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认识与思考

2022-11-23姚兰兰

魅力中国 2022年3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数学教师布置

姚兰兰

(甘肃省和政县西关小学,甘肃 和政 731200)

引言: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三方面,分别是课上教学、课后活动以及家庭作业。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家庭作业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家庭作业,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随着一些课程改革政策的出台,对小学数学作业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数学作业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业要重质而不是量。通过布置科学的数学作业,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目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作业布置上方式还比较传统,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改进方式,科学设计作业。

一、小学数学教师布置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量过多

通过对1-6 年级的小学生写数学作业的时间统计发现,1-2 年级的小朋友每天写数学作业需要用一个小时,3-4 年级的学生写数学作业的时间超过了一个半小时,5-6 年级的学生写数学作业的时间超过了两个小时。这说明,随着年级的提高,作业量也在不断地增加。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量已经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最高标准,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数学教师们布置大量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吸收更多的知识点,实现理想的学习效果。但是,在调查学生写作业时间的同时,也对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写作业的时间长度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是正比关系。并且国家为了给学生们减轻课业负担,也相继出台了一些教育减负政策,国家并不提倡教师们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认真思考,如何科学地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还能对知识有所复习与巩固。

(二)小学数学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很多数学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无论在课堂之中还是布置作业方面,都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一切都听教师安排。根据调查显示,在小数数学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仅有百分之八的教师让学生自己设计家庭作业,百分之六十五的教师从来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过作业。这说明,大部分的数学教师认为设计作业的工作就应该是教师负责,学生是没有参与的权利的。数学教师的这种想法已经不适应于当今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会让学生在写作业是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三)教师没有分层设计作业

作业分层就是给同学们布置不同的作业。我经过对一些数学教师的咨询以及相关文献的查阅,发现几乎没有教师进行分层布置作业。由此可见,在家庭作业设计方面,教师们不能够进行分层布置作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都是给学生们布置完全相同的作业,这种方式满足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对于一些学习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而言,有些简单的抄写作业一点意义都没有。对于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而言,有些作业题目较难,导致他们无法理解,只能通过抄袭的方式完成作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让学生们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放弃数学学习。

(四)教师布置作业的形式较为单一

在小学数学教师布置的作业中,基本上一些机械的演算,主要是以书本的内容为主。这种作业形式过于单一,不具有创新性。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们布置作业要多样化。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相对难一些,并且学习起来容易让学生感觉枯燥。教师们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集中学生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们可以认真听讲。但是,学生在回到家之后,教师就失去了对学生的控制,如果教师的在作业布置上每次的形式都相同,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久而久之,就会在写作业时产生对付心理。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观念,丰富家庭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们乐于写家庭作业。

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布置家庭作业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吸收所学的知识,不断地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家庭作业可以将知识进行衔接,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就目前来看,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之中的教学更为重视。相比之下,忽视了课后家庭作业的设计。数学教师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多是都是为了迎接考试,缺乏一定的设计性,导致家庭作业达不到教师们想要的效果。科学合理的设计家庭作业,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二)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复习

家庭作业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课堂之中应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在课堂之中就会更加集中精力学习,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也会更加到位。学生在课上吸收得好,在课后做作业时也会更加轻松。同样的道理,学生在做家庭作业时,如果能够做到认真和主动,那么作业的完成效果会大大提高。学生作业完成得好,对于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的扎实,对课堂中听课效果有着明显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加入一定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愿意主动完成作业,实现对知识的复习巩固。

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注重开放性

在小学教育阶段中,数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内容,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核心,为此针对小学作业的设计,不仅需要展现出学生学习的数学内容,还应当让学生重新认识到数学作业的重要性,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完成数学作业,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作业是有意义、有挑战性的。所以在丰富的数学知识内容中,教师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作业时,注重作业设计的开放性,将提升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因此,联系生活实际设计数学作业,避免将数学作业形成复杂的数字游戏,而是体现出生活中运用是教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价值,真正做到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运用的全面性。此外,数学作业设计的本质,是提升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师设计数学家庭作业的形式,应当结合教学的数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适当将数学题目引入到数学作业中,通过其具有的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题目,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既能提升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还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索的心理态势。

