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地区仁用杏低产林成因及改造管理技术

2022-11-24李翔宇

林业勘查设计 2022年2期
关键词:低产杏林侧枝

李翔宇

(凌源市林业工作站,辽宁 凌源 122500)

仁用杏是我国三北地区重要的生态经济树种,在生态防护,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仁用杏在辽西地区的栽植历史悠久,是当地重要的经济林种之一。但由于仁用杏林品种老化,加上管理方式粗放,一些地区出现了低产林,影响了仁用杏的经济效益。通过对低产仁用杏林进行高接换优,加强接后抚育管理,仁用杏的产量及品质大大提升。

1 仁用杏低产林的成因分析

1.1 品种老化

在辽西地区栽植的仁用杏很多是未选育的老品种,长期不进行更新,导致品种的质量差。仁用杏长期处于实生繁殖状态,坐果率不高,部分杏树不结果,导致仁用杏林的单位面积产量低,品质差。

1.2 管理方式粗放

科学管理是提高仁用杏产量及品质的主要方式,很多农户对仁用杏林采取粗放管理方式。主要表现为水肥抚育不足,修剪不及时,导致树体营养缺乏,长势弱,抗寒能力下降,在杏树的花期以及幼果期易受霜冻危害,影响产量。

1.3 病虫鼠害影响

仁用杏低产林中的病虫害主要是杏树流胶病、杏象甲等,防治不及时,就会导致杏树受到危害,树体生长受到影响。在秋季果实采收后,田鼠经常啃食杏树的树干,导致杏树营养成分输送过程受到阻碍,影响杏树次年生长。

2 仁用杏低产林改造技术

2.1 高接换优技术

采用高接换优技术是实现仁用杏良种化的快捷方式。将一些低产的老龄杏树,采用新选育的“辽白扁1号”、“围选1号”等抗旱耐寒的丰产品种进行更新,单位面积产量可提高40%~50%,品质大幅提升。一般在春季采用插皮接方式进行技术改造,接穗经过三个生长季后,越冬能力增强,成活率高[1]。

1)嫁接方法:在砧木主干离地40~50cm处将其上部锯掉,锯面要平滑。树龄在10-15a的实生杏树,可以在主枝上进行高接,保留主枝35~45cm,将锯口削平。在嫁接面上向下切1刀,深达木质部,切口的长度保持在4~5cm。将准备好的良种接穗进行处理,每穗保留3~4个芽,在接穗的下端削出一个长削面,长度4cm左右,将接穗2/3的木质部削掉。将接穗削面朝里插入到砧木的切口,削面不可全部插入砧木,要适当“留白”,利于接口愈合,用塑料条将接口绑扎紧。根据砧木的粗细程度嫁接合理数量的接穗,通常主干嫁接3~4穗,主枝嫁接1~2穗[2]。

2)嫁接后管理:当接穗萌芽后,要及时将砧木上的萌蘖去除,促进接穗生长,如果林地土壤肥力高,除萌不宜过早,否则会导致接穗徒长。接穗长到30cm左右时,此时接口尚未完全愈合,遇大风天气,接穗易从接口部位被风折断,造成接穗死亡。可以用木棍做成防风支架,固定接穗长出的新梢,根据接穗的生长情况,连续固定2~3次,接口完全愈合后可去掉防风支架。接穗萌发的新梢长到60cm左右时,为促新枝生长,可进行摘心处理。摘心后接穗上萌发出来的侧枝,可以选择保留长势好、位置合理的3~4个枝条,将其余的枝条去掉,为树体成形打基础。

2.2 土肥水管理

2.2.1 土壤管理

加强土壤管理,可以蓄水保墒,熟化土层,为仁用杏树体生长创造良好条件。

1)覆盖树盘。用杂草、秸秆等覆盖树盘,厚度15cm左右,上面再适当压一层土,防止覆盖物被风吹走,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土壤含水量,增加土壤肥力。

2)深翻松土和除草。每年对园地进行深翻1~2次,深度25~35cm左右,可在早春或秋季进行。通透性差的园地,要在深翻时留好出水口,防止雨季积水过多,导致杏树烂根。在生长季每年进行除草2~3次,防止杂草与树体争夺营养。

3)合理间作。在仁用杏树行间可以种植豆类、薯类等矮杆农作物,尤其是豆类作物,可以通过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也可以在杏树行间种植一些绿肥,既减少杂草滋生,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为杏树生长提供有机肥料。

2.2.2 肥料管理

因为上述优化问题试图尽量减小需要的缓冲器的数量,而许多缓冲器调整次数很少甚至没有调整.如图5所示,其中节点代表了缓冲器,连接线代表了触发器之间的逻辑连接.

