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地生态养鸡技术

2022-11-22王凤盛朱晓东纪双慧胡胜超郭均友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养鸡雏鸡山地

王凤盛 朱晓东 纪双慧 胡胜超 郭均友

(1,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夏庄畜牧兽医站 276514;2,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76500;3,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小店畜牧兽医站 276515)

山地生态养鸡是集传统养殖方法和现代养殖技术于一体,充分利用荒山、野坡等资源,以自由采食野生天然饲料为主、人工科学补料为辅的一种舍饲和放养相结合的养鸡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山地自然资源,以牧草养鸡,鸡粪肥草,做到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1 山地生态养鸡的优点

(1)鸡群采食牧草、昆虫等,既减少了饲料投入,降低了生产成本,又预防草地和林地病虫害的发生。充分利用自然生态饲料,减少因集约化饲养增加的药物和能源消耗。合理利用山地资源,同时鸡粪还田,既缓解了养殖业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又能使山地土质得到极大的改善[1]。(2)饲养环境好,空气清新,鸡群活动空间大,有利于改善肉、蛋品质。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类、蛋类等营养物质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鸡和鸡蛋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物。生态鸡具有营养价值和食用口感上的优势,在食品销售中有着广阔的市场。山地养鸡由于啄食草类、腐叶、昆虫、蚯蚓、砂粒等,摄入营养非常丰富,鸡群运动量大、生长周期延长,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极大改善了鸡肉、鸡蛋品质[2]。在生态鸡饲养过程中,营养改善对生态鸡生长有重要影响,常采用的人工辅料包括玉米、小麦等五谷杂粮,还有萝卜、南瓜及各种蔬菜。为生态鸡提供的饮水一般为天然山泉水,富含矿物质,有利于提升鸡群自身免疫力。总之,山地养鸡是一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鸡养殖新模式,应积极推动生态养鸡产业发展,充分满足人们食品健康需求。(3)通过养鸡控制植物虫害,以鸡粪提高山地土壤肥力,实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对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积极影响。

2 鸡场建设

2.1 场址选择

尽量选择饲草丰富的山地、野坡、草原等,坡度不宜过大,以不超过25°为宜,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电、路三通。选择生态环境优越的天然草原、天然山地、果园田野且有小溪、山泉水最佳,其山绿树成荫、水源充裕、取水方便。规模养殖还要求道路交通和电源有保障,便于饲料和产品运输和加工。环境安静清洁,远离居民区和工业区及畜禽交易场所、屠宰场[3]。

2.2 鸡舍建设

鸡舍应建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比较平坦的山地上,山地养鸡一般数量较多,建好育雏房必不可少。育雏房的面积根据饲养量来确定,一般以每平方米30 只雏鸡计算。育雏房的消毒、温度、湿度的控制与正常养鸡的方法相同。棚舍根据鸡的数量、山地地形和面积可选择简易棚舍(如塑料大棚) 为鸡舍,鸡舍檐高1.5m,棚舍宽7~8m,长20~30m(长度也可视地形及饲养规模而定,面积一般按8~10 只/m2计算),墙体每隔3m 一个砖垛,四周用油布或厚薄膜围砌,棚顶用石棉瓦覆盖。鸡舍应密闭,有一定的保温隔热功能,要有较好的采光、通风条件。舍内地面应高于舍外10~20cm,四周应有排水浅沟。采取小群体、大规模的方式,每隔20 亩面积建造一个放养棚,每棚容纳成年鸡1500 只。放养密度应按宜稀不宜密的原则,密度过大草虫等饵料不足,增加精料饲喂量,影响鸡肉、蛋的口味。密度过小,浪费资源,生态效益低。放养最初1 周应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减少放牧带来的应激;放牧场地内无清洁水源时应每隔一定距离放置足够的饮水器,避免鸡群缺水。放养规模一般以每群1000~1500 只为宜,采用全进全出制。室内地面用素土夯实,地面上铺上稻壳、锯末、秸秆等,厚度适宜,垫料保持干燥卫生。在散养舍内铺设一定面积的网床,以利于鸡只晚上回来栖息。在散养鸡舍内和鸡舍外墙边防雨的地方及散养区域内设置补料的塑料食槽和补水槽,并保持适当高度,便于给鸡补料补水。在崖壁上距沟底0.5~1.7m 的地方挖一些深约50cm、宽30cm、高40cm 的窝,窝内铺干燥的草、刨花、树叶等,让鸡在这些窝内产蛋[4]。

2.3 围栏

围栏选择空旷、远离有树的地方。使用高2m 以上铁丝网或塑料网当围栏来隔离和保护鸡群,为生态鸡的安全增加一道屏障。白天饲养人员定时巡视,防止散养鸡丢失。

3 品种选择

生态鸡选育品种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养鸡业的长远化发展。因此,在选取鸡品种时需要进行市场考察,充分跟顺市场。一般优先选取体型较小的品种,要具有较强壮的身体素质、较强的觅食能力、灵活的活动能力、较强的免疫力和较好的环境适应性。尽量选择当地品种,如日照琅琊鸡、元宝鸡、芦花鸡、寿光鸡等,其适应性广,体格健壮,觅食能力强,耐粗饲;其次,选择地方杂交鸡或蛋鸡公雏,不宜选择快大型肉鸡品种。

