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眼中的“好老师”

2022-11-22胡印斌

时代邮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好老师任教矿工

文 胡印斌

儿子今年小学毕业。毕业前好一阵子,都在亲手捣鼓着给老师送一件小礼物,我非常同意,留点念想,当然是好的。直至发现儿子如此郑重其事,送的还是二三年级班主任L老师,一时有些恍惚,难道不该是六年级的老师吗?

细细想来,很快释然。尽管入职也快10年了,L老师身上仍有着很多天真与质朴,喜欢与孩子们交流,孩子们都愿意跟她待在一起,放松而开心。儿子喜欢这样的老师,一点儿都不让人意外。

儿子刚升四年级的时候,他几乎每天课余时间会跑下楼去找还在低年级任教的L老师班上,擦擦黑板,摆摆桌椅,或者就是露个脸、打声招呼。平日里,也会聊天。我有时调侃一句,不料儿子却说:“我们是朋友。”

跟儿子一起总去看望“老师朋友”的,还有好几个同学。这也足以说明,一位成功的“好老师”,影响不会只是限于课业内、班级中,而是会成为一团沛然刚健的气体,无所在而无所不在。总是在默默守候,但总会被一茬茬的学生记挂。“老学生”们的每一次探视,一颦一笑,就是一次心的交流。

此情此景,也让我想起自己30年前一段短暂的教学经历。

那是1992年,我来到燕山深处的一所矿工子弟学校任教。该单位曾有过近百年辉煌采矿史,是华北地区最早的近现代钢铁企业。只是我到来的时候,已现败象。体现在学校里,就是乱乱哄哄,匆匆忙忙,紧紧张张,学生都是矿工子弟,蜂拥而来,一哄而散,课堂难言秩序。我当时并不了解更多背景,只想着既然给了我装满两个教室的孩子,总归要做些事情。当时无家一身轻,读过的书也还没忘掉,也就总是跟孩子们泡在一起,各种讲说。直至年级主任大姐善意提醒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不但把孩子们聚到了一起,还把他们“抢”了过来,山里的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很简单,他们会在数学课上、英语课上看语文书……

多年以后,当年的“老学生”也已40多岁了,提起那段日子,他们说,那是他们读书岁月里最快乐的时光,每天都愿意去学校,希望早点见到老师。我每个周日从老家返校,都会在宿舍外边看到有学生在等我,笑嘻嘻地打个招呼就跑了。

记得有一次课堂上,讲着讲着,我从课本延伸了出去,从都德的《最后一课》讲到了法国、德国的一些名著,扯得比较远,但因为学生们还算认真,也就一直讲了下去,直到发现教室窗外围了很多人,才意识到又拖堂了。多年以后,有一位“老学生”还记得这一幕,她说,从那一刻起,她感觉打开了一扇大门。

这些年来,社会变化很快,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地方、一些节点呈现出某种紧张。老师体罚、虐待学生,学生诅咒、殴打老师的现象,一再冲击着人们的习惯认知。

师生很难相处吗?一个“好老师”真的很难做到吗?我们该如何构建新时代的师生关系?这些问题很复杂,但有一点,我想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在师生这一对双向关系中,师者是主导。一个老师做什么、怎么做,直接决定了学生如何反馈,是正向反馈,还是反向反馈,答案不言自明。

猜你喜欢

好老师任教矿工
山西省推动优秀退役军人入校任教
金牌挖矿工
老矿工的家国情怀
补考
扎根三尺讲台 争做“四有”好老师
浅谈中职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矿工老李
幼儿视角中的好老师
新时期高校 “四有”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梦开始的地方
——101中任教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