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放养家禽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2022-11-22冯林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家禽患病养殖场

冯林

(江苏省邳州市港上镇畜牧兽医站 221332)

家禽养殖已成为农村发家致富的一种方式方法,散养家禽的疾病预防成为养殖户的主要工作,关系到自身利益。若家禽感染疾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理,会产生极大的危害,养殖户要采取科学预防及合理养殖管理等措施,避免出现疾病。

1 引发疾病原因

1.1 环境差

农村家禽养殖多采用散养方式,农村地方大,为散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大多养殖户文化水平不高,致使其未合理选择养殖环境,也没有建立适宜的禽舍,只是随便找个地方进行养殖,仍旧采用落后的养殖方式。禽舍大多都是临时搭建,遇到暴雨天气家禽会被雨淋,禽舍也不能阻挡家禽天敌,四周鸟类及鼠类很多,没有环境保障,养殖户未对禽舍及时清理,导致家禽生长环境极差,容易滋生细菌,不能及时消毒,家禽感染疾病频率增高,疾病传染率高,致使大多家禽死亡,给养殖户造成损失[1]。

1.2 管理不规范

农村养殖户大多还是按照以前管理模式进行家禽管理,缺乏管理意识及完善的管理制度,管理比较随意,致使家禽感染疾病概率增加。如任由外部人员进出禽舍,禽舍不能定期进行消毒,不同时期的家禽一起养殖,对工作人员饲养方式没有进行系统规范,禽舍的粪便清理不及时,员工不穿工作服进行工作,禽舍不注意定期通风,致使禽舍卫生不达标,家禽生长环境恶化,导致家禽易感染疾病。个别家禽患病时未对禽舍及时进行整体消毒,疾病仍然存在,家禽患病率提高,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1.3 防疫观念差

农村养殖户大多只看重经济利益,忽略家禽防疫,防疫观念不高,对防疫知识不够了解,当家禽发生疾病时,使用错误药物进行治疗,没有向专业技术人员请教,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治疗,致使免疫效果不好,甚至使家禽患病更加严重,造成更大的损失。发生疫病时,大多都参考以前经验进行防制,用相同药物治疗不同疾病,产生抗药性。引进幼苗家禽时和不同类型家禽混合养殖会进一步增加患病概率;随意丢弃死家禽,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容易产生疾病传播,若不能及时控制,会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严重时饲养员也会感染。

家禽养殖防疫工作较为复杂,相关技术人员工资较低,养殖户招不到好的防疫人员,导致防疫人员大多没有进行系统培训,综合素质较低、责任意义不高、专业能力不足,不能做好家禽防疫工作,致使家禽容易感染疾病。

1.4 养殖技术落后

现如今,农村养殖家禽大多都是小规模养殖,都是在闲暇之余养殖,没有当成主要经济来源,致使养殖技术落后,不能及时跟上时代脚步,养殖方式还是参考之前的方法,随便找一块宽阔的草地进行养殖,当地政府也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致使养殖管理非常随便,没有采用科学养殖方法,增加家禽患病概率,减少养殖户收益,当地经济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2 常见疾病表现

2.1 混合感染增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家禽养殖日渐增多,且数量越来越多,随着养殖密度不断增加及外部环境干扰,很容造成发生混合感染。以前养殖规模较小,传染疾病比较单一,发生疾病时能及时发现并根治,但现在随着养殖密度增加,疾病种类越来越多,防制工作相对复杂。比较常见混合疾病有大肠埃希氏菌和一些呼吸道疾病混合,治疗十分困难。现在鸡场养殖多出现肝炎和白血病混合疾病,其治疗效果非常不好,发病后若能及时处理会得到缓解,否则整个鸡场都会患病,不断出现大量鸡死亡现象,给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2]。

2.2 非典型疾病增加

现如今,大部分养殖场环境没有得到很好治理,致使出现混合疾病,家禽抵抗力变差,家禽患病没有之前的特征性病变,出现非典型疾病,使专业技术人员不能诊断出来,耽误最佳治疗时间,难以根治,不仅提高了药物治疗投入,还降低了养殖户的整体收益。

