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措并举,彰显仪式教育的魅力

2022-11-22王敏兰

关键词:仪式班级活动

王敏兰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学 江苏常州 213164)

仪式主要指实施正式活动的程序与形式,仪式教育主要通过典礼方式针对个体展开隐性教育,是对个体品德进行培养的教育方式。仪式教育的开展,需重视师生共同参与,发挥教师引领作用,促进学生对仪式教育蕴含的深层含义以及多重深向度形成比较深入的认识与理解[1]。

一、仪式教育实施的重要意义

仪式属于一种社会性行为,体现了重大事物的形态,也是非物质文化进行传承的载体。初中阶段实施仪式教育主要指实现教育,并且在精心设计下固定下来,且具有强烈仪式感的活动形式。仪式教育比较注重文化内涵的体现,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它不仅是教学中运用的一种手段,也是教育运用的一种方式。仪式教育重点强调经验阅历、生活能力以及社会力量的获取,这些方面一般情况下课程难以将其全部覆盖,但是这些对于学生来讲不可或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通过仪式教育,可以使学生对民族历史、个体生命历程蕴含的价值形成更为充分的认识,形成国家认同感、民族认同感,认识到个人和他人、民族、国家之间的联系,并且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仪式教育的基本特征

1.文明性

仪式教育主要建立于现代文明基础上,议题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内容相关,议程与现代文明议程相符,礼仪为现代性文明礼仪。

2.公开性

从时间上来讲,仪式教育需向参与者公开仪式举办时间。从空间上来讲,仪式教育主要在公开场合实施,其中包括会议室、学校操场、体育馆、教室等,不具有隐蔽性或者是私密性,由学生、教师等进行提前研究。

3.正面性

仪式教育在实施时,需和国家制定的政策、法律,以及道德规范之间相适应,内容上应和政治课程内容相关,从正面针对学生展开具有仪式这方面特征的教育工作。

三、彰显仪式教育的魅力的有效举措

1.结合班级管理现状学生特点,实施仪式教育

仪式教育在开展过程中,需找到切入点。要想使仪式教育获得较好效果,就需将班级管理当前发展现状作为依据。一般来讲,每个班级的环境都会有所不同,管理模式存在一定差异性,纪律性也并不相同,基于这一现状,就需仪式教育实施时结合班级实际情况,避免仪式教育出现流于形式问题,将仪式教育蕴含的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可以基于班级当前管理现状举办类型不同的仪式教育相关活动。部分班级中,整体比较涣散,仪式教育实施的侧重点可以设置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使学生通过仪式教育了解到养成良好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其自身学习,对整个班集体也较为有利,能够形成比较积极的氛围。部分班级学生思想道德意识相对较差,意识教育实施开展时的侧重点可以为促进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作为侧重点。仪式教育存在德育功能,不仅需要面向全体,也需关注个体,不仅应体现出连续性,也需体现出阶段性,进而与素质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之间相适应,并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仪式教育在通过学生体验以后才能被他们认可,因此在实施仪式教育过程中,需和班级管理现状以及学生特点结合在一起。班会在初中阶段是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但是一般来讲,班会在实施时往往会缺少仪式感,导致学生对其并不是十分重视。为保证班会在开展时的效果,需重视班会中仪式教育的实施,使班会可以在有仪式的状态下开展。例如,在班会中,针对学习中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表演时,需通过表扬仪式,增强班会的庄重感,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仪式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需和班级现状、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结合在一起,不能运用一概而论的方式,体现出仪式教育的针对性,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2]。

