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HIIT视角下对提升棒球学生专项素质影响的探讨

2022-11-23黄卓钊潘文彬通讯作者冯玺翀王祥茂

新体育·运动与科技 2022年10期
关键词:棒球均值专项

文 / 黄卓钊,潘文彬(通讯作者),冯玺翀,王祥茂

当前国际棒球运动3个项目(电竞棒球、五人制棒球、竞技棒球)均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是世界杯、亚运会、全运会、世大会等重要竞技。世界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是世界体育文明的典范之一。尤其对扩大学生国际视野、加强国际间交流、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和促进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有积极作用。也是学校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和优质化教育平台。我国棒垒球运动已有百年悠久历史,尤其近年发展较快,教育部将棒球作为全国中小学的特色项目。中国棒球协会“十四五”规划积极推动全国“百城千队”计划,全面实施全国业余棒球运动等级评定,并与竞技棒球专业等级、竞赛体制、后备力量选材、升学就业等衔接。在此背景下,新时期探讨HIIT新练习法对提升棒球队员学生专项素质中的掷远、一垒跑、全垒跑、6X6往返跑等4项指标的改善情况,符合我国特色棒球学校发展趋势和体教融合、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等发展需求,对提升学生专项素质、提高棒球运动技术水平、改善教学质量等有较大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由于学校棒球课堂教学长期以“口令式”传统练习方式为主,练习方法较单一枯燥,教学效果不明显,目标达成度不高。相关文献资料显示,HIIT新练习法(含伴奏动感音乐,下同)对提升棒球教学课专项素质效果有积极的影响。运动过程由爆发期和恢复期组成,爆发期运动激烈和强度大,恢复期一般以完全休息方式或慢跑;训练本质上是(剧烈运动+恢复)×多组=高强度间歇训练。本文尝试探讨HIIT练习对提升棒球学生专项素质的影响,为创新棒球体育教学方法提供新的途径。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HIIT练习对提升棒球学生专项素质的影响,实验对象为曾获得中国大学生棒球赛前3名的棒球学生8名,均为国家1级运动等级,具有一定代表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教学实验法

以棒球基础体能为练习内容,根据棒球规律和供能特点,采用HIIT高强度训练法进行教学实验测试。随机抽样将受测学生分成两组,实验组 4人(男)和对照组4人(男),两组抽样配对的基本数据(掷远、一垒跑、全垒跑、6X6往返跑)经过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对象均无严重伤病且没有参加过高强度HIIT,实验测试符合要求。实验组HIIT新练习法是持续高强运动10s(98~100%HRmax),间歇休息30s为1轮,6轮为一组,组间休息4分钟,重复4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口令式”练习法,即持续抗阻20个,间歇休息20s为1轮,6轮为一组,组间休息4分钟,重复4组。实验测试8周,每周 3次,一次大约28分钟练习。对实验中的运动强度进行控制,实验组实时监控心率的变化,预防超出范围或低于标准。对对照组的动作幅度与平时传统练习方式一致,使实验结果真实可靠。通过教学实验法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证比较,探究高强度HIIT练习法对改善棒球学生专项素质的影响,为高质量改进棒球教学效果、提高专项技能体能等提供新的思路。

1.2.2 数理统计法

对参加HIIT高强度练习的实验组和传统练习的对照组各项指标的数据在Excel中录入和整理。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对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实验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 ¯X土SD)的形式呈现,P>0.05表示实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示实验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示实验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础素质练习各阶段内容和周次安排的实验设计

基础素质练习各阶段内容和周次安排的实验设计见表1、表2、表3。

以上表1、表2、表3可见,各阶段周次练习内容的实验设计方法为第一阶段是基础阶段(第1~2周),主要以徒手运动的动作为主,靠自身重量激活受测者的目标肌肉,为后续动作表现的提高奠定良好运动基础;第二阶段为提高阶段(第3~5周),对目标肌群施加1kg负重,多块肌肉一起协调运动,为冲刺阶段进一步增加运动强度起到过渡性作用;第三阶段为冲刺阶段(第6~8周),对目标肌肉增加2kg阻力,使肌纤维得到充分刺激,撕裂重组从而增大横断面积,对提高爆发能力具有积极影响。

表1 基础阶段周次练习内容(徒手)

表2 提高阶段周次练习内容(1KG负重)

表3 冲刺阶段周次练习内容(2KG负重)

2.2 专项素质实验数据测试结果分析

2.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棒球专项素质初测数据比照分析

在正式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对象4项专项素质的指标进行初测,见表4、图1。

图1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专项素质的初测数据比较

表4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专项素质情况一览表((×土S)

表4和图1显示实验前实验组棒球专项素质掷远均值为70.4,一垒跑均值为4.4,全垒跑均值为17.1,6×6往返跑均值为10.3;实验前对照组棒球专项素质掷远均值为71.1,一垒跑均值为4.4,全垒跑均值为16.9,6×6往返跑均值为10.4;通过实验前测得数据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899、0.855、0.724、0.475,全部均大于0.05,表明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没出现显著性差异,两组棒球专项素质数值情况在统计学上相同。

