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发展研究

2022-11-24周起帆罗严严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受教育者理论课政治

周起帆,罗严严

(1.南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2.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8)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将是未来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发展趋势。

1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发挥其独特的魅力和高质量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要不断推陈出新,增强教学的实效性、灵活性和针对性,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是必然的发展要求。

1.1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传播途径

当今时代具备高度的信息化特征,早在2016年,沈壮海、史君就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一文就明确指出,“互联网、通信网、计算机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数字设备及其承载的应用、服务和数据等组成的网络空间,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太空之后各国竞相争夺的新领域,成为各种意识形态的新阵地[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育者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极具实效性的特点,可以实时掌握大量最新的信息资源,并将之快速整合形成课堂知识并有效地进行教学。与此同时,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从单向度变为双向度,这种双向度的传播模式,让信息的交换及时有效,让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者在进行教学和实践活动时,能够及时获取反馈,进行调整,运用多种平台多管齐下,大大提升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信息传输路径。

1.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运用平台化技术,促进了教学过程的“虚”“实”转换

现代信息技术具备超时空、共享式、开放性、互动性的特性。鹿伟认为:“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全天候的交流与沟通……原来狭小的教育空间变成了广阔的教育空间, 过去有限时间内的教育变成了全天候的教育。[3]”随着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VR等技术的蓬勃兴起,高校思想政治课突破了传统教室课堂的限制,进入了“天南地北,日月星辰”的立体化时代。一方面,平台化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容易“出圈”,体现出跨界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者能够在任何时段、任何地点与任何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极大提升了思想整理理论课“时空”教学效果。

1.3 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的共享、共通和共融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全国各个地区之间的资源分布均衡性不足,授课的形式和授课方式、方法、水平参差不齐,一定程度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广泛运用,将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师资资源、体制机制建立资源、教学成果资源等实现共享,有效解决的教学的总体目标问题;教学资源的优化,又将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教育者的授课理念,授课思路进一步打通,实现共通;把不同地区的特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通过借用不同教学资源的运用再同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共融。

2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现实困境

现代信息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发展的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对学校教育教学条件、学生对技术适应性以及教师的素质要求带来了一些挑战。

2.1 高校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条件供给不足

不同的地区分布、不同办学层次、不同性质类型的高校基础设施和教学的硬件有所差异,东部发达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基础条件优势明显,对新技术、新媒体的运用较为熟悉,知识传授较为前沿,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代化技术手段探索经验充足,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效果;相对西部地区的一些高校,由于学校基础条件、资金条件以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的手段和方法上不足,教学的质量不够高,学校在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现代化教育教学的资金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的发展。

2.2 现代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认可度的判断能力

一是信息渠道的多元化,冗杂化,容易导致信息的过载,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话语传播有效性。美国精神学家詹姆斯·弥勒研究表明,一个正常人会很大概率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产生精神错乱[4]。受教育者如果沉浸在互联网搭建的虚拟社会中复杂资讯信息中,在客观上,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其价值判断能力,影响其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的认可度和满意度。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虚拟性,使受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主动参与性不足。过度依赖社交软件开展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在扩大受教育者的社交和信息空间的同时,也会引起受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不足。

2.3 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能力不足

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伍而言,绝大多数成员并不具备极强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的专业背景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基本要求是文科类专业背景,对于一些新的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不适应,也缺乏主动学习的心态和积极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难以转换;二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于一些新的技术运用不适应,缺乏自我钻研、自找差距的心态,部分教师愿意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但是对于如何运用?如何实现?没有过多思考,个人的教育教学技能不足,难以运用;三是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不同的教师授课的方式和水平有高低之分,部分教师坚持统的授课形式,这种授课方式会削弱受教育者对于传统课堂的兴趣;四是来自其他方面工作压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力不从心。

3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发展路径

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现代化教育体系的一部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融合要避免单打独斗,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和配合。只有齐心协力打造出教育现代化,才能更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立德树人的质量才会不断提高。

3.1 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融合监督机制

首先,要建立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平台搭建的准入机制。严格审核相关单位和团队,建立一套专业化审核标准,审查其是否具备这一准入资格,降低源头性的准入风险。其次,要形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信息化的监督反馈机制。反馈机制涉及课堂实时状态、学生学情分析、教师团队教育效果等方面,并做出及时反馈跟进,从而能够使得进行中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确保。最后,不断完善跨平台监督和联动机制。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平台多样性、复杂性、零散性的特点,进一步打通多平台互通和监督的机制,实现教育部、高校、企事业单位、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全方位立体式地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效果、课后效应进行联动反馈与监督,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3.2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现代信息化队伍能力建设

首先,创新信息化的思维和理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然需要更新自身理念和思维,才能够正确认清自我,发挥自身优势,做好党和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才能行使好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历史重任。其次,提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素质能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往往是多方面的,其中也体现在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和信息技术掌握运用的欠缺[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掌握本身专业知识外,应进一步加强现代化信息技术素养的培育和引导,如对信息检索能力、对信息驾驭能力、对信息安全维护能力等,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3.3 提升高校大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不但让受教育者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使得受教育者辨别信息真伪能力下降,“适度的信息交换可以丰富人的知识,一旦信息交换超过限度,就只有交换而丢失了信息[6]。”进一步加强和引导受教育者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往正能量方向发展,提升受教育者的现代化技术运用的素养和能力十分重要。首先,加强对受教育者运用的现代信息意识加以引导。加强甄别信息的教育,强化受教育者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提升受教育者的信息化处理意识,能够使得受教育者在面对纷繁复杂,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足够的定力。其次,加强受教育者法治教育。强化对网络安全法的学习,提升受教育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加强风险意识的教育,提升受教育者驾驭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最后,提升大学生的现代化信息自我防范意识的培养。加强对国家安全管的教育,加强国防教育和军事理论教育,创造安全的校园互联网环境,健全监管和约束机制,让学生自对信息进行风险评估,强化心理干预,不断提升大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生的风险意识,安全意识。

猜你喜欢

受教育者理论课政治
浅论党风廉政教育实践中的隐性教育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智慧教学的困境与路径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活动及其有效性分析
“政治攀附”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生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