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思政育人微载体的应用

2022-11-24郑洁琼

黑河学院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载体思政大学

郑洁琼 李 冉

(亳州学院 a.中药学院;b.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安徽 亳州 236000)

高校在思政教育中应用微载体的对策研究紧跟时代发展要求与时俱进,这是大学思政教育的具体体现。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成熟,要求大学思政教育进入一个新时代,高等院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以高效、快速的方式来改善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模式。同时,也要积极研究微载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出相关对策。

一、微载体的内涵与特点

(一)微载体的内涵

通过类比和分析可以看到,微博、微信和微电影在某些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但都具有微载体的基础特征:(1)内容和格式简短,传播速度快;(2)主要依靠移动网络、移动电话和移动终端进行推广;(3)以碎片化传播方式为主;(4)具有较强的功能性和较高的用户黏性。这四个基础特点共同构成微载体基础含义[1]。

(二)微载体的特点

微载体能够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在于其非常低的传播、运营成本,较低的成本意味着微载体的受众范围可以更广,也就意味着群众交流的界限会更低。产生这种特点的原因为:一是通信成本下降。由于移动网络深入发展和智能移动终端快速革新,网络接入和使用的成本急剧下降,微载体传输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如今,运用移动网络获取资讯已经成为十分常见的一种模式,通过智能终端,每个人都参与了信息的传播[2]。二是网络运营成本降低。承载微载体的软硬件设备价格逐渐走低,使微载体具有更大的受众群体。

二、微载体对高校思政教育的作用

(一)消极作用

第一,微载体的大量应用,破坏了主流思维对于群众的影响力,并挑战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互联网的出现拓宽了人们的视野,而微载体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群众对新思想的接受速度。尽管这有助于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从而破坏主流思想价值观的核心影响[3]。

第二,在大学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微载体对思政教育传统授课模式也产生了很大冲击。尽管微载体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时间不长,但得到了广泛地传播和使用,并且作为一个新兴信息传播途径,大学生在运用微载体的群体中扮演着先驱的角色。一方面,大学生从占据信息传播主导地位的微载体中获取并了解有关时事的最新报告;另一方面,大学生使用微载体在网络上发表言论,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其他人关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二)积极作用

第一,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切感,通过建立双向平等交流平台提高教育效率,利用微载体让当代大学生真诚地接受并认同思政教育内容,这样做符合思政教育的总体特征和需求,同时兼顾思政教育的教学特点,使学生的政治教育意识和接受能力得到突破,并不断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4]。通过这种思政教育方法,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当代学生的思想倾向,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为教育主体和教育对象之间的良好沟通搭建桥梁,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第二,提升当代大学生主动学习思政知识,提高自身思想的觉悟。不管是思想教育还是政治教育,又或是其他专业领域的教育,都不能脱离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自学意识,使他们具备在课堂外进行自学的能力和习惯,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无须外部力量的监督就可以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的情况开展各种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

三、借助微载体开展高校思政教育的具体方式

(一)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

1.实行联动管理

从宏观层面来看,思政教育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点的工作。想要让大学校园微载体运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需要对微载体运行系统管理问题给予足够重视,因此,需要以联动的方式进行微载体运营管理,并且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以此来促进大学校园中微载体应用的部署。同时,大学应明确微载体操作系统的管理范式,具体而言,就是需要建立一支专业负责微载体管理的团队,明确管理主题,并通过该组织加强微载体管理和指导。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成立专业微载体运营管理团队,并不代表微载体的操作应与部门工作分开,而是通过为微载体运行人员和指导者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的方式,明确操作的目的和责任,充分发挥微载体优势。例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为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制订了“四课联动”机制,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所谓的“四课联动”,实际上就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基础上开展主题演讲,加深理论学习;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加入小型话剧表演,通过表演加深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融入加入辩论赛,借助辩论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运用微视频,通过微视频这种微载体,拓展思政教学第二课堂,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进行紧密结合,提升思政教学效率。

2.细化分工

为了实现上述业务目标,需要构建一个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位的业务结构框架。另一方面,大学的微载体系统需要细分以向用户提供更准确地服务。高校中微载体的运行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的微载体层共同组成的巨大系统,大学中微载体的运行差异反映了大学各个部门和组织职能的不同[5]。在这种背景下,每个微载体可以细分工作并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并且还提升了微载体运作效率。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1.扩宽媒体平台