2.2.2 实验组的实验前后素质素质的测试数据比照分析

经过8周教学实验测试后,对实验组4项素质素质指标再进行测试,并与实验前素质素质4项指标进行比较,见表5、图2。

图2 实验组的实验前后棒球专项素质测试结果比较

表5和图2显示实验前实验组棒球专项素质掷远均值为70.4,一垒跑均值为4.4,全垒跑均值为17.1,6×6往返跑均值为10.3;实验后实验组棒球专项素质掷远均值为77.4,一垒跑均值为3.7,全垒跑均值为16.8,6×6往返跑均值为9.7;通过实验前测得数据的配对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001、0.000、0.001、0.000,皆小于0.01表明这4项指标有巨大的提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5 实验组的实验前后棒球专项素质测试结果一览表((×土S)

参加测试的棒球队员

2.2.3 对照组的实验前后棒球专项素质的测试数据比照分析

经过8周教学实验后,对对照组棒球专项素质4项指标再次进行测试,并结合实验前的指标测试结果,得到对照组的受测对象实验前后棒球专项素质情况如表6、图3所示。

图3 对照组的实验前后棒球专项素质测试数据比照

表6 对照组的实验前后棒球专项素质测试数据比照情况一览表((×土S)

2.2.4 实验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棒球专项素质测试结果比照分析

经过8周的正式实验结束后,实验组和对照组4项棒球专项素质测试结果比照情况见表7、图4。

表7 实验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棒球专项素质测试结果一览表(`×土S)

图4 实验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棒球专项素质的测试结果比照

表7和图4显示,实验后的实验组棒球专项素质掷远均值为77.4,一垒跑均值为3.7,全垒跑均值为16.8,6×6往返跑均值为9.7;实验后的对照组棒球专项素质掷远均值为73.0,一垒跑均值为4.1,全垒跑均值为16.6,6×6往返跑均值为10.1。通过实验后测得掷远和全垒跑的独立样本T检验P值分别为0.432和0.592,都大于0.05,说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垒跑均值为0.017<0.05,存在显著性差异,该项能力有较好的提升;而6×6往返跑均值为0.002<0.01,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有较大的进步。上述实验结果和从棒球运动规律、特点分析表明,掷远指标是棒球运动最重要的专项素质之一,不仅体现棒球投手投球速度和传球速度的能力,对棒球攻防专项技能发挥、内外场战术运用效果等也起到重要辐射作用,如进攻的挥棒速度、击球远度、投手变化球效果、内外场手的传杀和双杀成功率、外场牺牲打一跳传本、捕手传杀各垒等。一垒跑速度指标体现击球员安全上垒、进垒和得分能力。全垒跑是体现进攻队员将球击出深远安打球或防守漏接连续进垒、得分等能力的重要指标。6×6往返跑体现棒球攻防技能应用的敏捷、反应、移动等能力的重要指标,如出现夹杀局面跑垒员垒间往返躲避守方触杀,需要较强的起到、急停、反向跑动、移动等能力。

实验前两组4项指标独立样本T检验P值均大于0.05(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后4个指标配对样本T检验,实验组P值分别为0.001、0.000、0.001、0.000,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0、0.017、0.008、0.009,除对照组一垒跑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皆是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HIIT和传统练习对棒球专项素质提高均有影响。但是实验组掷远均值增长率为9.9%,一垒跑、全垒跑、6×6往返跑均值降低率为15.9%、1.8%、2.9%,对照组掷远均值增长2.8%,一垒跑、全垒跑、6×6往返跑均值降低6.8%、1.8%、2.9%,实验组HIIT新法的4项指标的总体效果优于对照组的传统练习,实验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掷远和全垒跑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一垒跑有显著性差异,6×6往返跑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原因是掷远所用时间小于1秒,磷酸原供能系统释放的能量比较少,全垒跑所用时间均值为16s大于10s,属于磷酸原和无氧糖酵解混合作用,因此不能凸显实验组的特别之处。相比一垒跑所用时间为4s左右,6×6往返跑用时接近10s,能将磷酸原系统供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因此效果更明显。表明HIIT新训练法对提升棒球专项素质影响的总体效果优于传统练习的效果。

3 结论

棒球运动基础体能特征是集速度、爆发力、力量、耐力、反应、稳定、平衡、灵敏、协调和柔韧等为一体的综合素质项目,是专项素质的基础。在HIIT视角下,采用高强度间歇练习对进一步提升棒球学生专项素质有积极影响。

实验前的实验组棒球专项素质掷远均值为70.4,一垒跑均值为4.4,全垒跑均值为17.1,6×6往返跑均值为10.3;实验后实验组棒球专项素质掷远均值为77.4,一垒跑均值为3.7,全垒跑均值为16.8,6×6往返跑均值为9.7,表明这4项指标改善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掷远均值增长率为9.9%,一垒跑、全垒跑、6×6往返跑均值降低率为15.9%、1.8%、2.9%,对照组掷远均值增长2.8%,一垒跑、全垒跑、6×6往返跑均值降低6.8%、1.8%、2.9%。HIIT训练法总体效果优于传统练习法,为改善棒球学生专项素质、优化棒球教学效果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等提供新的视角。

猜你喜欢

棒球均值专项
打棒球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棒球
“大”一号棒球服
关于均值有界变差函数的重要不等式
去打棒球喽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关于广义Dedekind和与Kloosterman和的混合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