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2022-11-22刘文刚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猪链球菌脑膜炎链球菌

刘文刚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巉口畜牧兽医站 743000)

猪链球菌病是养猪过程中的一种常见人畜共患疫病,是由链球菌感染引发的,具有病程短、传播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不仅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还会影响生产者的效益[1]。

1 病原学

猪链球菌病病原为致病性链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其主要形态为椭圆形或圆形,以链式链接形成长短不一的短链状,其具有多种血清型,主要包含猪链球菌2 型、猪链球菌9型,C 群、D 群及E 群链球菌等。在体外培养时选择血琼脂平板,涂布后培养24h 可以观察到圆形、透明、灰色菌落。

链球菌广泛存在于空气、土壤、水、灰尘及畜禽分泌物与排泄物中,对不良生存环境的抗性较差,高温、干燥等条件均可杀灭该菌,通常在60℃高温处理0.5h 即可有效杀灭该菌。

2 发病特点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全世界范围传播流行的疫病,未呈现显著季节性发病规律,不同年龄段与品种的猪均可感染患病,且幼龄仔猪发病的症状明显,致死率高。

该病具有传播迅速的特点,通常呈地域性爆发流行,但在已发生过该病的疫区,由于已经进行免疫接种,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发病率相对较低。不同血清型的病原体菌株由于致病能力不同,引发的症状也不同,通常包括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及淋巴脓肿型4 种类型,其中仔猪患病后症状主要以败血症型及脑膜炎型为主,关节炎型与淋巴囊肿型的患病猪无显著的年龄特征,且多呈现为慢性经过。

3 临床症状

3.1 败血症型

C 群、D 群及E 群链球菌感染后主要引发此类症状,病猪患病后依据自身抵抗能力呈现不同病程,最急性病猪通常突发性死亡,未表现出任何典型症状即发生死亡;病程较缓的病猪发病后体温会迅速上升至41℃以上,且伴随食欲废绝、肌肉震颤、可视黏膜发绀、眼结膜潮红、流泪等症状,后期还会发生呼吸困难,天然孔穴出血等症状,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在3d 左右死亡。

对该类型的病死猪进行剖检发现,鼻腔黏膜充血、气管充血且管腔内部含有大量泡沫,浆膜腔内有积液,脾脏肿胀一倍以上,肾脏发生肿大并伴随出血,消化道内黏膜可观察到充血及水肿症状[2]。

3.2 脑膜炎型

R 群和C 群链球菌感染后主要引发该类症状,此外,L 型及S 型链球菌感染也可能会引发该类型症状,病猪发病后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便秘及食欲下降等症状,有黏液性或浆液性鼻腔分泌物,此外还会发生共济失调、空嚼、四肢游泳状等神经症状。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病猪脑膜部分有出血,部分病猪脑膜下存在积液,脑部切面可以观察到散布出血点。

3.3 关节炎型

此类病型的病猪主要是由脑膜炎型及败血性病猪转化形成,病程长、症状较轻,病猪体温在上升与正常之间转化,精神与食欲也随体温变化,一个或多个关节肿大、站立困难、跛行,剖检可见关节囊腔内存在胶冻样的黄色液体或纤维素性、脓性物质。

3.4 淋巴结脓肿

该类型病猪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化脓性淋巴结炎症,下颌淋巴结、咽部、耳下、颈部淋巴结通常易于被链球菌侵害,发生脓肿、炎症,伴随热痛,触诊坚硬,会影响病猪采食及吞咽,严重时甚至导致呼吸困难,当化脓部位破裂后症状缓解,病程约为1 个月,此类型病死率较低。

4 诊断方法

养殖管理人员在发现病猪异常情况时应立即隔离观察,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特点进行初诊,若必要可进一步进行实验室检验。实验室检验步骤:(1)剖检后采集病猪肝脏装在无菌采样装置中;(2)在实验室中接种/涂布与血琼脂培养基平板上培养24h;(3)观察到血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圆形、半透明菌落,并存在溶血环;(4)挑取菌落进行涂片镜检,观察到单个或短链状排列的球形菌体,革兰氏染色后呈革兰氏阳性菌;(5)分离纯化后进行生化实验,观察到该菌不能利用甘露醇,不产生硫化氢物质,而对淀粉、蔗糖、葡萄糖、果糖及山梨醇具有较好的利用程度[3]。

5 综合防治措施

5.1 做好病猪的治疗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猪群的异常情况,发现疑似病例后应立即将病猪隔离,并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诊断进行确诊,在确诊后对症治疗。同时,还应立即启动相应疫情防治预案,使用药物预防的方式对养殖场内的猪群进行紧急预防。

针对链球菌属的病原体治疗效果较好的药物包括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氨苄西林、头孢类药物及磺胺类药物等。在确诊后或群体紧急预防时可以针对性的给药,但在给药的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若最终诊断结果为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则应优先采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磺胺类药物及头孢类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在整个用药治疗过程中,应遵从药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给药,或者听从专业兽医的用药指导进行给药,不能为了追求治疗效果而私自增加用药量或延长用药时间,必须按要求控制用药量及疗程。

5.2 加强卫生管理,切断传染途径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严谨的卫生管理条例,制定有效的突发疫情管理预案。在生猪养殖过程中,饲养管理员严格按照卫生管理条例规定进行卫生管理,加强养殖区域的环境卫生清洁管理,为猪群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有效降低该病的传播流行。

5.3 加强饲喂管理

养殖管理者不应过度追求利润而一味降低养殖成本,在整个养殖过程中,需加强饲喂管理,保障猪群正常的营养供应。若猪群长期处于营养缺乏状态,会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因此,养殖管理者应在日粮中适量添加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有助于提升猪群自身免疫能力,能有效降低该病的发病与传播。

6 小结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由链球菌感染引发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养殖管理过程中,养殖管理者应加强对猪群异常情况的监控,一旦发现疫情应结合临床症状与实验室诊断进行诊断,并立即隔离并进行治疗,通常使用链球菌敏感的阿莫西林、头孢类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此外,养殖管理者在日常管理中应加强饲养管理与饲喂管理,制定科学严谨的卫生管理制度,保障养殖环境的卫生清洁,供给充足的营养物质,提升自身免疫能力,降低该病的发生与流行。

猜你喜欢

猪链球菌脑膜炎链球菌
浅析猪链球菌病的诊治与防控措施
准妈妈:孕晚期莫忘B族链球菌筛查
肺炎链球菌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
链球菌感染与银屑病相关性探究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猪链球菌的诊断与防控
猪链球菌病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Vaccination
解读羊养殖过程中链球菌病诊断与防治方法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