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入探究

2022-11-22潘丽君

关键词:课文生命语文

潘丽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 江苏常州 213176)

一、转变观念,感受诗意美好

教师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本身是否对生命教育足够重视,是否对生命教育研究的足够理解和透彻决定了整个生命教育的实施方向和效果。要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生命教育体验,一线教育工作者需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时刻牢记教育的对象是生命而且还是尚处于成熟发展中的生命。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教授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语文教师需要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一篇篇代表着人类精神财富的优秀课文古诗词等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情感,改变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和思考表达方式,为中学生的今后的精神生活打下更深层次的基础。

教师需要构建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中的诗意美好,从初中开始,让学生身体发育成长的同时能够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灵魂的栖息之地。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其笔下的文章真实感人,富有时代意义,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两篇课文都表现出了童心的可爱和纯洁,是描写童心的典范之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挖掘其中的生命教育元素。《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中无论是非常枯燥的三味书屋还是在小孩子心中精彩纷呈的百草园等,都展现了儿童的天真和烂漫。教师需要运用好对比的教学方法,站在儿童的视角来讲述故事,运用天真童稚的语言来表现出儿童的快活和自由,让初中生能够在理解课文故事的同时养成无忧无虑的心理,唤起同学们的童年生活回忆,培养学生珍惜生活、热爱生活的生活态度。除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之外,鲁迅还有其他文章表现出了人生的诗意美好,比如《阿长与山海经》,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主要讲述的是小时候的鲁迅与其保姆“长妈妈”的几件事,通过记叙的手法深刻表现了一位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形象。阿长虽然没有接受过教育,讲究繁琐而且性格还比较大大咧咧,但是她却很热心,很善良,知道鲁迅喜欢《山海经》,于是便记在心里,回来时候高高兴兴地对鲁迅说“迅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鲁迅通过充满温情的笔墨展现出了一个朴实的劳动妇女形象,并且表现出了自己对长妈妈的思念、感激以及祝福之情。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充分运用其中描写人真情的几个片段引导中学生代入到自己儿时的生活,寻找自己生命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人[1]。

汪曾祺曾说过,他想要把生活中最真实和美好的东西告诉给人们,滋润人们的心灵,增强人们对生活的信念和信心。他的《昆明的雨》就是一篇这样的文章,为读者献上了深刻的诗意和美感。这篇文章整体以雨为线索,将昆明的花果和菌等都融入到了作品中,运用娓娓道来的语言带领读者感受、品味美的人情和氛围。初中课文中拥有很多蕴含生命教育元素的文章,为教师提供了充足的开展生命教育的题材。教师应该树立生命教育的指导思想,践行生命教育基本原则,不断开展教学反思,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生命教育理论,实现初中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的有机融合。大多语文教师都奋斗在教育第一线,他们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生命教育实践。当教师能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也就意味着教师能够转变为生命关注的主体,代表教师突破了原有教学的困境,推动生命教育的实施和进步。

二、立足教材,深挖生命元素

语文教材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辅助工具,经过多年的完善和调整,如今初中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皆是文质皆美的经典文章,其中文章类型的多样和内容的丰富都展现出了明显的时代特征和人文底蕴,是绝佳的生命教育素材。这些作品都被作者注入了真实而又丰富的情感,是语文教学中最直接也是最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传统的中学语文课堂通常以知识传递为主,强调语言知识的总结、归纳和整理,很少涉及到生命教育。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教材,深挖教材中蕴含的生命教育元素,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为融入生命教育做好充足的准备[2]。

《紫藤萝瀑布》是著名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作者在文革时期深受迫害,在文革之后其弟弟又身患绝症,当时的作者身心都饱受摧残,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痛苦。而作者家中庭院盛开的紫藤萝花那磅礴的生命力让作者驻足思考,紫藤罗花从盛开到衰败,再从衰败到盛开的轮回让作者终于释怀。宗璞在观察紫萝藤花的过程中联想到了人的处境,就像是花儿的盛开和衰败不断轮回一样,人生也是如此,而生命正是在这样的衰败和兴盛中才会实现真正的永恒,人们才会体会到真正的人生。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紫藤罗花盛开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对这篇散文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然后借助花儿的盛开衰败让学生能够理解何为生命,何为人生,如何面对人生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除了紫藤罗花之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其他动植物来表现生命的可贵,让学生能够理解生命。比如,著名的课文《斑羚飞渡》,讲述的就是当羚羊们遇到绝境时,那种为了新生命传承而付出和奉献的精神。教师在讲述这篇课文的时候就可以注重传递这种生命意义,使学生能够从斑羚飞渡这一故事延伸到自己的生活,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危险不放弃的精神。再比如,《永久的生命》是一篇具有哲理性的散文,其讲述的道理比较深刻,作者严文井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从短暂卑微的个体生命谈起,最后描写了伟大而又神奇的生命现象。教师可以运用这篇散文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生命的赞美之情。

