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关键要素的联动整合突破“双减”瓶颈

2022-11-24刘艺慧

江苏教育 2022年74期
关键词:创想问卷双减

刘艺慧

“双减”政策实施已经一年多,“作业管理的强化、作业设计的优化、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提质”四大重点任务逐步落实,教育本质逐渐回归,教育生态不断优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逐步得到落实。随着“双减”更深层次的推进,新的问题逐步显现。如何优化时间管理,如何重构空间场域,如何在原有课程基础上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解决这些问题有利于“双减”瓶颈的突破,有助于“双减”政策的走深走实。

一、“双减”推进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激发办学活力?学校就这个问题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80份,向学生和家长发放调查问卷1500 份。教师问卷内容是“‘双减’后,你主要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建议”;学生和家长的问卷是“‘双减’后在学校的时间变得更长了,可以做很多好玩的、有意义的事情,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两份问卷采用开放性的问题随机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教师更关注上班时间、教研活动、生活服务;家长和学生更关注课程设置,关注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学校对问卷进行归纳整理、统计分类,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时间管理问题

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希望每天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可以有午休时间,可以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每天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部分教师希望每个月有“零星事假”半天,不计入考勤,用于处理家务;每周有弹性上下班时间;每天食堂晚餐时间可以适当调整,分成两个时间段,让不参加课后服务和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按照工作节点用餐;希望能有比较集中的教研时间进行研讨,用于提升专业素养;尽量不要占用双休日开会或举办活动。

(二)空间重构问题

在校时间延长,如何让校园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尤为重要。家长、学生希望能够开放图书馆或者漂流图书角,形成阅读的氛围;希望提供更多展示才艺的舞台;希望走出校园,参加劳动实践,开展研学活动。教师建议在适合的地方打造生活吧,美化环境布置。

(三)课程建设问题

在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家长和学生希望学校围绕“一生一特长、一生一兴趣”的目标开设课程,增加社团活动,并提出了开设项目学习的建议,如“舒特尔魔方”“24 点”“华容道”等思维类项目,“成语接龙”“以字提诗”等语言类项目,“中国民俗”“历史故事”等文史类项目。

二、三大要素的联动整合突破“双减”瓶颈

在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中,时间延长是起因。时间延长后如何管理,教育空间如何重构,学校课程如何建设,这些问题对进一步推进“双减”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时间管理:优化中注入教育的力量

1.学生时间:让学生在闲暇和课程中成长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家长、学生意愿,我们尝试把学生在校的9 个小时重新架构,分为闲暇时间、国家课程时间和学校课程时间3 个时间段。国家课程时间统一安排,闲暇时间和学校课程时间,我们作了具体探索。

一是给学生自由创想的时间。学校以一张精细化的课程表安排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根据家长和学生意愿,学校将中午时间段设计为学生自由规划时间段,学生根据个人需求自主安排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学生可以在教室午休小憩,可以到学校绿色创想大道展示自己的才艺,可以到学科展示区域讨论最近研究的小项目,还可以到学校主题阅读空间挑选喜爱的书细细品味。

二是让学生在“高光时刻”登场。为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学校设计社团课程方案,一共设计了84 个班级社团课程和29 个校级社团,还邀请了第三方进入精品社团。根据每个社团的人数和可用场地错峰安排,尽可能在一周中让每个学生至少能参加两个社团。同时,学校将这些社团课程发布到线上选课平台,让学生和家长自主选课。

2.教师时间:让教师在生活和工作中赋能

根据教师调查问卷提出的改进建议,学校尝试让每个教师能合理支配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两大时间段。

要给教师“打理自己”的时间。学校首先创新管理机制,全方位满足教师的基本需求,为教师“减压”。一是解决生活上的后顾之忧。一方面,学校通过实施弹性上下班制度,设置暖心假、临时假等,解决教师工作时间延长的难题;另一方面,学校为教师提供一日三餐,关心教师在学校的生活状态;食堂配餐经常听取广大教师意见,不断改进菜品质量,合理调整用餐时间。二是联合其他学校开展篮球、乒乓球等联谊赛。三是工会组织“‘双减’背景下最美身影”摄影大赛、惠山古镇打卡、品尝无锡美食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四是对必要的会议时间做适当调整,教师的下班时间推迟了,集中会议的时间就尽量挪到中午。

要还教师潜心研究的时间。作为获得无锡市首批“四有”好教师团队荣誉校,学校充分利用“至善教师成长学院”“后备骨干成长营”“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等专业发展共同体,开展书记项目“红黄绿青年先锋工程”研究,为教师搭建各种交流展示的平台。教务处尽量排出每个学科半天的集中学习时间,开展集体教研活动,邀请专家进校开设讲座。

(二)空间重构:和谐中孕育教育的美好

1.整合学校庭院,让每个庭院洋溢育人气息

根据家长、学生、教师意愿,学校结合“打造绿色创想学园,为每个师生生命奠基”的办学愿景,在原有布局上进一步整合每个庭院的功能:“入口广场”,开阔亮眼;“校园文化”广场,书香浓郁;“农耕文化”庭院,农趣四溢;“明礼文化”庭院,弘扬和传承中华礼仪。学校阅读区、休闲区、漫步区的设置更增添了书香、恬静和沉稳的意味。

2.重构创想空间,让每个空间成为育人场域

为了满足“双减”后的课程开设,学校重构课程场域和育人空间。绿色创想学园将“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融入其中。学生走进明礼门,明礼启智,开启六年的“绿色创想”之旅。学科展示区域以“童年、童趣、创造、创想”为主题,呈现了很多透明的方格展示区和学科互动翻转板。艺术创想区域设置艺术作品旋转框,以移动拼接的座椅,分合随意。体育魅力舞台将学校特色课程“足球”“网球”元素融入其中,在这里可以定期发布赛事,展示校园体育明星。

3.拓展校外场地,让每个地方发挥育人作用

“靶向型”作业。如“好家风”作业项目群中,如果学生抽到的是“家训”,就可以和家人一起收集家训,用绘画、书法等艺术手法或者以讲故事的形式分享给大家,力求作业内容的个性化展示。

“创想型”作业。学生通过作业主题或内容的自由创想,延伸思维广度,培养创造力。如“解码奥运,能源计划”活动,队员们来到校外实践活动基地开展研学活动。他们通过采访工程师,了解冬奥能源密码;自制节能电灯,为“碳中和”助力;组成公益小队,宣讲节能常识。

(三)课程设置:构建中成就师生的生命

学校根据育人目标及师生调查问卷意愿,打破目标、内容、时间和空间对于儿童学习的局限,进一步完善活动课程,开设特色课程。

1.完善活动课程,满足需求,发展素养

学校活动课程有“文学鉴赏、审美趣味、体育健康、生活劳技、科技创新、学科素养、体育健康”7 大类44 种。目前,主要开展故事鉴赏、泥塑、书法、绘画等活动。

2.开设特色课程,发展特长,彰显特色

一是以“绿色·创想”文化特色为抓手,对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校本化解读、实施与创新,探索“五育融合”课程与教学日常化的基本路径,推动学校课程文化创新。二是以“四季”为主题,开展实践活动,每个季节的课程围绕气候、劳作、民俗、诗文、歌曲、美术、体育等开设。课程体系以学生成长课程为主干,分“春种、夏长、秋收、冬梦”四个主题单元,其中,以二十四节气为重要节点,开展相关节气活动课程,让学生走近自然、了解自然。

猜你喜欢

创想问卷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艺术创想
艺术创想丛书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从门外汉到歌剧通:创想空间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