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界学习,助力学生成长

2022-11-23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陈海燕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跨界学科文章

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陈海燕

小学是开展系统教育活动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在学生人格养成、创新素养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加之新课改精神落实要求使然,小学学科教学方式的改进与创新势在必行。因此,集形式新颖、内容有趣、内涵丰富等优势于一身的“学科+”的跨界学习模式,成为引领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了真正令学生受益于跨界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探寻语文教学实行“跨界学习”的关键契机,立足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各个学科的教育资源,使学生获得更具开阔性的发展平台。同时,教师应当以学生发展需求为前提,将跨界优势淋漓尽致展现,为学生开拓出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建立多样化的学习模式,使学生在接触跨界内容中,不仅能实现对语文知识的深度理解,更能借此实现语文知识的综合拓展,为其语文素养的积累与提升创造更优质的条件。

一、跨界生活,强化感知

小学语文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特点的学科,因而在语文教材上安排的内容,大多数与实际生活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跨界学习也是需要相关学科与其他领域产生紧密连接才能实现的,因而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展开跨界学习模式,是较具可行性的。同时,由于学生生活在汉语言环境,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内容是汉字、汉语拼音等,都可以成为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生活是一切的来源,也是一切的归宿,所以,教师不难意识到,语文学科与生活元素之间的结合,也是跨界学习的重要条件。对此,在跨界学习的教育模式下讲解语文知识,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生活与学科教学的内在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建立生活与语文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生活化的元素来激活语文课堂,从而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效果。

以《慈母情深》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首先应当认识到,五年级学生的思想相对而言较为成熟,因而对父母之爱,或深或浅都能感知到。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为了实现跨界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可以通过学生与母亲之间发生的难忘之事,建立学生跨界学习的契机,从而使其通过联想自己的生活,达到几近“感同身受”的情感状态。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表达了母亲的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尊敬,而看似一件件的生活小事,都蕴藏着母亲深厚的情感。基于此,教师在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情感时,便可以从细节的探寻和分析入手,促进学生对课文情感的快速把握。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先带领学生通读文本,引导学生分析作者与母亲之间的互动,以及二者之间的情感。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作者与母亲之间的相处,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慈祥、善良的母亲形象,你的妈妈给你怎样的感觉呢?你与妈妈日常生活中的相处是怎样的呢?有哪些让你难忘的事情吗?”等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为学生打开了学习思路,更是为学生营造出了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可以主动地将目光从课上转移到生活中,将学生的思绪带回现实中,以此思考生活中与母亲的相处情况。基于此,学生便能在联想实际生活的同时,强化自身的情感体验,对课文中“我”对母亲的深情产生共情心理,从而以更真实的情绪感知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显而易见,教师应以语文课程的内容为基础,紧扣学习主题,以问题设置或生活情境创设的方式引导学生联想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并且能有意识地让学生搭建现实生活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联,从而以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为前提,加强跨界生活于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在跨界学习中强化自身的情感感知。

二、跨界科学,打开视野

语文学科本身的人文性,令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之时,注重囊括多种文章体裁和题材,使语文的学科特点获得凸显。小学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科学类的说明文,既具有趣味性强的内容,也具备探究性强的情感方向。这些文章既可以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的文学素养,甚至能促使学生以科学知识的学习,实现科学想象的拓展,从而实现其想象能力的有效发展。基于此,在为学生讲解科学类的文章时,为了帮助学生有效开启“跨界学习”模式,获得额外的知识积累契机,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外,也要根据课文中的内容,为学生引入更多科学类的知识,以便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了解更多的自然科学知识。

例如,在《松鼠》这节课中,虽然“了解基本说明方法”是课堂教学的重点,但教师在分析教材之后,不难发现,学生对动物的关注度是极高的,尤其是生活中不太常见的物种。对此,教师应认识到,教材编写者的另一个目的,便是引导学生借助课文阅读,收获有趣的动物知识,同时增加其探知自然的欲望、热爱和尊重生命的意识。基于此,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安排时,教师就可以先组织学生学习文章的说明方法,以及文章中对松鼠的描写,在学生把握基本的重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了解更多与松鼠有关的知识,进一步强化科学素养。具体来说,教师先指导学生通读文章,引导学生正确识读“乖巧”“驯良”“矫健”等词语,帮助学生积累文章中的生字词。紧接着,学生对文章中的内容进行分析,逐步了解文章中对松鼠的描写,在这一环节,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在想象松鼠形象时,出现不全面的情况,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或是短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观察力,从而配合教材中的文字,认识松鼠的外形、生活习性等。随后,学生对文章中的说明方法进行分析,学习本篇文章的特殊说明手段,从而认识本篇文章与其他说明文之间的差异,提高对“科学小品”这一内容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完成了本篇文章的分析后,为了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行一定的“扩张”,教师为学生介绍松鼠的分布范围、种属类型等内容,在此环节中,学生的探索欲被激起,教师便趁势提问:“学习了课内外的资料,大家还想从哪些方面了解松鼠的知识?”对这一问题,学生能结合自己的兴趣,展开提问,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记录,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并将其作为学生课后作业的依据。比如,教师要求学生为松鼠做一张资料卡,可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后资料的查阅。这样的形式不仅创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是从根本上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积累量。

