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羊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治

2022-11-22万玛吉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胎衣布鲁氏菌氏杆菌

万玛吉

(青海省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810400)

牛羊养殖可以给人们带来优质的肉源及奶源,牛羊养殖业在我国畜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随着牛羊养殖规模的壮大,疫病流行更加广泛。牛羊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已被国家列为二类传染性疫病。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以在100 多个国家流行,但在日本、加拿大、以色列、荷兰、新西兰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已根除了该病。而我国在40~50 年代广泛流行,至今还有某些地区形势严峻。因此,牛羊养殖户需充分掌握该病的流行特点,重视对该病的防控,采取有效措施杜绝疾病的发生。

1 流行病学

1.1 病原体

布鲁氏菌是该病病原体,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呈小球杆状,大小为0.6~1.5μm×0.5~0.7μm,没有鞭毛和荚膜,不会形成芽孢。该菌属有6 个种19 个生物型,我国已分离到15 个生物型,其中牛布鲁氏菌8 个。该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土壤中可存活3 个月,在畜禽排泄物中可存活1 个多月;但该菌不耐热,60℃加热30min 或70℃加热5~10min 便可将其杀死[1]。另外,一些常见的消毒剂和抗生素也可将其杀死,如1%福尔马林液体、2%苛性钠、1%~2%石炭酸、5%氢氧化钠溶液、0.1%高锰酸钾溶液及利福平等。

1.2 易感动物

该病任何品种、任何年龄的牛羊均能感染,其中成年牛羊比犊牛、羔羊更易感染,性成熟牛羊和体质孱弱的牛羊更易感染,母牛羊比公牛羊感染率高。此外,饲养人员、兽医、屠宰者接触病牛时若不注意消毒也容易造成感染。

1.3 传染源及传染途径

病牛羊和带菌牛羊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排出的粪便、尿液、乳汁、精液、子宫分泌物,羊水,产出的胎儿、胎衣均带有大量病菌。被这些污染的场地、栏舍、饲草、饮用水和饲养用具等便成为间接传染源。健康牛只主要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感染该病。同时还可通过受伤的皮肤、黏膜、鼻腔、气管及眼结膜进行传播。此外,也可以通过交配、人工授精、分娩等方式进行传播。而且若饲养环境较差,蚊虫和蜱虫滋生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1.4 流行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产仔季节更易发。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传播性广,净化难度大。但在规范的饲养条件下不易侵入牛羊群,但若在养殖过程中饲养密度大,潮湿寒冷,卫生环境差,营养供给不足会大大提升该病感染率。

2 临床症状

2.1 牛布鲁氏杆菌病

该病的潜伏期较长,一般为2~6 个月,病牛在初期没有明显症状。患病妊娠后期母牛(6~8 个月)表现为流产,往往会产出死胎,也有一定概率产下活胎,但产下的犊牛体质孱弱,常伴有腹泻,一段时间后也会死亡。而母牛胎衣难以排出,往往滞留在子宫,胎盘干燥增厚,有黄色液体覆盖,同时分泌大量的灰白色黏性分泌物,并持续排出恶臭味的分泌液,随后诱发慢性子宫内膜炎、子宫积脓,并伴有乳房炎,最终导致不孕。公牛感染后主要表现为睾丸炎、精子生成障碍,睾丸异常增大,最终逐渐丧失生殖能力。此外,还时常会伴有间质性心肌炎、角膜炎、关节炎或滑膜囊炎等。

2.2 羊布鲁氏杆菌病

羊布鲁氏杆菌病与牛的症状相似,潜伏期较长,长达6 个月。病羊前期没有明显表现,母羊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率在50%~90%,一般在怀孕2~4 个月出现临产症状,乳房肿胀,阴唇红肿,且阴道排出黄色分泌物,通常2~3d 后产下死胎或孱弱胎。而且母羊流产后易发生胎衣不下问题,最终诱发慢性子宫炎,进而引起不孕。而公羊主要表现为睾丸炎和附睾炎,睾丸发热胀红坚硬,精子质量下降,配种能力低下,最终丧失生殖能力;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关节炎和滑膜囊炎,导致跛行。