在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的时候,教师需要注意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来开展生命教育,深入研究课文中蕴含的教育思想。虽然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和素材,但如果教师毫不改动直接采用也不一定完全适合课堂。因此教师在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元素的同时还需要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基于班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创造性地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课文凝练成生命教育素材,实现因人施教,层次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三、探索实践,调整教学策略

转变教学观念,确立生命教育的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开展生命教育,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够真正将生命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生命教育的优势作用。在使用不同教学理念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搭配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够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很多教师忽视了多样化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采用传统的讲授教学方法高强度向学生灌输知识,而这种不顾学生身心健康,缺少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模式非常不利于生命教育的开展。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会发挥出四两拨千斤一般的效果,如果掌握不好合适的教学方法,那么即便是再先进的生命教育理念,也无法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优秀且经验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师会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开展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生命教育需要让学生能够体验,光靠教师语言描述是无法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真谛,生命哲学认为生命是一个不断体验的过程,也就是说想要了解生命的意义就需要不断进行体验。语文本就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较强的学科,注重强调体验和感觉,而初中语文课文中很多作品都承载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世界的独特感受。语言文字虽然能够传达出作者的情感,但是初中生的年龄较小,生活阅历不足,因此理解能力较差,如何创设和文本契合的情境是当前语文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之前需要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寻找和文本所表达情绪的共同点,使学生能够和作者达成情绪上的共鸣。在讲述《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开始教学之前向学生播放有关国家公祭日的祭祀视频,来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之前对的国家公祭日有初步认知和了解。通过庄严肃穆的视频画面和富有感染力的音乐为学生进行情绪铺垫,为后续的生命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的使用之外,教师还可以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符合生命教育特点的教学氛围。良好运用教学语言有利于引导学生沉浸到课堂学习中,也是营造良好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教师需要锻炼自己教学语言的提炼技能,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语言来创设生命教育氛围。

总而言之,教师需要运用现代技术设备以及充满诗意美感的语言来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在教学氛围中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获得自主体验的权利,这样才能够积极使学生将想象和情绪代入到阅读中,实现和作者“跨域时空”的对话,实现自我生命的充盈,展现生命教育的价值。

四、合作对话,落实生命教育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大多强调听和思,忽视了学生的说,导致学生很少拥有自我表达的机会,这其实并不利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想法,完整地运用语言表达出来,运用语言训练活动实现知识思想体系的完善和整理。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增加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比例,让学生能够说得尽兴,说得精彩。要想开展对话教学落实生命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对话教学搭建良好的载体。合作对话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本方法,也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合作探究和对话过程中初中生的思维将会更加活跃,心灵情绪发生碰撞,感受生命的意义。

例如,《猫》这篇课文,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需要确定教学目标,首先学生需要学习默读的技巧,并养成阅读摘抄的良好习惯;其次,学生需要将三只猫的性情以及命运了然于胸,并仔细感受作者的语言描写;再次,教师需要让学生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感受坐着三次养猫的内心波动;最后,在这篇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过程中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使学生能够养成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制定完善的教学大纲,做好充分的课堂教学准备,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落实生命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抛出这样一个问题:相较于最后一只猫,作者及其家人明显更喜欢前两只猫,但是为什么作者明明最不喜欢第三只猫,却对这只猫的死有了很大的心灵触动?第三只猫的死其责任应该落到谁的身上?现在给予大家十分钟的时间进行合作探究和讨论,选择责任在“我”的以及选择责任在猫的分别在文中找出自己辩论观点的论据,十分钟后我们开展辩论比赛。最后,当激烈的辩论结束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三只小猫有着不同的故事和命运,作者将自己的得与失以及喜怒哀乐全都融入了课文描写中,同学们,作者真的是在讲述小猫的故事吗?不,作者在向我们传递一幕幕的世态人情。大家在日常的相处过程中有的时候同样会处于弱势,而尊重生命,也就是尊重自己。

《猫》这篇课文借助作者三次养猫的经历,批判了人们潜意识中对弱小生命的傲慢和自大,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是一篇非常优秀的生命教育课文素材,也是开展合作对话的良好载体。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让学生时刻警惕自己心中的恶,使学生真诚地对待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使生命教育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完成融入。

五、多元评价,注入生命关怀

教学评价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够借助教学评价以及反馈来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弥补教学中出现的不足,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开展多元化评价手段,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需要避免将分数作为学生学习和自己教学的指挥棒,分数就是没有温度的数据,仅能够表现出学生的应试能力,无法展现出生命教育的价值,也无法使教师观察到学生的思想以及精神世界的动态变化,缺少终极的人文关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业评价。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或者是在学习某篇课文后书写带有自己独特感受的练笔,或者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后布置一些带有生命意义的探究性作业,优化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多元教学评价能够突破原有教学评价的限制,使教师能够得到更加多样化的教学反馈。教师需要以落实生命教育作为重要前提,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对他们的关怀和尊重,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对教师敞开心扉,坦然接受教学评价。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能够让初中学生在身心成长的同时感受到生命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亲情的温馨、友谊的幸福。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学习到语言知识和技能之外,还需要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美好。

猜你喜欢

课文生命语文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