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班级优化大师”评价软件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2022-11-24张玲燕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15期
关键词:葡萄干头像科学课

◇张玲燕(浙江:舟山市普陀区沈家门第四小学)

素养导向的科学课堂,关注对学生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责任态度融合发展的整体能力的培养。一年级的科学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因为习惯是素养形成的基础。

我根据低龄学生的特点,设计游戏化、进阶式的评价机制,应用“班级优化大师”(以下简称“班优”,图标是大眼猴)评价软件,通过约定、练习、践行三部曲,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习惯。

一、开学初,与教师团队共商讨

一个习惯的养成,据研究,需要连续21 天的坚持。对一周只有一节科学课的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习惯的培养增加了很多难度。这就需要各学科教师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在一年级教师会议上,我们共同商讨基本习惯培养的统一口令。如教师边拍手边说1,2,3,学生边拍手边说静下来。统一口令能防止各学科教师各说各话,使学生混淆口令而影响习惯的养成。

二、起始课,与学生来一场约定

一年级是幼小衔接期,为了让学生适应小学生活,九月开学第一周,学校实施新生课程,所有学科都进行入学教育。我确定了一年级科学课培养的主要习惯是倾听、表达、记录、合作和整理,并设计了起始课。

(一)定目标

结合“科学家这样做”,我确定了起始课的目标。

能按顺序安静排队进出实验室,知道实验室中自己的座位号;

通过“班优”和激励评价,明确科学课坐、听、言等学习习惯要求,了解“班优”的评价规则;

通过科学家珍妮·古道尔的故事,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是坚持不懈的、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充满乐趣的。

(二)做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三项准备工作。

将班级学生名册导入“班优”软件,按班主任排的初期座位完成分组,如有需要,也可以邀请家长入“班优”;

在软件中完成表扬类别、待改进类别分值的设置,评价内容包括材料准备、安静有序、坐姿与倾听、答问与讲学、记录与合作、整理;

制作希沃白板课件《我们的第一节科学课》,将“班优”中的角色头像放到课件中。

(三)来约定

从起始课起,教师就要组织学生到实验室按小组就座。

约定前,先让学生说说:“你觉得科学课应该怎样学习才是好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发言,再引导学生看“大眼猴”:“每节科学课,‘大眼猴’将陪着我们一起学习,它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会发现你的优点,会记录你学得是否认真,表现好不好!‘大眼猴’眼中的好学生是坐姿美、认真听、举手答、会合作、会记录、会整理、小先生讲学。其中小先生讲学就是上台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发现。”接着,我通过举例说明、示范练习、配以插图,具体解释以下每一项习惯的要求。

坐:面向老师,手放大腿。

静:拍手说1,2,3,静下来。

听:听懂+思考。

讲:面向学生,声音响亮。

材料:排队领、组员轮,领取+保管。

实验:分工合作共同做。

记录:及时、真实。

整理:用品放整齐(书本文具放置四角);人走凳归位,干净整洁。

在约定过程中,我对学生的良好表现随时评价,甚至让学生直接在手机上进行评价操作。这样的约定,让一年级学生有新奇感,很是喜欢。

三、游戏课,练习我们的约定

起始课只是让学生初步感受科学课需要遵守这样的约定,远远达不到熟悉的程度。我认为有必要进行相应练习,让每个学生熟悉这些约定。当然,这种练习必须借助一个简单的科学活动,以游戏化方式激发学生对约定的练习。

(一)设计简易有趣的科学游戏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科学游戏要操作很简单、现象很明显、记录很容易,最好还带点趣味性。由此,我选择了“会跳舞的葡萄干”实验活动。材料包括雪碧、葡萄干。

游戏内容和步骤包括:预测现象在清水和雪碧杯中各放入10颗葡萄干(小组每人放5颗)、仔细观察葡萄干在两杯液体中的现象、两人合作,一人画出清水中葡萄干发生的现象,一人画出雪碧中葡萄干发生的现象小组商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两人组小先生讲学。

(二)实施全程评价

从课前、课中到课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就约定内容实施全程评价,帮助学生在练习中熟悉评价规则。

1.课前评价

教师下课时来到教室,请学生30 秒内排好队,要求安静、有序、快速。教师计时,30 秒后对学生的“安静有序”进行评价。

2.课堂评价

先复习我们的约定,告之今天这节课是约定实施课,完成各项约定的学生,“大眼猴”会给予表扬。

领取材料为一杯雪碧、一杯清水、葡萄干两包各10 颗、每人一张记录纸(纸上已画好杯子和液体,并注明了是清水还是雪碧)。请每组1 号学生领取材料。为小组团队有序领取和安静等待的表现加分。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边巡视边就“安静有序”“合作实验”“如实记录”等项目进行小组团队评价。

