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三夏”小麦机收专项指导调研报告

2022-11-23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徐振兴吴传云

农机科技推广 2022年7期
关键词:跨区机手机收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徐振兴 王 超 吴传云

6月12日-16日,在甘肃省小麦即将开镰收割之际,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带领指导组,先后赴平凉市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和庆阳市宁县,调研指导“三夏”生产和小麦机收准备工作,与基层干部、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农机手和农机保障服务人员等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小麦生产、农机供给、跨区作业保障以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情况。6月25日—28日,在甘肃省庆阳市小麦大规模机收之际,徐振兴副站长、吴传云处长再次来到庆阳市,实地指导“三夏”生产和小麦机收工作。总的来看,甘肃省高度重视“三夏”生产和小麦机收,机具装备供给充足,服务保障细致周到,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到位,冬小麦机收工作从南向北、从东向西有序推进。

一、甘肃省“三夏”机收准备工作扎实推进

1.全力保障机具有效供给。2022年,甘肃省“三夏”生产预计投入联合收割机、铧式犁、深松机、秸秆还田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等各类农机装备40多万台,将完成小麦机收面积960万亩、深耕深松1050万亩、秸秆粉碎还田250万亩、秸秆捡拾打捆600万亩。其中投入联合收割机1.2万台以上,包括省内保有的7500台和省外跨区作业的4500多台;预计小麦机收水平将保持在90%以上,其中河西及平凉、庆阳地区达到96%。甘肃省已进行“三夏”生产周密部署,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三夏”生产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议,农业农村厅已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三夏”小麦机收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力做好“三夏”小麦机收组织协调、作业供需对接、机收服务保障、机收减损培训指导、应急处置防范等工作。各市、县积极响应,落实落细,平凉市、庆阳市各县区均成立了小麦机收服务供需对接微信工作群,由县级农业农村部门向上百名机手发布天气预报、麦田长势、机收进度等信息;平凉市崆峒区建立“麦田到块、机手到人、农机到台”精准台账,推动机收供需基本对接到位。

2.确保跨区机具转运畅通。甘肃省严格落实国家“九不准”要求,分类实施精准防控, 坚决防止层层加码和“一刀切”,在全省范围内已经开通了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94条,设置跨区机收接待服务站334个,对跨区作业人员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简单以行程码带星号等限制跨区作业,保障跨区机收畅通无阻;随着各地小麦收获期临近,将陆续有更多的地区开通绿色通道和接待服务站点。灵台县对跨区作业人员、承运农机装备的车辆驾驶人员、载有零配件的机收服务车辆及农机维修服务人员核验“两码两证”(健康码绿码、行程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跨区作业证),无异常情况的,立即放行;即使核酸检测结果超过48小时,开展一次“核酸+抗原”检测,抗原检测结果为阴性的也立即放行,不以等待核酸检测结果为由限制通行和作业。指导组在高速路口走访了多名跨区机手,均表示凭48或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即可通行,暂未遇到疫情防控“堵点”“卡点”。

3.做好小麦机收服务保障。甘肃省各级政府部门均成立了小麦机收工作专班,公布了120多部24小时值班热线电话,帮助解决机具供需矛盾和机手实际困难。对接中石油、中石化各地分公司及加油站点,开通农机加油绿色通道,落实“三优一免”(优先加油、优惠供应、优质服务和免费办卡)用油保障措施,帮助机手解决实际问题。农机部门牵头做好机具保养、检修维修等各项工作,印发了“三夏”农机检修技术要点等技术资料。宁县农机中心组织了3台“三夏”流动维修服务大蓬车,51处本地维修网点,3个三包售后服务组,确保作业期间零配件供应和机具及时快速维修,并免费提供30多个机具停放场所,方便机手停车休息。泾川县党原镇田驭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灵台县威动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都向指导组反映,目前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保障等都比较到位,心里很踏实。

4.扎实推进小麦机收减损。甘肃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编制了小麦机收减损技术规程、联合收割机操作技术规范、机收提质减损倡议书、小视频等各类宣传培训材料,积极开展减损技术培训和损失率田间测定等工作。省农机推广总站专门组织了2期机收减损技术培训班,培训省市县农机管理、技术推广及农机合作社操作人员768人。6月25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在平凉市灵台县举办了全省小麦机收开镰暨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现场对县区农技人员及机收人员开展了“巴掌法”、“A3纸法”等简易便捷判定机收损失的方法教学,带动全省小麦种植面积50万亩以上的市州和20万亩以上的县区已开展大比武活动20场次,以实现“三个全覆盖”和“一个目标”为主要任务。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和发改委联合开展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小麦机收损失、作业速度及留茬高度等作业指标进行了现场测定。在大比武和监测调查活动中已测定的结果反映,联合收获机作业速度在0.5m/s至1.3m/s间,平均作业速度0.8m/s;留茬高度在12厘米至18厘米间,平均留茬高度15厘米;损失率最低为0.43%,最高为1.38%,平均值为0.86%,均符合NY/T 995-2006《谷物(小麦)联合收获机械 作业质量》损失率小于等于2.0%的要求。