不难看出,在指导学生分析了说明文后,教师根据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为学生引入其他相关的科学知识。使得教师能在完成跨界的基础上,有效打开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跨界媒体,优化教学

在开展跨界教学时,教师不能只对教学内容进行跨界处理,还应当对教育的方式进行跨界处理,从而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维持学习热情。因此,随着现代教育资源的不断发展,在组织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时,教师也要意识到教学创新的必要性,从而能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引领,主动地打破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之间的界限,积极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语文知识的呈现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现阶段的学生身处信息时代,因而教师以多媒体或是网络,作为信息领域与语文教学的跨界连接,更能令学生在各感官的刺激中,提升其视听感受,带给学生全新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以此提高语文课程的教育质量。

比如,在《观潮》这篇文章的教学中,作者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潮来前、潮来时以及潮退去的内容,期望读者透过文章的知识,对钱塘江潮的宏伟奇观有一个认识。然而,教师应当考虑的是,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极少,大部分学生并未亲身观赏过潮涨潮落,因而其在欣赏文字时,很难单纯地基于文章中的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出钱塘江潮的壮丽景色,从而缺少了一种被感染的情绪,也难以在文字中探寻作者对自然奇观的赞美之情。对此,教师应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文章内容的表现方式,从而强化学生的视听感受,使其能享受阅读,深入体会文字之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抛出话题,邀请见过海潮、江潮的学生先行描述,在学生的简单描述下,其余学生想象中的“涨潮”便能初具雏形。基于此,教师再组织学生阅读文章,学生便能自主结合同学的描述、文章的描写,依靠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初步构建钱塘江潮的景色。随后,在学生了解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声音,场景的变换时,为了令学生的感受更为逼真,教师便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短片,使学生在一场视听盛宴中,真正认识到钱塘江潮的壮丽美景,从而破除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

可见,教师打破常规教育界限,转变教学观念,主动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教育内容,能有效刺激学生的视听感受,带给学生强烈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加强学生对作者写作技巧的学习,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跨界艺术,动手操作

语文学科的抽象色彩较为浓郁,但许多学生甚至教师的观念较为传统,认为语言文字的传递只能通过纸笔与认知体会来实现,因而造成了语文课堂的枯燥性,以及学生的学习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应当意识到,学习较为抽象的语言文字,并不意味着在语文课堂上不能开展动手操作类的活动,相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方式,“化繁为简”,以直观的形式体会文章中描写的内容,兼顾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直接跨界艺术领域,组织学生开展动手操作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制作出精美的艺术品,以此建立起语文学习与艺术的密切联系。此外,在学生完成了动手操作的活动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搭建成果展示的平台,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例如,在《竹节人》的教学中,教师便可根据课文内容中“制作竹节人”的情节,来引导学生展开一场妙趣横生的“手工实践”。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颓”“豁”等字词,引导学生概述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帮助学生厘清文章的整体思路,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随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步骤,为之后开展操作活动做铺垫。在掌握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后,学生利用相应材料进行竹节人的制作,体会动手操作的乐趣。当学生制作完毕后,教师也可以请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竹节人,并通过让学生为竹节人命名,讲述自己制作的过程等环节,让学生在获得他人的赞赏中,更加肯定自己制作的成果,以此实现跨界艺术形式对语文学习的积极作用。

透过上述案例可见,动手操作活动的创建,并不是数学、科学等理性学科的专利,教师能将艺术元素带入语文课堂,打造跨界学习的模式,于学生而言,也是极为有趣且充满意义的。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能实现艺术内涵与语文学习的高度融合,更有利于学生在提高文学素养之余,实现艺术素养和操作能力的不断增强。

总而言之,跨界学习的模式能真正地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优势,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成长放在重要位置,促使学生在交叉学习内容中,提高文学、科学、艺术等多方面的素养。所以,在未来的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重视跨界学习模式,并以语文课程的知识为主线,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以便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跨界学科文章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周鹏飞:大鹏展翅 跨界高飞
牙医跨界冬奥会裁判
陈黎贞 数次跨界唯有初心不变
学霸也是人 那些跨界的大拿们①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