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2022-11-22裴艳平

关键词:素养小学生数学

裴艳平

(吉林省德惠市万宝镇中心小学 吉林德惠 130303)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而导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发生转变,特别是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教师从教授基础知识逐步转变成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下文针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缺乏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均会通过备课准备一些精彩内容,但所呈现出的课堂教学效果有限,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授课时,主要依靠之前准备好的课件,一旦课堂中出现特别问题,无法及时进行应对,不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如果课堂教学有效性无法得到保障,教师只能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教导上,对于学生不能主动学习的问题,教师无法解决。从小学数学角度来说,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极为重要,而教师往往会将该理念忽视。例如,教师在讲解某一道数学问题时,为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总共有四棵树,每棵树上结有三个梨,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四棵树上总共有几个梨?学生们在回答该问题时,有的表示用加法进行计算,有的学生则表示用乘法计算更简单。此时,教师应进行总结:两种方式都能计算出梨的总数,那么是否还有其他形式的计算方法?此时,学生会迅速调动自己的思维,寻找新的解题策略,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但实际课堂教学中,很少有教师做到这一点,只是单纯让学生掌握两种方式即可,认为这样已经完成了教学任务。

2.缺乏协作能力

好的教学手段,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学生模仿,而是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在该过程中确定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获得更好的课堂有效性。实际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不能调动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所建立的课堂活动也只是以形式化为主,导致学生在重点知识理解上存在问题,教师也不能了解问题所在,选择继续开展教学工作。长此以往,小学生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创新思维和想象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得不到发挥,进一步影响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缺乏系统性思维

一般来说,教师在每节课上均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但提问方式和手段不够丰富,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大多数都能通过是或者不是完成,无法锻炼小学生发散性思维,核心素养理念也无法展示出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有100块钱,买一件价值30元的外套,和一件价值50元的运动裤够不够,学生们在回答问题时,只需要回答够不够即可,教师便不会继续追问下去。一些小学生不理解到底够还是不够,可能是猜测的,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快速计算,这与核心素养培育理念不符,无法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4.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时,自我学习方面的锻炼明显不足。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部分教师依旧沿用“填鸭式”教学思路,学生们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学习,遇到难以理解的问题,也只会等待教师来讲解,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是以死记硬背方式为主,让学生逻辑思维无法得到锻炼。还有一些教师不注重现代化教学设备应用,很难做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开拓,这与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理念不相符,影响了我国小学数学整体教育发展。

二、加强估算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估算

估算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数学计算策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数学估算的计算现象,并且估算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更好地提高小学生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但是当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依然存在各种问题,小学生会出现乱估算,算后估算的错误学习方法。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估算教学,不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算,不断培养学生的数感。例如,在教学“电影院”这节课时,新课伊始,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估一估,电影院的座位够吗?”可以让学生先想一想:怎样确定座位够不够呢?学生先进行集中讨论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然后教师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估算策略,只要能解释估算的合理性,教师都要予以鼓励。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估算,体会了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并能通过估算解释运算结果的合理性,这样就把生活中的数学展现在了生动活泼的课堂之中,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会了新知。所以,我们要加强估算教学,重视培养估算意识,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

