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与田间管理

2022-11-23孟庆涛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小麦绿色农业

孟庆涛

(济宁市兖州区农业农村局,山东济宁 272100)

绿色小麦是一种新型的小麦产品,其认定标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绿色食品:小麦粉》(NY/T 421-2000)执行。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诞生有效提高了我国小麦的品质和产量,体现了绿色、新型育种等技术优势,为我国粮食安全及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绿色小麦也成为了人们在绿色健康生活理念下的新追求。绿色小麦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在各地的农业生产中不难发现,由于很多农户对绿色小麦的认知程度不够,加之缺乏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了解,使得绿色小麦的种植管理技术有所欠缺,其推广和田间管理也面临阻碍。因此,本文将从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作用和田间管理着手,进一步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1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的作用

1.1 提升产业效益

与传统栽培技术相比,绿色小麦的栽培技术表现出更好的抗逆性。同时,其在产量方面也有相对的优势。按照绿色种植栽培的规程,绿色小麦的品质提升将更为显著。示范表明,绿色小麦栽培选用优质高产品种,采用高效的种植技术,与普通小麦相比,产量更高、品质更好、价格更高,可以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这一趋势可以极大地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带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此外,绿色小麦作物可以保证粮食安全,因此可以根据中国粮食市场的当前需求确保健康食品的有效供应,并对农产品的盈利能力产生积极影响[1]。

1.2 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绿色生态经济的影响下,推广绿色小麦技术已成为农业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虽然从技术上讲,绿色小麦只是绿色饮食的一部分,但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我国小麦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质量方面,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引入了先进的生产理念,与传统小麦栽培技术相比,能够有效利用不同的生产资源,通过改善土壤重金属问题,使用有机肥料进行配方施肥,保护耕地地力,并通过使用节水节药技术实现绿色栽培。另外,由于绿色小麦产品的质量优于其他小麦品种,大型高端啤酒厂也已开始批发采购,以提高酿酒原料的质量,这种高消费的影响促进了绿色增长产业的健康发展[2]。

1.3 改善食品安全问题

通过推广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改变我国以往的粗放种植模式,改善过度施肥、过量喷洒农药的情况,使其发展为低肥低残的绿色种植模式,进一步提高小麦栽培技术,从而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此外,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产量和品质优势也有助于农业的不断发展。正是由于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在其发展中所表现出的突出效益,其才能成为小麦种植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3]。

2 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策略

绿色小麦的认定是非常严格的,对耕地周围环境、种植规模、土壤状况、品种选育、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陈旧分散的粗放式种植模式根本无法满足现代的绿色生产需要。要求种植者应具有集中连片的土地规模和过硬的相关知识水平、业务素养。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也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相对系统的工程,需要政策的扶持,多系列社会化服务的合作和规模化种植才能达到最终效果。

2.1 加快推进和完善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搭建土地流转平台、健全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完善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土地流转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加快土地规模经营。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总要求,积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农村产业融合模式。形成龙头企业下订单,合作社和基地抓生产。实现农业经营集约化、管理现代化,把人才、资金、产业等优势要素与土地、劳动力结合,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建设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带动推广应用粮食绿色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粮食品质,增加种植效益。通过发展绿色粮食生产,走出小麦生产供给侧改革的路子[4]。

2.2 通过有效的宣传方式来推广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新理念、新想法

推广是把一些对客户有价值的新理念、新品牌、新思想等核心创意输送给目标客户,让目标客户逐步理解、认同的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引导的过程。而宣传则是把浅显易懂的内容,让大家口口相传,宣传也是实现推广的有效方法之一。粮食种植者是推广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最关键的人员,也是技术利用的主力军。各级农业部门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与改革、新型农民培训等项目,组织聘请高等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专家对能种地、想种地、种好地的粮食种植户进行有效地宣传讲解,提高种植户的绿色生产意识,熟练掌握小麦绿色栽培技术,树立节水环保、高产高效的种植观念。利用项目资金帮助他们更新机械,选派技术人员对种粮大户实行技术人员“一对一”长期包保,重点推广稳产高产栽培模式和绿色粮食生产技术,帮助他们成立种粮大户信用合作联盟,搭建学习交流、农资机械调配、融资担保等平台。另外,在信息化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多媒体和大数据应用的优势做好宣传,有利于推广更多的作物栽培管理相关知识,向种植户展示农作物新品种、栽培管理新技术、农产品营销新动向。

绿色栽培技术的宣传,可以使种植户更好地了解绿色小麦种植的优势和特点。绿色小麦的畅销,更能有效地激励种植户在其他作物上进行试验和应用,从而种植出更多的绿色产品。大力推广绿色种植业,对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5]。

2.3 建立绿色小麦种植基地,促进农户参与到绿色小麦栽培推广中

绿色小麦在栽培过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需要农户和应用者具有较高的科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推广绿色小麦生产技术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一个相对系统的项目,需要广泛推广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如果想提高农户对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认识,可以建立一个示范基地,让更多的农民了解绿色小麦的种植过程,感受到绿色种植技术在推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将使更多的农民积极参与到绿色小麦栽培技术及其推广过程中,从而使这项技术能够应用到实践中。

