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设备的应用质量检测现状及常见问题探讨

2022-11-23马跃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人民医院影像科辽宁沈阳110300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19期
关键词:校正合格率分辨率

马跃 辽宁省沈阳市新民市人民医院影像科 (辽宁 沈阳 110300)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分析CT设备的应用质量检测现状及常见问题。方法:对37台CT设备的床位移精度、定位光精度、头部剂量指数、空间分辨率、噪声、水CT值进行检测,通过检测结果分析引起CT设备泄露的原因。结果:在本次检测的37台CT设备中,指标合格率均超过90%;导致CT设备泄漏的原因主要为无屏蔽防护、铅当量不足、结合位置密封不实等。结论:CT设备机房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较多,应机枪CT设备质量检测与控制,优化改进CT设备机房,确保医院CT设备使用效果的实现,在降低辐射的同时,提升CT检查与诊断的效率。

在临床诊断检查中,CT设备应用广泛。尽管设备检测效率与准确度高,然而极易受到操作者技术水平限制,还会导致患者遭受辐射危害。CT设备为医院的重要检查设备,然而设备采购质量却不同[1]。为了确保CT机临床诊断的准确性,降低操作者、受检者的不良影响,必须定期检测CT设备质量。此次研究选择对37台CT设备,主要检测床位移精度、定位光精度、头部剂量指数、空间分辨率、噪声、水CT值等项目,现将此次研究报告作如下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联合相关管理部门,对37台CT设备进行检测,所有设备均为新设备。其中,市级医院共计24台、县级医院共计12台、乡镇医院共计1台。

1.2 方法

对CT设备性能进行检测,检测指标包括床位移精度、定位光精度、头部剂量指数、空间分辨率、噪声、水CT值等,按照CT设备性能检测原理、方法与标准实施。同时对X射线机房观察窗、放射科防护门、机房控制室防护门的泄漏原因进行分析。选择SOLIDOSE400型及配套电离室,作为剂量指数检测设备。选择76-414型头部剂量模体,作为计量模体;选择CATPHAN500CT性能检测模体,作为性能检测设备。

2.结果

2.1 性能检测合格率

在此次检测中,37台CT设备各项指标合格率>90%。具体如下:水CT值为(0.51±0.06)HU,有37台合格,合格率为100%;头部剂量指数为(42.17±4.28)mGy,有37台合格,合格率为100%;空间分辨率为(6.51±0.46)Lp/cm,有37台合格,合格率为100%;噪音为(3.12±0.73)%,有36台合格,合格率为97.30%;床位移精度为(0.68±0.45)mm,有37台合格,合格率为100%;层厚偏差为(-3.65±3.65)%,有34台合格,合格率为91.89%;定位光精度为(1.62±0.86)mm,有34台合格,合格率为91.89%;低对比度分辨率为(2.54±0.45)mm,有37台合格,合格率为100%;CT值均匀性为(2.64±2.55)HU,有35台合格,合格率为94.59%。

2.2 泄漏原因

通过此次研究可知,泄漏最严重的是放射科防护门,其次为机房观察窗,外窗泄漏比较少。详情见表1。

表1. 泄漏原因(扇)

3.讨论

对于医用CT设备而言,在诸多疾病检查与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CT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所以,对CT设备在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检测,加强质量监督与控制是关键。

3.1 CT设备检测现状

现阶段,我国关于CT设备的质量检测工作,在《新型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管理规定》中已经有了相关要求,针对当前CT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可知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包含以下几点:第一,对CT设备质量管理的意识不足。尽管目前诸多医院都配备有CT设备,但CT设备在日常使用中,并没有按照规定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保养及校正等,且CT操作人员很多时间也因在设备维护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导致设备使用中损耗较大[2]。甚至很多时候存在只要设备能够显示相应的图像,就无需进行检修保养,使得CT设备在使用中经常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故障频发的情况[3]。第二,部分CT设备厂商缺乏严格质量验收标准。CT设备能够正常工作,与其安装质量也存在密切关系,如在CT设备安装时,存在对光定位未进行矫正、设备床中心不准、水平度较差等问题,必然会导致CT设备使用中出现误差,CT设备应有的价值也难以发挥出来[4]。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为,CT设备生产厂商在进行设备安装时,没有按照相应的安装验收标准进行质量验收,导致设备因安装存在的问题带入到应用中。第三,CT设备专业质量管理人员不足。有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医院中,有35%的医院在CT设备质量检测时,均未进行设备的校正与维护工作,也没有安装专门、专业的技术人员对CT设备进行质量管理。原因在于医院的重视不足,导致CT设备一直处于带病作业的状态[5]。此外,因CT设备生产厂商、维保人员,在设备安装及保养期间,并未将设备管理、维护、校正及正确使用的方法传授给医院,导致设备在应用期间经常出现问题[6]。第四,CT设备应用质量控制制度及规范缺乏。在CT设备检测方面,除存在上述几方面影响因素外,CT设备应用质量检测中相关制度与规范的缺乏也是重要原因[7]。尤其是在部分医院中,在CT设备质量检测中,仍处于对图像质量单一评价的阶段,并未将CT设备运行的各项参数作为质量检测的重点,导致CT设备无法得到全面的质量检测。