比如,在学习《测量》这节课程时,学生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已经对毫米、厘米、分米以及米这些长度测量单位有了全新的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对书包、铅笔、橡皮、教室门、黑板、教室窗户框等生活类物品的长度情况进行估算,学生们在面对生活类数学问题时没必要进行精准的计算给出解题结果,尽可能地让学生们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来进行仔细观察和引导、分析,教师要与学生们来共同探讨估算这些生活类物品长度的数值情况以及学习技巧,这样能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深刻地感受到估算所带来的乐趣,并且也能够让学生们切身体验到用估算解决数学计算题所产生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教师也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比如,在讲解《100以内加法和减法》数学课程时,某学生在六一儿童节时买了一个熊猫玩具花费了27元,但是汽车玩具上的价位标签只能看到个位上的数字是2,十位上的数字由于磨损看不清晰,那么该同学买两种玩具,花费50元能够吗?这种问题情境下,学生们并不能直接算出精确的数学答案,只能够通过尝试其他思考路径才能解决这道数学计算题,这样会更好地将学生引导到估算数学计算环节中,学生们可以先把汽车玩具估算成22元的价位,两种玩具相加最终等于49元要比50元小,所以该同学用50元购买两种玩具钱数足够了。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们对该数学习题进行估算,能够让学生们深刻地了解到估算的优越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以后的估算水平奠定良好的数学基础。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态的图形、声音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到教学活动中[2]。另外,教师可以积极主动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重难点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图形与几何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有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例如,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三角形,如建筑施工的三角支架、衣架、三角形的屋顶等,引出问题“如何求出它们的面积呢?”。然后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让学生经历三角形面积猜想与验证的探究活动,体验割补等方法在探究中的应用,进而使学生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探索同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时,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形状虽然变了,但面积却相等,渗透了等积变形的规律。这样,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能直观、形象、动态地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既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还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建立清晰表象,提高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促使学生获得空间观念的积累,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数学课堂实验教学中,我们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视频或者动画讲授一个简短的小故事,由此发问,提一个相关的问题,留出悬念,创设新奇的富有乐趣的课堂情境,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好奇心。对于内容抽象的数学课堂来说,如何做到生动想象的传授知识成为了教师在数学课堂实验教学中必须思索的问题之一,现代信息技术的的整合恰恰为数学课堂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例如,在二年级教学角的分类中,学生对于“角”的特征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是会出现混淆,应用上出现把握不定的情况。所以,在设计这一环节时,我采用动画的形式进行展示,可以使直角从上落下,然后按照动画叠加的方式,锐角是比直角小的角,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这样在原有的图形基础上进行动画演示的方式更容易让学生体验到角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于角的理解与掌握。这种增加问题情景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提升课堂高潮。

四、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部分知识点较为抽象,针对小学生来讲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困难[1]。这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找出数学问题的规律,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在讲解“长方形周长”时,在新课开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周长,并结合生活实际经验,和组内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想法。这样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大部分学生能独立思考,通过计算的形式,先对长方形四条边进行测量,再计算出周长。紧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测量自己画出的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正方形的周长[3]。这样学生通过探究发现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五、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在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相应的知识进行寻找,找到生活中的原型,并学会灵活运用。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当提升教学课程的实践性,指引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在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在讲解“需要多少钱”时,为了让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教师可以引入超市购物的例子,三个小朋友在超市中购买了三个一样的泳圈,每个泳圈是12元,请问买3个泳圈需要多少元?这时,有的学生会立即回答出12+12+12=36元。紧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重点说一说算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的过程,进而引入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乘法运算有一个深入了解和掌握,还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六、落实方法指导,强化核心素养

古人云:“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新时期教学工作创新上,教师课堂主体地位早已不复存在,核心素养理念要求,教师教学工作应该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主体,从这里也能够看出,方法指导是后续教育发展的主流。所以说,在实际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开展上,教师想要真正保证教学质量,就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使得小学生真正理解“学”字含义,由学习“被动者”向学习“主动者”转换,保证其核心素养得到充分训练。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做好方法指导工作,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避免学生全面发展受到影响[4]。例如,在“圆”的学习中,为了使学生深入了解圆的概念,以及圆心和半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指导,以此来维护课堂教学有效性。为此,教师先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一个圆,确定圆心位置所在,强调圆心只能是一个点,此时,学生通过自主思考,便会找到圆心,该教学过程还能起到强化学生记忆的效果。接下来,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在圆中画出几条直线,引导学生辨认直径和半径,提升教学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并且还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水平。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升核心素养的地位,把核心素养和课程改革进行融合。并且,教师需要注重日常教学工作,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不断进行完善和改革,进而更好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素养小学生数学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是小学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
非常小学生