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报道要体现检察新理念

2022-11-23

法治新闻传播 2022年4期
关键词:检察检察机关舆论

刘 亚

从愿景到行动,从“大写意”到“工笔画”,“双赢多赢共赢”法律监督理念贯穿“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各领域、全过程,不仅成为全体检察人员司法办案的根本遵循,也成为检察机关参与“中国之治”的创新方案。对记者而言,如何在报道中体现检察新理念,我认为有三要素:一是提高站位,二是增强敏感性,三是以小见大。

提高站位

不管是党史学习教育还是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我们都经常讲要“提高站位”,这个词并不是落在纸面上的一句口号,而应该是落实到日常工作的指挥棒,就像经常说的,没有脱离政治的业务,也没有脱离业务的政治。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贯穿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政治立场。检察机关要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用高质量法律监督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在一个个具体案件、一项项检察具体工作中,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所以提高站位,究其根本就是要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具体到报道中,就是要在思想上站稳群众立场,在采访中体现人文关怀,在写作时彰显人民温度。

比如我写的深度报道《别人拿刀砍你时,你能砍回去吗?》,结合多起正当防卫个案,阐释了“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理念,剖析了被称为“沉睡条款”的正当防卫是如何“苏醒”的。个案中就有当时特别轰动的江苏昆山反杀案,当时检察院对嫌疑人不批捕的决定,得到了社会和法律学界的一致肯定。

近年来,最高检一直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办案,也要求我们的新闻报道站稳群众立场,从人民的角度出发,最终落脚于保护人民的利益。《别人拿刀砍你时,你能砍回去吗?》这篇报道传播效果好,重要原因就是以老百姓看得懂的方式讲故事,而不是一上来就谈专业的正当防卫条款如何运用、有哪些困难。老百姓最关心的还是最朴素的正义观,就是当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自己究竟能不能还手?能还多重的手?这其中既蕴含了对老百姓的人文关怀,也彰显出人民温度。

增强敏感性

迅速、准确地发现和识别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是记者必备的一种能力,也就是新闻敏感。要增强敏感性,一方面要求我们对检察系统有充分且深入的认识,在日常工作中能够锚定方向,有的放矢。

比如每年全国两会,就是发掘新闻点的黄金时间。今年两会期间,我通过采访董明珠代表,深入探讨“996”工作制是否属于违法行为、企业如何保护劳动者权益等问题,不仅充分肯定了检察机关探索开展“996”公益诉讼的意义,还为下一步检察机关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稿件体现了专业性与新闻性的结合,也引发司法系统和民众热议,得到最高检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肯定。稿件制作成视频在微博发布后,当天冲上微博热搜第5位,话题阅读量破亿。“明星代表+热门话题”的组合不仅达到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也对推动“996”公益诉讼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既要守好底线,又要善于引导。当前舆论环境复杂,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这个大变局中,新闻宣传事业可谓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授人以柄。所以,我们必须守好意识形态的底线。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我们在做宣传报道甚至是舆论斗争的时候,永远都不能忘了“真实”这一原则,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真实的前提下,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用检察机关的积极作为,换得检察机关的权威性和人民群众的认可。

从报道角度,《方圆》重点做过公益诉讼、未检、普通和重大刑事犯罪等方面的深度报道,几乎覆盖了“十大业务”。比如未检工作,我们曾详细报道过女童保护、一号检察建议和强制报告制度;公益诉讼方面,涵盖了水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文物保护,还有高空抛物、无障碍设施等。可以说,每一项检察工作都有可以深入挖掘、深度报道的价值。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是个方法论的问题,比如在描写一滴水的时候,就要展开联想,把一滴水的意义与人类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在叙述人类发展的问题时,要更多阐明一滴水、一棵草的作用。也就是常说的大主题小切口,小事件大道理。特别是在深度报道中,寻找小切口,学会讲故事,尤为重要。要避免读者看完文章有“你说的都对,我啥都记不住”的观感,也要避免专业术语的堆砌,让读者有在看结案报告、云里雾里的感觉。

对检察工作来说,每一阶段都有重点部署的工作,比如公益诉讼工作,之前就有窨井盖治理、无障碍设施建设等;未检工作中就有这两年推行的强制报告制度。以强制报告为例,它其实是一项很宽泛的制度,必须强制报告的主体有很多,比如医院、学校、社区和酒店工作人员等。《方圆》做“强制报告”这期封面报道时,就选择了医院、学校、社区、酒店这四个切入口,从切入口里讲典型故事,再深入阐释强制报告推行的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建议。

我当时采访了一个案子,一个医院护士在接诊时发现一名五岁的小女孩全身大面积被烫伤,大腿、小腿还有不同程度的淤青和针眼,护士询问小女孩时,小女孩说是妈妈弄的。护士一下子就警惕起来,小女孩很可能是被虐待了,于是马上联系警务室报警,由此发现了一起涉嫌虐待和故意伤害的案子。在进一步讲述医院强制报告时,我专门采访了当时接诊的医护人员。说起强制报告的推行,其实当时有的医护人员还是挺抵触的,觉得办案是公安机关的事,自己何必多此一举,怕惹麻烦遭到打击报复。这种情况不仅是医院,在学校、酒店之类的地方,同样存在怕被打击报复而不愿意报警的情况。

通过对这些情况的调查分析,给检察机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是要加强对强制报告的宣传,方方面面的主体都要普及到;另一方面是要加强强制报告的刚性,让这些主体知道,报告是义务,不报告是要受惩罚的,同时也要设立奖励机制,嘉奖那些主动报告提供线索的人。

这也是我们做深度报道的意义。寻找小切口,讲好检察故事,再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这样的报道不仅“好看”,更是“有用”。总体来说,我们做检察新闻报道,无论什么选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深切领会检察新理念的真正含义。

举个例子,杭州一名女子在取快递的时候被人偷拍,还被造谣成出轨的富婆。最初公安机关对几名造谣的人进行行政处罚,但随着网络谣言不断蔓延,这名女子向法院提起了诽谤罪的刑事自诉。之后,当地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对造谣人以涉嫌诽谤刑事立案侦查,案件由自诉转成了公诉。

该案说明,检察机关作为司法机关和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带头学习、贯彻、保障民法典实施是检察机关的“必修课”;自觉从民法典中探寻创新推进检察工作的思路、方法,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和检察自觉,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起案件办理中,以高质量检察履职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每个检察人都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也是我们作新闻报道要思考的问题。

观点速递

媒体肩负新闻信息传递、舆论引导、主流意识形态培育、对外传播等使命任务,新闻舆论工作更是关系到国家舆论安全、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国家形象建构,重要性不言而喻。探索媒体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必须始终将主导权、主动权掌握在党的手中,坚持和服从党的领导。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催生的新传播格局下,新闻传播参与主体更加多元,舆论场中各类思想观念交织,舆论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风险增加。探索媒体深度融合的机制创新,必须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着力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增强其服务性、建设性功能,为新时期党和政府工作提供话语支撑,营造有利舆论氛围。

——黄楚新、郭海威、黄佳蔚,《传媒》2022年第8期

猜你喜欢

检察检察机关舆论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轻装”后的检察机关该干啥——子洲检察院践行“人民的名义”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坚持稳、准、狠原则 确保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信阳市检察机关扫黑险恶专项斗争纪实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浅议检察机关会计司法鉴定的主要职责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