3.2 存在问题

CT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设备故障问题,而引起故障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环境原因。通过此次研究可知,CT机房控制室防护门、外窗、放射科防护门、铅玻璃观察窗等出现泄漏问题,引发泄漏的原因多是由于铅当量不足、结合位置密封不严密、无屏蔽防护等[8]。对于CT设备而言,对使用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包含空气温度、湿度、清洁度等,如果空气中灰尘、颗粒较多,则对设备信号传递、电路及设备使用寿命均会带来影响;如果设备使用过程中温度较高,则设备运行中容易出现部件烧毁情况;如果CT设备供电不稳定,则设备正常运行会受到影响,导致X射线不稳定,影响图像质量。第二,设备自身原因。通过分析CT性能检测结果可知,性能不合格主要表现在噪声、CT值均匀性、层厚偏差、定位光精度等方面。层厚精度,会影响视力、空间分辨率,从而降低CT值准确性[9]。此外,层厚、剂量,还会影响噪声测量值、均匀性。出现性能问题的CT设备,主要集中在县级与乡镇级医院,提示低级别医院管理较多,未定期维护和校正CT设备。具有代表性的是CT球管,CT设备如果在长时间运行状态下,球管内灯丝易出现阳极部分蒸发情况,且蒸发后产生的金属物质会附着在球管管壁上,影响设备的应用质量。此外,CT设备运行中,球管内阴极部位会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变细,内阻会增大,导致电子发射能力下降,球管本身的寿命也会缩短。第三,人为原因。由于CT设备在使用中,是由人来操作完成的,所以操作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是CT设备常见故障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包含操作而能源的熟练度、专业性及技术标准执行情况等。如果操作人员在操作前,没有进行球管预热,直接进行扫描,则球管烧伤的问题就容易发生,对图像质量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造成球管报废[10];同时,在CT扫描检查时,需要将检查人员随身携带的金属类物品全部移除,如果未移除,则形成的图像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此外,CT设备在使用中,部分需经常更换的部件未按实际要求进行更换,部件长期使用中损耗较大,功能降低后,容易导致CT设备频繁死机的问题出现。

3.2 质控措施

第一,提升医护人员素质:在基层医院中,必须全面提升医护人员业务技能与综合素养。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基层医院的医疗投入也比较大,明显改善了医疗条件。然而基层医院医护人员的素质能力低下,不满足现代化设备的操作应用需求,也不了解设备维护与管理方法,无法定期进行检修与维护。因此必须组织医护人员,参与专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包含CT设备原理、检测方法[11]。规范操作与检修等。结束培训后,应当组织人员参与考核,确保人员可以应用到具体实践中。注重培养专业的医学工程师、检修管理人员,确保医院内专人管理CT设备,同时做好质量监督与维护。

第二,改进机房设施。注重监督和管理X射线防护工作,加大安全教育力度,确保医院管理人员认识到X射线的危害性,全面做好防范措施,以免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影响,全面提升机房设施性能质量。

第三,优化完善CT设备检测制度。由于CT设备曝光次数增加,且使用年限延长,会降低性能指标。因此必须针对CT设备,做好优化检查工作,必要时缩短检查间隔时间,做好检测工作。按照放射诊疗管理的相关要求,注重检测CT设备状态与稳定性,针对大指标问题,做好校正处理,例如均匀性、噪声、CT值等,确保CT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第四,注重CT设备应用质量管理。由于CT设备属于医院昂贵设备,所以应用与配置必须按照标准化管理要求。注重上岗人员资格证管理,确保岗位人员的技能水平,维护CT机使用质量,全面提升放射诊疗水平。

第五,注重把控CT设备性能、检测稳定性质量。在CT机室内质量控制中,检测结果无法反映出CT设备状态,此时需要选择其水模、质量控制体模,定期检测CT设备的稳定性,同时做好校正处理。涉及内容如下:首先,CT值与均匀性检测频率为1次/周,优化校正处理[12]。常规校正空气后,装设20cm水模,将其放置于扫描中心。设置常规头颅扫描参数后,开始扫描处理。应用统计功能,在水模图像中心画圆,直径为10cm。当圆的CT值不处于-4~4之间,则需要进行水校正,同时做好全身密实细调校正。其次,噪声检测频率为1次/月,16cm水模影像平均绝对噪声为2.14HU,扫描20cm直径的水模,影像噪声水平低于50%。完成常规空气校正处理后,需要将20cm水模放置于扫描中心,选择相同mAs与扫描层厚,以此开展扫描操作,获得水模图像后,利用ROI法,能够测定CT设备的标准偏差,直径为10cm的圆形兴趣区。以CT值标准偏差大小为依据,确定噪声高低。当噪声水平比较高时,做好水模校正处理,在层厚2mm、5mm、10mm下,开展多次水校正。当机器噪声比较大时,可以合理调节采样率、探测孔径、焦点尺寸、总原始数据。再者,在检测空间分辨率、密度时,检测频率为1次/季度。选择机器自身空间、密度分辨率水模,以此开展扫描,结合体模计量仪,可以读取密度分辨率。结合窗位、窗宽,可以获得空间分辨率。在正常状态下,普通CT图像分辨率为6.25LP/m,密度分辨率可以分辨的吸收系数为0.1%~0.5%。当分辨率较低时,则需要由CT工程师,合理调节CT设备重建卷积函数交点尺寸、通道、探测器孔径、监视器分辨率、信噪比等指标,所以能够提升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最后,床移动精度检测频率为1次/月。

综上所述,CT设备质量存在的问题较多,管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全面做好性能、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对CT设备机房设施进行优化改进,注重CT设备检测质量完善,全面保障医院CT设备的应用效果,还可以减少操作人员的技能操作影响,降低受检人员的剂量辐射,全面发挥出CT设备的诊断与检查价值。

猜你喜欢

校正合格率分辨率
根因分析法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合格率
再分析降水资料的适用性评估与偏差校正
我国科学家发明计算超分辨图像重建算法拓展荧光显微镜分辨率极限
炫酷ACR
2017年“国抽“建筑装饰材料产品合格率92.2%
一种具有自动校正装置的陶瓷切边机
ARM发布显示控制器新品重点强化对分辨率的支持
阿明的疑惑
我国生鲜乳连续7年三聚氰胺抽检合格率100%
从600dpi到9600d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