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布氏杆菌感染的防控

2022-11-22黄德建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氏杆菌公猪猪群

黄德建

(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畜牧兽医局孔村畜牧兽医站 250400)

猪布氏杆菌病由布氏杆菌感染引发,病猪以流产、不孕、不育、睾丸发炎等为特征,对猪场生产造成很大影响[1]。病原菌除了猪之外,对人也有感染性,防控本病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为了能帮助大家更科学地防控本病,下面就此为话题和大家进行交流。

1 布氏杆菌简介

布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染色为阴性的短小杆菌,是需氧球杆菌中的一个独立属,大小为0.6~1.5μm×0.5~0.7μm,多单在,偶尔成双或短链状排列,初次分离时呈小球状,次代培养后渐变为杆状,表面无鞭毛,不形成芽孢,吉姆萨染色可呈现紫色,柯兹洛夫斯基染色本菌可成鲜红色。目前该菌分为6 个血清型和20 个生物型,体外培养时需要有氧气存在,最佳生长温度为37℃,最适合的pH 范围为6.6~7.4,对营养要求较高,加入肝浸液等可促进本菌的生长,赤藓糖可刺激某些生物型的生长。菌的生长非常缓慢,尤其是新分离的毒株,可能和菌体为了重新适应新培养基环境而自我调整有关,一般需要培养1~2 周才能见到菌落。经多次传代后生长速度可加快,培养48~72h 即可见到肉眼可见的菌落。布氏杆菌感染后可寄生在组织细胞内,对生殖器官的破坏力较大,使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的病变。

2 流行特点

病猪、潜伏期的感染猪及其他感染布氏杆菌的动物都是本病传染源,各种日龄、性别和品种的猪都能感染,怀孕期的母猪易感性最强,其次,性成熟后的种公猪,哺乳期仔猪和保育猪由于生殖系统发育未健全,总体感染后影响较小,表现轻微的症状或不表现症状。生殖道、血液、黏膜等是布氏杆菌入侵的重要部位,生殖道主要通过配种传播,血液以使用未严格消毒的针头进行注射而发生扩散,黏膜以消化道黏膜、眼结膜等最易感染。病猪通过体表分泌物、尿液、粪便等向环境中排毒,母猪流产后病原可经胎体、羊水、胎衣、阴道分泌物等外排,进入环境中的布氏杆菌若污染食槽、饮水乳头等,可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猪。临床上也有经破损的皮肤、呼吸道等感染的报道,足见布氏杆菌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流行形式方面,本病在全球范围内都有报道,我国以地方散发为主,由于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对本病监控严格,使得该病近些年在我国未曾有大面积爆发的情况出现。

3 临床症状

大部分感染猪呈隐性经过,少数表现出症状,这些猪以怀孕期母猪为主,表现流产,且流产可发生在妊娠期间的任何时段。妊娠前期流产只产下小的胚芽或胚芽被吸收,不久后又重新发情,怀孕中期流产能产下发育不成熟的胎儿,胎猪皮肤苍白,表面包裹胎膜,有些有木乃伊化趋势。妊娠后期产下的多数是死胎,胎盘不滞留,有一少部分能存活下来,但后期会带毒,生长发育受阻。流产前母猪有全身症状出现,精神萎靡,采食量下降,体温稍高,一般在39~40.5℃之间,阴门处不断流出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本病一般不会引发猪的死亡,除非感染非常严重,导致其他病原混合感染时才会出现死亡病例。绝大多数猪在流产后的1~2 周即可自行康复,但康复后仍会带毒一个月左右。种公猪感染后主要表现生殖器官组织变性及性机能减退,睾丸肿大发炎,一般表现双侧,之后出现萎缩,失去种用功能[2]。附睾也连带发炎,致使精子微环境改变,死精、残精数量增多。还有部分病例有关节炎症状,多发生在后肢关节,局部肿大,关节囊内液体增多,跛行,严重者无法走路,下颌、颈部、腹股沟、咽部的淋巴结表现脓肿。

