文旅行业组织融合、校内学生文化和旅游类兴趣协会与心系母校毕业生社群融合的“全链路无边界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共同体”。

四、地方高校“1+1+N”式多主体协同培养文旅复合型人才建议

(一)制定新时代文旅人才培养战略

围绕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双万计划”,开展文旅人才培养工作:发挥旅游管理大类下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对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使文化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旅游管理这个大类专业下成才和成功;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文化,弘扬人文精神,为地方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培养文化和旅游专业人才;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依托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各地方高校实习实训场所进行资源链共建共享,使更多的教师受益,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

(二)开发“未来+”思维导向的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课程群

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文旅与其他行业不断深度融合,彰显着交叉融合和跨界合作的发展理念。科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大数据、区块链和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更是给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使人们出行更便利,体验更新颖,游玩更放心。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多主体协同培养文旅人才最显著的特点是把文化和旅游管理专业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校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和“校外行业实践”模式有机结合,通过深化校企互动、建立产业学院等模式,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通过实践使理论知识得以应用,不仅获得文旅行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拓展视野,并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制定新的学习目标。地方高校在文旅人才培养式方面,应打破与新时期文旅产业发展不符的培养体系,根据学校教育的文化底蕴、特色、学科优势建立研究平台和产业学院,深化政校企合作,与非遗协会、工艺美术协会、科技协会、研学旅行协会等交叉跨界合作。

(四)提升任课教师的实践技能

地方高校中的学术研究型教师较多,但多数教师没有行业经历,专业课程任课教师整体实践能力偏弱。因此,地方高校应分配教学任务,安排学术型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安排具有理论功底且实战经验丰富的教师承担理实一体化及实践教学任务,让优秀的文旅企业管理者、任务执行者以及行业业绩突出者走进教学课堂,指导学生进行文旅实践;鼓励理论授课教师积极参加文旅企业实践,参与项目开发与运营,提升实践技能。

(五)建立多主体文旅复合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地方高校应针对多主体文旅人才培养,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对文旅人才质量进行考核。评价机制必须结合文化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际情况,坚持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地方高校还应以文旅复合型人才的综合能力为本位,树立文旅行业以人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构建品格素质、能力素质、社会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并进行动态修正。

五、结语

文旅人才的内涵是不断丰富,不断演化的。文旅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以及文旅企业、文旅行业组织的协同。地方高校在培养文旅人才过程中,应该立足文旅产业发展需求,以立德树人、三全育人教育体系为重要抓手,将地方特色文化元素融入课程建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思政教育、弘扬人文精神,为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才培养的力量。

猜你喜欢

文旅融合人才
人才云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