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业融合”背景下现代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以广东高职院校为例

2022-11-22喻珊

时代汽车 2022年22期
关键词:两业人才需求课程体系

喻珊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 510507

1 引言

物流业和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在“工业4.0”与“智慧物流”的不断发展过程中,物流业和制造业将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两业融合发展不仅是提升制造业竞争力、降本增效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物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两业融合发展是行业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必然趋势,而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则要求既要具备数字化能力,又要有对物流运营管理、生产制造流程等方面有充分了解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支撑。因此,在两业深度融合背景下,探讨如何培养既懂智慧物流运营管理又懂智能制造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就成了当前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2 两业融合背景下物流人才需求分析

2.1 人才需求特征

2.1.1 智慧物流人才需求数量增多

制造业与物流业的深度融合,势必需要智慧物流人才作为支撑,这也必然带来大量的智慧物流人才需求。通过对广东省相关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进行调研发现,近34%的企业认为未来5年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将增长10%-20%,近20%的企业认为未来5年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将增长20%-30%,近15%的企业认为未来5年企业对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将增长30%-50%。

在企业访谈中,深圳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表示,未来5年内,企业的智慧物流岗位如物流规划与设计、智能仓储与运输管理等,人才需求将达到怡亚通总人数的60%以上,人才缺口非常大。深圳前海飞特控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强调,飞特的发展方向是大湾区跨境智慧物流企业,现急需的智慧物流岗位有物流大数据分析、智能仓储与运输设备操作与管理、智能物流系统开发岗,人才需求量在15-20人左右,未来智慧物流人才需求会持续增长。

2.1.2 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

随着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的协同发展,物流产业正经历着从传统物流到智能物流的新发展阶段。未来的物流人才既要有基础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还要有供应链管理能力、大数据处理能力、现代生产的管理能力、智能设备操作能力、智慧物流企业规划能力等,因此,在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中,要培养与行业形势和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具有高层次技术技能的创新型人才。

图1 调研企业未来5年智慧物流人才需求变化

2.2 人才需求变化

2.2.1 岗位需求变化

随着德国“工业4.0”理念的推广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传统的以高强度劳动为基础的物流工作,已经被智能化的机械装备、智能机器人所取代,这也使得物流专业人才的岗位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物流基础性岗位(仓管员、拣货员、调度员、配送员)人才骤减,而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通过对广东省相关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调研发现,企业未来5年需求最多的前五个智慧物流岗位的排序分别是:智能仓储大数据分析、智能化仓库管理、智能化物流企业规划,智能化设备操作和智能化设备技术人员。

2.2.2 职业能力要求变化

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的产业协同发展,对物流人才的物流专业知识、职业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新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两业融合背景下,物流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物流管理理论与业务操作技能,还需要了解制造业的一般知识,熟悉制造企业生产流程。同时,对职业能力也提出了全方位、综合性的要求,学生要具备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智能化设备管理和使用维护能力、智能化企业管理系统开发和实施能力等。对综合素质的要求则更加全面,包括沟通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协作共享思维等物流人才素养。

图2 调研企业未来5年智慧物流岗位人才需求排序

3 广东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3.1 专业人才培养与物流企业实际需求不匹配

通过对广东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还是以面向商贸流通行业、国际物流行业、第三方物流为主,培养目标为掌握仓储、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等物流作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几乎未涉及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的相关内容。部分院校有向智慧物流方向的人才培养倾斜,但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及实训条件远不能满足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此外,对两业融合发展的前瞻性认识不够,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设置跟不上融合发展趋势,使两业融合的智慧物流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实际需求。

3.2 课程体系设置与物流人才素质需求不匹配

两业融合背景下,企业越来越需要具有多学科知识和多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鲜明,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势必导致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统一规划,课程设置不够严谨,课程结构不合理。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培养方向仍然是以国际物流、商贸物流和电商物流为主,课程设置偏向文科。目前高职院校课程内容基本还没有立足两业融合的相关的岗位群,将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知识结构体系纳入其中。

3.3 师资力量与物流人才培养需要不匹配

在师资队伍方面,由于行业转型升级,很多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无法快速提升,无法满足智慧物流人才培养的需要。教师队伍专业背景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匹配度较低。大部分高职教师较缺乏企业生产知识和实践经验,教学内容相对落后,跟不上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在调研中发现,物流专业教师团队中双师型教师比例已超过60%,但是很多教师只是通过培训获得了双师资格证书,短时间的培训只能证明教师了解了物流技术前沿的内容,并不能代表教师已经具备了操作和实践的能力。

3.4 物流实训室建设与物流教学需求不匹配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实训室建设还停留在传统实训室的水平,主要的实训内容还是叉车类设备操作、仓储堆码、运输装车、配送拣货、RF手持操作等,虽然已经能符合传统物流企业的人才培养需求,但是随着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的深入融合,对物流人才能力培养要求的提高,传统物流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当下智慧物流人才能力培养的需求。

4 两业融合背景下广东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

4.1 重新定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当地区域经济的特点、产业发展、企业转型所需的人才要求,同时,结合学校资源优势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划分专业就业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以广东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例,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基础上,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广东省的制造企业、商贸企业、物流企业等,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双创意识、工匠精神、新商科思维、职业素养、岗位迁移能力”,掌握物流运营管理、智能制造生产运营等相关知识和专业技能,适应“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与管理模式变革创新需求,具备供应链管理能力、数字化能力,熟悉物流运营管理和生产制造流程,能够胜任智慧物流岗位,满足智慧物流与智能制造融合背景下高端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4.2 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对培养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两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基于人才培养定位,构建服务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课程体系。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做到在全面兼顾通识、专业、选修、实践课程四者有机融合的前提下,持续进行知识体系的更新升级,新增智能制造、智慧供应链、智能仓储管理、智能物流企业规划,智能设备操作、智能大数据分析等课程,同时,增加实践课程的比例,重视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此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还需要考虑教育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打破专业束缚,体现智能制造与智能物流的交叉互融,奠定多学科学习背景和职业张力。

4.3 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在两业融合背景下,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在两业加速融合阶段下,教师要不断自我学习,更新知识储备,鼓励教师定期参加国家和省级培训,积极参加行业企业会议和业务培训,学习行业前沿知识,掌握行业发展新趋势,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第二,鼓励教师在假期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学习,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深入企业生产环节和业务流程进行挂职锻炼学习,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水平,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三,从校企深度合作的企业中聘请在智能制造和智慧物流一线岗位、管理等岗位上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开展职业标准和实践培训,指导实习,构建“双元”制模式。

4.4 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在两业融合的背景下,学生除了要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外,还应该有机会和能力实践和应用智慧物流的相关技术。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改善物流实训条件,开展校企深度合作。一方面,结合院校人才培养定位,对学校原有物流实训基地进行升级改造,增设相应的智慧物流实训实施设备,如分拣机器人、智能AGV搬运车、无人驾驶叉车、智能穿戴设备、无人配送设备、物流规划与仿真系统、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提升实践教学条件。另一方面,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京东、菜鸟、顺丰等大型企业共建智慧物流生产性实践基地,把企业实际生产任务引入到实训教学中,实现实训精准对接生产。

5 总结

随着我国物流业和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爆炸式增长,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本文从两业融合背景下物流人才需求特征和变化分析出发,结合广东高职院校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现状,提出了两业融合背景下广东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建议:重新定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型教学团队、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希望能为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两业人才需求课程体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2年冬奥会冰雪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路径研究
全省唯一!大湾区“两业融合”高地如何炼成?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两业”共进敲响百姓“幸福门”
数读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