4 育雏

雏鸡刚刚孵化,对环境很敏感,抵抗能力差,不能直接放养。新进雏鸡需要进行恒温和脱温处理,第一周育雏温度为34℃,以后每周降2℃,10~15 日龄的雏鸡不能进行自然放养,需要一直在恒温舍内培育,并将温度条件控制在25~30℃之间,同时相对湿度控制在70%左右。在恒温饲养期间应注意观察,待其羽毛基本丰满后才具备一定的消化能力和运动能力。大约在15~20 日龄可以尝试放养,并注意观察,及时处理鸡群应激反应。一般情况下,在15 日龄以内只能投喂容易消化的雏鸡饲料。在15 日龄以后可以适量投喂新鲜的蔬菜、牧草,并在饲料中加入作物籽实。经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和适应后,如果天气条件较好,可在4~6 周龄开始进行全面散养。此时的雏鸡已具备较强的觅食能力,在环境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不会出现饿死情况。此外,为了促进鸡群生长发育,应定期进行人工补饲,特别是在进鸡舍后要保证饲料充足供应。生态鸡应选择纯绿色饲料,并做好饲料品质检查及存放管理工作。控制一次性购入量,尽量减少饲料堆积规模,保证饲料新鲜,防止感染霉菌。

5 放养技术

5.1 放养时间

雏鸡4~6 周龄脱温后即可转移到山上放养,放养初期一般每天3~4h,以后渐增。放养的最佳季节为4~10 月,此时气温适中,山地饲草丰富,昆虫繁盛,自然光照充裕,适合放牧。

5.2 放养密度

养殖规模要与山地资源条件相匹配,若规模过大,超出山地承载能力,会破坏植被,影响生态平衡;密度过小会浪费资源,降低生态效益。放养密度宜稀不宜密,每亩山地放养80~100 只为宜。建议以1000~2000 只为1 群,1 群分2 个放牧区(10 亩),实行轮牧制。

5.3 放养训导

放养初期每天放牧3~4h,以后逐日增加放牧时间。在补料时进行吹哨、敲料桶等训练,使其形成条件反射,顺应人意。每天早上鸡群上山时1 人在前面给一定信号,如敲桶、吹哨并抛撒饲料,另外1~2 人在后面进行驱赶,直至鸡群全部到达放养场地,傍晚再用相同办法进行归舍训练,补饲时也要给予同样的饲喂信号,强化训练效果,如此反复训练1 周即可。

5.4 补饲

散养鸡仅靠野外自由觅食天然饲料不能满足生长发育和产蛋需要。即使是外界虫草丰盛的季节(5~10 月) 也要适当进行补饲。

5.4.1 补料时间

傍晚补料效果最好,早上补饲会影响鸡的自主觅食性。傍晚鸡食欲旺盛,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补充的饲料迅速采食掉,防止饲料被污染或浪费。鸡在傍晚补料后便上栖架休息,经过一夜的静卧休息,提高饲料利用率。

5.4.2 补料量

补料量根据饲养时的具体情况而定,夏秋季节虫草较多,补料量少,春季和冬季补的多。每次补料量的确定都是根据鸡采食情况而定。

5.4.3 补喂成分

经对饲料的综合评价选择颗粒饲料喂养,颗粒饲料是将配合的粉料经颗粒饲料机压制后形成的颗粒饲料。适口性好,鸡采食快,保证了饲料的全价性。

5.4.4 补料次数

补料次数多会让鸡养成懒惰的恶习,等着补喂饲料,不愿意到远处采食。刚开始给足,料量逐渐降低,到6 周龄以上的大鸡时逐渐过渡到每天傍晚补饲1 次。

5.5 鼠害、黄鼠狼和不良气候(降雨、山洪)防范

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遇到天气突变,下雨、下雪或起大风前应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避免鸡只受寒发病。棚舍内必须设有料槽、饮水设备,以便在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时饲喂。做好鼠害、黄鼠狼及野兽防范工作,尽量避免鸡群的天敌进入场地,引起鸡群的应激反应,导致鸡群停止发育,甚至死亡。

5.6 日常巡查

在日常巡视检查工作过程中,还要观察鸡群状态,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分析原因,排除感染疾病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工作人员应对巡视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进行认真记录、核查,确保日常巡视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如果在巡视检查过程中发现症状,要及时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越早发现病症,治愈率越高。

6 疾病防治

生物安全:如大小鸡分群饲养,不宜混群;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批鸡出栏后要有一定的空场期(至少一周);鸡粪及时清理,通过堆积和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

6.1 严格消毒

饮水、饲喂设备及鸡舍必须时刻保持干净卫生,每周对鸡舍及放牧场所消毒一次。

6.2 定期驱虫

为防寄生虫病,放养期间应每隔30d 驱虫一次,尤其是在湿度较大的季节。

6.3 加强防疫

根据当地疾病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出壳的小鸡全部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做好鸡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鸡痘等重点疫病的免疫接种。

7 小结

综合上述,山地生态养鸡相比于传统笼养鸡有更严格的要求,在饲养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把握好重点管理工作,确保生态鸡健康生长。同时应做好疾病防治工作,包括预防保健和场地消毒,并在饲养过程中观察鸡群表现,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帮助鸡群恢复健康。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鸡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追求。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鸡蛋品质都是我们想要的。山地生态养鸡不仅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还能充分利用山地资源改善鸡养殖业的发展。从合理饲养,科学管理、疫病预防等方面出发,提高养殖质量,促进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鸡雏鸡山地
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
——从我国第一代地铁车DK1到山地城市地铁车As
冬春养鸡如何提效
伏天养鸡 注意这四点
山地环境中景观营造策略探究
春季健康养鸡突出“四个关注”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山地建筑竖向设计分析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雏鸡质量检查及孵化程序调整(3)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