科学施肥可以为杏树提供必需的养分。

1)基肥:在每年的初果期和盛果期,要施一定量的农家肥,为果实生长提供养分。施肥量根据杏树的生长情况而定,初果期的施肥量每667m2保证3500kg左右,盛果期施肥量要适当加大,每667m2施农家肥5000kg左右。施肥的方式可采用沟施法,也可采用环状施肥法,施肥后覆土,并浇水。

2)追肥:主要以无机肥为主,无机肥易被杏树根部吸收。幼果期、果实膨大期杏树对肥料的需求增加,农家肥的肥力起效较慢,选用无机肥进行追肥。可施硫酸钾复合肥,采用根部施肥,每667m2施肥量在40~50kg,单株杏树的施肥量0.5kg左右,施后覆土。通过合理的施基肥和追肥,可以为杏树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促进杏树的花芽分化,提高坐果率,达到丰产、稳产的目的。

2.2.3 水分管理

通常情况下,在杏树开花前、入冬前需各进行1次浇水。开花前浇水可以延迟杏树开花的时间,防止春霜冻,入冬前浇水可以防止冻害。生长季根据土壤含水量浇水2~3次,如果土壤的蓄水能力差,可适当多次浇水,在夏季要做好排水工作,防止杏树烂根。

2.3 树体管理

2.3.1 花果管理

1)人工辅助授粉:在盛花期,将花粉和淀粉按1∶120的体积比混合均匀,用喷雾器进行喷粉[4]。喷粉操作要选择在无风的天气进行,防止花粉被风吹散,喷不均匀,根据实际的用量,随配随喷。

2.3.2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可以改善杏树的通风透光条件,提高树势。

1)自然圆头形:主干保留6~8个主枝,每个主枝保留3~4个侧枝,侧枝之间的间隔保持在40cm左右为宜,侧枝过密的话,后期没有生长空间,影响透光。

2)疏散分层形:全树主枝6~8个,分为两层分布,第一层主枝保留4~5个,第二层主枝2~3个,两层的距离保持在90cm左右。第一层每个主枝保留2~3个侧枝,第二层每个主枝保留1~2个侧枝。

3)初果期修剪:要以短截为主,重点培育结果枝组。将过密枝、内膛枝进行疏除,生长旺盛且位置合理的徒长枝可以合理缓放,培育成结果枝组。对有生长空间的枝条进行摘心,促进副梢萌发。

4)盛果期修剪:对过密枝、重叠枝适当进行回缩,对延长枝进行短截。在盛果期,杏树的树势开始减弱,结果部位逐渐外移,要对结果枝进行去老留新,并分批进行回缩,更新结果枝组。

5)衰老树修剪:将树冠内有病虫害的枝条去除,将衰老的多年生枝进行回缩,促进新枝的萌发。由于衰老树的修剪强度较大,大面积锯口处需要削平后涂上保护剂。

2.3.3 病虫害防治

仁用杏的病虫害主要是流胶病、细菌性穿孔病、杏仁蜂、杏象甲等。以物理、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物为辅,加强园内管理,可大大减少病虫害发生。及时水肥抚育,定时清理园内的杂草及修剪下来的病枝、枯枝等。

1)流胶病防治:将发病部位刮除,并涂抹5度石硫合剂,小伤口一般当年即可愈合。

2)细菌性穿孔病防治:可用65%代森锌800~1000倍液或10%吡虫啉2000倍液进行喷施。

3)杏仁蜂防治:可用20%速灭杀丁2000倍液或敌杀死1500~2000倍液进行喷施,为提高防治效果,可交替使用。

4)杏象甲防治:可人工进行捕捉,如果害虫较多,可用50%久效磷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施。

3 实时采收

当杏果变黄,果肉自然开裂时可进行采收,将果肉与杏核分离,分别晾晒。杏核晒干后可进行取仁,之后贮藏,贮藏地要通风干燥,并防止虫害、鼠害。

4 总结

辽西地区的低效仁用杏林采用丰产良种进行高接换优,并加强对园内的管理,进行水肥抚育、修剪及病虫害防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且杏仁品质也将得到了大幅提升,此技术适宜在辽西地区低效仁用杏林的技术改造中进行推广。

猜你喜欢

低产杏林侧枝
现代苹果园春季幼龄树及改接树管理技术
“双减”,如何确保落地实施不走样
以爱育爱,让童年精彩绽放
祝小清:杏林春满促交流 悬壶济世共抗疫
林下种植低产林改造的技术措施
西红柿侧枝什么时候疏除好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茉莉老树低产改良技术研究
那坡县软枝油茶造林和油茶低产林改造技术要点
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