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方言与美国流行音乐融合实践观

2022-11-24文/马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板式秦腔方言

文/马 巍

21世纪是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音乐也不例外地。陕西方言与外来音乐风格融合的实践似乎逐渐地被人们接受。而笔者通过陕西方言与美国流行融合的相关实践,明确地感受到二者融合的确产生了特有的音乐表现力。在相互结合过程中,让我充分感受和体会到所谓融合必须关注音乐的文化特征以及音乐本体等相关的问题,了解处理好这些关系就会实现二者结合的良好状态。

一、不同音乐文化的个性特征

陕西方言中也有很大的区别。陕西俗称三秦,即陕北、关中和陕南。陕北方言接近于山西,陕南方言接近于四川和湖北。本文所述的陕西方言是指其中最具代表性和主导性的地方性语言:关中方言。陕西方言音乐化的表现形式中最有代表性者莫过于秦腔。笔者认为,以秦腔声腔与咬字吐字作为二者融合之方言要素是一个有效的选择。着眼关注下列内容必然有助于二者的融合。

秦腔的音乐结构是板式变化体曲式,它的唱腔都在板式中进行。大体是以一个曲调为基调,通过在节拍、节奏、旋律、速度等上的一些变化而形成一系列不同的板式。以一个上、下句旋律为基础,在同一种板式中作各种变化反复,或在各种板式间转换和连接,形成唱腔板式结构的特征。秦腔的唱腔包括“板路”和“彩腔”两部分,每部分均有“欢音”和“苦音”之分。两者在旋律的进行以和情绪表现方面,腔调有着十分明显的韵律差异。特别是苦音,旋律深沉、浓厚,时而激烈又高昂,常用于对情感的处理和表现,基本色调是悲哀和凄凉等。而欢音则用于表现欢快和爽朗的情绪,音调明快而且锵锵有力。秦腔的经典剧目有《火焰驹》《周仁回府》《三滴血》《血泪仇》等。

秦腔板式由六种构成。二六板是秦腔唱腔中用途广、变化多,表现力强而又较为完整的一种基本板式。它有紧、慢之分,快二六板长于表现激情和亢进的情绪,是由慢二六板加快速度而来。慢二六则常用于叙述、对话和抒情。都属于“一板一眼”节拍,即为2/4节拍。

“彩腔”是秦腔唱腔中很婉转的特殊腔调,以慢板中居多。彩腔有慢板腔,二倒板腔,箭板腔,带板腔,大起板腔。此板式亦分欢音和苦音两类。上下句唱腔各为六板,且两句即可成段。

弦乐、唢呐、海笛、笙管、昆曲、套曲六类组成了秦腔的曲牌,以弦乐和唢呐为主。秦腔的伴奏乐器有四大件,以二弦乐器为主奏。伴奏分文场和武场。文场所用的乐器有板胡、二弦子、二胡、笛、唢呐等;武场有暴鼓、堂鼓、句锣、梆子等。

上述要素就完全可以支撑起所谓“陕西方言”性的要素了。

美国流行音乐以当地黑人音乐见长,它的创作多为即兴,充满着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伴奏乐器是各种能敲打的物品和劳动工具。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黑人音乐风格和流派。例如:今天我们熟悉的 R & B、Hip-Hop、Rap、Soul、Jazz(爵士)、Funk、Blues等等。多是以节奏自由,将传统音乐的重音转移,连续的切分音,形成在音乐表现方式上的创新。

20世纪初,乡村音乐在美国流行开来,乡村音乐是从英国民谣小调、民间歌舞和器乐曲的基础上产生的。节奏规律自由,演唱随心所欲,奔放不羁,有牛仔音乐和西部音乐之称。经典之作有《take me home,country roads》等。到了50年代,摇滚乐兴起与爆发。摇滚乐是青少年的音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的一批年轻人,没有经历过苦难,生活相对安逸,寻找刺激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是美国各种流行乐形式的大融合,不拘一格,也可称之为发泄的音乐。代表作《don't cry》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美国的爵士乐,来自美国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音乐基础由布鲁斯和拉格泰姆演变而来。爵士乐是一种即兴的音乐形式,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融合了非洲黑人音乐和欧洲白人音乐文化。经典之作有《Satin Doll》等,主要伴奏乐器是钢琴。爵士乐、乡村音乐和摇滚乐被称为二十世纪流行音乐的“三部曲”。这三种音乐对全球的音乐文化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里提一下RAP这种音乐形式:Rap 是黑人理语,谈话的意思。它没有明显的旋律,是音乐类型中一种特殊的形式。很即兴,把各种节奏型随意组合,配上文字说唱出来。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直到目前,经久不衰,吸引着世界不少数量的年轻人。

二、调式特性的融合

陕西秦腔多以中国五声调式为核心,也称为民族调式,即宫、商、角、徵、羽。就是12356五个音,没有半音,在此基础上根据音程关系形成各种调。如e角调式、G徵调式、a羽调式、E宫调式、F宫调式……等。