(二)突出实践性

小学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重点体现出数学作业的实践性,有助于学生在做作业的活动中,积极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能在学生养成做作业的良好习惯时,提升学生感悟能力和实践能力。所以数学作业实践性和知识的整合,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的数学知识,能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对于学生复习数学知识和亲身实践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也将数学作业变得更加丰满,带给学生更加深刻的学习体验。因此,课堂上数学知识的讲解,丰富了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相关感受,而家庭作业的精心设计,则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产生深刻的印象,进一步将相关的数学知识转换成实践操作的产物,以此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性的家庭作业布置,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于数学知识的实践价值有一定的认知,有利于提升学生利用数学作业工作知识的效果。

(三)具有趣味性

小学生学习发展和成长,离不开教师教学的引导和学生自主思维的发展,为此针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教学引导作用,挖掘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数学内容设计作业,才能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同时在趣味性的作业设计中,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将会提升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知识学习和探索中。因此,趣味性的家庭作业设计,应当拓展学生完成的途径,并充分摆脱书面作业的设计,将其转型成一项活动,更能突显数学作业设计的价值,其中家庭作业布置趣味性数学故事讲解,以及开展一些数学游戏活动,都将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体系。

(四)体现层次性

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学生群体,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调整作业布置的过程与形式。所以依据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设计家庭作业,需要实现不同学生得到不同发展的目标,体现出数学家庭作业的层次性,才能切实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此将丰富的数学作业内容、形式呈现来,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富有个性地完成数学作业。因此,学生选择家庭作业的形式变得丰富,将极具层次性的数学作业带给学生,才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提升的关键。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喜爱和能力,选择不同层次的数学作业,不仅让学生获得学习的信心,还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挑战,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四、小学数学教师作业设计方法

(一)设计趣味型作业

数学教师在设计家庭作业的要重视作业的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讲,有趣的事物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所以,教师如果能够在布置作业时,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可以让学生们产生好奇的心理,从而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程度[1]。趣味性作业非常丰富。除了布置与书中内容有关的作业之外,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作业,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在布置动手实践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巩固,还能让家长了解学生在课堂之中都学了生们,增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

(二)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

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在生活中可以应用,数学也不例外。尤其是数学是日后理科学习的基础,对以后中学物理以及化学的学习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学习好数学学科,也能够解决生活中很多的问题。所以,数学教师要在课堂授课以及家庭作业的布置中,都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的学习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业。教师在进行家庭作业的布置时,需要认真设计,设计出贴近学生生活的家庭作业,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非常有意义的。

比如在学习完三年级下册《测量》中的千米的认识时,这一讲主要是让学生们知道1 千米=1000米,能够进行单位换算以及解决一些与路程相关的应用题。因为学生们之前只学习过毫米、厘米、分米和米,这四个长度单位中,任意相邻的两个之间的进率都是10,但是学习了千米之后,学生会发现千米与米是相邻的单位,但是千米与米的进率是1000。因此学生对于千米的进率练习上很容易出错。那么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第一种是教会学生“手掌法”。就是让学生们伸出手掌,五个手指从小拇指开始到大拇指依次代表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这五个长度单位。除了大拇指和食指的间距最大以外,其余相邻手指的间距都很小,那么小间距就表示进率是10,大间距就表示进率是1000.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手,通过看自己的手就能牢牢地把长度单位的进率记住。教师在教会学生这个方法之后,要布置一个作业,就是让学生将这个方法教会爸爸妈妈,如果学生可以给别人讲出来,那么说明这个学生是真的掌握了这个知识点。除了通过布置这个作业加强学生对进率的认识以外。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所理解。教师可以让每位同学回到家之后,测量5 种生活中的物品,分别用到毫米、厘米、分米、米和千米这5 个长度单位。通过亲自测量,可以让学生对五个长度单位的理解更加深刻。通过这种布置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三)设计创新型作业

目前国家大力支持培养创新型人才。那么,作为一名教师,也应该积极地响应国家的号召,为祖国培养创新型人才。数学教师可以在布置家庭作业时,朝着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去布置作业。通过数学作业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应该是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引发对数学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3]。所以,数学教师设计的作业应该注重学生潜力的培养,改变机械的抄写模式,让单一的作业形式丰富起来。

