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半农半牧区草原保护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11-23墨慧萍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4期
关键词:迪庆草场畜牧业

墨慧萍

(云南省迪庆州林业和草原局,云南 迪庆 674402)

随着我国社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步提升,而国家也十分重视草原保护。但是在部分区域依旧存在半农半牧区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对于草原的剥削力度较大,会造成较大的草原生态压力。因此,本文建立在案例分析法以及理论分析法的基础上,综合对具体的草原恢复以及保护工程进行分析。这不仅是本文论述的核心内容,也是进一步强化我国生态草场建设力度的关键研究课题。

1.半农半牧区草原发展及保护的核心问题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种植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在此基础上的畜牧业,能够有效借助自然草场优势,创造更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受到传统粗放型农业管理以及畜牧管理的影响,当前部分区域的草场破坏较为严重。例如沥青州本身处于高海拔地区,草原生态自我修复能力较差,大规模的农业种植以及畜牧业会导致草原被过度开发,加之乱砍滥伐较为严重,将严重影响草原资源的发展。继而导致的荒漠化以及土地盐碱化将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持续性建设。

究其原因来看,首先,大部分农户的环保意识不足,在农业种植以及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单纯地注重经济效益,却缺乏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处意识,从而导致半农半牧区域的草原生态破坏较严重。

其次,地方政策体系在落实的过程中存在细节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上层政策未能全面落地,其中,基层执行人员综合能力不足、农户配合程度较差,导致错误意识以及错误行为未能及时被纠正,将直接影响草原生态平衡。

再次,草原资源的规划也缺乏合理性。结合当前的社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来看,草原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不仅可以提供畜牧养殖以及农业功能,更可以与社会第三产业融合起来,建立在自然生态开发和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旅游经济已经成为了多方关注的重点。但是当前部分区域的草原利用及开发规划不够合理,部分资源被闲置,不仅影响了地区经济发展,更成为了畜牧业以及农业的发展阻碍。

2.半农半牧区草原保护案例及背景分析

迪庆藏族自治州地处滇川藏三省区交界处,是全国十个涉藏州之一,也是云南省主要天然草原牧区。全州拥有天然草地面积较大,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29%左右,人工和改良种草面积在逐年提升,居全省之首。但是综合当前部分草原发展状态来看,由于放牧过度,导致草地覆盖率降低到30~40亩,形成重度退化的局面。因此,鉴于生态修复以及环境保护,加大对草原生态的保护,强化草场管理质量,已经成为迪庆州近年来发展的关键课题。深入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这其中,针对区域半农半牧区进行草原草场生态治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稳定局面是核心任务。

3.半农半牧区域草原保护利用的优化

通常来讲,在半农半牧区域,农业和畜牧业综合发展是主要的发展模式,同时也要权衡经济效益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联,分析二者之间存在的矛盾点,并且打造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这样能够有效提升半农半牧区的经济效益,更可以加强对草原资源的保护。因此需要秉承着生态发展以及和谐发展的理念,结合半农半牧区域的实际发展问题进行科学规划,这样才可以促使社会经济以及生态产业协调发展。

3.1 构建完善的草原资源保护制度

制定完善的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必须要具备前提条件,因此落实好可参考的基本发展制度制定,可以为草原保护提供有效指引。首先,合理地进行草原资源的划分,了解草原资源本身的承载力以及实际价值,将其划分成人工草场、改良草场、放牧区、重点保护区、割草区、农业局每一些各区域必须要有明确的制度进行针对性管理,若发现个人或组织存在违法操作要及时地进行严惩,并且落实整改。

迪庆州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坚持扛起自然资源保护的责任,及时地进行草场管理状态以及使用状态的监管和分析,确保辖区内的所有草场不被破坏,并且能够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结合相关部门频发的法规条例以及政策,并且结合不同区域草场发展状态进行针对性调整,比如针对饲料产量以及畜牧业的发展状态进行持续性监督,适时地开放部分自然草场,满足畜牧业的发展。建立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政策细化,要结合畜牧业以及农业的发展,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以及管控策略;可以通过安插技术人员的方式落实到草场一线,定期完成指标考核工作,这样能够提升草原管理的规范性。