3 诊断

3.1 细菌学诊断

在无菌条件下采集病死牛羊血液、胎衣、乳汁或阴道分泌物涂片,用沙黄美蓝染色,镜检下染成红色的是布鲁氏菌,其他的菌则染成蓝色。

3.2 血清学诊断

目前,该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虎红平板试验、平板凝集试验、牛奶环状试验(检测牛奶中布鲁氏菌)、间接ELISA 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CFT)和血清凝集试验(SAT)[2]。其中最为常用的为虎红平板试验,具体操作如下:取血清滴入玻璃板上,加上琥珀红凝集抗原,并混匀,防治室温4~10min 后观察,参照相应对照出现凝集反应为阳性,反之为阴性。

4 防控措施

4.1 做好疫苗免疫工作

对该病最直接有效的防御措施为接种疫苗。根据当地的流行特点,制定疫苗接种计划,按时接种。目前常用的疫苗有弱毒活疫苗S19、RB51、冻干布氏杆菌羊型5 号菌苗、冻干布氏杆菌猪型2 号弱毒菌苗等,分别在6 月龄和18 月龄对牛各接种1 次[3]。

4.2 加强检疫

坚持自繁自养模式,严禁从疫区引种。若需引种,必须对引种区进行实地考察,确保为无疫病区,引种后需隔离饲养1个月,检疫合格后方可合群饲养。同时也需实时监测牛群健康动态,一旦发现异常,及时隔离处理。

4.3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确保牛舍内外卫生清洁,及时清理排泄物、更换垫草,定期采用3%~5%来苏水溶液或20%石灰乳等消毒液对栏舍、运动场所及饲养工具等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杀虫,对进入养殖场的运输车辆、人员等均需消毒。其次,提供优质饲草,制定科学合理的营养配方,适时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保证牛群营养均衡。再者,减少应激反应,定期修检水电气等设备,注意防寒保暖,提供适宜的温湿度及良好的通风环境。最后,加大宣传力度,让广大养殖户及群众了解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性,提高对该病的警觉性。

5 药物治疗

一旦发现患有该病的公牛羊,没有治疗价值的立即进行捕杀,并进行无公害处理;母牛羊流产后产下的死胎或弱胎也应立即进行无公害处理;而病母牛羊需先将滞留子宫的胎衣剥离,并用温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随后立即采取药物治疗,防止子宫内膜炎等炎症反应。

通常使用一些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如按体重肌肉注射10mg/kg 链霉素或四环素,每天2 次,连续注射7d,病情基本可稳住;或者按照体重肌肉注射0.2ml/kg 的土霉素或磺胺类制剂,每天1 次,连续注射1~2 周,病情也基本能稳住。此外,试验研究表明。中草药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或采用以下配方。配方一:取黄芪、白芍、益母草各15g,川芎、熟地、黄芩、白术、当归、连翘各5g,研磨至粉末,加热水冲泡,候温灌服,每天1 剂,连续服用7d[4]。配方二:半夏30g,蚕沙22g,防己15g,姜黄18g,海桐皮10g,杏仁12g,山栀子28g,连翘15g,薏苡仁25g,滑石20g,加水浸泡30min,然后加热煎煮,取汁去渣,候温灌服,每只病羊服用200ml,每日1 剂,连续服用7d,具有明显的康复效果[5]。

6 结语

牛羊布鲁氏菌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潜伏期长,难以净化,严重危害牛羊健康,给养殖户造成巨大的困扰。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养殖户应提高防范意识,积极做好免疫接种和检疫工作,加强饲养管理,有效避免疫病的传播与蔓延,从而减少经济损失。

猜你喜欢

胎衣布鲁氏菌氏杆菌
浅谈母畜胎衣不下的防治
胎衣加赘物预防母牛胎衣不下的效果观察
简述羊布鲁氏菌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调查及综合防控措施
布氏杆菌病,你了解多少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牛、羊胎衣不下的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