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体医融合初探

2022-11-24余少兵

大理大学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体医慢性病安徽省

朱 莉,余少兵

(滁州学院体育学院,安徽滁州 239000)

2020 年初全国范围内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国性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威胁着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在这一特殊时期,国家、居民对健康的关注程度更高,对体医融合的需求更为迫切。新冠肺炎疫情对安徽省体医融合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有挑战。本文运用SWOT 分析法对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进行分析,为体医融合选择适合的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发展路径与发展思路,以期为安徽省体医融合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1 体医融合的概念、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

1.1 体医融合的概念体医融合的前身是体医结合,早在20 世纪末就已经被提出。2016 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将“体医结合”上升为“体医融合”。“体医融合”概念尚处于争议、摸索阶段。综合众多专家的意见,笔者认为体医融合是体医结合的进一步深入、升华,是将运动方法与现代医学理念、技术有机结合,科学、系统地互相融入的方式与手段,是医疗与体育部门为建设健康中国、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而打破部门壁垒进行的互相协调与合作。

1.2 体医融合的时代背景和科学依据《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称自2000 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之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程度持续加深,到2050 年时将有接近5 亿老年人〔1〕。《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行为危险因素的盛行,中国慢性病患者人数持续增长,死亡率上升,慢性病发病率仍将不断提升〔2〕。2019 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指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3〕,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

与久坐不动者相比,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体患慢性病和特定疾病的风险和死亡风险大大降低。很多生理学实验证明,经常参与运动对一些慢性疾病的病程发展和过早死亡具有极好的预防和干预作用。运动干预疗法在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认识。运动干预疗法也是临床康复技术的核心,避免过度制动和尽早开始活动已成为临床康复实践的基本原则。参加运动可以显著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利国利民。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在建设“健康中国”过程中,除了医疗机构的职责外,体育在疾病治疗与预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体育部门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为目的与医疗机构进行跨界合作与协调,“体医融合”将为“健康中国”新目标的实现提供切实可靠的保障,为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切实可行的路径。

2 安徽省体医融合的现状

安徽省体医融合发展目前还处于试点推广的初级阶段。2017 年,合肥庐阳区率先在安徽省建立了体医融合与慢性病干预的示范点,以健身腰鼓、广场操等项目向观众进行演示,体现体医融合在促进人民健康、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20 年,安徽省深化体医融合试点工作通过验收获批,4 个县市参与试点。试点工作由体育与卫生部门协同,在医学监督和保障的措施下,以科学健身闭环理念为主线,采用运动干预的手段,对600名慢性病对象进行了为期5 个月的体医融合慢性病干预,干预后,干预对象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有效提升。试点工作的重点是探索慢性病运动干预和促进的新模式,这些模式具有高度可重复性和持续性〔4〕,为今后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安徽省无论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数量上,还是在体医融合的专业人才上都还存在很大缺口,体医融合发展的道路还很漫长。

3 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体医融合发展的SWOT 分析

3.1 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体医融合发展的优势

3.1.1 安徽省居民体育健康意识的提升 2020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到现在为止全国疫情处于稳中向好的可控状态,在疫情期间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在现有的后疫情时代防控之下,安徽省居民体育健康意识的提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疫情的传播让每个人都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而疫情居家隔离期间由于活动范围的减少很多人身体机能下降,心理上也会出现情绪低落、恐慌、紧张等情绪状态。居民的体育健康意识和体育健康理念在疫情期间被深深地植入,这些理念的植入都为体医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3.1.2 安徽省体医融合试点工作的成功“体医融合,健康有我”,2020 年安徽省的体医融合深化试点工作在安徽省体育局以及各参与试点单位的集思广益、通力合作之下已经顺利完成〔4〕。此次深化试点的工作重心是探寻对慢性病成规模干预的推广模式之上,以期摸索出一套可重复、可持续的新模式。每个试验点经过对自身现有资源的整合、优化,探索出许多具有创新思维的方法、模式。例如,肥西县在尝试的过程当中,把本次的体医融合试点工作与“国家慢性病防治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相结合,主要由体育部门进行牵头,将民政、卫生和文化等各个部门纳入其中,促进各部门相互协作。界首市在本次试点工作中以国民体质监测站为抓手,通过体质健康测试服务,打造涵盖测试、科学指导、慢性病干预的健康促进服务体系,并形成常态化。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这些县市的试点工作中进行了技术支持,同时安徽省内多所高校体育院系的科学团队也提供了科技支持。在试点的过程中对干预对象建立健康档案、研发了移动端小程序和数据服务平台,实现了多维数据的分析、健康信息的采集以及慢性病运动的风险评估等,受到试点单位和受众的一致好评。