2.构建情境仪式氛围,实施仪式教育

仪式属于学生在人生中经历的宝贵体现,但是一直以来,仪式受重视程度并不高,德育教育在开展时往往会通过常规性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给予仪式教育充分重视,对仪式教育认真对待和精心布置,从而形成良好教育氛围。教师需注重教育环境的营造,使学生深刻意识到行为或者是事物在背后蕴含的意义,使学生认同感得到激发。这主要是由于仪式教育属于隐性教育方式,要想使仪式感得以增强,就需重视对仪式环境的构建,进而使学生在仪式环境中感知新开始、新气象,使学生被这种氛围影响和感染,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强烈欲望。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针对某个德育教育目标组织仪式教育相关活动。例如,在培养学生爱心、责任心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组织仪式活动。在进行仪式活动时,教师需事前搜集好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内容,将这些内容制作成课件形式,在班级中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观看,重视相关氛围的营造,如经常会有一些地区发生灾情,在灾情发生以后,就可以发出捐助灾区的相关号召,为学生播放灾区相关视频内容,让学生代表抒发自身感想,使捐助仪式在庄重且有序的状态下进行,学生在这种充满仪式的氛围中受到影响与感染,可以发自内容的进行捐助,这样才能使仪式教育的开展变得具有实际意义。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与构建,学生会在不知不觉状态下受到比较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仪式教育需加强宣传工作,将新媒体积极运用在宣传工作中,并且引导学生在仪式教育中展开良性互动,实现情感升华和情感共鸣,将学生主体仪式充分发挥出来,调动学生能动仪式。并且加强宣传普及的方式,可以更好与学生兴趣爱好相适应,通过朋友圈、公众号、音频展示、视频展示、舞台设计等构建庄严且神圣的氛围,或者是比较舒适、温馨的场景。学生在良好的场景中,注意力能够被吸引,积极参与到仪式教育中,获得一种信服以及情感体验,使形式多种的价值观可以在不知不觉状态下转化成学生自身内在价值观,对学生心理准则与行为准则会进行潜移默化影响[3]。

3.鼓励学生参与感知仪式精神,实施仪式教育

当前倡导进行素质教育,对于素质教育来讲,在涵义上较为深远,简单来讲,素质教育便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使学生可以成长为更好更优秀的人。仪式教育属于德育教育重要形式,需关注学生在仪式教育中的参与度,将学生主体性充分体现出来,促进学生在仪式精神方面的强化。因此,教师需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到仪式活动中,使学生能力在意识活动中得到锻炼,强化学生对于仪式的认知,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凸显学生主体性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仪式活动相关筹备工作当中,在场景布置和流程设计中,可以让学生进行主导,在此情况下,才能使学生在能力方面得到锻炼,并且形成仪式精神。同时,学生在组织仪式活动时,情感可以获得进一步抒发,无形状态下将德育教育落实。就升旗仪式来讲,每周每个班级都可能会推选升旗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推举人选、升国旗训练,均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展开训练的方式进行,学生通过对整个过程的参与,在面对升旗仪式时,可以受到更为强烈的震撼,调动自身对于祖国真挚且强烈的情感。并且,学生在具有仪式感的环境当中,自身能力也能获得极大程度锻炼,不断加强自身仪式精神。

4.结合学生个体形成认知规律,实施仪式教育

仪式教育在实施时,需与学生认知规律结合在一起,将知、情、意、达作为基本原则,运用必要性应对措施,保证仪式教育整体效果,进而使仪式活动充分焕发自身光彩。就读书启动仪式来讲,在启动仪式之前,应确定相关主题,其中包括走进经典、走进母语、传诵母语。同时,在仪式规程当中需体现出梯度要求,重视对学生兴趣的激发;重视学生之间展开品读交流;关注传诵吟唱;仪式活动中设置不同角色以及不同层面演说,包括阅读宣传倡议、阅读教诲、阅读成长报告等,基于多角度以及多层面使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当中。就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来讲,可以将阅读中涉及到的具有感染性以及趣味性的视频、图文等资料内容,运用生动性媒体形式立体且生动地进行展示,其中包括辩论会、图片展、手抄报、演讲报告、话剧、小品等。最后针对阅读成果进行汇报总结,使个人群体以及组织活动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收获和进步,进而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愉悦体现,为接下来实施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工作。通过这种阅读活动形式,能够将仪式教育和活动有效结合在一起,实现仪式庄重感的利用。组织阅读活动时,需将螺旋上升、由易到难作为基本原则,使学生对于阅读活动形成由浅入深的认识。仪式教育属于综合性教育,不仅主题内容比较丰富,也能引发学生的多层面思考,可以使学生在无意识状态下受到教育熏陶。仪式教育过程中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可以提升学生对于仪式教育内容的整体理解程度,促进学生对仪式教育内容的内化,使教育做到深入人心,获得明显的教育效果。