组织小先生讲学和互动交流。教师请小组四人上台,先进行示范教授。要求小组按汇报顺序排成一排,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指导,同时对台上小组的小先生讲学、台下学生的倾听和补充进行鼓励评价。

总结中查看光荣榜。对本节课学生的守约活动进行总结,同时打开光荣榜,表扬上榜的前十位学生和前五个小组,鼓励未上榜的学生。

整理材料,清理桌面,保持干净干燥,归还材料。人离凳归位。请光荣榜上的第一组学生对各小组的“整理佳”项目进行评价。

3.课后评价

实验室里按小组位置排队回教室,同样对学生安静有序的过程进行评价。

通过一节课的练习,学生对约定熟悉了,遵守起来就容易多了。特别是通过小先生讲学汇报的过程练习,指导学生做好交流表达。

四、常态课,开展习惯评价

习惯的养成需要反复训练,非一朝一夕之事。因此在日常的课堂上,教师要坚持实施评价。在评价中要重视激发欲望,把握评价时机,学会“哄”学生上好科学课。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现实的一些问题,要不断补充或调整评价手段,使评价落实到每节课中。

(一)评价结果——用起来

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积分,必须有一个让他使用的过程。用得好,就会极大地提升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兴趣。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与学校“小海豚乐学章”结合

学校实施“小海豚道德银行”评价机制,其中在科学课堂上要求的是乐学分的评价。教师可以根据班级中的学生档案,查看每周评价明细,告之乐学分的加分情况。

2.组长、课代表人选敲定的条件

一年级前半学期,小组长、课代表都没有选,半学期后,对学生的表现有了一定了解,我就结合积分榜,确定小组的组长,同时与班主任协商,确定课代表。

3.选择换头像的条件

总有学生不喜欢自己的随机头像,很迫切地要调整自己的头像。学生只要观察到自己亮起四颗星了,就可以换头像。要换真实头像,必须亮起月亮。教师拍张学生照,在手机上操作一下,方便快捷。

4.进阶式兑换礼物

一年级的学生需要不断鼓励,教师要进阶式地安排兑换礼物与条件,采用一月一兑换的制度。当学生头像上亮起两颗星时,就可以开启兑换模式。学生会得到诸如糖果、橡皮、科学小玩具、奖励做小实验等礼物。

学生或小组兑换礼物后,要重新计分,让其他的学生看到兑换的希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评价主体——向学生过渡

为了让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我把评价权力下放给组长和课代表。这样也能解决现实中教师顾及不了的一些问题。

1.组长贴五角星

每节课给每位组长一张五角星贴纸,组长有权在每节课中贴两颗星:积极举手和发言的学生加一颗;小组实验合作的、配合的学生加一颗。

2.课代表操作“大眼猴”

课代表在全班进入实验室时,给各小组加安静有序分。

(三)评价内容——根据单元内容随时调整

评价的内容除了日常普遍要评价的听、讲等习惯内容以外,还可以根据单元内容随时添加。比如一上“植物”单元,可以增加一项:会坚持。分值为2分,为的是培养学生坚持进行植物的种植、养护和记录。

又如一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我发现学生描述物体的特征时,只能说一个或两个,再多就说不下去了。为了培养学生多方面说出物体的特征,扩展思维广度,使表达更为完整,可以增加“描述多”这样的评价项目。

(四)评价手段更新——让约定实现屏幕同步显示

无线同屏,是利用同一无线局域网,将手机与电脑进行连接,实现屏幕同步显示。利用无线同屏,可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拍摄下来,并同步到电脑上。这些学习行为有表现佳的,有习惯不良的。所拍照片主要指向坐姿、合作、站立、实验后凳子是否归位、整理等。上传电脑之后,组织学生进行点赞,被点赞的行为可以即时加分。

总之,一年级学生的习惯培养需要各学科教师的合力。一年级学生科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则需要科学教师提前思考,总体设计,做好周密准备,贵在坚持评价。在约定、练习和不断践行中,在师生分工评价中,促进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逐渐养成。

猜你喜欢

葡萄干头像科学课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可爱的卡通头像
忘了加葡萄干
熊的葡萄干
葡萄干蛋糕
用钥匙画头像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中国第一张马列头像股票
科学课教学反思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