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11-24凌琳琳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思政党组织基层

凌琳琳

(辽宁大学,辽宁沈阳 110136)

一、强化中小学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目标任务。这是党中央为2035 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做出的战略决策。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中小学事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是中小学校党建亟须面对的时代命题和现实课题。

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1]。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工作推动中小学校各项事业不断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路径和必然规律。进入新时代,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解决当前中小学党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是确保教育教学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全面提升中小学党建质量,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础,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强化中小学党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依法办学、精心办校和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全面领导,使中小学校党组织工作强起来的内在要求,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确保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

二、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校基层党建的主要任务

(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

加强中小学校基层党建,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和具体实践。引领教育教学正确政治方向,确保中小学校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是中小学校党建的首要任务,也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在把握学校发展方向、领导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政治核心作用,是党在中小学校全部工作的基础,是推动学校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要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强化党组织日常监督,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大基层党组织建设力度,充实党务工作力量。同时,要强化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把做好中小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学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二)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重视支部建设,发挥支部的重要作用,是我们党的一贯要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建引领教育教学,前提是把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好、建设强。”[2]在推进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发展过程中,要把党建工作与学校事业有机统一起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与学校事业发展同频共振。在党建工作中,学校党组织要以加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坚持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以党建带团建、带队建,选树优秀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通过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党支部书记作为党支部的负责人,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要加强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落实到党支部,把从严教育管理监督党员落实到党支部,使党支部真正成为教育党员的学校。

(三)以作风建设推进中小学校健康发展

作风是学校的形象和生命。开展作风建设大整顿、大提升,是全面解决学校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学习作风的积弊,持续推动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小学校要始终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学校发展,德育先行”的理念,抓好中小学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持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师德师风是学校办学质量、效益、水平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决定着中小学校的精神风貌和学校文化,所以要持续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强化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初心和使命意识教育,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价值观念和道德水平,把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工作做深做细,为学校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三、当前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一些中小学校基层党建引领事业发展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党建工作的难点在基层,亮点也在基层。全面增强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须坚持强化政治教育,筑牢基层堡垒,推进中小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调研发现,一些中小学校对基层党建工作和党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党建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存在党政不分的现象,有时以行政命令代替组织名义,在决定学校重大事项之前不能召开党政联席会议或党员会议充分讨论或征求意见。部分教师党员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将大量精力投入于提升科研水平和提高教学质量,而对抓党建积极性不高。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了一些基层党组织引领中小学校事业发展的能力被弱化和虚化。

(二)一些中小学校党建工作制度不健全

2016 年,中央组织部、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出,中小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加强中小学校党建工作,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而且能够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调研发现,部分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党建工作制度不健全、规范化管理不够、党组织向心力凝聚力不强、党支部活动创新不足、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

(三)一些中小学校党建队伍评价机制不完善

一些中小学校对党务工作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由于选聘机制不完善,一些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缺少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多由行政人员或专任教师兼职,兼职党务工作者承担了较多的日常业务工作,没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党务工作。另外,一些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缺乏对党务干部业务培训的长远与系统规划,不常指导工作,党务培训形式较单一,培训课时难以保障,导致部分党务干部缺乏必要的党务知识,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党务工作。一些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党务工作队伍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考核量化指标不够明确,考核结果未能纳入教学及科研工作绩效考核,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党务工作者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党建与中小学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现实路径

(一)健全中小学校党建工作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2019 年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要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学校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3]。

首先,在领导制度方面,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这一制度中,党委是学校的领导核心,校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校长在党委的领导下,对学校教育教学实施管理,依法行使职权,按法定程序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是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两翼”,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要靠后者来落实,后者要执行前者的决议。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4]。在选拔和任用党委书记、校长时,要充分考虑干部的品性、能力、素养等,确保学校朝着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展。

其次,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培育优秀党务工作骨干,发挥其“头雁”效应。优秀党务骨干必须具备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认真履行职责,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热爱党务工作,以校为家,尽心尽责。在平时工作和生活中率先垂范,在本职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学校全体教师积极工作,从而打造一支团结、奋发、负责、上进的优秀教师队伍。

最后,在工作机制方面,要完善激励政策,将党建工作纳入中小学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党建工作激励制度,将教师薪酬涨幅和岗位提升与教学质量、工作能力等挂钩。对表现优异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奖励,有利于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活力,提高教师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度,使全体教师从心理上和思想上重视党建工作。

(二)推进党建工作引领人才培养特别是立德树人工作

进入新时代,中小学校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

首先,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一方面,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思政课教学内容应该进行一体化设计,做到教学内容一以贯之,将育人主题同步融入大中小学教材编写、课程设置等方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有机衔接。另一方面,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阶段性,思政课教学具体内容和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来设计,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及接受能力,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特点,不可拔苗助长。

其次,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着力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要强化对思政工作者的培训力度,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和培养模式,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本领高强的政工队伍。同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坚持与时俱进,规范和优化教学内容体系,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政课教学的有机融合,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最后,将德育工作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多措并举推进“三全育人”。实现五大育人主体即教师、学校、社会、家庭、学生的全过程链接,明确不同主体的责任,建立健全育人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不同育人主体的作用。通过整合课内课外资源、优化网上网下供给、协同校内校外力量,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育人合力,增强育人实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好、完成好。

(三)将党建引领贯穿于办学治校、质量提升全过程

首先,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方面建设。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主要阵地,承担着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的政治责任,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要拥护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在办学治校全方位、全过程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本领,确保中小学校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前进。

其次,以思想建设引领学校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学生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强化学校思想建设,既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也有利于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实现。为此,要切实加强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学生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

再次,以党风建设带动校风、师德师风和学风建设。良好氛围和环境是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学校作风建设中,党风建设是根本,是学校党建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引领着学校“三风”建设。因此,要充分发挥党风建设带动作用,加强学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确保领导干部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弘扬党风正气,带领广大师生共同营造良好的校风。

最后,以纪律建设保障学校规章制度贯彻落实。规章制度建设是中小学校实现规范化的基本条件,是加强学校党员干部纪律建设的载体,也是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建设,维护和保障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不断提升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猜你喜欢

思政党组织基层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基层在线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思政课“需求侧”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