另外,落实好生态环保意识体系的宣传和培训,尤其是针对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区域,由于农户以及养殖户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不高,对于生态环保的认知不强,那么就需要相关部门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媒体等广泛宣传及现场咨询、走访农牧户、发放资料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草原在促进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家园中的作用,并通过图说草原法及典型案件警示教育等方式,使草原法律法规深入人心,增强全民遵守草原法律法规的观念,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重点宣传草原法律法规及条例,草原的功能、地位和作用。

总之,在半农半畜牧业的发展中,要有计划地进行指导,按照固定的发展步骤加强管理。因此,各地区要提高对畜牧业发展管理细则的认识,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

3.2 启动具有针对性的草场建设保护项目

迪庆州需要结合第一产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建立在不同区域半农半牧草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给予扶持和补偿。

首先建立完善的扶持机制,要进一步提升草原生态产业链的稳定发展状态。农业发展可以为畜牧业提供饲料,维持畜牧业的稳定建设,能够避免对草原生态进行破坏。提供优质的种植技术以及畜牧管理技术,能够为农业以及畜牧业的日常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开展与农业和畜牧业相关的生态型产业链,实现资金回流,并且构建循环型资金链,这样也可以有效推动区域第一产业的高效发展。

另外,需要制定科学的补偿政策,在区域大力开展退耕还草以及退牧还草的项目的过程中,要及时地针对积极响应的农户以及牧民进行补偿。进一步增加常规收入,这样能够降低农户以及牧民大规模开垦草场的概率更可以为草原生态保护奠定良好基础。

除此之外,国土空间规划要“一张图”,林草空间规划更要“一张图”。这既是对林草空间实现精准管理的有效途径,也是林草相互渗透、此消彼长、自然演替的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认真落实“十四五”林草事业规划,摒弃惯性思维,按照生态需要引导、自然条件适宜和尊重历史、尊重现状的原则,切实做到同一生态空间内需林则林、需草则草,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下有草、草上有林,并实行综合平衡、动态管理,以此推动林草“两张皮”的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认真履行草原保护修复和监督管理职能,统筹推进林草生态保护修复,构建林草一体化调查监测体系,加快补齐草原工作短板。

3.3 打造退牧还草体系

为了全面提升迪庆州既有草原资源的恢复力度,针对已经开垦的农田以及畜牧区适当的进行紧缩性管控,利用退耕还草以及退牧还草的方式,给自然生态草场更多修复空间以及发展空间。尤其是针对环境较为恶劣且土质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必须要坚决进行保护,禁止放牧和开垦,并且通过人为手段来补充土壤养分,预留充足的时间进行自然资源的恢复。

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加快退化草原植被和土壤恢复,提升草原生态功能和生产功能。在严重超载过牧地区,采取禁牧封育、免耕补播、松土施肥、鼠虫害防治等措施,促进草原植被恢复。对已垦草原,按照国务院批准的范围和规模,有计划地退耕还草。在水土条件适宜地区,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鼓励和支持人工草地建设,恢复提升草原生产能力,支持优质储备饲草基地建设,促进草原生态修复与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有机融合。强化草原生物灾害监测预警,加强草原有害生物及外来入侵物种防治,不断提高绿色防治水平。完善草原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草原火情监测预警和火灾防控。健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监管制度。继续加强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和草原生态修复项目等林草业生态建设项目,让更多的农牧民参与到项目实施,促进农牧民的增收,实现草原和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4 增强草原生产能力和利用价值

在落实自然生态草原保护的同时,也需要做好草原生态价值以及经济效益的开发,可以适当地建立人工草场,进一步加大牧草的供给力度,这样能够为畜牧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同时也可以打造切实可行的政策体系,综合自然草场的改造以及开发进行分析。

迪庆州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对草原林地的恢复力度,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因此需要从防范工作做起。据2018年草地清查结果显示,迪庆州三县(市)除维西县有50853.1公顷的草地未退化,其余草地都不同程度地出现退化现象,重度退化面积已超过50%以上。为保护和治理好两江流域的生态,控制好水土流失,减少两江下游区的洪水泛滥程度,进一步保障两江下游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加大生态修复的力度。在生态修复工作中,依据现地的土层厚度、土壤结构和土壤成分,采取“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以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分为目标,逐步实现林草融合。