2.4 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绿色小麦栽培推广提供保障

绿色小麦种植模式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离不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持和新型业态的发展。建设种子研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提供推广优质高产高抗的小麦良种。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支持发展一批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鼓励粮食种植合作社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拓展农机化服务领域,保障绿色小麦的统种统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龙头企业订单农业,发展建设电子商务平台,提高绿色小麦产品价值和附加值。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与应急保障能力。完善植物疫病防治体系,支持发展无人机植保,利用飞防效率高、适应面广、节水节药的优势,确保绿色小麦栽培的统控统防[6]。

3 绿色小麦的田间管理

3.1 绿色小麦的病虫害管理

绿色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应优先使用农业措施。通过选用抗病抗虫品种,非化学剂处理种子,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春耕除草,秋季深翻晒土等一系列措施,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防治虫害方面,可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相结合,利用天敌、灯光、色彩诱杀害虫。在虫害不多的情况下,优先选择绿色防治办法。一是生物防治,首先是利用天敌来对付害虫。将细腰小蜂和寄生蜂投放到田间,这类昆虫对杀死各种幼虫非常有效,幼虫被寄生后很快停止进食,并逐渐被寄生蜂幼虫从内部吃掉;线虫在感染昆虫幼虫方面也非常有效,受感染的线虫幼虫立即呈现鲜艳的颜色,导致鸟类以幼虫为食;在麦田附近,安装各种仿食虫鸟声音喇叭,利用食虫鸟的叫声,吸引它们自己的物种,诱使天敌以昆虫为食[5]。二是物理防治,可以使用诱捕法,利用害虫的本能捕捉并杀死它。性激素诱捕器用来捕捉雄性昆虫,这些陷阱不仅捕获雄性,而且可以干扰感觉器官,使雄性很难确定雌性的位置,降低成虫交配的可能性,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害虫问题。此外,使用紫外线灯可以杀死各种光敏昆虫,而且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如果虫害难以控制,必须使用药物时,优先使用生物杀虫剂毒素。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用来杀死大部分昆虫。苏云金芽孢杆菌可以引起昆虫的各种中毒症状,并通过其消化液的碱性杀死各种昆虫。昆虫停止进食是因为细菌释放的有毒晶体在碱性胃液中产生有毒物质。其缺点是生效慢,且难以杀死高龄成虫[7]。

小麦病害主要有白粉病、赤霉病、全蚀病、根腐病等。小麦病害防治优先从农田入手,在秸秆还田后,使用生物酶和土壤灭菌消毒制剂处理,加速秸秆腐化,防控土传病害及地下害虫。轮作是一种对土地用养结合、促进持续增产的措施。不同作物上的病虫草害种类和发生数量的差异,可以减轻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和传播。如果后期发现田间发生局部病害,则将此区域隔离拔除销毁并进行换土。

绿色小麦在种植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资料(包括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及兽药等)、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范进行生产,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的生产资料,按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绿色小麦发生大面积病虫害等特殊情况下,若必须使用农药,应使用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杀虫剂、杀菌剂、据避剂和增效剂,如除虫菊素、鱼滕根、烟草水、大蒜素等;使用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经农业生产管理部门批准,有限度地使用活体微生物农药,如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等;有限度使用农用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的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

3.2 绿色小麦的肥水管理

科学使用有机肥,除秸秆还田外,其他多数有机肥应作无害化处理和腐熟后使用,防止污染土壤和农产品。生产绿色小麦的有机肥料,原则上就地积造,就地生产,就地使用。播种小麦前,根据测土配方数据施足底肥,但不要过量,使足够的有机质返回土壤,增加生态体系的生物活性。如果由于晚播而出现弱苗,则应给幼苗喷洒有机肥以提高土壤肥力。灌溉要求生产用水质量要有保证,产地应选择在地表水、地下水水质清洁无污染的地区,水域或上游没有对该产地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在冬季,小麦应在3-4℃以上时进行灌溉,并确保田间没有积水,灌溉量足以避免夜间霜冻。在春季,灌溉计划应在3月至4月进行,施肥应与返青水一起提供,以确保植株正常生长,确保足墒足蘖,苗旺长的情况下可以稀疏幼苗并移除一些较弱的幼苗以控制种群增长。小麦成熟后,应尽量延长收获期,以确保在蜡熟期结束时收获小麦,以增加谷物内的淀粉含量[8]。

4 结束语

通过对推广绿色小麦栽培技术作用的分析,说明推广绿色小麦栽培技术不仅能提高粮食产业的经济效益,促使该行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其在产量和质量方面也具有突出的优势,对我国的粮食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为了实现粮食产业的健康发展,应该更加重视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并将其与田间管理相结合,全面提高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我国农业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小麦绿色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