3.1.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促进了对体医融合的关注度 在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期,来自武汉方舱医院的一段广场舞视频走红网络,疫情中难得一见的笑容感动了全国人民。体医融合促进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郭建军表示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利于患者康复,也有利于未患病人群抵抗力的增强〔5〕。疫情发生以后,在对抗病毒的战役中,居家隔离和媒体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意识到锻炼的重要性,意识到体医融合的重要性。中日友好医院(“非典”期间收治重症病人的定点医院)的医疗、体育专家们也有针对性地探讨康复体操对新冠肺炎轻症患者康复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方舱广场舞事件再一次证明在疫情中无论是患病群体还是医疗群体还有主流媒体等社会各个方面,都对体医融合的关注度大幅度提升,在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中,在落实全民健身的实践中,体医融合都大有可为。

3.2 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体医融合发展的劣势

3.2.1 政府关注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无暇整合资源促进体医融合 新冠肺炎疫情最严峻的时期已经过去,全球的经济都在复苏的过程中。安徽省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也是经济的复苏,这些复苏面临哪些挑战,如何才能快速地完成产业振兴,如何加快复工复产的推进等等问题摆在了面前。面对这些挑战,各个地市纷纷出台不同的措施,安徽省也助力经济复苏,推出了“两手抓、两手硬”“四送一服”“企业扶持26 条”等政策,帮助区域经济尽快完成复苏,推进复工复产有条不紊地进行〔6〕。

由于后疫情时代经济复苏才是硬道理,所以在推进体医融合工作中,对于各个政府部门的协调、对于各个资源的整合等方面不在第一层级考虑的问题之中,缺乏有效推进体医融合工作的各项举措和政策。

3.2.2 新冠肺炎疫情下医疗与体育部门协作不足在疫情形势依然不明朗的当下,医疗系统的重心依然在疫情的防控上。在推进体医融合的过程中,部门联动、业务协同需要进一步加强,信息需要更好地互联互通,“信息孤岛”导致信息不能够共建共享。体育与卫生健康(医疗)两大部门基本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虽然两个部门均已意识到需要沟通、合作与交流,但由于各自的职责不同、缺少相应职责部门的协调、统筹,造成沟通不畅、缺少资金支持、缺少激励措施等等后果,阻碍了医疗与体育部门的合作,极大地限制了体医融合的推进进程。

3.2.3 医学专家很少有对运动改善健康的提及许多医生由于所受到的教学体系以医疗为主,对运动处方的概念与功能认识不足,依然以医学诊断与治疗为主。对于很多疾病尤其慢性疾病,运动干预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但是一些医生由于他们的认知体系和其他一些因素干扰,很少对患者提及利用运动改善健康的建议。这些理念及思维角度从最初阶段就阻碍了体医融合促进全民健康的发展。

3.3 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体医融合发展的外部机遇

3.3.1 体育与健康行业的加速融合 体育与健康产业基于价值链理论与协同学理论,实际上存在协同发展的可能〔7〕。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让人们更关心健康的保障,疫情的发生也让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有了更多的担忧。慢性病发病率的攀升,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疫情的暴发,给我国公共健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挑战,需要重塑现有的公共健康治理模式。借助体育产业来推进体育与健康行业的加速融合,实现预防与干预结合,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健康产业新模式。

2016 年10 月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非医疗与健康干预相结合,促进预防一体化的慢性病治疗和管理〔8〕。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使得公民对科学健身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体育进入健康行业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加速了体育产业与健康行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广度。体育与健康行业的融合能够从供给侧为民众提供高效、个性化、新型的服务产品,也加速了体育与健康行业的发展,实现行业利益共享。

3.3.2 “线上+线下”体育消费新业态的产生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线下的实体经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传统体育产业也不例外。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发文激励体育产业发掘新的商业形式,填补传统体育供给模式的局限。2020 年9 月23 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还指出,要推进“互联网+健身”。在国家导向的指引下,线上体育供给服务模式在积极的探索之中,线上线下的结合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带动了整个行业的整合发展。传统的体育企业开始线上产业发展的布局,以线下体育的发展为源头,开发出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体育消费新模式。

2020 年“全民健身日”当天,根据QuestMobile的相关洞察报告,近期运动健身APP 行业活跃用户规模快速上涨至8 928 万,同比增长接近100%。以Keep 为例,疫情期间,Keep 日活用户规模上涨60%至613 万〔9〕。根据BigData-Research 发布的《2020年第3 季度中国运动健身市场研究报告》,预计2020 年云健身用户达2.61 亿人〔10〕。这说明越来越多人开始在线上学习和参与体育运动。除此之外,2020 年上半年,体育消费大数据显示,体育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52%,居家运动器械分别同比增长280.6%、179%〔11〕。由此可见,疫情期间“互联网+”体育模式的发展进一步激活了体育消费的市场,也为后疫情时代体育产业的复苏提供了发展的机遇,成为居民关注体医融合新的切入点。