4 病理病变

日龄较小的仔猪器官病变轻微,难以分辨出病变特征。母猪和种公猪感染后病变特征最为明显,重点集中在生殖系统和关节。母猪子宫黏膜表面分布芝麻粒大小的结节,有些猪结节还相互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斑,这些结节偶尔也会出现在输卵管部位,导致排卵困难。胎盘上布满出血点,表面有黄色渗出物覆盖。胎儿以死胎为主,皮下可出现水肿,尤其是脐带周围的皮肤,水肿液为红色。公猪表现睾丸炎,体积是正常的1 倍以上,触之发热,表面紧张,后期睾丸开始萎缩,摘除后切面有化脓灶或坏死区域,附睾也肿大,检查精子合格率降低或接近于零。有些猪的阴茎红肿,表面有小而硬的结节分布,局部疼痛,无法完成采精或交配行为。关节肿大者前期为滑膜炎病变,后期随着疾病发展转为化脓性、纤维素性关节炎。肝脏肿大出血,体内多处淋巴结发生化脓性改变。

5 防控

预防本病需制定科学的消毒程序,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管理,对健康猪群接种疫苗进行防控。

5.1 科学制定消毒程序

布氏杆菌对环境不良因素抵抗力非常差,兽医临床常用的消毒剂和常规消毒方法都能轻易将其杀灭,建议猪场做好环境卫生清洁工作和全场消毒工作来防控本病。母猪舍每天用0.1%的苯扎溴铵溶液带猪消毒1 次,产床、猪栏、地面、料槽、饮水器等应作为重点进行消杀。所有闲置用具定期在太阳下暴晒处理,加强舍内通风,保持环境干燥,必要时地面长期撒生石灰粉,彻底对环境进行净化。母猪流产后做好胎儿、胎盘、羊水等清理工作,污染的地面用2%火碱溶液消杀,同舍其他母猪紧急用药预防,同时对全舍猪进行布氏杆菌感染检测,淘汰阳性猪。

5.2 做好猪场生物安全管理

未曾有本病流行的地区建议猪场采用自繁自养的原则,不从疫区猪场引猪,必须引入时做好带毒猪检疫,只有猪群所有猪只全部为阴性结果再允许进场。非安全区的猪场每年要用凝集反应或变态反应试验定期进行两次检疫,及时淘汰检测结果呈阳性的猪。检测结果为阴性的猪群统一接种疫苗预防,有本病流行的地区猪场建议每年或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测,做好病原实时监测,确保场内安全。减少本场人员的外出流动,场外人员禁止进入生产区,实在因为工作需要必须进入的,除了做好全身消毒外,还必须穿戴场内专用衣物进入。一线工作人员(如饲养员、兽医等)发现有流产母猪或睾丸、关节肿大的公猪时第一时间检查可疑猪,将疫情消灭在萌芽阶段。

5.3 对健康猪群接种疫苗

布氏杆菌检测呈阴性的健康猪群应进行疫苗接种,目前我国市售疫苗以布氏杆菌S2 型活疫苗为主,为了做到全群预防,建议首免全群进行“一刀切”式的统一免疫,之后每年仅对出生新猪免疫即可。为了保持猪群对本病的抵抗力,每隔1 年全群加强接种免疫1 次,防止抗体滴度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在免疫方法上,本疫苗有注射和口服2 种途径,注射免疫因疫苗可直接进入机体内环境,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反应,在实际效果上要优于口服免疫的方式,但对已经妊娠的母猪不适用,虽然疫苗株毒力已经弱化,但其保留的毒力对胎儿仍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故对妊娠期母猪建议通过口服的方法进行免疫。

6 讨论

布氏杆菌的靶动物较多,除了猪之外,牛、羊、人等都能感染,屠宰场工人、皮毛加工厂工人、养殖场兽医、饲养员、清粪员、挤奶工、实验室检疫人员、疫苗加工厂员工等都是布氏杆菌病的高危人群,甚至近些年国内部分农业高校在做动物解剖试验过程中出现聚集性感染事件,足见本病防控的严峻。我国西北青海、甘肃、新疆、宁夏、内蒙等牧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直将本病列为重点监控对象,从未放松过警惕。有本病流行的地区,和动物经常接触的职业人员务必做好自我防护工作,一旦有可疑症状及时就医[3]。

猜你喜欢

氏杆菌公猪猪群
如何做好猪免疫前的评估工作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全国优秀公猪站》手册2022 版征集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如何调教种公猪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