除此之外,还需要落实好自然资源病虫害管控。大规模的虫害是影响草原资源、社会利用价值的主要因素,因此全面提升对虫害以及病害的重视,采取科学的方式进行治理,能够有效避免自然草场被生态破坏。首先引进科学的智能化监管体系,可以建立在3S技术的基础上,构建动态化的远程草场管理模式,通过红外遥感装置以及卫星遥感技术,了解草原林地的发展状态,做好病虫害的动态性监控。尤其是及时地监控不同类型害虫的迁移特点以及扩散规模,提早进行防治。在防治手段上多利用物理防治技术以及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控制,避免对区域自然资源造成化学污染,同时也要避免生态入侵和外来物种对草原产生的影响。

3.5 构建半农半牧循环式经济体系

21世纪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逐步成熟,并且借助科技以及现代化管理手段,结合草原生态承载力以及实际价值,打造循环式的经济,能够有效提升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影响。比如可以通过招商的方式,吸引外界企业投入到草场建设中来,全面鼓励牧民落实合作养殖模式,可以借助当前现代化的设备以及场所,打造成熟的畜牧养殖产业链,促使草原资源最大化,杜绝浪费以及破坏,也可以为牧区的发展创造更大的收益。另外也需要通过优选草叶以及牲畜种类全面提升农业和养殖业的质量,可以在农牧混合区域种植人工草皮,打造混合性作物,进一步提升退耕还草效率的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原有的农牧需求造成影响。

合理开发地方第三产业链条,建立在自然资源保护以及优化利用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旅游业、经济林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进行针对性分析。比如自然草场以及现代化项目管理体系可以作为旅游业的基础,畜牧业可以成为农业肥料供给的源头,而农业和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又可以为地方生态性旅游业提供多元化食品以及副产品。

利用这种方式打造多项循环和融合到经济发展体系,进一步开发草场的最大价值,也可以实现农业牧业的共赢,确保地方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

3.6 加强草原生态监督管理质量

首先,责任部门必须全面发挥自身的监督和管控职能,在加强法律宣传以及现场监督力度的同时,能够着手于迪庆州自身的发展状态,重点治理肆意开垦以及故意破坏草原生态的非法行为;明令禁止采集以及猎取野生动植物,禁止名贵植物的开采和销售,严格打击非法产业链条;进一步发挥地方监管部门的实际职能,完善监管制度,健全地方生态管控体系,打造具有标准化和规范性的管理模式;全面加强地方监管人员团队的综合能力,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以及文化水平,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技术体系构建智能、自动、可持续的生态监管方案。不仅可以提升地方草场的管控质量,更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打造现代化发展空间。

按照《云南省草原“星空地”草原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对草原样地基本情况、草原生产力、高度、盖度等调查方法进行野外调查,拍摄样地景观照、样方俯视照。通过高分卫星、无人机、地面监测等技术对草原植被高度、盖度、生物量等各项监测指标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构建遥感模型,实现我州草原数据实时快速获取、自主下载、自主分发,取得更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通过关键期物候监测、生态状况调查、经济社会指标调查、气候信息记录、入户调查访问等主要目的,均为了解某地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土壤、气象和水分等相关情况及变化规律,通过长期监测,能科学合理利用草原,使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实现可持续利用。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落实好自然生态保护和综合经济协同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多方关注的重点。迪庆州秉承着草场资源保护的原则,建立在半农半牧区混合生产体系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既有的制度体系,落实好生态监管以及产业创新,加强政策扶持以及奖励,开展循环型经济,不仅能够提升地方草场的使用价值,也能够提升草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迪庆草场畜牧业
第二十届(2022)中国畜牧业博览会
迪庆州喜迎党的二十大 优秀美术作品选登(一)
碳中和目标下畜牧业低碳发展路径
万亩草场
草场
万亩草场雪凌奇观
云南迪庆 留住美丽乡愁,绘就雪域高原的“诗和远方”
对加强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思考
青青草场
手机媒体的使用与藏区稳定研究*——基于迪庆藏区田野调查的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