3.3.3 国家政策机遇与不断增长的国民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倡导加强体医深度融合,相关的国家政策法规陆续颁布实施,后疫情时代,体医融合“治疗”离不开“预防”与“康复”。国家的政策导向已经十分明确,体医融合的国家政策机遇亦已到来。

30 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均寿命大幅提高,但伴随而来的还有慢性病患者的急剧增加和发病的低龄化,医疗支出也大幅增加,而且具有加速发展的趋势〔12〕。从国家层面看,慢性病医保已不堪重负。运动是国际公认的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最佳途径。体医融合既可以安全、有效、可持续性地预防和作为干预手段治疗患者,又能减轻国家的医疗负担,可谓一举数得。

3.4 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体医融合发展的外部挑战

3.4.1 相关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政策法规不能及时更新、跟进,那么再合乎现今社会发展的理念也会在实践中无法落地,体医融合亦不例外。比如现在运动康复的项目纳入医保的范围还很小,运动康复目前的价格从每小时百元到千元不等,而且医院与运动康复机构很少联动,这就造成了很多可以通过运动康复进行干预的疾病无法实施,阻碍了体医融合的发展。再比如1994 年国务院颁发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的一些不合理规定在2016 年修订时依然存在〔13〕,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体育康复产业的发展。因此,虽然体医融合已经提到了国家政策的层面,但是这样一些有针对性地实施的细节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不成熟,在体医融合落地当中就会面临种种障碍而难以实施。

3.4.2 体、医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存在融合壁垒体医融合需要体育、医疗两个部门的齐心协力、齐头并进。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已经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但在实践当中依然存在很多壁垒。国家层面提出体医融合的决策,需要两个部门加强合作,互相配合。虽然两个部门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体医融合的重要性,但是两个部门在很多方面依然执着于自身的职责范围,对相互之间的协作、配合缺少积极主动性,这一点在卫生健康(医疗)部门中尤其突出。特别是疫情不断反复的今天,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防疫工作之上,体医融合的意愿薄弱。

3.4.3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决定了体医融合实操方面的层次和深度。体医融合需要复合型人才,然而当今体、医两个方向的人才培养却是相互割裂的。每个领域只在自己领域的专业范围内培养人才,跨领域的培养只占极少的一个比重。比如除了一部分体院的运动医学相关专业外,高校在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很少有医学方面的课程,而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方面,体育除了两年的大学体育外很少有体育与健康关系的相关课程设置。这就造成了在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很大欠缺。

另一方面,一些从业资格证取得的限制和岗位、薪金的设置也是融合型人才匮乏的因素。我国从事体医融合性质的一类人员最早是服务于运动队,但是一部分未进入运动队服务的相关毕业生的就业就存在很大的诟病。想取得康复治疗师证但体育院校毕业生却被限制报考,就业想选择社区的健身指导服务点,但是发现社区并无此类岗位设置。就业的艰辛迫使有可能成为体医融合专业人才的毕业生只能另寻职业谋生。这就导致了融合型人才培养与就业的结构性矛盾。

3.4.4 体医融合产业发展滞后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人民的体育消费需求日益增加,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提出要积极发展健康服务和健身休闲产业〔14〕;后疫情时代,一些健身俱乐部也瞄准商机,打着体医融合的幌子吸纳会员。而实际上,这些俱乐部属于仓促上马项目,缺乏专业的体医融合人才,造成会员体验不好,间接地影响到体医融合在健身休闲产业中的渗透。而在运动康复方面,私营性质的运动康复机构良莠不齐,规模大、资质达标的机构相对较少,全国都不超过十家,其余则资质较弱,无法提供民众所需的康复治疗,有的只是能简单地做一些健康咨询。当然也有一部分公立机构进行转型,但是由于改革缺乏动力,对转型后的风险防控不足,所以体医融合方面的产业发展存在需求大但发展弱的局面。

3.4.5 国民体质监控体系尚需加强完善 建设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大数据平台,是开展运动处方进行非医疗干预和评估运动风险的技术支撑。体质监控体系的完善能够大大缩短体医融合体系建设的时间,打破体医融合的数据共享壁垒。但是我国国民体质监控体系还存在大量问题。其一就是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四级监控中心,但是由于对外宣传的欠缺,很多居民不知道在什么时间、地点可以监测,实际覆盖率低。其二是体质监测点更多的只是为了任务而测,很少主动给出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意见。其三是近些年慢性病的增长迅速,死亡率也很高,但是慢性病的监测依然没有提上监测日程,这就使居民错过了运动干预慢性病预防与治疗的第一时间。其四是在数据上面很多地区为了“面上”工程,瞒报、虚报数据,给我国体质监测健康、开展运动干预带来很大隐患。这些都是体质监控体系亟待完善的部分〔15〕。