截至7月3日,甘肃省已收获小麦446万亩,收获进度达到40.5%,其中机收面积367万亩,预计7月底冬小麦收获基本结束,平凉市、庆阳市、陇南市、天水等市小麦联合收割机保障充足,交通主干道路随处可以看到联合收割机。

二、甘肃省强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具保障

1.加强专用机具研发。甘肃省针对地理气候特殊、成熟配套专用机具缺乏现状,成立专家团队和工作专班,联合省内5家重点农机生产企业,研制开发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播种机具,以机引、电动牵引为主,同时兼顾丘陵山区小地块使用的人力穴播机。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一体播种机30余种,改进适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单一播种机10多种,满足了甘肃省不同种植区域的播种需求,也为西北其他省份提供了更多的机型选择。

2.加强关键装备保障。甘肃省将实施复合种植作为农业生产的重点任务,全力落实推广面积,分区域强化机具装备保障,安排省级财政专项资金1190万元,按照每1万亩种植基地配套30~40万元的标准,用于复合种植专用机具购置累加补贴,累计向合作社和实施主体投放播种机1485台、改造4381台,确保复合种植机具保障到位、任务落实到位。

3.加强技术指导培训。甘肃省克服新冠疫情影响,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省农机推广站累计组织网络专题视频培训4次,培训各实施县技术人员580人次,各市、县逐级响应,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联训,共组织举办机具现场演示及机手操作培训活动115场次,培训人员6374人次;并依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专家指导组和工作组深入项目实施县开展技术服务,推动关键技术落实落细。

4.加强模式探索总结。甘肃省积极推进技术集成,分区域开展不同种植模式、不同配套机具对比试验,优化技术模式和机具配套系统,提出改进完善建议,今年试验面积达到4234亩。在宁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点地块,指导组实地查看了“2+3”、“4+2”、“6+3”不同种植配比,覆膜和露地不同处理方式,分步和同步不同播种方式等试验对比;据了解,该示范点共283.7亩,集中开展了8种生产模式对比试验,均采用机械化播种;下一步,在收获时将分模式进行测产,测算投入产出比,遴选当地适宜的技术路线,总结凝练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供同类地区借鉴应用。

目前,甘肃省已完成春播复合种植面积32万亩,超额完成2万亩;大部分地区玉米正处于拔节期,大豆处于花芽分化期,苗情长势总体好于预期。

三、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1.关注疫情防控条件下的跨区作业。据甘肃省反映,当地联合收割机总量满足不了机收作业需求;作为全省最大的冬小麦产区,庆阳市种植面积达190万亩,本地现有600多台联合收割机,仅能满足30%的作业需求,跨区机收依赖程度较高。跨区作业仍是甘肃省小麦机收的重要方式,个别地区疫情防控层层加码和“一刀切”,限制跨区作业,对于国家、种植户、机手都会造成巨大损失。

2.关注油价高涨条件下的作业成本。在甘肃省灵台县什字镇中国石油加油站,指导组实地了解到0号柴油价格为8.6元/L,同比上涨超过30%,6月15日已涨至8.92元/L。据灵台县独店乡威动农机合作社刚从陕西省跨区服务返回的机手宋新超反映,估算燃油成本在20元/亩左右,作业成本在38元/亩左右,燃油占了大头,虽然有3%加油优惠,但仍解决不了燃油价格大幅增长问题。燃油价格的大幅增长增加了机械化作业成本,增加的支出由作业服务机手和种植户联合承担,既压缩了机械化作业服务利润,也提高了种植户机械化作业支出。

3.关注稳粮保供要求下的作物复种。在耕地面积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复种指数是提高粮食总产量的有效方式。甘肃省区位优势特殊,部分地区冬小麦收获后,种植荞麦、谷子、糜子、杂豆等生育期较短的粮食作物,可有效提高复种指数。甘肃省已开展新一轮包抓督导,督促各地查缺补漏,加强复种,力争夏播只增不减,确保全年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到位;平凉市崆峒区已出台复种支持政策,利用区级财政资金对夏播复种的农户每亩补助100元,有力推进“多种一季是一季”。

4.关注“2+2”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大豆机收。甘肃省是我国典型的旱作农业区,采用农膜开展农业生产在当地较为普遍,近几年重点推广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今年以来,我国大面积推广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甘肃省部分种植户将两种技术结合,同时采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因1.2米农膜宽度限制,部分农户采用了“2+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且由于当地大豆品种生育期较短,大豆先收,而大豆带宽在1.5米左右,对大豆机械化收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收获大豆的谷物收获机的外廓尺寸要在1.3米以内,目前市场上尚无此类机型。在与当地农机化部门研讨后,提出了采用窄幅宽割晒机先割倒再收获的解决方案,但大豆成熟后豆荚易炸裂,收获损失率偏高。

猜你喜欢

跨区机手机收
抓机收减损 保颗粒归仓
听一线机手“吐槽”
组织水稻跨区作业,提高水稻机收水平
机收包谷
我国大规模小麦机收率达97%
全国小麦机收率96%创新高
浅谈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
怎样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效率
收割机安全操作“八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