比如在学习完六年级《圆的周长》时。圆的周长这一讲重点讲解了周长的推导过程。在学完圆的周长之后下一课时就是圆的面积,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布置一个预习的作业。就是结合对圆的周长推导过程的理解,自己尝试着进行圆的面积的推导。圆的周长的推导,数学课本上是通过将圆形在尺子上滚动一周的方式进行测量的,所以一定会有很多同学想要继续将圆通过滚动的方式去测量圆的面积。但是这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个圆的面积的推导对于学生来讲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所以,教师在布置完预习作业之后一定要给学生们一点提示,告诉他们可以通过将圆形分割的方式,重新组合成学生们学过的图形,进而去求出圆形的面积公式。学生们回到家之后,会自己用圆规画出圆形,然后画线分割,最后拼凑其他规则图形。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去预习,无论最终学生们有没有推导出圆形的面积公式,对学生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学生在想办法进行圆形面积推导时,需要不断的进行思考,可以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性。

(四)布置拓展性作业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课内知识的学习,教师要适当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小学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可能在课上的时候教师没有时间拓展知识,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拓展型的家庭作业来达到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4]。数学拓展型作业,主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跨学科的与其他学科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的能力。通过拓展型作业,可以给学生构建出一个全面的知识框架,为学生后续各科的学习打下基础。

比如在学习六年级《圆》这一单元时。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圆的周长与面积。这一单元中,在“你知道么?”的环节里,有一个对圆的知识的拓展,讲的是祖冲之计算出圆周率的小故事。但是书中的故事非常短,没有将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整体经过讲解出来,只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在学到这个小故事的时候,班级中就有很多同学对圆周率计算与祖冲之产生了好奇心理。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布置拓展型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查找祖冲之的资料以及后来人们对圆周率的探索资料,然后根据资料写一篇关于圆周率发展历史的作文。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大家在小组之内分工合作查找资料。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还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五)设计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指的是教师结合班级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给不同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因为在班级中每个同学都是不同的,对于数学的学习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如果经常给同学们布置统一的作业,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教师需要了解班级中的每一个孩子,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5]。在布置作业方面,同样应该给不同类型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比如在学习三年级《倍的认识》这一讲。这一讲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掌握程度,让学生理解倍数和乘除法的关系。关于这一讲,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能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对于乘除法掌握得非常好的学生而言,这一讲非常简单,习题教师讲解一遍就全部可以做对。但是对于乘除法知识掌握一般的学生而言,他们总是分不清谁大谁小,不知道应该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题。所以,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通过分层的方式满足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需要。比如教师在布置习题作业时,可以分为三种题型,针对三类学生去布置。第一类题型为拔高题,在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例:“小明和小红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他们两个人不小心把糖果混到了一起,现在只知道他们一共有30 块糖果,小明的糖果数量是小红的2 倍,问小明和小红各有多少块糖果?”这是一道在倍数基础上拓展出来的和倍问题,适合数学基础好的学生。第二类是拓展题,在倍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一点变形。例:“一箱苹果有10 个,一箱梨的数量是苹果数量的2 倍,一箱橘子的数量是一箱梨的数量的3 倍,问一箱橘子有多少个?”这道题需要应用两步乘法计算,在原有倍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点点的难度,适合上课基本可以听懂,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巩固的学生。最后一种题型属于基础题型,就是和课上的练习题是同样的类型,难度上没有什么变化。例:“花花有10 块蛋糕,花花的蛋糕数是红红的二倍,红红有多少块蛋糕?”这类题型适合基础较差,课上掌握不好的学生,通过做基础题进行知识的巩固。

结束语: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布置作业的方式,创新设计作业,让学生可以得到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数学教师布置
汽车线束布置设计要求
小学一年级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研究与实践
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混合研修模式下的初中数学教师共同体成长的研究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中学数学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策略
特别号都有了
数学教师课程标准意识的价值及意义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
美国家庭作业与学生学业成绩之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