2.3 呼吸系统疾病频繁

部分养殖场禽舍通风不良、卫生差及湿度较大等,容易滋生细菌,使呼吸道受到感染,出现呼吸道系统疾病。或者一些养殖场喷洒消毒液时进入家禽呼吸道,造成感染。

2.4 病原体发生变异

养殖场养殖数量不断增加,在疾病防制时使用抗生素,能有效治疗相关疾病,但也会有一些药物留在家禽体内,使病原体发生变异,且传染速度快,容易出现大量家禽死亡现象,让当地养殖业发展缓慢,给当地经济造成损失。

3 农村放养家禽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3.1 改善环境

养殖户应完善相应的养殖设施,提高家禽生活环境,减少疾病的侵害。选择适合家禽生长的散养地点,搭建禽舍时要注意良好通风、防水效果好及防止鼠类侵犯。要求养殖人员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避免细菌滋生,定期清理禽舍,保证家禽禽舍良好环境,有助于家禽生长,增加养殖户的收益[3]。

3.2 实行科学管理

完善养殖技术,实行全进全出,将同一批、同一生产阶段的家禽放入同一生产区,在该生产区饲养一定时间后又全部转入下一生产区或出栏出售,之后该生产区彻底打扫卫生和消毒,以备下一次使用,可以减少家禽患病交叉感染的机会。实行科学饮水进食,避免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对相关饲养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让其遵守制度出入养殖区,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出入禽舍,从根源上避免家禽患病,减少家禽死亡。

3.3 增强防疫措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也在不断改变,养殖场出现很多新病毒,一些病毒发生基因突变,使得养殖场防疫工作开展困难,相关技术人员也不能及时进行治疗,只能任其发展。

养殖场进行防疫措施时,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工作,保证每一个家禽都能得到保护,不要在疫情附近散养家禽或购买饲料。提高对家禽散养区的检查,观察家禽日常饮食和排便情况,出现不良反应及时隔离,避免传染其他家禽,造成大规模的家禽患病情况,及时与当地兽医取得联系,不要随便用药,禁止随意乱扔死掉家禽。在农村进行防疫工作时,要对相关疫情知识进行普及,一般包括两种疫情,常见禽流感及传染性法氏囊病要通过药物混合和药物注射方式进行治疗。养殖户要重视防疫工作,选择合适的防疫技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养殖户的损失。

3.4 改善养殖技术

为减少散养家禽患病概率,应从养殖技术的工作模式改变,邀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防疫工作,听取相关建议并制定方案,科学有序地开展防疫工作。当发生区域性患病时,将其和未患病家禽分别养殖,并分配工作人员,避免传染。养殖场应引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提高其薪资来留住人才,保证养殖场散养家禽健康生长,并定期培训、考核,不同类型的家禽应引用不同的人才分别管理,还要得到养殖人员的信任,建立家禽相关档案,当出现疾病时方便查找,及时掌握家禽现状,定期向养殖场管理人员汇报家禽各项情况。场内积极开展疾病防制的宣传,让每位员工认识到其工作的重要性,相关技术人员要定期开展防疫知识讲座,宣传科学养殖,让养殖户了解科学养殖的好处,不仅能保证家禽健康,还能增加收入,减少资金投入。

4 总结

综上所述,本文从3个方面分析散养家禽疾病的问题,首先阐述疾病产生原因,如养殖技术落后、养殖环境差及管理不完善等,其次表达了家禽常见疾病的特征表现,如呼吸系统疾病频繁及病原体发生变异等,最后陈述农村放养家禽疾病的综合防制措施,如改善环境、科学管理等。

猜你喜欢

家禽患病养殖场
辽中区患病草鱼体内嗜水气单胞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测定
现代生态养殖场认证常见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提高家禽孵化率的有效措施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韩49处养殖场检出“毒蛋” 当局下令一律回收销毁
完形填空训练
高二生物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