为了在思政工作中使用微载体,微载体运营管理团队需要意识到微载体特性及功能。大学力求通过微载体进行思政教育,为了使当代大学生在运用微载体过程中具有主观性,就必须遵守市场运作一般规律,不断提高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并提高使用微载体的水平。一方面,大学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概念,认识到增强微载体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微载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才能在内容、服务和结构上得到进一步优化,并具有更高的水平和更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必须吸收和学习成功的微载体运营经验,许多微载体不仅受到大学生的喜爱,而且也受到许多社会工作者的青睐[6]。

2.提升媒体质量

新媒体的普及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来源。在面对大量信息时,如何自行识别有价值的资讯就成为了大学生所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如果大学生想合理地使用微载体,在新的媒体环境中进行学习和生活,则需要提高自身的媒体素养以及媒体技能。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意识到他们可以使用微载体寻找各种问题的答案,或者是利用微载体进行某一领域的深度学习,但目前尚未探索微载体的更深服务能力。而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有助于提升大学生使用微载体的水平,并使用过程中提高他们的主观性[7]。

(三)优化思政教育队伍

1.提高部门之间协作能力

当前,大学微载体运营的各个部门并不是要通过建立和使用微载体来加强大学的思政教育,而是要与新媒体平台的发展规律相适应,创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公共关系工作中使用微载体可以使工作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进行,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各种工作发展情况渠道。考虑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大学思政团队与微载体管理团队合作力度,充分发挥纽带作用,进而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微载体在大学思政教育中的科学应用。同时,可以将思政教育咨询师分配到每个微载体运营部门,以监督和优化每个微载体管理效果,并在不影响微载体基本操作的情况下改善其功能,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宏观影响[8]。此外,还可以开设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百度贴吧等新媒体平台,运营和管理人员以及对受学校微载体影响的个人进行思政教育集中再培训,以促进群体之间的思想和技术交流,增强政治意识,使大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其社会责任以及言谈举止对校园的影响,同时深入分析应用微载体过程中的问题,提高技能水平。例如,华中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尝试创建“切问近思”微信公众号,利用该公众号,探索出“五+”思政教学新模式。(1)“+创意”。借助微信公证号这一良好的微载体,开设“党团建设”“教学实践”等板块,并定期在这些板块上发表相关作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2)“+特色”在公众号上开设“教师专栏”,发布教师发表的各类学术论文,学生通过查看公众号内容,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发挥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3)“+内容”,开设“星空论坛”“学院新闻”等板块,通过这种方式对思政教学工作进行延展,打破思政教学在空间以及时间上的桎梏,让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4)“+技能”,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以及升级工作,应该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在建设公众号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利用思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5)“+思维”通过创建微社区板块,让公众号成为学生与教师一同讨论思政内容的“新天地”,特别是针对一些时政热点新闻,教师与学生可以在该平台中自由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营造出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华中政法大学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有效开展“5+”教学模式,让思政教学工作变得更具灵活性。

2.加强思政教育扶持力度

当前,大学微载体的应用规模较为固定,存在诸如缺乏科学系统和质量下降之类的问题。为了使大学微载体在思政教育中发挥效用,有必要对加强微载体构建的迫切性以及资本人力投资的必要性进行深入理解。若缺乏资本投入,就会让大学用于政治教育的微载体的思想和应用研究缺少物质基础,不可能让有能力、有此方面意愿的教师加入该团队,也不可能建立一个合理的微载体操作系统。人员短缺意味着在大学中将微载体应用于思政教育方面缺乏强有力的权威指南,并且缺乏协调员来更好地开展工作[9]。

3.提升专业水平

大学思政教育团队的核心成员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教师,其中大多数人具有丰富的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这些是成为思政教育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为了使微载体运营达到良好效果,有必要提高大学教师和思政人员使用微载体的水平。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优化:一方面,吸纳新兴科学技术人才参加思政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大学思政学生的课程设计中增加了与微载体运营有关的知识[10]。

四、结语

思政教育过程中,运用微载体是一种必然趋势,对于大学而言,如何利用微载体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已经成为开展校园思政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微载体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让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始终能够与社会发展节奏保持同步。需要通过宏观发展视角来看待这一问题,通过构建完善的微载体管理体系、培养微载体应用人才、优化微载体运营外部环境等方式,提升微载体应用效果,为大学思政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载体思政大学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留白”是个大学问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大学》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大学求学的遗憾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