5.重视多种仪式教育平台搭建,实施仪式教育

仪式教育属于德育教育的一部分,由于仪式活动在形式上比较庄重,因此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比较重要。对于德育教育来讲,重要理念便是活动育人,因此在实施仪式教育时,需注重对这一理念的践行,结合实践深化学生体验,增强学生对德育内容的认识与理解。仪式教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对传统活动形式进行发扬与继承,其中包括课堂问候、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也需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意识活动进行开辟与创新,体现出教育活动的规范性,使仪式教育发挥教育启迪作用,其中包括欢迎仪式、场馆启用仪式、颁奖典礼、成人礼等,通过仪式活动将教育活动开启,可以使教育活动在实施时更具规模性、系统性,进而将教育作用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搭建仪式平台以后,仪式活动实践需体现出适度性,避免在仪式过多的情况下使仪式教育自身蕴含的力量被削弱,在此情况下,不仅会影响教育效果,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同时,针对教育活动进行创新时,需注重对资源的挖掘,促进教育形式的创新,展现出仪式教育的趣味性以及艺术性,避免仪式活动出现走形式的情况,进而将仪式教育作用和价值比较充分地发挥出来。通过多个平台搭建展开仪式教育,可以将仪式教育在实施时的丰富性、多样性比较充分地体现出来,也能使仪式教育在开展时获得更多载体,学生在接受仪式教育时可以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与熏陶,避免仪式教育在开展时内容过于单一,也能推动仪式教育的改进,将仪式教育蕴含的丰富内涵比较充分体现出来。促进仪式教育可以充分落实到位,防止教育存在流于表面的情况。并且可以促进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具有体系性且比较完善的仪式教育,为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6.关注学生仪式教育养成过程,开展仪式教育

对于仪式教育来讲,整个过程比较短暂,背后关系着礼仪素养的实践检验以及综合体现。在展开礼仪教育过程中,多数人仅关注教育过程的层面,很少关注养成过程,对于坚持工作和督促工作有所忽视。这种情况下,难以使教育目标有效实现。我国古代在启蒙教育方面具有良好传统,学生幼年时期便能接受科学、正统的教育培养,这对于学生良好礼仪修养的形成可以打下较好根基。但是当前在实施礼仪教育时,持续性以及系统性比较欠缺,不能体现出由扶到放、循序渐进,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当前教育教学活动在实施时,比较关注学生成绩,忽视学生素质发展,很少关注学生实际需要,这导致了仪式教育处于教育系统以往,教育呈现出分头着力情况,最终南辕北辙,学生在此影响下,思想素质难以获得较好发展,德育教育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仪式教育在开展时,需关注学生整个养成过程,了解学生在接受仪式教育过程中受到了怎样的影响,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育效果。就军训仪式来讲,实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心中形成纪律意识,在今后生活中和学习中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因此,在军训仪式开展以后,教师需关注学生的日常表现,系统认识到军训仪式对于学生形成的影响,重视仪式教育整个养成过程,使学生在仪式教育中受到积极的影响与熏陶,促进学生正确、健康思想行为的形成。

结语

总之,仪式教育属于德育教育在开展时的一种重要方式,实施仪式教育时,针对教育内容需精心安排。并且与班级现状、学生需求等结合在一起,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仪式教育中。同时应有效运用多种形式,积极搭建教育,进而使仪式教育作用与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获得良好的育人效果。

猜你喜欢

仪式班级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班级“无课日”
仪式感
仪式感重要吗?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Talking strategies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