4 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体医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下我省体医融合具备的资源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提出如下策略建议。

4.1 推广试点经验,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体医融合的发展需要体育与医疗卫生两个领域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融合。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两个部门之间有了更多的共识。安徽省在庐阳等地区的试点工作中两个部门之间主动加强合作与配合,由卫生医疗部门的专家、体育部门的运动评估专家和运动指导专家等组成团队,在体医融合防治慢性病的测评、评价、操作流程以及一些核心指标的制定方面共同研究、制定相关的实施标准,为慢性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在推进业务协同、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16〕。

安徽省体医融合的发展需要对试点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推广,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机制。体医两个部门可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经常对体医融合的事务进行协商与探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立规范化的协同监督、激励和调研机制,体医各个部门要在不影响各自领域发展的情况下,抛开各个部门之间的保护思想,共同协助,积极推进体医融合。

4.2 建立合理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体医融合很大程度上的发展障碍是融合型人才的欠缺。安徽省可以通过高校资源共享联合办学,比如安徽师范大学和皖南医学院、蚌埠学院与蚌埠医学院等协同创办多种培养平台,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或通过对原有课程方案进行调整等方法,辅以在职培训等形式,推进体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转化。

另外,体医融合是一项跨部门、跨行业合作的系统工程、创新工程,除了需要专业的体医复合型人才外,还需要对“互联网+”人才的培养。这一复合型人才不仅要熟悉体医相关知识,也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学知识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各种手段打造专业化的人才团队〔17〕。

4.3 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体医融合产业的开发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改变了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健康,虽然体医融合的前景非常广阔,但是多年的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和体育与医疗部分的职能分属不同,使得很多体医融合的研究和布局还只停留在论证与观望阶段。加快体医融合的速度,要从优化产业发展政策入手。现在的体医融合产业都以非盈利机构和商业机构为主要的运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时代红利,大力发展体医融合“线上+线下”的商业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进入体医融合领域,激励企业创造性地探索新的途径〔18〕。

在体育、医疗和互联网等各方人才的加持之下,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中获得多方资金的投入,为体医融合相关产业的开发创造充分而必要的条件。

4.4 构建体医融合大数据平台,加快体医融合速度疫情时代让大数据信息平台的发展及数据的搜集、处理和存储能力大幅度地提升,为大数据平台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支撑。体医融合除了不同部门之间的壁垒以外,很多时候数据资源的共享也是阻碍体医融合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安徽省在体医融合的发展进程中,应积极地利用地方高校、科学院所等科技力量,积极采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大数据平台,在体医融合的初期阶段就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搜集健康、运动相关的数据,进行大样本的原始数据积累。成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建立体医融合的管理规章,要求相关的部门、机构、企业上传相关的数据到大数据平台,不同的部门、机构、企业之间可以共享数据。相关的科研机构可以被授权对第一手的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为各地区的体医融合工作提出指导性建议。各地区的医疗、体育部门等也可以针对居民的健康需求制定出有的放矢的健康促进方案,提出相应的体医融合项目,从而加快体医融合的速度。

4.5 完善体医融合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创新监测项目国民体质监测体系是为了解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体医融合提供很好的数据收集和体医合作的窗口。目前的四级监测中心、站点的覆盖率偏低,建议建立半小时监测圈,固定时间和频次对居民进行监测,以便体育、医疗相关人员能够监控健康走势,开具相应运动处方,记录干预预后等。

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的改变,原有的国民体质监测项目很难满足居民的现有需求,因此紧跟时代潮流,创新监测项目就需要尽快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比如,针对现在危害性很大的心血管疾病要更新监测设备,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对人体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监测,所得的数据上传大数据平台,不断改善对数据处理和利用的方式,建立一人一份的体医融合电子档案,开放数据查看权限,组织相关专家定期进行汇总、分析,指导体医融合的落地、开展,将慢性病的防治端口前移,为体育、医疗方面的人员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掌握居民身体现状,指导居民进行运动或医疗干预提供数据支撑。

2020 年初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安徽省乃至全国都带来了重大的冲击,但是有危机就有机遇。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国家和个人都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下安徽省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推广试点经验,健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建立合理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优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推动体医融合产业的开发;构建体医融合大数据平台;完善体医融合国民体质监测体系,创新监测项目等发展思路,力图为安徽省体医融合建设提供理论及方法支撑。

猜你喜欢

体医慢性病安徽省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成长相册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