欧美调式就复杂得多:常用的有两种:大调式和小调式。大调式包含: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旋律大调。小调式包含: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以及中古时期的教会调式。如Ionian伊奥尼亚(自然大调音阶)、Dorian 多利亚调式(自然大调2级音阶)、Phrygian 弗利几亚调式(自然大调3级音阶)、Lydian利底亚调式(自然大调4级音阶)、Mixolydian 混合利第亚调式(自然大调5级音阶)、Aeolian爱奥利亚调式(自然小调式)、Locrian洛克利亚调式(自然大调7级音阶)等。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两种中西调式的融合呢?五声调式基本都是和谐音程,那么在运用的时候,要看作品倾向于哪种风格,可以穿插使用。比如要以中国民族音乐为主色调,还要有西方元素,那么在音符的写作上多以大小音程或纯音程为多,看旋律发展引入不和谐音程,或以变化音形式出现。如果以国外流行乐的音乐特征为主色调,那么先选定所用的调式,根据乐曲或歌曲的需要,片段使用五声音阶。或者用各方的节奏特征演绎对方的旋律。总之无论那种方式融合,都需要保持旋律的流畅和易接受的试听效果。

我在创作陕西方言歌曲《文化》系列(一)时,过门音乐用的是秦腔的五声调式,如第一段:但节奏是中国大鼓打出的切分节奏,快板打出正拍节奏,加上贝斯用十六分音符演奏低音旋律,这样听起来虽一板一眼,既不混乱也不失中西结合的现代音乐感。

三、方言与节奏律动

陕西方言和当地人一样:生猛倔冷,说话字正腔圆,一板一眼且嗓门很大。在秦腔中表现为二六板,每小节两拍,即2/4拍,很规律,拍子的强弱关系从头到尾基本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在旋律上起伏波动,有大幅度的五度或八度的高音急转。美国流行音乐节奏最复杂的应该是RAP这种说唱形式。黑人方言的发音很随意,语齿含糊。RAP的节奏也不固定,随心所欲,几乎使用了所有的节奏型,无规律,如连续的四分,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切分,前十六,后十六等无规则运用,重音也不固定,律动形式适用于街舞等自发性舞蹈。所以在节奏律动上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在创作陕西方言歌曲《文化》系列(一)时,前奏音乐中加上了陕西方言的代表语:忒色,重音放在弱拍,运用秦腔的板式结构2/4拍,说唱出它的后半拍伴奏:然后进入正拍:实现节奏上的轮换使用,这样尝试了方言与RAP在节奏上融合。

方言的音韵以及咬字吐字与美国音乐形式RAP的有机结合后,音乐既可以体现陕西地方化的特点,美国流行音乐的一些基本要素也为该作品增添了新的活力。

四、特色乐器互融互通

韵律不仅表现在旋律曲线上,还有唱腔和乐器的选择。在《文化》系列(一)时,过门旋律乐器用的是秦腔的主要乐器:板胡,打击乐器是中国大鼓、快板和句锣。而整曲伴奏乐器则是电吉他,贝斯和架子鼓,加强曲子的动感和震撼。这样听起来既有民族风情,又有摇滚乐的因素,还有RAP的感觉。前奏曲调则选用秦腔中的慢板“彩腔”腔调,平缓而委婉。整曲由民族乐器的前奏突然转换为方言西洋说唱,形成对比,融合使用,别有一番风味。在陕西方言歌曲《文化》系列(二),前奏用电声乐器,曲中过门乐器加上了唢呐,使此首方言歌曲韵律和曲调更加高昂、喜庆。伴奏乐器没变总之,用戏曲乐器演奏流行歌曲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五、和声特色

和声是音乐实践和音乐表现等层面不可或缺方法和手段。在我创作的陕西方言歌曲《文化》(一)为例:这是一首陕西方言与美国流行乐RAP形式相结合的实践,根据学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以及多年歌曲创作的感悟,加上从小在西安长大所积累的对陕西方言的理解,在和声的选择与使用上有一下特点:

结语

通过笔者对陕西方言与美国流行音乐融合实践,希望能对陕西方言歌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笔者所用到

1.引子的旋律中四五度叠置和弦,将6217和5165二度移位,使这两个和弦相互结合和借用。

3.演唱部分的旋律主要以方言的音韵作为调式和声的基础。用方言的发音,对应相对的音符与和声。

4.打击乐与方言韵律结合形成特的音乐创作方式是陕西方言与美国RAP音乐形式的结合,后来者多用陕西方言与西洋乐R&B或摇滚音乐形式结合。色和音性和声。实现方言与西洋打击乐的巧妙融合。

5.特色调式核心音化的特色调式和声。以商调式的五音为基础排列。

6.五声化和声首尾呼应。实现了颇具民族调式特色的和声编配。

上述特征是本人在该作品中有选择地使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和声性的表现手段还可以有更多展现方式。我们应该坚信,音乐文化的相互融合一定会呈现出世界音乐艺术不断发展进步的崭新局面。

猜你喜欢

板式秦腔方言
“秦腔名旦”是怎样练就的?——《双官诰》、李娟及秦腔艺术的传承
《主角》与秦腔:彼此成长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品豫剧,听秦腔:谁有滋味谁响亮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
试析陕西方言中的[]与大同方言中的
有一个讲方言很重的老师是种什么体验?
KD399:便装式窗帘固定架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有板有眼”最初形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